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仙湖畔快与慢

李云翔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珠三角,中国改革开放先行区,粤港澳区域经济一体化主战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重要板块。</p><p class="ql-block"> 云南,位于祖国西南,美如梦幻与仙境,面向南亚、东南亚和环印度洋地区开放的重要通道和前沿,全国热门旅游目的地。</p><p class="ql-block"> 这两个看似无甚联系的地方,实则千里姻缘一线牵。</p><p class="ql-block"> 这条线,就是珠江。</p><p class="ql-block"> 珠江,这条奔流在我国南方并在珠三角入海的重要河流,其源头第一大湖——抚仙湖,就在云南省境内。</p><p class="ql-block"> “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彼此情无限,共饮一江水”,这动人心弦之诗句,正是两地的生动写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行于远方,旅游天地,定要心怀诗情与画意,慢慢地走,细细地看,一点点品,方可眼有美景、耳有佳音、心有感触。</p><p class="ql-block"> 时间服从于身心,为旅游之最佳状态。</p><p class="ql-block"> 可实际状况却不尽如人意。特别是跟团旅游、集体出行,常常被催着、赶着,要求在规定时间抵达规定地点。于是乎,为了服从好管理、迎合好别人,为了不迟到、不拖团队后脚,为了不受指责、不被数落、不生愧意,只能意犹未尽、委屈自己而疲于奔走、走马观花。</p><p class="ql-block"> 往往,都是身心服从了时间。</p><p class="ql-block"> 很多诗意远方、人间胜景,说是去过,归来之后却说不出体验如何、好在哪里、收获几何,出行前的美好期待、兴致勃勃和精心攻略最后都变作“到此一游”。</p><p class="ql-block"> 我们的抚仙湖之行,亦是如此。</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抚仙湖,别名“澄江海”,位于云南省玉溪市,距离省会昆明60多公里,形成于地质年代第三纪末,湖龄超过340万年,是云南高原在抬升过程中形成的断陷型(断层贮水及石岩熔蚀)湖泊之一。受构造盆地影响,湖泊被群山环抱,南北长30公里、东西宽10公里,形如倒置葫芦,北部宽而深,南部窄而浅,中呈喉扼形。其湖面海拔高度为1723.35米,湖水面积216.6平方公里,平均深度为95.2米(最深处158.9米),是云南第一、全国第二淡水深水湖泊,湖容量206.2亿立方米,相当于13个滇池、7个洱海或4个太湖、6.4个巢湖,为我国最大高原深水湖泊。湖水东流南盘江汇入西江,又入珠江。因风光旖旎,被誉为“滇中碧玉”,是国家AAAA级旅游风景区、国家湿地公园和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明代文学家杨慎赞之:<b>“澄江色似碧醍醐,万顷烟波际绿芜。只少楼台相掩映,天然图画胜西湖。”</b></p><p class="ql-block"> 此湖唐代被称作“大池”,后又称为“青鱼戏月湖”,宋代称“罗伽湖”,明朝至今称为“抚仙湖”。之所改为此名,是由于湖中有仙——<b>“东南诸山,岩壑嶙峋,悬窦玲珑,中有石、肖二仙,比肩搭手而立,扁舟遥望,若隐若见”</b>(据《(道光)澄江府志》)。相传, 石、肖两位神仙奉玉帝之命,下凡“考察”这镶嵌于万山丛中的如梦似幻之湖,不料俱被湖山清胜陶醉,流连忘返,久而久之变成两座搭手抚肩的石人山,“抚仙湖”之名由此产生。</p><p class="ql-block"> 只闻其名,便能感觉得仙气飘飘,仙风拂面,祥云绕身。身临其中,定会如入仙境,如痴如醉,不舍离去。</p><p class="ql-block"> 可是,我们到达位于抚仙湖北岸的湿地公园后,导游只给了一个小时的观赏、游览时间。