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亲爱的家长朋友们,新年好!从2025年1月1日到2月4日,我们用了一月零四天的时间共读了《正面管教》这本书。看到每天领读的家长按时分享,细读每一份认真梳理的学习感悟,还有那么多家长及时学习点赞,并真诚道谢,我的内心无比感动。感动于大家对我的新年建议如此积极响应,感动于你们阅读时的对照反思,感动于春节期间大家都没有落下阅读进度……为了表示我真诚的谢意和敬意,我们把整本书的阅读收获分三次编成了美篇,供大家随时复习。🌹🌹🌹</p> <p class="ql-block">大家好,我是刘伊淼妈妈,今天和大家分享《正面管教》241-250页的。经过二十多天的阅读,今天来到了第11章综合应用篇,即是对前面学习阅读的总结应用,将前阶段学会的方法、原则、正确的态度结合起来,拥有一个好的管教工具箱🧰,用来帮助孩子形成让他们受益终生的品质。</p><p class="ql-block">家长肯花时间训练孩子,并且放手给孩子充分的机会施展他们解决问题的技能,孩子就会成为出色的解决问题能手,还能想出许多有创意、有利于解决问题的方案来。</p><p class="ql-block">⚒积极的“暂停”。</p><p class="ql-block">“暂停”不是惩罚,不是让孩子感觉更糟,不是让孩子遭受痛苦。</p><p class="ql-block">“暂停”的目的是:帮助孩子感觉更好,帮助孩子接通理性大脑,专注于解决问题,而不是让他们为自己的错误“付出代价”。</p><p class="ql-block">让孩子参与布置他们自己的“积极暂停区”,和孩子一起规划,提出在“积极暂停时”进行能帮助孩子心情好转的活动,如阅读、画画、听歌等能让孩子愉悦的事情。</p><p class="ql-block">陈旧的观念认为,孩子“暂停”时被允许做愉快的事情是对孩子不良行为的奖励,坚信孩子要遭受惩罚、感觉更糟才能做的更好。在没有阅读《正面管教》这本书以前,这种错误观念也一直在困扰着我,面对孩子的犯错,即使不忍心也觉得自己必须狠下心来惩戒她,不然就是纵容。其实本质上还是作为家长没有搞清楚一个基本概念:鼓励才是对行为改善最强有力的激励因素。</p><p class="ql-block">⚒决定你自己要做什么,而不是让孩子做什么。</p><p class="ql-block">家长做出决定,制定好规则,提前告诉孩子,最好征得孩子的同意。坚持家长自己的新计划时,采取和善而坚定的行动,而不是光说。当孩子试探你的新规则、新计划时,家长的话越少越好,需要的是采取行动。</p><p class="ql-block">“让孩子做什么”的潜在危险是,如果孩子拒绝,就可能引起权力之争。孩子把它当惩罚,则可能引起报复循环。孩子从自己决定要做的事情产生的自然后果或逻辑后果中去学习,学会对自己负责,权力之争和报复循环的问题就被消除了。</p><p class="ql-block">⚒情绪的撤出。</p><p class="ql-block">采用“卫生间使用技巧”或者“积极的暂停”,离开冲突现场,从当时的情形中撤出来,或者可以从情绪上撤出,等到情绪上的冲突平息下来,能避免进入权力之争或报复循环。</p><p class="ql-block">同时紧随其上鼓励、训练、转向积极,以及冷静期后解决问题。</p><p class="ql-block">⚒避免早晨的麻烦。</p><p class="ql-block">制作一份早上的惯例表,头天晚上选好第二天要穿的衣服,收拾好书包🎒文具等,建立起孩子自己早晨的日常惯例,她对自己更可能负责任一些。家长不断提醒每一件孩子该做的事,不停唠叨,反而成为家长应该对此负责,会把孩子训练得越来越不负责任。</p><p class="ql-block">⚒日常惯例表。</p><p class="ql-block">孩子越能自我照料,就越觉得自己能干,越能受到鼓励。让孩子参与制作日常惯例表,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惯例表行事,而不是由家长来告诉该做什么,能避免早晨和就寝的各种问题。</p><p class="ql-block">⚒避免就寝时的争斗。</p><p class="ql-block">让孩子列出晚上就寝前应完成事项的清单,让日常惯例表说了算,家长不需要再告诉孩子该做什么。</p><p class="ql-block">过程中还涉及到花时间训练孩子、执行规则时要维护孩子的尊严、尊重孩子等概念的运用。</p> <p class="ql-block">大家好,我是龙浩然的妈妈,今天和大家分享《正面管教》251—260页的内容。“你的性格对孩子性格的影响”深入探讨了父母的性格和行为如何影响孩子,以及如何通过自我认识来改善亲子关系。</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总结</p><p class="ql-block">1. 生活态度取向理论</p><p class="ql-block">定义:生活态度取向是个人在孩提时代形成的潜意识决定,影响个人在生活中的行为和选择。成年人的生活态度取向通常分为四种类型:安逸型、控制型、取悦型和力争优秀型。