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卷六(1)上半部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顿河上下游一直存在分歧,这是几百年来行成的积怨。上游北边没有广袤富饶的土地,日子自然穷苦些,贫穷迫使人们反抗,暴乱。下游因物产丰富,防止侵略而严防死守,团结自己身边的力量抵抗外力的入侵。分化还是统一?这需要谈判甚至武力才能达成共识。</p><p class="ql-block"> 很荣苹,潘捷莱和亲家公米伦·格里高力耶维奇被选为代表出席军人联合代表会。大家一致赞成由克拉斯诺夫来担任统帅,尤其是老一辈的哥萨克,他们保守的旧观念认为回到当初的和平状态才是人们想要的日子,殊不知,今时不同往日,德国人早就对这里肥沃的土地垂涎欲滴。克拉斯诺夫在众人的欢呼声中接受朝拜与追捧,他所推行的新政策无非是在旧沙皇的旧政令上做了些许换汤不换药地变更,实质是旧制老皇历。在反布尔什维克上,大家的呼声是如此高昂统一,这种齐心合力的呼声大场面让潘捷莱心潮澎湃,信心满满,他似乎看到了未来局势的一片和谐。当潘捷莱看到健壮的德国兵虎视眈眈在面前晃来晃去,他又像泄了气的皮球一样没了生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卷六(2)</p><p class="ql-block">外战的德国兵在顿河边耀武扬威,被征集的年轻哥萨克都死在抢争顿河一小块乌克兰领土的内战上。一个小乡镇,一会被几个乡红军哥萨克占领,一会被另外几个乡的白军哥萨克占领,就这样也会死伤不少人。</p><p class="ql-block"> 彼特罗率鞑靼村的哥萨克向大熊河北部进军,忽然接到命令火速前往阿尔仁诺夫镇。哥哥彼特罗将带队伍回维奧申乡,格里高力带队去阿尔仁诺夫镇,为此兄弟作了长谈。然而格里高力还是让哥哥担忧了,他并不确定自己是否投靠红军,他的态度让哥哥很失望。在借宿途中,他邂逅一个美丽的妇人,他们度过甜蜜而难忘的一夜。</p><p class="ql-block"> 米沙是家里独来独往,因此被老娘召回乡当马倌,悠闲自在的马倌日子没有让他过得自在,想到乡友都在前方战斗,他就为自己的无所事事自责。</p><p class="ql-block">(3)</p><p class="ql-block"> 同为马倌的索尔达托夫天生适合在野外生存,他的生活与自然融为一体很是逍遥。本是非常友好的一次交谈,他们被米佳说起红军是为了老百姓争权利而发生争执,差点打起来。不被理解的米沙拿马出气,在闪电暴雨中一路狂奔差点没摔死。可见起初的布尔什维克想扎根有多难,百姓对布尔什维克的误解有多深。</p><p class="ql-block">(4)</p><p class="ql-block"> 这是一次高层会议,但战略手段和方向存在很分歧。邓金尼明确表示不理解克拉斯诺夫接受德国人援助这一作法,大家嘲笑克拉斯诺夫想做本地拿破仑的野心,看似合作关系,实际内心充满仇恨与敌意。在俄国的周围,世界大战己经像瘟疫一样漫延,各国危机四伏,烽火狼烟。在内战外战双面夹击的同时,他们始终将肃清红军作为首任。克拉斯诺夫情急之下给德皇写信,表明联谊的好处和决心,这让所有哥萨克不理解,大家都认为克拉斯诺夫卖身投德了。</p><p class="ql-block">(5)</p><p class="ql-block"> 叶甫盖尼.李斯特尼次基因受伤去同事郭尔察柯夫骑兵大尉疗养,邂逅了同事美丽的奥丽加·尼古拉耶芙娜,荷尔蒙的刺激让叶甫盖尼不自觉靠近风韵犹存但.正派的奥丽加,遭拒后他感受到这位女士的珍贵与圣洁。不料郭尔察柯夫很快在战斗中中弹,临走时他将爱妻托付给叶甫盖尼,正让叶甫盖尼喜出望外。但叶甫盖尼又因战争失去胳膊,这让他觉得自己配不上奥丽加,没想到奥丽加心甘情愿同意做他的妻子,于是他们商量回亚德戈庄园,过没有战争的神仙日子。</p><p class="ql-block">老庄园主父亲为自己有.可爱的儿媳非常高兴,并很快对家庭,个人,佣人等装束及环境进行改善和调整,阿克西妮娅的美貌让奥丽加感到吃惊。父亲意识到阿克西妮娅的存在对儿子婚姻的稳定极不利,并劝儿子与阿克西妮娅好好谈,劝她早点离开。