</p><p class="ql-block"> 细雨蒙蒙的天空有些阴沉,空气中飘散着湿润气息。碧波万顷微浪翻涌的湖面、大片的沙滩、葱郁幽静的树林、蜿蜒曲折的湖岸……美妙的风景、清逸的意境和初次到来的好奇,都远远超过一个小时。</p><p class="ql-block"> 站在湖边环顾四周,看见远处两座小亭,相伴而立,相依相亲,似乎向远道而来的我们招手致意。</p><p class="ql-block"> 情有所呼,心必应之。于是,我便脱离同伴,向着小亭快步走去。</p><p class="ql-block"> 走出不远,有木栈道,其名如诗——“时光栈道”,宽约两三米,沿着湖岸通向远方。</p><p class="ql-block"> 栈道地面上,每隔一段,便有文字、有图案,五颜六色,有创意,很文艺。</p><p class="ql-block"> 为了不耽搁时间,去的时候我没有停留,未留意文字内容。原路返回再次经过时,放慢脚步,一个字一个字地仔细看过。</p><p class="ql-block"> 先认出其中一句:<b>“你是在静静的情义中生长,没有一点声响,你一直走到我心上”。</b></p><p class="ql-block"> 这是诗人海子的诗句。确实带着海子风格,空灵而真挚。</p><p class="ql-block"> 接着再认出一句——<b>“滔滔不绝很容易,可我只想和你在一个慢下来的世界里交谈”。</b></p><p class="ql-block"> 稍后请教网络,方才知道这句话出自鲁迅先生的《两地书》,是他写给爱人许广平女士书信里的话。</p><p class="ql-block"> 实在没想到,严肃、冷峻、犀利的鲁迅先生也能写出这么温情、柔婉的文字。 </p><p class="ql-block"> 其中的那个“慢”字,让当时心急火燎的我顿感如沐春风,安定清静了许多——虽然之后我加快速度跑向集合地点。</p><p class="ql-block"> 提早到达后,气喘吁吁的我依然心心念念着那个“慢”字。</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实际上,中国人一直喜好、崇尚“慢”,也思考、宣扬“慢”。</p><p class="ql-block"> 纵观历史与传统,无论是儒家的“温良恭俭让”,道家的“清静为天下正””静为躁君””不敢为天下先”,还是墨家的“非攻”,列子的“持后而处先”,或者《大学》里所说“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博大精深厚重之思想中,无不蕴含着鲜明而富有哲理的“慢”意。</p><p class="ql-block"> 这,大概与中国之传统农耕文明有关。</p><p class="ql-block"> 农业社会,无论种植还是养殖,从播种到收获,从幼仔到成畜,期间都要经历数月甚至数年时间,都要在辛勤劳作中耐心等待,不可求之过急,不能揠苗助长。《西游记》里最顶级的蟠桃和万寿山五庄观的人参果,更是需要九千年方能成熟、享用。</p><p class="ql-block"> 因为牛儿耕犁耘耙要慢慢前行,播种插秧须一行行来,当午锄禾要一锄锄锛,五谷丰登要一镰镰割、六畜饲养要一顿顿喂……哪个环节都不能减省,每个步骤都不可敷衍应付。</p><p class="ql-block"> 其他则不然——</p><p class="ql-block"> 狩猎民族倘若速度慢,则追不上能飞善跑之猎物,日日两手空空或只靠守株待兔,定会成为饿殍。</p><p class="ql-block"> 草原民族放牧牛羊,逐水草而居,一生离不开马背。“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尤其是守护领地或扩张地盘时,更是依赖赤兔汗血,一日千里,唯图一个“快”字。</p><p class="ql-block"> 海洋民族驾船海上,挂云帆、乘长风,借力加速,追波逐浪,及早到达彼岸或战速进、退速走。倘闲情逸致,泛舟徐行,慢慢腾腾、磨磨蹭蹭,要么食物吃完、淡水用尽后葬身鱼腹,要么在狂风暴雨中翻船落水,要么被巴勒比海盗狂揍、掳掠。