</p><p class="ql-block">对孩子的影响:父母的这些取向会直接影响他们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从而影响孩子的性格发展。</p><p class="ql-block">2. 四种生活态度取向及其对孩子的影响</p><p class="ql-block">安逸型:安逸型父母可能过度照顾孩子,导致孩子依赖性强,缺乏独立性。</p><p class="ql-block">控制型:控制型父母可能过于严格,导致孩子反叛或过于顺从,缺乏自主性。</p><p class="ql-block">取悦型:取悦型父母可能过于追求孩子的快乐和满足,导致孩子缺乏应对挫折的能力。</p><p class="ql-block">力争优秀型:力争优秀型父母可能对孩子期望过高,导致孩子压力过大,可能产生完美主义倾向或自我价值感低下。</p><p class="ql-block">3. 自我认识与改变</p><p class="ql-block">重要性:父母需要认识到自己的生活态度取向,并理解这些取向如何影响自己的育儿行为。</p><p class="ql-block">改变策略:通过自我反思和意识提升,父母可以调整自己的行为,采用更积极、更有效的育儿方法。</p><p class="ql-block">4. 正面管教工具</p><p class="ql-block">启发式问题:使用启发式问题帮助孩子思考和解决问题,而不是直接告诉他们答案。</p><p class="ql-block">家庭会议:定期举行家庭会议,让孩子参与家庭决策,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归属感。</p><p class="ql-block">特别时光:与孩子共度特别时光,加强亲子关系,提供情感支持。</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分析</p><p class="ql-block">核心理念:这一章强调了父母自我认识的重要性,认为父母的行为和性格对孩子性格的形成有着深远的影响。通过认识到自己的生活态度取向,父母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的行为模式,并采取措施来改善与孩子的互动方式。</p><p class="ql-block">实用工具:提供了具体的正面管教工具,如启发式问题、家庭会议和特别时光,帮助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实践这些理念。</p><p class="ql-block">情感连接:强调了情感连接在育儿中的重要性,认为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是教育孩子的基础。</p><p class="ql-block">长期影响:不仅关注孩子的短期行为改变,更注重孩子的长期发展和性格培养。</p><p class="ql-block">通过这一章的学习,父母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性格对孩子的影响,并学会使用正面管教的工具和技巧来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发展。</p> <p class="ql-block">大家好,我是刘明燊的妈妈,今天和大家分享《正面管教》231—240页的内容。</p><p class="ql-block">读完《正面管教》中取悦型、力争优秀型、互相冲突的生活态度取向、卫生间的使用技巧、小说的使用技巧、积极的暂停等章节,我收获了许多宝贵的感悟,对亲子教育和家庭关系有了更深的思考。</p><p class="ql-block">一、生活态度取向的影响与启示</p><p class="ql-block">取悦型:</p><p class="ql-block">取悦型的生活态度取向常常使我们将他人的需求放在首位,努力满足他人的期望以避免冲突。这种取向在教育中可能会表现出过于关注孩子是否满意和接受,而忽视了自身的感受和边界。比如,为了让孩子开心,事事顺着孩子,不设置合理的规则和界限。这看似是在取悦孩子,但实际上却可能导致孩子缺乏规则意识,无法真正成长。我们应该意识到,尊重自己和他人的需求是同等重要的,要学会在取悦他人和坚守自己之间找到平衡,以健康、稳定的态度去引导和教育孩子。</p><p class="ql-block">力争优秀型:</p><p class="ql-block">力争优秀型的生活态度取向强调追求完美和卓越,渴望在各个方面都表现出色。这种取向可能体现为对孩子有过高的期望,总是希望他们能超越自己,取得优异的成绩。虽然这种动机是出于对孩子的关爱和期望,但过度的压力可能会让孩子感到焦虑和疲惫。我们要明白,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节奏和特点,不能拿他们与他人进行不恰当的比较。要鼓励孩子发挥自己的优势,在他们自己的领域里追求卓越,而不是强迫他们满足我们预设的标准。