祁县院落文化摄影展 作品展示(三)

祁县融媒 蜂鸟视觉

《光影古院昭馀情》序言<br><br> 时光在砖缝间凝结成苔痕,历史于飞檐上流转为光影。当镜头对准祁县昭馀古城的青石巷陌、乔家大院的深宅重门、渠家大院的雕梁画栋,我们按下快门的刹那,便与晋商纵横五百年的浩瀚史诗完成了一次对视。<br><br> 这里的光影,是文明的显影剂。晨曦漫过昭馀古城的东门牌楼,斜阳穿透乔家“在中堂”的万字棂窗,月色浸润渠家书院“读书滋味长”的砖雕——摄影师的镜头,捕捉的不仅是建筑的美学轮廓,更是晋商“纵横欧亚九千里”的精神图谱。那些斑驳的拴马石上,依稀可见商帮驼队踏碎晨霜的蹄印;褪色的门楣匾额间,仍回荡着“汇通天下”的豪迈誓言。老照片里泛黄的票号账册、新影像中璀璨的砖木肌理,共同编织成一部用光影书写的《晋商本纪》。<br><br> 这座座大院,是凝固的哲学。乔家“百寿照壁”上,每一笔砖雕都镌刻着“和为贵”的治家之道;渠家“五进穿堂院”的纵深,暗合“天地人合”的宇宙观;昭馀古城蜿蜒的街巷,则是一卷展开的“仁义礼智信”长轴。摄影师以光为刃,剖开时光的包浆——镜头下的瓦当兽首,怒目圆睁似在守护商道诚信;镜头下的梁柱斗拱,竟显露出百年未歇的温度脉动。这些影像告诉我们:晋商大院的伟大,从不在其恢弘,而在每一块砖石都浸透了文明的体温。<br><br>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这些光影定格的,不仅是晋商大院的形骸,更是一个民族“无西不成商”的开拓魂魄。当您驻足于这些作品前,或可见乔致庸挥毫时溅落的墨点正化作数据洪流,听见驼铃叮当融进“一带一路”的汽笛长鸣。此间有历史的沉香,有当下的思考,亦有未来的召唤——因为真正的文明,永远活在凝视它的目光之中。<br><br>是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