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阜一日游

李雅俊

<p class="ql-block">在泰安酒店匆匆用完早餐,就赶高铁前往曲阜。八点多一点到曲阜,从高铁站工作人员处得知,站内没有行李寄存处,但出口边的商超里可以寄存。出站右拐酒店里寄存好行李,眼前就是出租车候车区,坐上车,20多分钟到达孔庙。</p> <p class="ql-block">‌万仞宫墙,孔庙前的一道城墙,也是明代曲阜城的正南门。</p> <p class="ql-block">‌曲阜孔庙‌,又称“阙里至圣庙”,位于山东省曲阜市中心,是祭祀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的祠庙。始建于鲁哀公十七年(前478年),历代增修扩建,现存的建筑群绝大部分是明、清两代完成的。</p><p class="ql-block">曲阜孔庙与北京故宫、承德避暑山庄并列为中国三大古建筑群,与南京夫子庙、北京孔庙和吉林文庙并称为中国四大文庙。孔庙内保存有大量碑刻,展示了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的精华。</p><p class="ql-block">金声玉振坊是曲阜孔庙的入口,始建于明嘉靖十七年(1538年),是一座三间四柱式的石坊。‌它由石鼓夹抱,四根八角石柱顶上饰有莲花宝座,宝座上各蹲踞一个雕刻古朴的独角怪兽“辟天邪”,俗称“朝天吼”。两侧坊额浅雕云龙戏珠,明间坊额填色四个大字“金声玉振”,笔力雄劲,是著名书法家胡缵宗题写的。</p> <p class="ql-block">泮水桥。</p> <p class="ql-block">过泮水桥后是棂星门,曲阜孔庙的第一道门。样式为一座三间四柱火焰冲天柱式石坊。</p><p class="ql-block">“櫺星门”3个大字,为清乾隆皇帝公元1748年(年乾隆十三年)御笔。</p> <p class="ql-block">孔子是“至圣”,“至圣庙”坊是曲阜孔庙规格最高的石坊。</p> <p class="ql-block">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大大小小的孔庙都被称为文庙或夫子庙,只有曲阜孔庙被称为“至圣庙”。</p> <p class="ql-block">孔庙导览图。</p><p class="ql-block">孔庙沿一条南北中轴线展开布置,左右对称,布局严谨,共有九进院落,前有棂星门、圣时门、弘道门、大中门、同文门、奎文阁、十三御碑亭,从大圣门起,建筑分成三路:中路为大成门、杏坛、大成殿、寝殿、圣迹殿及两庑,分别是祭祀孔子以及先儒、先贤的场所;东路为崇圣门、诗礼堂、故井、鲁壁、崇圣词、家庙等,多是祭祀孔子上五代祖先的地方;西路为启圣门、金丝堂、启圣王殿、寝殿等建筑,是祭祀孔子父母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穿过“至圣庙”坊一道雄伟的大门“圣时门”展现于眼前,清雍正帝于雍正八年钦定孔庙正门为“圣时门”。匾额由乾隆题写。</p> <p class="ql-block">门前石阶上雕刻有浮雕云龙戏珠图案,展示了明代的高超工艺‌。</p> <p class="ql-block">璧水桥。</p> <p class="ql-block">桥边古树,扫码可见几百上千年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弘道门,是孔庙的大门,始建于明洪武十年(1377年),清世宗雍正据孔子“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语命名并书写匾额。</p> <p class="ql-block">忍不住又扫码一古树。</p> <p class="ql-block">大中门,始建于金代,系当时孔庙大门。过大中门,即进入孔庙第四进庭院。