</p><p class="ql-block">互相冲突的生活态度取向:</p><p class="ql-block">书中提到当不同的生活态度取向在家庭中出现互相冲突时,会给孩子带来困惑和压力。例如,父母一方过于取悦孩子,另一方过于强调规则和严格要求,这种不一致可能会让孩子无所适从。这就提醒我们要家庭成员之间要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协调,形成统一的教育理念和方法。要共同尊重和支持孩子的发展,避免因观念不一致而给孩子带来伤害。</p><p class="ql-block">二、卫生间的使用技巧:一种有效的管理策略</p><p class="ql-block">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双方意见不合或者孩子出现情绪问题时。卫生间的使用技巧提供了一种巧妙的方式来处理这些情况。当家庭氛围变得紧张甚至出现冲突时,一方(通常是家长)可以暂时“消失”进卫生间,给自己创造一个冷静思考的空间,同时也避免在情绪激动时说出或做出伤害孩子的事情。从孩子的角度来看,当他们看到大人暂时离开时,也会意识到问题的严肃性,从而静下心来反思自己的行为。使用这个技巧时,要注意提前向孩子做好解释,让他们明白这不是在惩罚他们,而是为了更好地解决问题。这种方法不仅能在冲突发生时有效地缓解紧张气氛,还能让孩子逐渐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p><p class="ql-block">三、小说的使用技巧:独特的教育方式</p><p class="ql-block">小说的使用技巧为我展示了一种新颖而富有创意的教育方法。通过让家长或老师在孩子行为不良时,暂时离开现场去翻看一本小说,以此向孩子传达这样一个信息:我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来处理自己的情绪,因为我刚才因为你的行为感到困扰。同时,这也暗示孩子应该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有问题,并且通过观察和模仿,他们可能会逐渐学会在适当的时候调整自己的行为。这种技巧巧妙地利用了小说这个媒介,既没有直接批评孩子,又能让他们意识到问题所在。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选择合适的时机和小说,并且要根据孩子的年龄和特点进行适当的引导,让他们能够理解这个行为所传达的信息。</p><p class="ql-block">四、积极的暂停:情绪管理与教育的智慧</p><p class="ql-block">积极的暂停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教育工具。当孩子处于激动、愤怒或困惑等情绪状态时,积极的暂停可以为他们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空间,让他们有机会冷静下来,整理自己的思绪,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处理自己的情绪。这个空间可以是一个专门设置的小角落,或者是一些孩子喜欢的活动,比如听音乐、画画等。与传统的惩罚方式不同,积极的暂停没有任何负面的标签,也不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而是通过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支持,帮助他们学会自我调节和控制情绪。在教育过程中,我们要教会孩子如何使用积极的暂停,教会他们如何识别自己的情绪状态,何时需要进入这个空间,以及如何在休息过后重新面对问题。同时,在运用这个技巧时,也要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及时给予他们必要的帮助和引导。</p><p class="ql-block">读完这些章节,我深刻认识到正面管教不仅仅是一种教育方法,更是一种关注孩子成长和家庭关系和谐的教育理念。通过合理运用这些技巧和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与孩子沟通和交流,帮助他们培养健康的心态和行为习惯,共同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p> <p class="ql-block">大家好,我是卢柯杰妈妈,今天和大家分享《正面管教》261-270页的内容。</p><p class="ql-block">1.给孩子提供选择</p><p class="ql-block">大人们最大的错误之一就是向孩子提要求,而不是给孩子提供选择。当孩子们不回应要求时,常常会回应选择,尤其是当你在给出选择之后再加上一句“你来决定”的时候。给出的选择应该是尊重的,并且应着重于情形的需要。选择和责任直接相关。年龄小的孩子缺乏能力承担很多的责任,所以给他们的选择应该更加有限。年龄大的孩子有能力做出更多选择,因为他们能够为自己的选择完成的后果承担责任。</p><p class="ql-block">当给出选择时,每种选择都应该是大人能够接受的。