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赤峰四中老同事老朋友老同行孙振东多年没有联系,2024年9月同样是多年未见的老同事老朋友钱仁彪从天津回赤峰,由闫文斌校长牵头通过现代科技方式联系到一起了。</p><p class="ql-block"> 六十年代一群朝气蓬勃年轻有志的学士来到了內蒙古赤峰市这个古老而边远的小城。有缘相聚在赤峰四中这座难忘的校园里。</p><p class="ql-block"> 2024年由于钱老师的到来,我们又联系在一起,虽已身处迟暮,但仍有活力,有激情,像春天般的温暖。</p><p class="ql-block"> 孙老师远在深圳发来了照片视频书法等作品。为了方便保留把宝贵的资料收集在美篇里,作为留念。</p> <p class="ql-block">这是2022年教师节和部分退休教师在茶楼喝早茶时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这是《孙振东书法集锦》小视频(点击即可收听收看,仅3、5分钟。</p> <p class="ql-block">今年9月我83.5岁,受“头条”信息的启发,于是于中秋节写下一些文字“耄年自励”,意在自励,给自己打气,感恩时代,我们还“活着”。恰悉赤峰老同事要聚会,时隔50几年,不免会问起“孙振东这几十年干些啥?”,于是兴匆匆地把“自励”和《书法集锦》冒昧地給你们发、送去,以窥见我这50年之一斑。个中,绝无“显摆”之意,务请理解。看了你发来的信息,我稍有些放松,感谢你的理解、鼓励。我感恩几位领导,令我走进南京教育的最髙殿堂,随后又能有所作为。又是机会使然,我整整50岁时又“派”进了深圳,感恩深圳,令我做了有意义的事。1963年8月至1973年3月,我在赤峰整整坎坷渡过了难忘的10年。赤峰,是我的第二故乡,其很多的人、事,都令我终身难忘。不快的事,放下;美好的事,记住、品味。50多年后的“重逢”,令我兴奋,令我髙兴,感恩老领导、老同事还记得我,关注着我。75周年的国庆节即将到来,请接受我来自深圳的诚挚祝福:预㊗️国庆节快乐!幸福!</p><p class="ql-block"> 。 。。 2004年 孙振东</p> <p class="ql-block">孙振东耄年自励</p><p class="ql-block">2024年中秋节</p><p class="ql-block">2016年我75岁时,为纪念深圳市委、市政府命名深圳元平特殊教育学校为“奉献爱心、育残成才模范学校”20周年,我撰著、出版了《爱的熔炉》,着重记录了我在深圳创建元平特校的创业历程;同时也窥见一斑我一生的奋斗经历。原深圳市委书记厉有为为该书写了序言,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原教育部副部长王湛为该书题了词。</p><p class="ql-block">2021年初——我退休20年之际,深圳市委组织部、宣传部、老干部局和报业集团联合组织摄制《致敬 拓荒牛》活动,我荣幸的被选为深圳市100名“拓荒牛”之一。作为深圳特区特殊教育的“拓荒者”,我在被采访中,简要口述了深圳特殊教育开创初期那段可歌可泣的创新历程(影像、文字播发于牛年春节后的正月十二)。</p><p class="ql-block">2021年3月我80岁,为纪念深圳元平特殊教育学校建校30周年,我书法、出版了《书法集锦》,用书法的形式记录下了我在深圳“拓荒”特殊教育的创新历程。</p><p class="ql-block"> 2022年,是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建校40周年。作为学院前身——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校副校长的我,应学院之约作了《口述南京特师发展史》,回答了学院感兴趣的若干问题,以资纪念学院建校40周年。学院的问题是:1、您是哪一年成为我校教职工的,在校工作多少年?在校期间,您的工作岗位是什么?请谈谈您的工作经历;2、在南京特师工作期间,您参与做过哪些您认为是非常大而且是非常重要的事情;3、在南京特师工作期间,有没有令您难忘的事情;4、在南京特师工作期间,您有什么令自己感到自豪的事?5、在南京特师工作期间,令您印象深刻的事是什么?6、南京特师四十年校庆即将到来,您想对学校说些什么吗?(《口述史》附后)</p><p class="ql-block"> 今年——2024年9月,我83.5岁,身心状况,自我感觉良好,梳理一下,以资自我激励:</p><p class="ql-block">生活在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中:有学校组织关怀、有和睦的家庭关系、有老同学朋友圈、老同事朋友圈、知心师生朋友圈;</p><p class="ql-block">2心态平顺:感恩、知足、放下、中隐于市;</p><p class="ql-block">3、耳不聋; </p><p class="ql-block">4、眼不花; </p><p class="ql-block">5、牙口好,喜欢吃硬饭;</p><p class="ql-block">6、行走尚平稳;</p><p class="ql-block">7、吃饭、穿衣、洗澡、如厕,基本生活皆能自理;</p><p class="ql-block"> 8、适合自己口味的,能吃的香;</p><p class="ql-block"> 