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静静的顿河》第六卷中部

田云

<p class="ql-block">(21)</p><p class="ql-block">格里高力是个善于思考的人,虽然他怎么也没想明白究竟是什么道理。原著有:他们打仗,为的是他们能过好日子,我们过去打仗,也是为了过好日子……谁要是能把别人打败,谁就能把别人吃掉。作者通过格里高力来表达对战争的看法:落后就要挨打。.</p><p class="ql-block">美梦里,格里高力和她心爱的阿克西妮娅在一起,他心里仍忘不了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2)</p><p class="ql-block">伊万成了红军的人,鞑靼村参加红军的还有磨粉工人达维德卡,车夫叶麦里扬,麻子皮匠菲里加,他们的工作常常因为米伦.格里高力耶维奇这些老顽固受阻而感到气愤。经商议,他们决定逮捕一批有煽动性的人。很意外,伊万偶遇在故事开头出现的第一位红军——铁匠施托克曼。连读者也感到意外,这位革命的火种可是消失了很长时间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3)</p><p class="ql-block">噩耗传来,亲家公格里高力耶维奇真的被枪杀了!亲家母卢吉尼齐娜拖着沉沉的步子来女儿家,求皮特罗将丈夫的尸首啦回家,她实在没有能力去做这件事情。看着哀伤的母亲,娜塔莉亚也倍感无力。皮特罗本不想答应,但碍于情面还是答应了,他用一瓶酒请父亲的老友协助,深一脚浅一脚的将格里高力耶维奇拉了回来。格里高力耶维奇的死让格里沙加老爷爷伤心不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4)</p><p class="ql-block">作者用顿河水形容两股不同势力的旋转与纠缠。一股是来自苏维埃的红军队伍,一股是来自哥萨克的旧思想阻挠。如不将旧的势力压制下去,那么红军的境地又会回到原点。红军因为是初组建的队伍,同志之间也有磨合期,年轻红军因没收的服装和施托克曼发生争执,包括伊万,他对枪毙同村哥萨克表示强烈的抵触情绪。但施托克曼对枪毙富农等敌对份子表示了坚决的态度,他的理由充分且理直气壮。因为,他坚信,红军是为穷苦百姓的利益革命的,凡是用武力来对抗红军的必须消灭,绝不姑息。对于施托克曼提出的将财主的财产分给穷人一事,大家心里想得但并不敢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5)</p><p class="ql-block">米沙准备亲自去格里高力家抓个措手不及,但他没能如意.听可靠人讲,格里高力已经去他姑妈家躲起来了。施托克曼要求米沙继续追查格里高力的行踪,因为格里高力是黑名单上的人,也是危险分子,只有早点抓到他,红军才能相对安全。米沙带上警察一行六人马不停蹄地前往格里高力有可能去的地方,均无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6)</p><p class="ql-block">格里高力避难十多天后回家了一趟,父亲潘捷莱因害伤寒憔悴不少。哥哥皮特罗担心弟弟格里高力的安全,希望他早点离开,免得象村里那七个枪毙的人一样冤枉丢了性命。格里高力听从哥哥的意见,赶去大鱼村一个远房亲戚的地窖里躲了起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7)</p><p class="ql-block">在米沙和几位同志想加入共产党的同时,村里发生了不小的暴动。原住民哥萨克因枪杀的七位发起了暴动,一时间气候局势反转,红军变成了热锅上的蚂蚁,叶麦里扬和米沙成了被抓捕的对象。是“小牛皮大王”安季普为他爹的冤死报酬来了,他的肋部被安季普叉子深深刺伤。