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摄影:惠利春 闻一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年初六,我在护理院陪伴99岁的母亲。上午她对我说,今天我都舒服了。过一会又说,我什么都不要了,我要回家,并告诉我回家往这面走,她边说边把目光与脸转向南面。</p><p class="ql-block"> 午后,看着安祥入睡的母亲,我便开始回想和记录母亲2024年的过往琐事。</p> <p class="ql-block"> 因2023年第二次中风而完全失去自理能力和独自站立行走能力的母亲,2024年上半年,在小萍和小妹夫俩精心地照料调理下,精神状态和语言功能、吞咽功能等都逐步有起色。</p><p class="ql-block"> 姐妹弟几个坚持每天轮流去看母亲,推着轮椅让她晒晒太阳,左右架着她散散步,<span style="font-size:18px;">帮她揉揉腿脚梳梳头……。</span></p> <p class="ql-block"> 小萍和小妹夫为了让母亲不寂寞,时而让她聆听老歌,时而帮她回想已经慢慢失去的记忆……。</p><p class="ql-block"> 嘉萍每次去探望母亲,都会领着她一起念诵《大悲咒》。</p> <p class="ql-block"> 母亲虽然读书不多,但能写得一手好字。</p><p class="ql-block"> 小妹夫练习书法时,偶尔就让母亲试着写写。可是她的手不那么听使唤,也没那么灵活了。</p> <p class="ql-block"> 母亲节,大姐一如既往给母亲献上祝福和鲜花,母亲呆滞的神情中露出了微笑。</p> <p class="ql-block"> 远在他乡的玉增姑姑年事已高,但一直惦念着她这个嫂子,常嘱咐女儿来探望。母亲总会高兴地说,玉增我记得的,搭我谢谢她。</p> <p class="ql-block"> 母亲的认知能力逐渐退步,很多时候连儿女都不认识,但每次儿女们带着孙辈重孙辈去看望她时,她总会有特别清醒的瞬间且交流自如。</p> <p class="ql-block"> 六月七日,母亲不幸摔倒。送二院诊查为股骨骨折、股骨粗隆间骨折、复合性外伤。经过综合评估后,医生建议送八院保守治疗。</p> <p class="ql-block"> 感恩佛菩萨保佑。在八院治疗期间,母亲没有出现可怕的并发症和中风。住院一个月左右,母亲的病情平稳,院方通知转至康复。</p><p class="ql-block"> 几经考察,并考虑到方便和应急,选择了小萍家附近的靖海护理院。姐妹弟几个商量,还与在八院一样,儿女们仍然每天轮流陪护母亲,同时考虑到大家也都是奔七奔八的了,便仍然请护工阿姨在母亲床边陪睡。</p> <p class="ql-block"> 母亲入住护理院已经半年多了,陪护中如何配合医护人员和护工阿姨,我们已经有些经验了,并形成了比较固定的模式。</p><p class="ql-block"> 最辛苦的是小萍,每天早晚两次去喂母亲吃早饭(还带上家里蒸好的苹果)和晚饭;每天给母亲擦身洗脚;把母亲每次换下的衣服和床褥带回家洗净晒干;遇到谁身体欠佳或有事,她还默默替班……。</p><p class="ql-block"> 母亲最喜欢梳头、洗头,可是帮躺着的母亲洗头确实是一件最累且不易的活,每次都是大姐与小萍用默契配合,累得大汗淋漓换来母亲发自内心的“舒服的”“惬意的”。</p><p class="ql-block"> 旁人看到母亲身边时时都有人陪伴,便问母亲谁对你最好,你最喜欢谁之类的,母亲每次的回答都是:都好的,都一样的。</p><p class="ql-block"> 确实,我们姐妹弟六个都是怀着“母亲养我小,我陪母亲老”的初衷,尽可能地让母亲余生享受到儿女们的陪伴,随时与她说说话,随时给她喝喝水,随时为她揉揉肚子揉揉腿、抓抓痒、梳梳头……,以表感恩、孝敬之心。</p><p class="ql-block"> 78岁的大姐处处以身作则,时时为母亲考虑,事事为弟妹们着想,唯独不重视照顾自己。不仅多值班,还抢着替班。</p><p class="ql-block"> 视障严重、腿脚不够利索,不方便独自出行的二姐,执意不接受照顾,坚持与二姐夫一起双双陪护在母亲身边。</p><p class="ql-block"> 视障又体弱的嘉萍也不甘示弱,反复摸索适合自己的安全出行方式,只为能陪护母亲。</p><p class="ql-block"> 老弟主动提出每周值班三天,姐姐们未准,安排了两天。但只要有需要或有状况或有念想,他总会随叫随到或不叫自到。因为有母亲在这里。</p> <p class="ql-block"> 是啊,这里有辛苦养育我们的母亲,这里就必然有何家院子枚枚寸草心涓涓报春晖的儿女情,必然有相互理解、支持和相互信任、关爱的手足情。</p> <p class="ql-block">后记:</p><p class="ql-block"> 入住护理院的,虽然年龄参差不齐,但基本都是卧床不起、屎尿在床,或视觉障碍、或听觉障碍、或语言障碍、或吞咽障碍……。感觉每天面对,难免共情受伤。</p><p class="ql-block"> 但我们在二楼病区接触到的苏医生、茆护士长和孙护士、周护士、吕护士,以及张阿姨,每天都工作热情饱满,微笑面对病人,语言温柔得体,处事有条不紊,不怕脏,不怕累,不嫌烦……。我们非常佩服他们大爱的定力,非常感恩他们对母亲细心周到的照顾,衷心祝愿他们善有善报,健康快乐,阖家幸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