</p> <p class="ql-block">成化碑,立于明成化四年(1468年),孔庙最高大的御制石碑。</p> <p class="ql-block">洪武碑(明太祖御制大明昭旨碑)</p> <p class="ql-block">奎文阁,始名藏书楼,孔庙三大主体建筑之一。始建于宋天禧二年。古代奎星为二十八星宿之一,主文章,古人把孔子比作天上奎星,故以此为名之。奎文阁为历代帝王赐书、墨迹收藏之处。</p><p class="ql-block">奎文阁结构合理,固坚异常,为中国著名的古代木结构建筑之一。</p> <p class="ql-block">‌龙凤呈祥。</p><p class="ql-block">曲阜孔庙的龙树,也被称为“盘龙树”,是一棵具有传奇色彩的古树。‌这棵树因其树干的独特形态而得名,整个树干从底部到顶部布满了波纹,仿佛有几条小龙盘旋其上,因此被称为“龙纹树”。</p><p class="ql-block">龙树的传说与乾隆皇帝有关。相传,乾隆皇帝在拜访孔子时,因孔庙巨大而感到疲惫,便靠在这棵树上休息。据说,这棵树沾染了皇帝的真龙气息后,树干上出现了龙型纹路。</p><p class="ql-block">与其相伴的凤树,虽然已经干枯,但仍保持着傲人的姿态,与龙树相伴。</p> <p class="ql-block">康熙御制碑。</p><p class="ql-block">孔庙内按其重量来说,最重的一块碑。康熙二十五年所立。该碑重35吨,连同赑屃水盘共达65吨之重。此碑的石料采自于北京的西山,当时从北京将碑刻好后,沿京杭大运河从通州运往济宁,中间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然后又从济宁运至曲阜,征用了民工600人,耕牛443头。济宁到曲阜90华里,趁冬季寒冷,在行进的道路上泼水使其结冰,巨大的碑身与石刻从冰上滑行前进。文献上讲每天走卧牛之地,这样90华里路行运了整整十五个昼夜,耗费库银600余两。</p> <p class="ql-block">“勾心斗角”。</p> <p class="ql-block">金声门。</p> <p class="ql-block">“先师手植桧”位于大成门内东侧石栏围护的桧树,树东石碑是明万历年间杨光训手书。 据记载,古桧原为孔子亲手所植。今存桧树为清雍正十年(公元1732年)于古树桩下复生的新枝长成,约有2400年树龄。</p> <p class="ql-block">宋代以前此处为大成殿,天圣二年(1024年)孔子45代孙孔道辅监修孔庙时,在正殿旧址“除地为坛,环植以杏,名曰杏坛”。于是,“杏坛”,成为教育圣地的代名词。 金代于杏坛上建亭,元世祖至元四年(1267年)重修,明代隆庆三年(1569年)改造重檐方亭,清代乾隆皇帝题匾。</p> <p class="ql-block">乾隆“杏坛赞”御碑。</p> <p class="ql-block">亭前的石香炉,高约1米,形制古朴,为金代遗物。</p> <p class="ql-block">职业生涯即将结束才来礼拜杏坛,有点晚,但满怀虔诚。</p> <p class="ql-block">沐浴儒家诗礼古韵2100年的汉柏。</p> <p class="ql-block">靠紧汉柏,聆听绵延两千多年的生命律动。</p> <p class="ql-block">大成殿。孔子死后第二年(公元前478年),鲁哀公将其故宅改建为庙。大成殿是曲阜孔庙的正殿,为全庙最高建筑。</p><p class="ql-block">“大成殿”匾额由清雍正皇帝手书语出《孟子·万章下》:“孔子之谓集大成者。”寓意孔子集古代诸圣贤之长于一身。</p> <p class="ql-block">尊崇孔子,清代皇帝们是认真的。