幸好他在逃难时碰到的是同村的司捷潘,司捷潘受了伤寒浑身无力,收留他一晚,第二天米沙跑回家,母亲催他尽快逃跑,因为顿河所有的村子都发起了暴动,施托克曼和伊万他们已经逃跑,跟随红军的菲里加和季莫非已经被打死在广场上,顿河已经不是红军的天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8)</p><p class="ql-block">躲在亲戚家的格里高力忽然听到来自顿河的好消息,红军已经夹着尾巴逃跑了。他惊喜万分,骑上马儿往家赶,一路上他思考着怎么也想不明白的道理。原来着世上本没有适合所有的道理,人们为了活下去一直你争我夺,只要血管还流着血,就意味着一直要夺下去,要和那些夺人命的人拼了。只要爱情不被束缚就好了。</p><p class="ql-block">(29)</p><p class="ql-block">米沙好不容易从暴动的哥萨克手里逃到了红军团部,他遭到以年轻红军的盘查,让他很是不爽,施托克曼及时制止了小红军的行为,施托克曼以为米沙死了,将他的名字已拉入黑名单,这让米沙十分难过。</p><p class="ql-block">(30)</p><p class="ql-block">事情总是这样反复轮回反转,一眨眼鞑靼村有向从前一样成立了两个哥萨克连,大家集中火力和人力,司捷潘因为受了伤寒无精打采不愿参与,格里高力只好放弃他。大家选举皮特罗担任步兵连连长立即出发,与前来镇压暴动的红军队伍李哈乔夫进行战斗。格里高力表现出他的勇敢与机智,开枪打死了几名红军,并获得枪支,俘虏了红军委员的李哈乔夫。格里高力是个心地善良的人,他为俘虏包扎伤口,第二天将他送到维奥申。</p><p class="ql-block">(31)</p><p class="ql-block">是不是所有的红军面对死亡时都有一种视死如归的精神?文章里的李哈乔夫和我们电视里看到的红军是一样的表现,究竟是什么在支撑他们面对死亡的态度?信仰!为大众利益才不惧牺牲,一定是!在被押途中,他惨遭哥萨克肢解,手段极其残忍,不忍卒读。</p><p class="ql-block">(32)</p><p class="ql-block">暴动像山洪暴发,各村组织壮大了暴动队伍,他们的态度很明确,不反对苏维埃政权,但反对共产党,反对枪杀与抢劫。也许是共产党中曾经的行为深深刺伤过哥萨克的心,所以他们对共产党的敌意始终无法释怀。但苏维埃政权是为穷苦百姓谋福利的,所以哥萨克分得清楚。可笑的是,共产党就是苏维埃的执行者,所以哥萨克仍没将这两个概念区分开。这总模棱两可的态度反映在他们头上红白交叉的头箍,红色既代表维护红军,白色代表维护旧制的白军,体现哥萨克两不得罪求自保的思想态度。</p><p class="ql-block"> 在一次援救邻村的行动中,兄弟齐上阵联手前后包抄,仗打得很漂亮。</p><p class="ql-block">(33)</p><p class="ql-block">在格里高力获胜返回途中,哥哥彼特罗再次出发,他们遇到了以伊万和米沙为首的红军以伍。彼特罗和同伴隐藏在山沟底比较安全,但还是受同村发小伊万和米沙的蛊惑,爬了上来,他请求孩子的干爹红军伊万手下留情,但最终死在了自己朋友的手里。不敢相信,一向开朗的满面笑容的哥哥彼特罗死了!</p><p class="ql-block">(34)</p><p class="ql-block">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亲爱的哥哥了。格里高力看到一鸡孤单地叫着。听到爬犁的声音,又想起小时候与哥哥嘻闹的场景。往事一幕幕浮现眼前。他用车装上哥哥和同村的九名哥萨克,恍恍惚惚回到家门,他怕亲爱的的母亲和家嫂看到这一幕。失去儿子的潘捷莱亲手为儿子打棺材,母亲的失儿之痛无以言表,嫂子早己哭昏过去,格里高力的心在滴血,他分明看到哥哥眼角滴下一滴泪。