没曾想,叶甫盖尼再次沦陷在妖狐般美色的温柔乡里。</p><p class="ql-block">(6)</p><p class="ql-block">画面切换到顿河边的大草原,米沙己完全适应了他的马倌生活,由于深入了解马骡的生活习性,他甚至对动物的智慧与高尚感到敬佩,他是个好马倌。这时他接到派到乡公所工作的通知,在搭上顺风车途中,他意外发现.阵亡的司捷潘居然还活着,从穿着打扮看司捷潘还活得不错,多年辗转,他想家了,虽然家里啥都没有,但顿河毕竟是生养他的家乡。</p><p class="ql-block">(7)</p><p class="ql-block">潘捷莱用真诚与美酒解除了多年不见的司捷潘的戒备与成见,儿子的事情怎么也是对不住这位邻居的。而且司捷潘这次回家,从穿着看可能是变成有钱人了,这让潘捷莱肃然起敬。</p><p class="ql-block">司捷潘决定去亚戈德庄找阿克西妮娅。他的出现让河克西妮娅感到矛盾和恐慌。司捷潘拿出前所未有的低眉顺眼,现在的他不计前嫌,一心想与妻子从头再来。而曾经的家暴仍让阿克西妮娅心有余悸,对于司捷潘的诚肯请求她并没同意,可望着司捷潘落寞的背影,考虑做叶甫盖尼的姘头不是长久之计,她还是踏上回乡的路。</p><p class="ql-block">(8)凡是哥萨克的士兵临时入住任何百姓家,百姓都是无条件供给他们的食粮和住宿。在格里高力带领的一次战斗中,他们遇到了强劲的红军敌兵。</p><p class="ql-block">(9)</p><p class="ql-block"> 在与红军多次的正面交锋后,格里高力时常带着一种无限的好奇,他并不懂与红军战斗的原因,实际红军不是为抢占顿河的领地而战斗的。然而,在刀兵相见时,大家以命相博,所以导致仇恨一发不可收拾。既然是敌人,杀伤抢夺自然是一整套行为。格里高力生性纯良,他的良知不允许自己抢占他人物资,哪怕是手下败将的东西,于是他从连长降为排长。父亲潘捷莱赶着马车运来支援弹药,想回家时顺手带些抢占物资,这让格里高力极为恼火。父亲用司捷潘的富裕状态刺激格里高力,又提到阿克西妮娅回到司捷潘的事,这让格里高力有些不适感。本章通过父子对话,突显了格里高力善良正直的人格魅力。</p><p class="ql-block">(10)</p><p class="ql-block"> 战争时间拉的老长,从人力到物资到精气神,连俘虏的数量也大不如从前,哥萨克们只能耗着,像牲口一样本能抵抗着外来的侵犯。本持着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态度,守住顿河,绝不打进俄罗斯是他们的原则和底限。每位哥萨克内心里实在不想再打战了。正如那位满身泥浆的炮兵所说:谁胜谁为王,老百姓反正是过日子,谁为王都一样。春天到了,大家都在撤退,格里高力一口气跑了两百里,头也不回进了家门。</p><p class="ql-block"> (11)</p><p class="ql-block"> 随着协约国的参与,战争的范围扩大升级为世界大战。克拉斯诺夫看到英国人像抓到了救命的稻草,开始竭力吹捧。他对士兵们唱高调,纵情表演起他的爱国主义精神。他们在暖和的大厅唱着赞歌,喝着美酒,身着单薄礼仪服守门的哥萨克在冰天雪地中冻的发抖,没有谁管他们的死活。</p><p class="ql-block"> 打败布尔什维克是他们的首要目标,其次再打谁,谁也没想预见。而此时红军的势力正在悄悄扩大,甚至漫延到到萨克团,叛变一呼即应。英国使者流于形式的支援仅仅只是做作的表演,实质是在变相的搜刮,三千皮皮袄棉鞋轻易被英国佬拿走不谢,他们上演为正义提供援助时际不废一兵一卒的世界性闹剧。</p><p class="ql-block">卷六(12)</p><p class="ql-block">哥哥彼特罗是个机敏狡猾的人,他能在局势多变的情况下迅速做作反应,既不得罪红军,也不得罪志愿军。更重要的是,他坚信哥萨克才是最值得依靠的堡垒,所以,他尽可能和各路鬼神保持友好互通,内心却对持各式各样摇摆不定的态度保持表里不一的厌恶。在广场的讨论中,大家似乎对红军没有从前那么讨厌了,都在打听什么是共产党员,什么是委员这些新鲜字眼,大家似乎快忘掉了红军的作恶多端,叛变的佛明正不遗余力的作宣传,他是红军最早隐藏在白军里卧底吧、还是临时叛变的呢?