大成殿内集合了康熙至同治八代皇帝御笔题写的10方木匾,依次为:</p><p class="ql-block">“万世师表”(康熙);</p><p class="ql-block">“生民未有”(雍正);</p><p class="ql-block">“与天地参”“时中立极”“化成悠久”(乾隆);</p><p class="ql-block">“圣集大成”(嘉庆);</p><p class="ql-block">“圣协时中”(道光);</p><p class="ql-block">“德齐帱载”(咸丰);</p><p class="ql-block">“圣神天纵”(同治);</p><p class="ql-block">“斯文在兹”(光绪)。</p> <p class="ql-block">大成殿内孔子神位。</p> <p class="ql-block">大成殿前檐的10根深浮雕龙柱,每柱二龙对翔,盘绕升腾,中刻宝珠,雕刻玲珑剔透,龙姿栩栩如生,无一雷同,堪称我国石刻艺术中的瑰宝,据说乾隆皇帝来曲阜祭礼孔时,石柱均用红绫包裹,不敢让皇帝看到,惟恐皇帝会因超过皇宫而怪罪。</p> <p class="ql-block">大成殿两侧有两排长廊式的建筑,称为东、西庑,是供奉先贤先哲及儒家学派著名人物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孔子家庙。</p> <p class="ql-block">‌孔宅故井‌,相传为孔子当年的吃水井,井水清澈,被称为“圣水”。井深约3米,周围有明代雕刻的石栏保护,井西还建有四角黄瓦方亭,亭内立有清乾隆皇帝所题的“故宅井赞”碑。</p> <p class="ql-block">鲁壁,在故井以东。秦始皇焚书时,孔子九代孙孔鲋将《论语》、《尚书》、《礼记》、《春秋》、《孝经》等儒家经书,藏于孔子故宅墙壁中。明代为纪念孔鲋保藏儒家经书的功绩而刻制鲁壁碑。</p> <p class="ql-block">偶遇一队年轻人,应该是参加祭祀盛典活动的。</p> <p class="ql-block">出孔庙左拐,步行,不一会就到了孔府。</p><p class="ql-block">孔府,是孔子的世袭衍圣公的后代居住的府第。“圣府”匾额是严嵩题写的。</p> <p class="ql-block">在孔府大堂与二堂相连的穿厅内,摆放着两条长凳,人称“阁老凳”,据传,为严嵩当年获罪时,到孔府请衍圣公与皇帝说情时所坐之凳。</p> <p class="ql-block">孔府大堂,是衍圣公迎接圣旨、接见官员、申饬家法族规、审理重大案件,以及节日、寿辰举行仪式的地文。</p> <p class="ql-block">大堂正中悬挂“统摄宗姓”匾,上刻清顺治帝御赐管理族人谕旨,要衍圣公“统摄宗姓,督率训励,申饬教规,使各凛守礼度,无玷圣门”。</p> <p class="ql-block">重光门,明代建筑,因上悬明嘉靖皇帝朱厚熜御赐“恩赐重光”匾额而得名。<span style="font-size:18px;">又称“仪门”或“塞门”。</span>平时关闭,只在皇帝驾临、迎接圣旨、祭孔、婚丧等大典活动中才可打开。此门为孔府各建筑中的最高规制。</p> <p class="ql-block">一群孩子在重光门前留影。</p> <p class="ql-block">听身边导游解说,地面石块上刻有规整的槽棱,是晾晒书籍用的。</p> <p class="ql-block">这个竟然是一个水槽。担水夫从这里倒水进内宅。</p> <p class="ql-block">避难楼。</p> <p class="ql-block">孔府花园。</p> <p class="ql-block">匆匆游玩孔府,出花园已是12点。出口处有人力三轮在揽客,和最靠近身边的一位车主交流一下,谁知他的热情执着,让人没法拒绝他。根据手机导航,颜回庙就在孔府附近。我想着等游览颜回庙后再坐车去周公庙、少昊陵、孔林。但是车主一路追随,一边走一边介绍路途和路程,虽然方言我不太听懂,我还是坐上了他的车。</p><p class="ql-block">刚坐上人力车,看到对面马路边的“孔子周游列国城”,颇新的建筑外观,估计陈列的是孔子周游列国的图文影像资料,虽然很想过去一探究竟,无奈时间紧,只留下这张一闪而过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不一会儿,就来到颜庙外的牌坊前。