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 从左到右依次为:齐奥塞斯库(罗马尼亚)霍查(阿尔巴尼亚)铁托(南斯拉夫)戈尔巴乔夫-斯大林-列宁(苏联)马克思-恩格斯(居中德国)毛 胡志明(越南)卡斯特罗(古巴)金日成 格瓦拉(古巴-阿根廷)</b></p> <p class="ql-block">画家刘长春的蕴含着很深的“红色寓意”的一幅壁画,《团结起来到明天》, 是模仿达芬奇《最后的晚餐》而作,“红色版”《最后的晚餐》。画中人物,左边从左往右依次是:罗马尼亚的齐奥塞斯库、阿尔巴尼亚的霍查、南斯拉夫的铁托,苏联的戈尔巴乔夫、斯大林,列宁;最中间的是马克思;右边从左往右依次为:恩格斯、中国的毛主席、越南的胡志明、古巴的卡斯特罗、朝鲜的金日成,还有阿根廷的格瓦拉(他也可以说是古巴人)。原创作品,请勿剽窃,截图。</p><p class="ql-block">画中餐桌的桌布是用共产主义常用红色染成,中间悬挂着工农联盟象征的铁锤、镰刀和麦穗。背景是宣告十月革命成功的阿芙乐尔号,它在血海中航行的。寓意着社会主义事业像一艘战舰在浴血斗争,在被压迫者的血海里起航,在敌人血海里前进。画中两侧的8面国旗,为以前全球最具代表性的8个社会主义国家。</p><p class="ql-block">壁画背景是宣告十月革命的阿芙乐尔号巡洋舰行驶在红色的海面上,海中染遍了革命的鲜血。桌布上的标志是苏联的国徽——镰锤徽照耀下的地球。墙壁左侧的国旗代表已经逝去的共产主义国家:苏联、阿尔巴尼亚、南斯拉夫和罗马尼亚;墙壁右侧的国旗代表依然矗立的共产主义国家:朝鲜、越南、古巴和中国。</p><p class="ql-block">与耶稣处于相同位置的马克思正是这一运动的精神领袖,他摊开双手,似乎向我们传达出这一运动陷入低谷的现实际遇。</p><p class="ql-block">马克思坐在正中央,痛苦而无奈的摊开双手,平静的向追随者宣布:“你们当中有人背叛了我。”</p><p class="ql-block">戈尔巴乔夫手里握着美元,慌忙向马克思表示忠心。不巧的是,他坐的恰好是叛徒犹大的位置。最突出的标识就是头顶上的胎记,他背叛了共产主义的事业。</p><p class="ql-block">最左端的是齐奥塞斯库。搭着衣服抚头思考是他的标志性动作。</p><p class="ql-block">左二霍查正在和齐奥塞斯库密切交谈,他们都是斯大林主义的坚定支持者。</p><p class="ql-block">左三铁托把手搭在斯大林肩上。铁托于1948年因驻军问题同斯大林闹翻,被斯大林开除出了东欧集团。</p><p class="ql-block">斯大林和列宁朝向马克思,他们都相信他们是马克思主义的继承者。</p><p class="ql-block">马克思摊手说:你们有人背叛了我。</p><p class="ql-block">恩格斯作为马克思最亲密的战友,试图安慰他。</p><p class="ql-block">毛泽东面前的桌上放着很多中文书籍,代表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思想,也就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p><p class="ql-block">金日成站在离马克思最远的地方,手里拿着花圈,说明他不过是把共产主义当做个人崇拜的工具。后来他确立了主体思想,彻底抛弃了共产主义。</p><p class="ql-block">卡斯特罗指着中国国旗,认为中国背叛了国际共运的事业。历史上,古巴多次指责中国是“中修”。</p><p class="ql-block">切格瓦拉手下放了个骷髅头,说明了切格瓦拉对共产主义运动持暴力观点,倾向用武装革命解决一切问题。他是这样做的,他最终也陨于革命。</p><p class="ql-block">左一:齐奥萨斯库,罗马尼亚共产党总书记,1965-1989在职</p><p class="ql-block">左二:霍查,阿尔巴尼亚劳动党总书记,1945-1982在职</p><p class="ql-block">左三:铁托,南斯拉夫最高领导人,1946-1980在职</p><p class="ql-block">左四:戈尔巴乔夫,苏共总书记,1985-1991在职</p><p class="ql-block">左五:斯大林,苏共总书记,1924-1953在职</p><p class="ql-block">左六:列宁,布尔什维克党最高领导人,1911-1923在职</p><p class="ql-block">中央: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创始人</p><p class="ql-block">右六:恩格斯,国际共运创始人</p><p class="ql-block">右五:毛泽东,中共中央主席,1935-1976在职</p><p class="ql-block">右四:胡志明,越南劳动党主席,1951-1969在职</p> <p class="ql-block">刘长春</p> <p class="ql-block">右三:卡斯特罗,古巴共产党第一书记,1965-2011在职</p><p class="ql-block">右二:金日成,朝鲜劳动党第一书记,1948-1994在职</p><p class="ql-block">右一:切格瓦拉,古巴共产党高级领导人,1965年死于玻利维亚革命。</p><p class="ql-block">刘长春,1962年生于山东济南。中国艺术家。1985年中央美术学院民间美术系读本科。1989年中央美术学院民间美术系任教。1993年香港美丽华集团任美术设计师。1996年《国际人才交流》杂志任美术编辑。