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乐山大佛,全称为"嘉州凌云寺大弥勒石像",位于四川省乐山市南岷江东岸凌云寺侧,濒大渡河、青衣江和岷江三江汇流处。大佛为弥勒佛坐像,通高71米,是中国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刻造像。乐山大佛开凿于唐代开元元年(713年),完成于贞元十九年(803年),历时约九十年。乐山大佛头与山齐,依山凿成,临江危坐,神势肃穆,大气磅礴。大佛左右两侧沿江的崖壁上,还有两尊身高超过16米的护法天王像。大佛右侧有一条九曲古栈道,是唐代开凿大佛时留下的施工和礼佛山道,沿绝壁开凿而成,曲折九转,奇陡无比。乐山大佛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世界文化史上的奇迹。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国家级5A级旅游景区。 </p> <p class="ql-block">凌云栈道被诗人们誉为"崖壁上的交响诗"。隐藏在乐山大佛左侧栖鸾、兑悦两个山峰的悬崖绝壁间。栈道开凿于1983年初,1984年竣工,同年十月开放,全长500米,北端与大佛相连,南端与壁津楼相连。</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凌云寺坐落在乐山大佛傍淩云山上,始建于唐初,是由天王殿、大雄殿、藏经楼组成的三重四合院建筑。天王殿前是参天古木楠树,殿外两侧分列着四座明清两代重修寺字的碑记。殿内正中塑像为弥勒坐像,蟠腹欢颜,俗称"大肚罗汉"。两旁分列四大天王塑像,攒眉怒目,威武雄壮。天王殿后为韦驮殿,供奉木雕装金的护法神韦驮穿过天王殿,为明代建筑大雄宝殿,是僧众举行宗教活动的主要场所。殿内正中端坐释迦牟尼三身像(今身、应身、报身),造型优美,神态庄重。两旁分列十八罗汉,神形各异,栩栩如生。大雄宝殿背面是新塑的净瓶观音,两边分列文殊、普贤、地藏和大势至四菩萨像,是明代以前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乐山大佛依山凿成,临江危坐,气势恢宏。它的头与山齐,头高14.7米,身宽10米,其头顶还有引人注目的发髻1051个,每一个都雕刻得栩栩如生。大佛的耳长7米,双眼平视前方,显得庄重而慈祥。它的体态匀称,双手抚膝,仿佛一位慈祥的长者在默默守护着这片土地。大佛的脚背宽8.5米,脚面可围坐百人以上,充分展示了唐代工匠的精湛技艺和非凡想象力。</p> <p class="ql-block">乐山不仅有举世闻名的大佛,而且还是中国现代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郭沫若先生的故乡。乐山大佛和郭沫若大师,成为今日乐山两张靓丽的名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