</p> <p class="ql-block">街道以颜庙命名。</p> <p class="ql-block">颜庙街路南有一小巷,巷口有石牌坊,居中竖题“陋巷”二字。据说,这里就是就是孔子说的颜回居住地——陋巷。</p> <p class="ql-block">颜庙,又称复圣庙,颜回位居孔门72贤之首,被后人尊称为复圣。复圣庙坐北朝南,共有元明清建筑24座,松柏槐古树500余棵。</p> <p class="ql-block">复圣庙坊内就是“复圣门”,是颜庙的正门。明朝正德二年(1507年)建,其后多次重修。</p> <p class="ql-block">颜庙介绍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观览时,对颜庙街路南的陋巷和颜庙二进院内的“大明陋巷故址”有些迷惑。时间紧,没作多想。回来查看资料显示:陋巷街是颜回的故居所在地,它的原址在现在的颜庙内。元朝大德年间(1307年),旧庙毁,遂迁至陋巷颜回旧居故址重建。致和元年(1328年),新颜庙落成。</p><p class="ql-block">根据这些资料,我的迷惑还是没有解除。</p> <p class="ql-block">“陋巷井”。元代于井上建亭,今井亭呈六边形。井的北面有明嘉靖三十年(1551年)立的“陋巷井”石碑。</p> <p class="ql-block">归仁门。颜庙的第二道门,元代时为颜庙的正门。明正德二年(1507年)重建时改名归仁门。</p><p class="ql-block">穿过归仁门,大路两侧各有一座碑亭。路右侧的叫“正统碑亭”,亭内立明朝英宗《御制兖国复圣公新庙之碑》,正统四年(公元1439年)应颜子五十九代嫡孙颜希仁奏请刻制建亭的。左侧的叫“正德碑亭”,明正德四年(1509年)立,形制与正统碑亭相同,亭内立明朝武宗《御制重修颜子庙碑》。</p> <p class="ql-block">仰圣门。颜庙第三道门。</p> <p class="ql-block">穿过仰圣门,古柏之间,有一座始建于北宋熙宁年间(公元1068—1077年)的亭子,名曰“乐亭”,系孔子四十六代孙孔宗翰所建。</p> <p class="ql-block">复圣殿位于乐亭北面,是颜庙的主体建筑,也是祭祀颜子的主要场所。此殿在元代时为五间重檐,正德二年(1507年)重建,建后的正殿为七间,重檐,前面有四根石雕龙柱,其他十八根为八角石柱。殿有回廊,殿中有神龛及颜子塑像。</p> <p class="ql-block">12:30匆匆结束颜庙的游览,人力车夫载着我几分钟就到了周公庙。在这里看到早在1961年就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鲁国故城。曲阜周公庙位于鲁国故城遗址内,其前身为鲁太庙,鲁国的祖庙。</p> <p class="ql-block">旁边石刻鲁国地图。</p> <p class="ql-block">周公庙。</p> <p class="ql-block">“棂星门”古朴、敦厚。和孔庙“棂星门”有异曲同工之妙。</p> <p class="ql-block">大门前偏东位置立有“辇路”碑,碑身有折断经修复痕迹。辇路碑和下马碑相类似,也是提醒官员人等至此下马落轿,以示对尊者的恭敬。</p> <p class="ql-block">第一进院落的东西两端,各有一座建于明嘉靖三年(1524年)的四柱三间石牌坊,东坊额为“经天纬地”,西坊额为“制礼作乐”。前者是说周公有治理天下的经世之才,后者是说周公有制定礼法的旷古之功。</p> <p class="ql-block">庭院内古树参天。</p> <p class="ql-block">走过一段林荫蔽日的青砖甬道,即来到了第二道门“成德门”。东西次间内各立有明碑,东面记载了明正德十三年(1518年)曲阜县为周公庙始置祭田祭器的情况;西面是明嘉靖年间整修周公庙的记事碑。