1999年至今于北京舞蹈学院附中任教。1988年“全国首届中国农民运动会”邮票设计者。</p><p class="ql-block">自2005年以来,刘长春创作了一系列关于国际共产主义题材的油画作品。作者持严肃的态度,用绘画的形式对国际共产主义题材进行了表现,作品体现出深刻的反思精神。</p><p class="ql-block">刘长春的作品是一曲国际共产主义的挽歌。在这首挽歌中包含着一些困惑,也有缕缕的感伤。刘长春的作品是一篇国际共产主义的寓言,其中昭示着警告。</p><p class="ql-block">原创作品,请勿剽窃,截图。</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作者:刘长春</b></p> <p class="ql-block">《团结起来到明天》是中国油画家刘长春在20世纪80、90年代创作的一幅具有深刻政治寓意的油画作品。以下是对这幅油画的详细解读:</p><p class="ql-block">创作背景与灵感来源</p><p class="ql-block">• 创作背景:这幅画创作于20世纪80、90年代,当时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期,许多社会主义国家经历了剧变,如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等。</p><p class="ql-block">• 灵感来源:刘长春的创作灵感来源于达·芬奇的名画《最后的晚餐》。他将《最后的晚餐》中的宗教题材转换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场景,以马克思为中心,展现了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复杂关系和矛盾。</p><p class="ql-block">画面布局与人物构成</p><p class="ql-block">• 人物排列:画面中共有13个人物,从左到右依次是:罗马尼亚的齐奥塞斯库、阿尔巴尼亚的霍查、南斯拉夫的铁托、苏联的戈尔巴乔夫、斯大林、列宁、马克思、恩格斯、中国的毛泽东、越南的胡志明、古巴的卡斯特罗、朝鲜的金日成、阿根廷的切·格瓦拉。</p><p class="ql-block">• 中心人物:马克思坐在画面中央,摊开双手,表情凝重,似乎在说:“你们当中有一个人将会背叛我!”。这种构图与《最后的晚餐》中耶稣的形象相似,传达出一种紧张和危机感。</p><p class="ql-block">象征元素与寓意</p><p class="ql-block">• 背景与场景:</p><p class="ql-block">• 阿芙乐尔号:画面背景是宣告十月革命成功的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它在红色的海面上航行,象征着社会主义事业在浴血斗争中起航。</p><p class="ql-block">• 桌布与标志:桌布是红色的,上面有苏联国徽——镰刀、锤子和地球的标志,象征着共产主义的国际性。</p><p class="ql-block">• 国旗象征:</p><p class="ql-block">• 左侧国旗:墙壁左侧的4面国旗代表已经陨落的社会主义国家,分别是苏联、阿尔巴尼亚、南斯拉夫和罗马尼亚。</p><p class="ql-block">• 右侧国旗:墙壁右侧的4面国旗代表仍然存在的社会主义国家,分别是中国、古巴、越南和朝鲜。</p><p class="ql-block">• 人物细节与象征:</p><p class="ql-block">• 戈尔巴乔夫:坐在“犹大”位置的戈尔巴乔夫,手里紧握美元,表情慌张,象征着他对共产主义事业的背叛。</p><p class="ql-block">• 毛泽东:毛泽东面前的桌上放着很多中文书籍,代表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即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p><p class="ql-block">• 卡斯特罗与格瓦拉:卡斯特罗手指中国国旗,似乎在指责中国“修正主义”;而格瓦拉身边的冲锋枪和骷髅头则暗示了他的“暴力革命”主张。</p><p class="ql-block">艺术风格与创作手法</p><p class="ql-block">• 写实风格:刘长春采用了写实主义的绘画风格,人物刻画精细入微,表情和动作栩栩如生。</p><p class="ql-block">• 色彩运用:画面以红色为主色调,象征着革命的热情和热血。</p><p class="ql-block">• 构图借鉴:画面的构图借鉴了《最后的晚餐》的三角形结构,使画面稳定而富有张力。</p><p class="ql-block">作品意义与反思</p><p class="ql-block">• 对社会主义运动的反思:这幅画通过“背叛”的主题,深刻反思了社会主义运动中的问题和挫折。它暗示了社会主义事业并非一帆风顺,而是充满了曲折和挑战。</p><p class="ql-block">• 对未来的展望:尽管社会主义运动遭遇了重创,但画面的标题“团结起来到明天”也表达了对未来继续奋斗的信念。</p><p class="ql-block">综上所述,《团结起来到明天》是一幅具有深刻政治寓意和历史反思的作品,通过独特的艺术手法和象征元素,展现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复杂关系和面临的挑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