</p><p class="ql-block">(35)</p><p class="ql-block">被委任以团长之命的格里高力集合十个哥萨克连,准备向红军的李哈乔夫发起进攻的同时发动周围几个乡一起暴动。格里高力节节胜利,缴获枪炮的同时俘虏不少红军,当他想枪决俘虏时,内心又有一个声音在阻止他,不要杀人。战争的胜利是他对死去哥哥</p><p class="ql-block">最好的交待。</p><p class="ql-block">(36)</p><p class="ql-block">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格里高力接二连三收到团部司令官的传信,指挥他如何战斗,如何对待俘虏。格里高力天生的怜悯心确实让他下不去手。也许是他的英勇与仁慈,格里高力身边迅速集结了三千多兵马,大家都愿听从他的命令,这让格里高力志得意满。当所有人都信他,追随他时,他又会对自己的内心一连串发问:我带他们去反对准?反对人民?谁又是对的呢?他又陷入深深的苦恼中。</p><p class="ql-block">(37)</p><p class="ql-block">格里高力的指挥作战的经验日趋成熟,他已经有了自己独特的杀敌方式把控能力。在一次与红军的对抗中,他遇到了强劲的对手,一名自始至终有着坚定信仰的的布尔什维克。几番较量,格里高力利用自己天生的左撇子优势,人马合一,活生生将一位高大威猛的红军战士劈下了马。格里高力的气势与勇猛深深激励着他的战友们,大家齐心合力勇猛杀敌,连独臂阿列克塞也俘虏了三名红军。战后的格里高力信心满满,骑着他的马驰骋在蓝天碧野的大草原上,那身姿简直帅极了。</p><p class="ql-block">(38)</p><p class="ql-block">战争情况很复杂,现在的形式变成了三股势力的抗衡。一方面是来自暴动的哥萨克,第二方面是想镇压暴动的红军,三路是维护旧制的白军。红军为了防止哥萨克与白军联手,必须赶在他们联手前进行清剿,镇压暴动。显然,红军敌对的是两股不小的力量,阵脚已被打乱。</p><p class="ql-block">哥萨克受弹药资源的限制,到处在各个村落征集铜和铅丝,以此来生产弹药支援前线。格里高力清楚地看到,如果与白军联盟,必定回回到从前的老路上,那些当官的又来掌权,底层人这样被瞧不起,受欺压。与红军对着干,苏维埃是维护百姓利益的,这有让他不知道如何取舍。他总是在模棱两可中摇摆不定。</p><p class="ql-block">(39)</p><p class="ql-block">卷六(39)</p><p class="ql-block">施拖克曼,米沙,伊万自从鞑靼村逃离后扰,就找到了自己强有力的红军组织,在去往霍派尔河口镇途中,他从一信仰旧教的年轻哥萨克口中得知很多他一直不知道的传言。虽是闲聊,但道出了红军与哥萨克中间矛盾的真正原因。哥萨克是承认苏维埃的,但红军队伍常有欺压百姓的事,这是哥萨克对红军一直耿耿于怀的真正原因。施托克曼始终强调红军组织纪律多严明,多规矩,实际违反军纪的人不在少数,而且手段残恶,只是施拖克曼不知道而己。获得信息的施拖克曼重金赏给年轻的哥萨克,他觉得这信息很重要,是时候整纪肃规了。</p><p class="ql-block">(40)</p><p class="ql-block">怕死不是共产党员!施拖克曼看到战士严肃的表情,却有种说不清的亲切感。这种无形的亲切感来自于共同的思想,共同的事业,共同奔赴危险,共同面对死亡。这是共同信念和坚定信仰打造起来的壁垒与精神。道不同不相为谋,道相同志相合才会生起彼此的阶级情感。“同志”是共产党人之间特有的称呼,志同道合才能走的更远。一时间,施拖克曼己忘了继续追究那个曾经在队伍纪律中犯错误的人。</p><p class="ql-block">(41)</p><p class="ql-block">经过战争的锤炼,加上天生的果敢与善思,格里高力指挥作战的本领有明显提升,大家都愿意跟他干,甚至有哥萨克鼓动,将政府推翻后成立单独组织,让格里高力上台。