</p><p class="ql-block">第二进院落中最显眼的建筑是康熙御碑亭。</p><p class="ql-block">但是碑亭的斑驳虽是岁月留痕的见证,也不免有受到冷落之嫌。</p> <p class="ql-block">过第三道门“达孝门”,即进入了周公庙的最后一进院落。庭院内,沿甬道两侧排列着十数通古碑,最有名的当数“金人铭”碑。据学者考证,《金人铭》即为《黄帝铭》六篇之一,通篇意旨为少言慎言,韬光养晦,与孔子的“敏于事而讷于言”不谋而合。</p> <p class="ql-block">“元圣殿”是周公庙的主殿。殿内正中神龛上塑有周公坐像。梁枋上的匾额“明德勤施”和两侧抱柱上的对联均为乾隆帝亲题。但油漆剥落严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站在元圣殿前,顺着甬道眺望,不见一个人影。整个游览虽然步履匆匆,不足半小时,却只见到一个工作人员穿行在其中。</p> <p class="ql-block">车夫说,少昊陵较远,怕时间来不及。我坚持,并建议他加快一点进度。车夫友善地接受了。从热闹的街区转入一条宽阔的大道,偶尔有车急速驶过,估计到城外了,不久,拐进一条乡村马路,田园风光尽现眼前。路边是空旷的原野,原野上有劳作的身影,狂野尽头和路边一样,是散落的乡村人家。一路上听车夫大叔闲聊,他用地道的方言说的很认真,我听得很费力,加上一上午的高密度游览,此刻借车上时间放空一下自己,竟然没关注田野里的农人在忙什么,地里是什么农作物。</p><p class="ql-block">在车夫的方言里,我拼凑出一些信息:少昊陵那边还有黄帝出生地。问他黄帝出生地离少昊陵有多远,他没听懂,回答完全不同频,事实上他说了什么,我也没听懂。有些饥肠辘辘的我,看这附近没有就餐的机会,向他表示歉意:让他挨饿了。这回倒是听明白我的意思了,表示他习惯了。然后我俩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天,他说他67岁了。看着他挺直而宽阔的肩背,蹬车的从容和力量,怎么也没想到他是这个年龄了。他还说这个车他踩了三十多年了,三个孩子,两个女儿出嫁了,儿子考了公务员,印象中我问了他儿子是哪个系统的公务员,没印象的是,他有没有听懂我的问题,有没有回答我的问题,回答的我有没有听懂。因为我要的不是答案本身,而是在闲聊中,将我的敬意注入他憨厚的灵魂里。从颜回庙一路走过来,他一路给我解说,一路给我规划路线,话语交流虽不太顺畅,但意图都很明了。心里感慨,厚重的齐鲁文化将一个普通车夫都能打造成一个优秀的文化传播者。其实,那辆简陋、原始的铁架人力车载着它的主人穿梭在这块历史厚土上,也在厚实着这块厚土。困倦的午后拐进人烟稀少的城外,心里那份本能的戒备默默抽空了。</p><p class="ql-block">好像很漫长的一段路程,其实也就二十多分钟就到了。</p> <p class="ql-block">远远看见,门关着,连一个行人也没有。记得车夫提醒过,不一定开门。但对我而言,开不开门好像没那么重要,只想用足迹触碰那块神圣的土地,用虔诚感应文明始祖们留下的印记。</p> <p class="ql-block">门口维修通知赫然。</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少昊陵南不远处,路边立有景灵宫遗址碑。</p><p class="ql-block">网上信息显示:少昊陵及景灵宫遗址,位于山东省济宁市曲阜城东旧县村的东北高阜之上,中国古代“三皇五帝”之一少昊的墓地,是中国著名古陵之一。因其形如金字塔,故有“中国金字塔”之称。少昊陵及景灵宫遗址是宋代以来纪念黄帝和少昊的重要场所,对研究中国古代皇家祭祀制度、宋代石刻艺术等具有重要意义。</p><p class="ql-block">2019年10月,少昊陵及景灵宫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结束少昊陵的隔空膜拜,前往孔林,路途用时近40分钟。