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邵伯古镇(2025.2.1)

老军医

<p class="ql-block">漫步在邵伯古镇,中国大运河非遗标志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在历史的长河中闪耀着独特的光芒。它承载着大运河厚重的历史文化,是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象征,见证着大运河两岸人民的智慧与创造力。我站在公园中,望着那座刻有“THE GRAND CANAL OF CHINA”字样的雕塑,心中满是对这片土地的敬意与好奇。公园的环境宁静而优美,绿树成荫,仿佛在诉说着往昔的故事,这里的一切都让人感受到历史的沉淀与文化的传承。</p> <p class="ql-block">不远处便是邵伯古堤,它静静地横卧在大地之上,岁月的痕迹深深地镌刻在其身躯之上。邵伯古堤不仅是一项伟大的水利工程,更是先辈们与自然抗争、谋求生存的伟大见证。它承载着无数的故事与传说,向人们诉说着往昔的岁月。我仿佛能看到古时的人们在这里辛勤劳作,为了生存而奋斗的场景。古堤的存在,让这片土地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它不仅调节着水位,更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p> <p class="ql-block">大运河与沿线城市图,这是一幅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画卷。大运河宛如一条蜿蜒的丝带,串联起沿线的城市,每一座城市都像是丝带上的一颗明珠,散发着独特的魅力。从繁华的都市到宁静的小镇,大运河将它们紧密相连,共同书写着发展的篇章。我站在大运河沿岸,望着那幅地图,心中满是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地图上的每一个标记,都代表着一段历史,一段故事,让人不禁遐想连篇。</p> <p class="ql-block">‌邵伯斗野园位于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邵伯镇,是一座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园林。‌斗野园以斗野亭为中心,始建于北宋熙宁二年(1069年),因其地理位置“于天文属斗分野”而得名。斗野亭位于洲丘之上,面朝邵伯湖,周围环境优美,吸引了许多文人墨客前来赋诗题咏。北宋时期的苏轼、苏辙等文人曾在此同题和诗,成为千古佳话。‌</p><p class="ql-block">园内的主要景点包括斗野亭、唱晚亭、长廊和镇水铁牛等。斗野亭是一座三开间的小房子,内部有嘉庆年间翰林院编修姚文田撰写的《建斗野亭记》等碑刻。唱晚亭则是一个六角形的建筑,可以观赏古运河的风光。镇水铁牛是康熙年间铸造的,具有镇水的作用。</p><p class="ql-block">斗野园不仅是一个旅游胜地,也是文人墨客的聚集地,历史上许多著名的诗人和书法家都在此留下了作品。此外,斗野园现在是一个全天开放的公园,免费向公众开放,成为游客了解扬州历史文化的好去处。</p> <p class="ql-block">斗野亭,亭中似乎还回荡着古人的吟诵之声。它静静地矗立在那里,见证着岁月的变迁,亭中的每一根柱子、每一片瓦片都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探寻。我站在亭中,仿佛能听到古人的吟诵声,感受到那份宁静与美好。斗野亭不仅是观赏风景的好去处,更是人们心灵的寄托,让人在喧嚣的尘世中找到一片宁静的港湾。‌邵伯斗野亭‌始建于北宋熙宁二年(1069年),因亭的位置“于天文属斗分野”而得名‌。斗野亭最初建在邵伯湖畔的梵行寺旁,后来多次迁移和重建。北宋时期的文人如孙觉、苏轼、苏辙、黄庭坚、秦观等都在此留下了诗作,成为当时的文化胜地‌,斗野亭不仅是一个建筑,更是一个文化符号。它见证了北宋文人的雅集和诗酒唱和,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在此吟诗作赋,留下了许多赞美邵伯风光的诗篇。这些诗作不仅赞美了斗野亭的美丽景色,也反映了当时文人的生活情趣和审美追求‌。</p> <p class="ql-block">邵伯铁犀,赈灾避邪消水患。这尊铁犀造型独特,威严庄重,它不仅是邵伯人民心中的守护神,更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在水患频发的年代,它寄托着人们祈求平安的美好愿望。我站在铁犀旁,心中满是对古人的敬意与对这片土地的热爱。铁犀的存在,让这片土地充满了神秘与庄严,它不仅守护着邵伯人民,更见证了这片土地的历史变迁。</p> <p class="ql-block">邵伯码头,它见证了无数船只的来来往往,承载着人们的希望与梦想。岁月的风雨洗礼下,依旧屹立不倒,它不仅是交通枢纽,更是文化的交融之地,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了许多动人的诗篇。