9、睡眠较好,比较充足;</p><p class="ql-block">10、喝绿茶,每年清明前,就买下一年所需的30斤上好茶品;</p><p class="ql-block">11、有一爱好:喜欢写篆书,为写好一个字,乐意查三本字典或者查百度;</p><p class="ql-block">12、乐意与朋友到饭店聚餐;</p><p class="ql-block">13、乐意参加不走多路的老人旅行;</p><p class="ql-block">14、乐与老同学、老同事和知心学生朋友沟通交流;</p><p class="ql-block">15、休息日与牌友打麻将,可以连续坐打4个小时;</p><p class="ql-block">16、能利用手机:网约打车、美团买“外卖”;</p><p class="ql-block">17、能利用手机、电脑小炒股票;</p><p class="ql-block">18、有改善生活质量、学习新生事物的情趣:</p><p class="ql-block">能利用手机、电脑,通过淘宝、京东(包括七鲜)抖音、拼多多、二三良作等购物平台,购买食品、物品、用品等。</p><p class="ql-block">口述南京特师发展史</p><p class="ql-block">孙振东</p><p class="ql-block">(2022年7月)</p><p class="ql-block">一、学院:您是哪一年成为我校教职工的,在校工作多少年?</p><p class="ql-block">在校期间,您的工作岗位是什么?请谈谈您的工作经历。</p><p class="ql-block">孙振东答:我是1987年8月,由南京市教育局调到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校成为学校一名园丁的,在校工作仅两年,我的工作岗位是副校长,在杨运青校长的领导下,分管教学、科研工作。</p><p class="ql-block">为了厘清我在南京特师工作的来龙去脉,揭示必然因果,请允许我汇报一下我来南京特师前后的教育经历。</p><p class="ql-block">我1963年7月毕业于江苏师范学院(现在的苏州大学)数学系。</p><p class="ql-block">来南京特师前的工作:1963年8月--1984年7月,先后从事13年的中学数学教学和7年的高师函授数学教学(南京师范学院辖区江宁县);1984年8月--1987年7月,在南京市教育局办公室工作,协助局领导具体负责南京市属各级各类教育的“五十项目奋斗目标”管理、大事督办、全局宣传报道、第一至第三个教师节的有关工作落实等。在南京市教育局工作的这三年,增强了我对教育宏观和系统方法运用的认知。</p><p class="ql-block">离开南京特师后的工作:1989年8月--1991年7月(两年),调到南京幼儿师范、女子中等专业学校任第一副校长,分管师范教育;1991年4月,被南京市教育局派遣、推荐到深圳创办深圳元平特殊教育学校,任校长12年,直至2002年4月退休。</p><p class="ql-block">二、学院:在南京特师工作期间,您参与做过哪些您认为是非常大而且是非常重要的事情?</p><p class="ql-block">孙振东答:在杨运青校长的领导下,在领导班子全体成员配合下,集广大教师的智慧,我着重较好完成了以下几件事关学校改革、发展、管理、树立形象的大事:</p><p class="ql-block">一是,1988年由我执笔完成的《培养合格师资 发展特殊教育》成为全国第一次特殊教育工作会议的经验交流材料。文中的“特师的特殊性”“适当开设选修课”“加强劳动职业教育”是三个创新亮点。</p><p class="ql-block">成稿之后送国家教委特教处审核,不久,由江苏省教育厅基教处负责全省特教工作的程益基同志处获悉,龙处长提出将“职业教育”的内容删除,说“有争议”。我的回答是“不同意”,认为这一内容恰恰是文中的重要部分,是创新之举。不久又听说要求江苏省教育厅师范处“把把关”。一天,四位校长悉数去了省厅师范处,当我一读完稿子,张行处长立即说:“思路清晰,很好!”一字未改!</p><p class="ql-block">此文,影响深远。后来国家教委发布的《特殊教育学校暂行规程》有关“职业教育”的内容如“三落实”,都是引用该文的提法。</p><p class="ql-block">二是,1989年由我执笔完成的《改革教学体系 适应特教发展----南京特师贯彻国家教委中师教学新方案的探索》(简称《探索》),获得1989年南京师范教育研究会一等奖(唯一),1994年10月编入《特殊师范教育改革文选》,(一位中层干部教师在给我的信中说)《探索》在特师的教学工作中足足发挥了10年作用。</p><p class="ql-block">《探索》,是国家教委师范司向全国中师学校下达的任务,内容庞大、复杂、要求高,是一个系统工程,每个学校的《探索》,都要管一个比较长的时间。众多老师为我完成《探索》付出了辛劳。</p><p class="ql-block">三是,1988年受国家教委师范司中师处的委托,由《师范教育》主编徐文怀同志担任秘书组组长、福建省泉州师范学校副校长黄光荣担任评审组组长和南京特师的我担任会务组组长,在南京高质量、成功举办了《全国第一届中师生文艺录像带评比》活动,得到国家教委师范司中师处的高度赞誉和全国中师的一致好评。</p><p class="ql-block">三、学院:在南京特师工作期间,有没有令您难忘的事情?