</p> <p class="ql-block">‌洙水桥‌。始建于明永乐十二年(1414年),清代重建。这是孔子墓园的第一道大门,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p> <p class="ql-block">祭拜孔子场景。</p> <p class="ql-block">孔子死后,弟子们从各自家乡带来名贵树种,栽植在孔子墓周围。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他弟子所植树木已无存,唯有子贡所植树尚存。其原因可能是因其他弟子守墓三年各自离去,唯子贡守墓六年,为纪念其高尚的尊师品德,所以历代对其植树加以保护。子贡所植楷树在明代枯死仅存树桩,后人立碑建亭以示纪念。</p> <p class="ql-block">‌孔子墓‌。位于孔林中部,孔子墓前有两通石碑,前碑刻有“大成至圣文宣王墓”,后碑刻有“宣圣墓”。孔子墓的特殊布局称为“携子抱孙”,即孔子墓东边是其子孔鲤墓,前为其孙孔芨墓‌。</p> <p class="ql-block">孔林‌,又称至圣林,是孔子及其后裔的家族墓地,位于山东省济宁市曲阜市的鼓楼北街18号。始建于东周鲁哀公十六年(前479年),与孔府、孔庙统称“三孔”。</p> <p class="ql-block">孔林出来后,在广场找到去尼山圣境的车,到尼山圣境已近4点。</p><p class="ql-block">尼山五峰并峙,五水汇流,山环水抱之中,有孔子父亲生活过的鲁源村,孔子母亲的家乡颜母村,有孔子出生的夫子洞,形成了中国文化特有的圣山、圣水、圣地的圣境景观和圣父、圣母、圣人的圣境格局,这便是尼山圣境的由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大学堂是尼山圣境的主要景点,依山而建,整体呈退台式建筑的形制,是集博物、典礼、讲堂、会议、演艺以及其他配套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旅游建筑。大学堂总高65米,共9层,总建筑面积约7万平方米,主要包含集贤厅、大学之道、七十二贤廊、仁厅、义厅、礼厅、智厅、信厅、礼乐堂等有序的、仪式化的文化空间。</p> <p class="ql-block">气派而精美的建筑和装饰。</p> <p class="ql-block">门把手的讲究。</p> <p class="ql-block">七十二贤廊空间东西长105米,南北宽17.5米,高16米,是大学堂最重要的文化空间之一。其中有孔子《杏坛讲学》的油画,油画题材选自孔子杏坛讲学的典故。左右两侧,陈列30组泥塑群雕,主要从《论语》《史记》《左传》等古典典籍中,选取孔子及其弟子的典型故事。</p> <p class="ql-block">仁义礼智信五厅中仁厅是最大的厅,可同时容纳约1500人进行学习、庆典和会议活动,所以仁厅也被称为课堂、礼堂、殿堂。</p> <p class="ql-block">孔子像像高72米,是由中国雕塑家吴显林先生主持设计,以唐代画圣吴道子的《先师孔子行教像》为参考。立于层层拾级而上的基座,整体造型似一座雄厚而深朴的巨山。</p><p class="ql-block">2018年央视华人春晚上,孔子像与长江、黄河、长城一起作为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符号一同出镜,亮相世界。</p> <p class="ql-block">不同角度、不同姿势和孔子合影,以表心中膜拜之情。</p> <p class="ql-block">所购门票包含晚上的《金声玉振》情景演出,结束时间好像是晚上8:30左右,因要赶往济南,担心太晚不方便,只好放弃。在周边逛逛后恋恋不舍地在演出前乘车离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