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逢是首歌

净缘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相逢是首歌</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文/净缘</span></p><p class="ql-block">霍炬夫妇驾驶新能源“哈弗大狗”在开往海南途中,得知我们已经住在了东方,便临时决定放弃三亚也来东方,并委托我们帮助租一套房子。于是,两家人在东方繁华的碧桂园海逸半岛成了邻居。</p><p class="ql-block">心理学上有一个统计,人的思维大多是由潜意识支配的,而且是意识的3万倍。他们居住在锦州,我们居住在抚顺,两家人能跑到海南东方来做邻居,潜意识要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1985年第一个全民普法教育活动中诞生了《辽宁法制报》,霍炬和我先后于85年和88年进入了《辽宁法制报》驻地记者站。</p> <p class="ql-block">也许史上中央集权下的分封诸侯制度刻板太深,当时我们的记者站被戏称为“十四路诸侯”。每逢站长开会,各路弟兄就从四面八方云集到省城。那架势颇有点像参加联合国会议。各市的发言透着磅礴气势,法制新闻监督似乎在驾驭着这场普法风云,还有当地法制建设状况形势分析。每逢年底的表彰自然是论功行赏。一晃近40年过去,如今我们都已两鬓染霜。</p> <p class="ql-block">来到海南东方,急着要拜见的是三亚企业家协会、三亚企业家联合会会长,海南乐天国际航空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肇恒玉。这位当年《辽宁法制报》创办人之一的老朋友,得知我们来到东方,飞机刚刚着陆海南,便急着安排见面。在他的“东方乐恒上京海地产项目”总部,盛情的午宴中,所有语言都显得苍白,唯有彼此手中高脚杯碰撞出的清脆最为悦耳,牵引着所有人的思绪,在历史与现实之间往复穿梭。于是,我又登上“上京海”80多米高的顶楼,凌空远眺,把酒临风,拍下了这张东方俯瞰图。</p> <p class="ql-block">我们的环岛旅行,坐骑“哈弗大狗”最是辛苦。每次服务区充电桩前“给养”的时候,我们都会心存感恩。霍炬夫妇驾车来海南,给我们的旅行带来了诸多方便。海南的环岛高速是免费的,除了环岛高铁,去很多景点都需要沿环岛高速或<span style="font-size:18px;">环岛旅游公路自驾。</span></p><p class="ql-block">出乎意料,这次海南季节性旅居竟成了文化之旅。从崖州古城到白查村黎族最后一个部落,可以翻阅海南岛的千年历史;从骑楼古街到北黎古村,可以目睹海岛南洋式骑楼建筑的完整面貌;从儋州荡着编钟乐音的东坡书院到琼海充满铿锵娘子军连歌的红色娘子军纪念园,呈现在眼前的是岛上历史文化的经久与璀璨。</p> <p class="ql-block">听说我们夫妻要去三亚小住,霍炬夫妇便提出要开车送我们,还特意想出了顺路去看崖州古城的温和建议。两家人的海岛旅行也就拉开了帷幕。车上的话题五花八门,霍炬目前正专心于国画创作,我倾心的还是写作和摄影。因为摄影源于绘画,光线、色彩、构图也就成了彼此习惯性的讨论话题。为了完成东坡书院有关东坡先生流放生活的写作,第二次驾车去儋州时,我去四处收集资料,霍炬就坐在那几个小时专心画画,我在为两位夫人拍照的同时,也拍下了霍炬的这张工作照。</p> <p class="ql-block">君子之交淡若水。自古文化人冰清玉洁。几十年风雨兼程,法制报“十四路诸侯”自顾镇守一方,清心寡欲,各持节操。如今都已解甲归田,守着“法制报老站长”微信群,从早到晚七嘴八舌,不亦乐乎。此刻,霍炬我们两家人临时成了邻居,前后楼住着,相约小酌成了最简单的沟通。酒杯里的酣畅是几千年的人治桎酷终于露出了法治的曙光。我们当年奔走在乡间和工矿,以铁肩担道的果敢去碰撞世俗的阴森,一幕幕惊险依然记忆犹新。年龄大了,喜欢回忆,还喜欢留痕,每次出行或小酌都会留下一张欢喜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当年报社年轻才俊毕玉才,在后来《光明日报》全媒体党委书记岗位上一个华丽转身,刚刚赴任中国新闻摄影协会副会长之时,应邀前往《海南日报》讲学。霍炬得知,立刻打去电话。小毕那边刚刚踏进海南省博物馆大门,又立刻折身从海口赶往东方。想来餐桌上这张合影里的味道,简直不亚于满汉全席的飘香。</p> <p class="ql-block">于是,又忆起不久前自己在出版散文集《善良于转角处》时,小毕在北京先睹为快,随即发来至深感言。“在一个物欲横流的年代,有情怀是对自己的残忍。专著收到,大概浏览一遍,深为晓晖老喷涌的激情和不灭的理想所感动,文字、摄影、包括装帧,都能找到当年法制报记者的影子。那是一个小报记者也能有的理想主义时代,是一个铁肩道义妙手文章的时代,幸运的是每一天我们都一起走过。祝愿往后的日子我们仍都怀揣梦想守拙抱朴,越活越年轻越来越快乐。”</p> <p class="ql-block">漫步海岛椰风中,几乎每天都要与张晶大姐通信息。退休后的慢生活,冬季大多是与先生画家郭德福老师在海南度过的。原本约好今冬我们一同来海南,因为临时健康原因,这个冬天老大姐只能留在沈阳看雪了。《辽宁法制报》第三任掌门人,过去的流金岁月里,与记者站弟兄们结下的情谊,早已凝固成一座雕塑,深深烙在每个人的记忆中。</p> <p class="ql-block">无论北国的飘雪或南国的暖风,端木总编都会守在屋子里浏览“法制报老站长”微信群里的信息。耄耋之年已无力像我们还能南北折腾,心里却一直荡漾着对当年的眷恋。复姓端木,名德民。因为汉语中的双音节词表达上口,所以我们都习惯了只称老总编的姓氏。这位当年部队的团政委,到地方依然保持着雷厉风行的作风,那种亲和也塑造了自己特有的人格。</p> <p class="ql-block">记忆的长卷为这个见证中国法治化进程的团队书写了别样的诗意。这段时间微信群里银发们的南北互动形成了一个浪漫的共识,下次辽宁法制报老站长聚会活动时间——大约在冬季,活动地点——请到天涯海角来。</p><p class="ql-block">2025.1.28(腊月岁除)</p> <p class="ql-block"><b>(注:此文已于2025年2月2日发表于《齐鲁文学》杂志“九州作家”网络文学平台)</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