</p><p class="ql-block">孙振东答:在由国家教委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联合召开的两次重要会议上,我的两次发言为赢得南京特师的尊严和荣誉做出了努力,令我难忘!</p><p class="ql-block">第一次是1988年4月初在山东省潍坊市召开的“全国特殊师范教育教学计划研讨会”上,针对上海一位特教专家“除专业课外其余不屑一顾”的态度,我当即拍案而起:“不敢苟同”“专业课对特师很重要,但不唯一,需要不断完善”“特师生的整体素质提升,有赖于较完善的课程体系”“南京特师积极开设职业教育课程就是一个有益的探索”。坐在主席台上的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高级官员达累斯先生通过翻译在认真的听我的发言,我说完,他向我竖起大拇指表示赞同。</p><p class="ql-block">第二次1989年10月的四川省乐山会议是第一次会议的延续。当一位高校老师在陈述全国中等特殊师范教育学校教学计划中仍然没有职业教育课程后,我随即发言,给予严励批评:“这计划与刚刚召开的全国第一次特殊教育工作会议何东昌同志讲话精神相悖!”并重申中等特殊教育师范学校开设“职业教育课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我发言后,接着就有天津特校等几位校长发言表示支持。最后的结果表明我们南京特师的主张是得到国家教委师范司支持的:1989年11月16日由国家教委正式发布的《中等特殊师范教育学校教学计划(试行)》中,将职业技术教育作为选修课列入其中。会议临近结束时,包同曾处长就责成南京特师牵头的两件事做出部署:一是组织筹备成立全国特殊师范教育研究会;二是组织编写《特殊教育师范学校教学大纲》(这两件事情,由于1989年的“6.4”均未能落实)。</p><p class="ql-block">四、学院:在南京特师工作期间,您有什么令自己感到自豪的事?</p><p class="ql-block">孙振东答:在南京特师工作期间,令自己感到自豪的事情是:我的以学生就业为导向,将残疾人教育、康复、就业作为一个整体事业考虑进行特师教育改革思路是正确的,是适应特殊教育事业发展需要的。</p><p class="ql-block">这一判断的正确性,三年后得到有力验证:由她孕育出的深圳元平特殊教育学校“教育、康复、就业一体化”办学模式和办学特色,得到教育部领导的高度赞誉并给予题词(请看教育部王湛副部长题词)。元平特校“教育、康复、就业一体化”办学模式的成功实践,令该校在十年不到的时间,就成为全国最具影响力、最知名特校“窗口”、最具办学特色的特校之一。</p><p class="ql-block">五、学院:在南京特师工作期间,令您印象深刻的事是什么?</p><p class="ql-block">孙振东答:令我印象深刻且很高兴的事有三件事:</p><p class="ql-block">一是,抓蘑菇栽培职业教育。在王俊国老师的大力支持带动下,我们利用不用的厕所和边角地栽培蘑菇,长的非常茂盛,收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国家教委师范司副司长孟吉平来校看了非常高兴,指示说:要扩大栽培面积!要让学生多动手。</p><p class="ql-block">二是,抓手工劳动技术教育。在谢真老师的带领下,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赠送的金工工具用上了,利用编织袋等废弃材料,学生们做出了很精美的工艺品,动手能力日渐增强。国家教委特教处长表扬多次,有的毕业生回到当地特校就当上了手工课老师,深受特校欢迎。</p><p class="ql-block">三是,抓体育。在学校体育组组长顾焕祥老师的带领下,特师的体育教育做的风生水起,成绩斐然。在学校没有操场(借隔壁上新河中学搞训练)、没有什么体育设施的情况下,一所年轻的中专校竟然在1988年全省中专学校体育运动会上获得女子总分第三、男子总分第五的好成绩!</p><p class="ql-block">“一个人才,一台戏!”就能创出一片生龙活虎的事业图景!</p><p class="ql-block">六、学院:南京特师四十年校庆即将到来,您想对学校说些什么吗?</p><p class="ql-block">孙振东答:特殊教育,是神圣的事业;南京特师,是特殊教育师资的摇篮,四十年来为中国特殊教育事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p><p class="ql-block">值此南京特师校庆四十周年之际,我----南京特师一忠实园丁,拳拳向母校送上最美好的祝福:祝母校南京特师荣光千秋!</p> <p class="ql-block">孙老师的一段小回忆:</p><p class="ql-block">50年前的1973年2月中下旬的一天下午,闫主任(当时还是革委会吧)陪同教育局的潘振东从操场方向向数学组办公室走来……一进来就说:“小孙回南京了!”……当时的场景我至今记忆忧新。小钱,……当年在排球场、兰球场上的情景,我终身难忘。请白老师带我问候闫主任和钱老师。</p> <p class="ql-block">背景音乐《时光不老》</p><p class="ql-block">珍惜时光,怀念过去,时代未来更美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