</p><p class="ql-block">卷六(13)用唯美的文字描写死寂的乡村景色,作者天到地,从草原到河流,由远及近,一处也没放过。阴森的背后隐藏着人们对红军的恐怖心理,红军的到来就像定时炸弹,必定爆炸的那天。大部分哥萨克都走了,有的人处于观望状态,经过家庭会议讨论,为了保护家里的老少妇女(因为红军强奸妇女过案例),所以三位男子汉决定留在家里不走了。这让邻居不理解,甚至提醒他们不要做开门迎红军的事。也许是格里高力参加过红军,他内心不像哥哥那样惧怕。</p><p class="ql-block">(14)</p><p class="ql-block">克拉斯诺夫发电报给叛变为红军的佛明遭佛明回决。白军里又多出一路车臣人。克拉斯诺夫用和每位士兵接吻来表演的爱兵如子的行为,以此激励无辜且无头脑的士兵为他们送命。有香水味如绅士般英国军官穿着皮袄居高临下地视察这一切。克拉斯诺夫宣传红军的种种暴行,士兵并不认可,但他们只能小声嘀咕着。</p><p class="ql-block">(15)</p><p class="ql-block">决定一家人在一起不分开后,剩下的只有防卫了。当真正面对红军时,恐惧会慢慢减轻些,尤其是红军里的司务长请大家帮忙拉一门陷在淤泥里的大炮,虽然大炮并没什么大用处,但他认真的态度让格里高力看在眼里。司务长向帮助他们的村民鞠躬致谢,这让格里高力很是敬佩,他似乎感受到了平等与尊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6)</p><p class="ql-block">妹妹杜尼娅并没觉得红军有多可怕,他们像为哥萨克提供吃住一样开门接待红军。红军亚力山大开枪打死了格里高力家的狗,这让格里高力很不爽。为了不发生冲突,一家人忍了又忍。士兵埋怨不能睡村民老婆,有贼心没贼胆,这两项违反军规的事情被年轻的红军军官点名批评教育。临走时,他们交了住宿费和饭钱,还给格里高力的两个小孩送了两颗糖,这让潘捷莱感动不己。红军军官态度谦和有礼,大大颠覆了潘捷莱一家对红军的坏印象。</p><p class="ql-block">卷六(17)</p><p class="ql-block">为了避免自己的马被红军征走,潘捷莱想了个妙招,将两匹马的关节扎了一颗钉子,果然一瘸一拐的马被保留下来。</p><p class="ql-block">红军叫街坊在安尼凯家聚会,又是喝酒又是唱歌跳舞,试图和百姓进行沟通,表明红军政府的态度是“人人平等”。当红军和格里高力这样的军官接触时,仍有种心怀叵测的不融合感,他们发生了肢体冲突,当然,红军的身手比不过哥萨克,格里高力一出手,红军的肘关节便脱臼了。。。</p><p class="ql-block">(18)</p><p class="ql-block">红军的势头越发明显,伊万似乎明显选择站红军这边。大家甚至后悔为什么在波得捷尔柯夫那时候前没早加入红军。红军要求所有家庭必须自觉上交刀枪,原因是以后不需要了,因为没有战争了。</p><p class="ql-block">(19)</p><p class="ql-block">不得不佩服作者的用景喻情的手笔,大段阴暗萧条冬日草原场景实则凸显冬小麦的生命力,这是哥萨克的生命力。看到红军明显占优势的彼特罗,决定带上礼物去看他的老同事佛明。这位强调人人平等佛明显然有了主宰者的装腔作势和威风堂堂。格里沙加爷爷一点不担心没来当家作主人,依然挂满子十字勋章去作祷告,潘捷莱两亲家面对当前局势只能相至吐槽以解气愤,他们不希望过人人平等的生活,因为他的亲家本来日子很好过,从前的地主生活好像一去不复返了,这是他不能接受政府的主要原因。</p><p class="ql-block">(20)</p><p class="ql-block">三个从小一起长大的朋友因为立场不同闹掰了。伊万和米沙己完全接纳了苏维埃,而曾经站在红军队伍里的格里高力死活不同意布尔什维克那套,因为他看到红军嘴巴所谓的平等实际是句口号,从军官与士兵的穿着上就有明显的等级区分,他说出了百年被证实的秘密:如果说老爷很坏,那么,奴才变成老爷还要坏一百倍!格里高力不仅善良,正直,还特别智慧,不简单!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