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共鸣桥梁)携手共勉的“闯关群”

启航(吴章裕)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来“情感之家”,写记叙文章,若说作品被“精选”了,这比喻为闯过了第一关的话,那隔月再被推荐为“美篇精选”的,你就可以领略到“闯关群”这扣人心弦的滋味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23年10月,平台对“美篇精选”实行了改革,由原来不限数量的,却设置了每圈每月20篇的限额。这对于当时具有两万一千多成员、优质作者达400余人的我们圈而言,明显是僧多粥少,少的可怜。但确保宝贵的20篇作品万无一失,顺利通过,对管理团队还是带来了新的挑战,工作量不减反增。我也感觉压力徒增,心中无底何时才能获得突破。</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24年5月5日,微信中突然间冒出了一个“四月美篇精选推荐群”,原来我的一篇《怀念父亲》被选中了。这是我万万没想到的,并怀疑这拙作能过关吗?可没想到的还在后面呢!</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主持人运筹帷幄,当即下达任务:两天内各自完成第一轮修改。怎么样的修改?主持人在群中像连珠炮一样:有修改文章十条“法宝”的、有具体注意事项的及相关建议与要求,交待得清清楚楚。“闯关群”的集体行动,就此拉开了帷幕。</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自然不敢有丝毫的怠慢,立马投入了自修。6日早上,霓裳芙蓉老师率先告知我修改意见,紧接着张杨老师提出了修改建议,一抹晚霞老师抓出了三个错别字:错用了“在”字,“盐”制应为“腌”制,“化钱”该是“花钱”。李班主老师为我讲解了两个典型的病句:“浮想”不能与“怀念”搭配,“时节”不可跟着“来临”;西贝佳老师查看仔细,竟然指出了十一处不正确的字、词和句,甚至标点符号用了半角的瑕疵也被检出来了;水木年华老师帮我指正两个词,以及提醒省略号后面不可再用标点符号;有龙则灵老师则剖析了“附炎趋势”的错成语:正确的是“趋炎附势”,其中“趋”表示奔走,“炎”表示权势,“附”表示迊合或附和,意即奉承依附有权有势之人,是个贬义词。我虚心领会着老师们的谆谆教导,感谢感恩之情涌上心头!</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其中令我意料之外的是,一句3、5元的口头禅,竟然引来了老师们的一场讨论:将阿拉伯数字改成三五数量词意见一致;买一双硬靴花三五元,张杨老师怀疑太便宜了,可能是三十五元?讨论很快也统一了,因为贫困的六十年代,农民人家花三五元是个大数目了。再是用“口头语”妥否?要否改为“书面语”?讨论很热烈:开心每一天老师说老年人多有这样的口头语,西贝佳老师举例日常说明的同时,又搬出了叶圣陶先生的《多收了三五斗》课文。丽华老师出谆言:口头语或地方语,用之恰当,可以增加文章特色与生动性。主持人最后表态:口头语只要符合规范,完全可以用。方言则要注意地域性,使用时需有备注说明。</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哇塞,一点一划有讲究,一字一句皆学问,老师们对我是这样的认真,而对其他的十九位美友呢?完全一视同仁。群里天天热闹非凡像集市,老师们的截图、指瑕、纠错及交流切磋似放幻灯,从清晨到深夜发个不停,美友们顿时群情激扬,个个拍手叫好!</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经过了近四天的密集修理后,我的信心倍增,底气提升。可又想不到主持人对我的审核时,一幅幅“幻灯片”再次出现,从8日下午4点09分开始,持续到4点33分才告段落。事后他还教导我再看看改改,修改后多发声读读。一股暖流环绕全身上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最后的环节是每人撰写一段200字左右的导语,要求<span style="font-size:18px;">概括出有重点、看点、亮点与吸引力。同时</span>上传一张近期正面、清晰与背景有美感的照片,统一于14日发至本临时群。</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两个全新的任务,似乎把这次“闯关”的训练活动推向了高潮。许多老师没有经验,导语写了又改,改了又修,互帮互助,力求精益求精。丽华老师一展身手捋了一遍,最后由主持人敲定。照片的情况亦类似,共同经历了由陌生到熟悉,由不懂欣赏至学会剪辑的过程,直至主持人给每人打上一“√”为止。</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24年的十月,平台再次实行了“美篇精选”的升级改革,取消了20篇的“关卡”,应报尽报,放开了各圈的手脚,我们“情感之家”便是雄风重展。其后,我於十月和十二月获得了两篇推荐,又接受了两次“闯关”的历练。</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闯关群”的精彩还在继续,享受刺激的是过程。有了三次“闯关”体验的我,收获良多;管理团队的老师们不辞辛劳,已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我们的“美友之家”,更是光芒四射,这座“闯关群”的桥梁作用,从中功不可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