可见格里高力不管从人品到能力都是大家十分欣赏和认可的。在与红军反复纠缠的过程中,格里高力用了中国的兵法,先引蛇“入”洞,再来个瓮中捉鳖,前后呼应,一举获胜打得红军节节败退,让战士们心服口服。</p><p class="ql-block">(42)</p><p class="ql-block">有人刻意将格里高力引向酗酒,睡姑娘,让他过放纵的日子。酒醒后的格里高力发现一个问题,那是有人在蓄意制造分裂,哥萨克内部的出现了左倾思想,他们想单独成立一个属于自己的没有共产党的苏维埃政府,想要格里高力挑头。酒醉心明的格里高力觉得自己人生的苦甜都已尝过,死而无憾啦。</p><p class="ql-block">(43)</p><p class="ql-block">男人负责打仗,再苦再累也要打,打仗是男人的天职和使命。女人负责管理一家老小的生活,再思再盼也要坚持等自己的丈夫回家。男人和女人分工明确,各司其职。暴动象野火蔓延,哥萨克在离家不远的地方打仗,随时可以和老婆睡一觉再出征,这样的日子不要太惬意。</p><p class="ql-block">(44)</p><p class="ql-block">生命就像夏天的闪电,战争却总是不断轮回。在又一次的战斗中,格里高力表现出无畏的精神。他率领的队伍还没有遭到攻击就打回转了,格里高力只有独自继续向前冲。他与红军已经快到接近的距离,就在千钧一发时刻,格里高力的意识里出现了短短的瞬间里变得长得不得了的一段时间。他的身手敏捷的可怕,几下便杀掉了四个红军,他好像控制不住杀人行为。当连长大声强制命令他放下武器时他才清醒过来,继而面对杀死的人表现出极大的痛苦,他觉得自己的杀人行为是一种不可赦免的罪过。格里高力陷入一种极大的痛苦中无法自拔。</p><p class="ql-block">(45)</p><p class="ql-block">在一次与老头子的交谈中,格里高力发现很多无辜村民不明不白受欺负,以库金诺夫为首的后方人员设置监狱,专门关押起家有儿子老公在红军队伍而受牵连的人进监狱。这让村里的老头子们气愤不已,敢怒不敢言。但当下的红军在纪律上比从前要严明的多,谁做了对百姓有害的事情,大家肯定是记得的。格里高力听到老头子的反映,气不打一处来,立即打开牢门释放了这些无辜受害的人群。库金诺夫见格里高力大发雷霆,也不敢多计较,只好任他放人了。</p><p class="ql-block">(46)回到鞑靼村的格里高力先去看望了岳母家,岳母向他哭诉家里的地无人种等惨状。自从丈夫米伦.格里高力耶维奇走后,这个家就像失去了顶梁柱和主心骨。格里沙老爷爷太老了,只会拿着圣经求安慰。虽然快一百岁了,但他仍觉得大家打来打去还是要维护旧体制,老人们的旧观念终究难以改变。</p><p class="ql-block">(47)</p><p class="ql-block">回到娜塔莉亚身边,因为村里早已传遍格里高力醉酒和睡女人的事情,娜塔莉亚生闷气,伤心地和他较劲,本已内心痛苦不堪的格里高力更加增添了无助感。倒是嫂子一天到晚涂脂抹粉,显得神采奕奕。自从哥哥皮特罗走后,她慢慢从丈夫的死亡中又恢复了青春与活力。也许是很久没有男人,体内的荷尔蒙作怪,她故意在格里高力面前搔首弄姿,有意无意挑逗这比男人更男人的小叔子。</p><p class="ql-block">(48)战争不是时刻在打,也有清闲的日子。不知是真是假,一名赛尔道布团团长前来投诚,意思是不想在红军队伍里干了,而且还可以带部分红军过来一起投诚,当然,除了少部分共产党员以外。这个消息让包加推廖夫喜出望外,他将敌军团长投诚消息上报维奥申镇的库金诺夫并迅速收到绝密回信,回信明确指示,如何接受红军,如果是假投诚该怎样及时处理甚至绞杀。最周密的安排是,假如投诚者临时有变,可以交由当地的妇女百姓乱棍打死,这样就可以不负任何责任了。</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