</p><p class="ql-block"> 后来直至如今,科技进步、社会发展使得生产分工越来越精细化、专业化,原有的生产方式逐渐改变,原来的生产关系被打破并形成新的组合,人类之间的交往交流更加频繁、密切、深度,加速了不同文化、不同文明的融合、嬗变,自力更生、自产自足的小农经济和“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的状态也成为历史。</p><p class="ql-block"> 于是,慢者不再慢,快者更加快。</p><p class="ql-block"> 无处不在的快节奏、无时不有的压力,让我们被时代洪流裹胁,置身生活的大船,不由自主地随波逐流、快速向前。</p><p class="ql-block"> 有些快,是能力,是本事,比如千里马、高铁、刘翔、孙悟空;有些快,是职责,是使命,是担当,比如110、119、120和神兵天降;有些快,是失意,是绝望,是毫不留恋和了无牵挂,比如拔剑自刎的项羽、从高处一跃而下的张国荣;还有些快,是失算,是无知,是愚蠢,比如拔苗助长的老乡、南辕北辙的老兄……更多的快,是生计,是生活,是柴米油盐、碎银几两,比如外卖小哥、快递员、出租车司机和每一个不辞辛劳的奔波者。</p><p class="ql-block"> 与此相对应的“慢”,对很多人来说,已然成为一种高端奢侈品。当那首《从前慢》的歌声响起时,很多人都会怦然心动,情不自禁地感慨时光匆匆、时间过得太快,并怀恋过往、怀念一点点逝去的点点滴滴——<b>“从前的日子过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b></p><p class="ql-block"> 情感和思想的属性,都是“慢”。如今,被快节奏生活改变的,不止是人们的作息,连“爱”这种人生当中不能着急的感情,也在快节奏的张力之下被扭曲、被肢解,快餐化、模块化、形式化,让我们的精神缺乏滋养、心灵营养不良。</p><p class="ql-block"> 人们之所以抱怨快、怀念慢,是因为快意味着繁忙、劳累、辛苦、竞争,意味着压力山大、马儿只跑不吃草,甚至崩溃;而慢,则意味着轻松、宁静、安逸,还有躺平、舒适、悠闲,稳稳当当、不慌不忙。</p><p class="ql-block"> 快与慢二字,在不同语境、情景中有着不同内涵、外延和感情色彩——它们都已不仅用来形容速度,也是一种状态、愿望、心理感受、情感体验,是衡量能力和考核业绩的标准,是时代的特征。</p><p class="ql-block"> 我们不想因为慢而错失机遇、落后于他人、被时代淘汰,也不想因为快而心慌与疲惫,把自己搞得手忙脚乱、狼狈不堪。</p><p class="ql-block"> 于是,有人“路漫漫其修远兮”,有人“千里江陵一日还”;有人“懒慢无堪不出村”,有人“直挂云帆济沧海”;有人“风暖慢行寻曲水”,有人“一日看尽长安花”;有人“试玉须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有人“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有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有人“朝花夕拾杯中酒”;有人“两句三年得”,有人“下笔如有神”;有人“磨刀不误砍柴工”,有人“磨刀霍霍向牛羊”;有人“潭中见月慢回舟”,有人“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有人马放南山、养兵千日,有人已“百万雄狮过大江”……</p><p class="ql-block"> <b>“我寄你的信,总要送往邮局,不喜欢放在街边的绿色邮筒中,我总疑心那里会慢一点。然而也不喜欢托人带出去,我就将信藏在衣袋内,说是散步,慢慢的走出去,明知道这绝不是什么秘密事,但自然而然的好像觉得含有什么秘密似的。”</b>这段话也出自鲁迅先生的书信。</p><p class="ql-block"> 说是疑心信寄得慢,却又慢慢走去送信,实在搞不清他究竟是要快呢?还是要慢呢?</p><p class="ql-block"> 人们都在快与慢之间矛盾着、迷惘着,有时也纠结着、痛苦着。