我站在邵伯码头,望着那古老的石板路,心中满是对这片土地的热爱。码头的石板路,见证了无数人的脚步,每一寸土地都充满了故事,让人不禁驻足凝望。</p> <p class="ql-block">大马头,它曾经是邵伯最繁华的码头之一,商贾云集,船只穿梭不息。如今的大马头虽已不复往日的辉煌,但依然保留着那份古朴的气息,让人仿佛看到了昔日的繁荣景象。我站在大马头,望着那斑驳的门板,心中满是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大马头不仅是一个码头,更是一段历史的见证,它承载着邵伯人民的记忆与情感。</p> <p class="ql-block">大马头码头处当地居民在洗涤东西,他们在这片土地上世世代代繁衍生息,码头不仅是他们生活的场所,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妇女们在河边洗衣洗菜,欢声笑语回荡在码头上空,为这片古老的土地增添了生机与活力。我站在码头边,看着那忙碌的身影,心中满是对这片土地的热爱。码头的热闹景象,让人感受到生活的气息与人们的勤劳,这片土地充满了生机与希望。</p> <p class="ql-block">游览指示牌,它像一位默默的向导,为游客指引着前行的方向。无论是初来乍到的游客,还是熟悉这里的常客,都能在它的指引下轻松找到自己想去的地方,让游览变得更加轻松愉快。我沿着指示牌的指引,漫步在古镇的大街小巷,心中满是对这片土地的热爱。指示牌的存在,让游客们能够更好地了解邵伯古镇的历史与文化,感受到这片土地的独特魅力。</p> <p class="ql-block">邵伯码头滚水坝,作用重大,历史悠久。滚水坝横跨在运河之上,它不仅是一项重要的水利工程,更是邵伯人民智慧的象征。它调节着运河的水位,保障着船只的安全通行,为邵伯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我站在滚水坝旁,望着那奔腾而下的水流,心中满是对这片土地的热爱。滚水坝的存在,让这片土地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它不仅保障了船只的安全,更见证了邵伯的发展与变迁。</p> <p class="ql-block">一位先生赞叹滚水坝</p> <p class="ql-block">邵伯100多年前的四角楼,保护完好。四角楼宛如一位历史的守护者,静静地矗立在那里。它的建筑风格独特,融合了中西方的元素,见证了邵伯的变迁与发展,每一处细节都散发着历史的气息。我站在四角楼前,望着那独特的建筑风格,心中满是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四角楼不仅是一座建筑,更是一段历史的见证,它承载着邵伯人民的记忆与情感。</p> <p class="ql-block">邵伯影剧院</p> <p class="ql-block">离开繁杂的城市,走进宁静的小巷,这里仿佛与世隔绝。古街老巷中,有的居民锁门闭户去外地过年,有的忙于家中事务,整个街区显得格外宁静。外地游客也不多,只有偶尔的脚步声打破这份宁静,让人感受到一种别样的韵味。我漫步在小巷中,感受着那份宁静与美好。小巷的宁静,让人仿佛置身于另一个世界,这里的一切都充满了历史的痕迹与文化的传承。</p> <p class="ql-block">董恂(1807年-1892年),为国为乡,善学善为,初名椿,科举后改名醇,同治帝即位后避帝讳,改名恂,字忱甫,号酝卿,江苏扬州邵伯镇人,清朝道光二十年(1840)进士,官至户部尚书、兵部尚书,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全权大臣。</p> <p class="ql-block">邵伯巡检司</p> <p class="ql-block">眺望梵行寺,寺庙在绿树的掩映下若隐若现。梵行寺香烟袅袅,钟声悠扬,为邵伯增添了一份神秘的色彩。寺庙不仅是人们祈福的地方,更是心灵的寄托之所,让人们在喧嚣的尘世中找到一片宁静的港湾。我站在寺庙前,心中满是对这片土地的热爱。梵行寺的存在,让这片土地充满了神秘与庄严,它不仅守护着邵伯人民,更见证了这片土地的历史变迁。</p> <p class="ql-block">苏轼公园,这里是为了纪念伟大的文学家苏轼而建。公园内绿树成荫,环境优美,苏轼的诗词碑刻随处可见。漫步其中,仿佛能感受到苏轼的才情与豪放,让人沉浸在文学的海洋中,陶冶情操。我漫步在公园中,心中满是对这片土地的热爱。苏轼公园不仅是一个纪念场所,更是一个文化的传承地,它承载着人们对苏轼的敬仰与怀念。</p> <p class="ql-block">邵伯烈士陵园,深切缅怀革命先烈毛岸英、杨根思、邓中夏等。烈士陵园庄严肃穆,松柏长青,这里安息着为国家和人民英勇献身的英雄们。每年都有许多人前来祭奠。我站在烈士陵园前,心中满是对这些英雄的敬意。烈士陵园的存在,让人们铭记历史,缅怀先烈,它不仅是一个纪念场所,更是一个教育基地,激励着人们不断前进,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