</p><p class="ql-block"> 可现实告诉我们,时代前进的车轮只会越来越快,乘在车上的我们不可能慢下来,也没有几个人主动停下等我们,或者陪我们歇歇脚、喘口气,所有的矛盾、迷惘、纠结、痛苦,甚至埋怨、责怪、诅咒都无济于事。</p><p class="ql-block"> 人生不论长短,理论上,慢的时间都要少于快的时间。能让自己安静、放松的,只有我们自己。要去自己找乐,让自己保持身心的平衡与愉悦。如果自己不找,别人给不了你!</p><p class="ql-block"> 就像陶渊明那样——<b>“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b>即便我们不能完全做到他那样“心远”、随性和洒脱,也尽量当快则快,当慢则慢,亦快亦慢,快慢相适,急而不慌,忙而不乱。</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据说,抚仙湖具有湖泊补给系数小和水量年交换系数小之特征。其水量补给系数仅为4.92(洞庭湖补给系数大于86.6,鄱阳湖46.1,洱海10.14、滇池9.78),换水周期长达167年。也就是说,湖里的水需要167年时间才能全部换上一遍。</p><p class="ql-block"> 换言之,就是湖水更新速度缓慢、周期太长。</p><p class="ql-block"> 虽然慢,但丝毫不影响其成为岭南第一江——珠江源头第一大湖,保证江水滔滔不绝奔流向东,让大江两岸甘露润和、稻花飘香、万物芸芸、物阜民丰、地灵人杰。</p><p class="ql-block"> 也不影响其水质清洁、纯净清澈,占全部国控重点湖泊Ⅰ类水总量的91.4%,水体清莹透明,最大可见度达12.5米,是我国内陆淡水湖中透明度最高的湖泊之一,享有“琉璃万顷”之美称。明代旅行家徐霞客在其《游记》中记载:“滇山惟多土,故多壅流而成海,而流多浑浊,唯抚仙湖最清。”</p><p class="ql-block"> 也不影响其水资源之丰富,206.2亿立方米的湖水量,占云南省九大高原湖泊总蓄水量的68.2%,占全国淡水湖泊蓄水总量的9.2%,是全国蓄水量最大、水质最好的深水型贫营养淡水湖泊,被列为国家战略水资源储备库(相当于为全国人民每人储备了近15吨优质饮用水)。</p><p class="ql-block"> 也不影响其流域成为我国西南地区重要生态屏障,作为国家“两屏三带”生态安全战略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珠江流域生态安全和云贵高原生态服务功能,乃至国家水土资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p><p class="ql-block"> 一滴水,若是汇入抚仙湖中,一定会有回家的感觉,安心、安全、安稳,变得柔和、纯净、甘甜、善良、包容、坚强,不愿日日奔波、流浪江湖。</p><p class="ql-block"> 一条鱼,若是游在抚仙湖里,一定能感受到怀抱的温暖,体会到自由、旷达、轻松、舒适与关怀、呵护,漫无目的地慢慢游,无拘无束,不忧不虑。</p><p class="ql-block"> 一棵树,若是长在抚仙湖边,一定会有掠过湖面的轻风拂面、来自湖中的水气滋润,慢慢成长,不求一日参天,也能根深柢固、枝繁叶茂。</p><p class="ql-block"> 一片云,若是飘在抚仙湖上空,一定能收到湖的馈赠,被湖的热情感化,还要把那迷人的景色看个够,看绿水青山美如画,看画中姑娘在刺绣,在湖面留下自己不舍离去的身影。</p><p class="ql-block"> 一个人,若是来到抚仙湖畔,如果能漫步“时光栈道”,慢慢走,静静行,细细欣赏、品味与感受,则是更好;如果时不我待、行程匆忙,无暇慢行细看,也可于离开之后慢慢回味,或许也能从时光深处看见曾经年轻的自己和自己想见的人、错过的爱、做过的梦和没有了却的心愿。</p><p class="ql-block"> 抚仙湖一慢下,就是人世间最生活的春花秋月、水木年华……</p><p class="ql-block"> (2024.11.08)</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