如果孩子不想要你给出的选择,而想要别的什么呢?如果这个“别的什么”是你能接受的,那很好。如果是不能接受的,你就说:“那不是一项选择。”然后,再重复一遍你给出的选择,以及“你来决定。”</p><p class="ql-block">2.“你一……我们就……”</p><p class="ql-block">“你一收好你的玩具,我们就去公园。”这句话通常比下面这句话更有效,“如果你收好你的玩具,我们会去公园。”前者在孩子听来是和善而坚定的称述,表明了在规定的条件下你愿意去做什么。后者在孩子听来(而且往往也是大人的本意)却像是对权力竞争的一个挑战。当“你一……我们就……”不附带任何主动性时,会更有效果,也就是说,你去不去公园对你无所谓。你知道孩子想去,因此是否满足去公园的条件取决于孩子。你需要接受的是,你可能会因为孩子选择逃避收好自己的玩具,而不去公园。如果你的确打算去公园,可以试试启发式问题:“有谁想去公园吗?去之前我们应该把什么做好?”</p><p class="ql-block">3.零花钱</p><p class="ql-block">零花钱可以是个很好的教育工具。当孩子有了定期给的零花钱时,他就能学到钱的价值—如果父母处理得当的话。</p><p class="ql-block">零花钱不应当用来作为孩子的惩罚或奖励的工具。很多父母试图用零花钱作为孩子承担家务的手段。如果孩子做了家务,他们就给零花钱当做奖赏;如果没做家务,他们就扣下零花钱作为惩罚。当把这种威胁去掉时,孩子会对金钱和责任感有更多了解。要用家庭会议教给孩子与承担家务有关的责任感,这和零花钱是另外一件不相干的事。</p><p class="ql-block">随着孩子逐渐长大,以及想要一些比较贵的东西,比如一辆自行车时,应该让他们为买自行车赞一定的钱。当孩子自己投入一些钱买来东西的时候,他会更加负责,更加珍惜。如果孩子损坏了别人的财物,也要用他的零花钱去赔偿。</p> <p class="ql-block">我是莫驭森妈妈,恰逢除夕,给大家拜年啦,㊗️大家新春快乐、万事胜意!</p><p class="ql-block">今天有幸跟大家分享的是《正面管教》第12章“家里和教室里的爱与欢乐”(第270-280页)读后感想。面对孩子的成长教育,我们始终都是学习者,且在不断学习。文中,从“怎么做更重要”“把错误当成学习的机会”“反复学习”等几个方面阐述了如何让孩子感受到从家里到教室(学校)的爱和快乐,细细读来受益匪浅,有一种豁然开朗之感。</p><p class="ql-block">首先,古语说父母“言传身教”,言语背后孩子通常能从我们父母的一言一行中明显感觉出我们的态度,我们的负面态度就不可能达到我们想要的结果,也会偏离爱、快乐和积极结果的轨道。</p><p class="ql-block">其次,当发现孩子犯了错误时,我们时常都是站在成人角度,却不尊重孩子的行为想教给孩子尊重别人,其实这也是没有考虑对孩子的长期影响,我们能够帮助孩子通过发现错误对我们的价值,这是生活的一种体验方式。</p><p class="ql-block">最后,面对孩子的拖延时,我们都经常说“你还要我再说多少遍”,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一定认知、归属感、价值感,只是他们还不清楚怎么达到目的而已,帮助他们慢慢培养这些能力,正是我们的责任,让孩子感受到我们无条件的爱,才会做的更好!</p><p class="ql-block">读了《正面管教》,让我深刻认识到,教育孩子是一个长期潜移默化的过程,点点滴滴积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得与孩子共同成长,共同学习进度。所幸有了大家的经验分享,使我们不断学习提升,相信每个孩子都会越来越好、越来越棒[爱心]</p> <p class="ql-block">大家上午好!我是彭一然妈妈,在这里祝大家新年快乐,蛇年大吉!今天和大家分享《正面管教》281-290页读后感。这部分内容作者讲述了赢得合作的四个步骤,帮助家长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当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沟通有障碍,造成孩子的敌意和不满时,我们可以运用它来解决问题。赢得合作的四个步骤1.表达对孩子感受的理解2表达同情,而不是宽恕3和孩子分享真实感受4让孩子专注于解决问题的方法!营造一种合作的气氛对于教给孩子沟通和解决问题的技能,至关重要的!把这些能力教给孩子最好的方式,就是在和孩子相处时以自己的行动为孩子作出表率!榜样是最好的老师!</p><p class="ql-block">这部分内容带给我一些启示,我理解的是,在家庭环境,生活环境中,要教会孩子沟通和解决问题的技能,帮助孩子解决一对一的冲突!文中提到,解决问题的4个步骤,1不要搭理对方,(大家先冷静下来)2以尊重的态度讨论发生的冲突(告诉对方你的感受!倾听对方的感受)3一起找到解决的办法4如果无法解决问题就寻求帮助!把握总体原则,尽可能体验式教育(让孩子感受对与错,让家长感受易与难)。</p><p class="ql-block">帮助孩子培养责任感!如果大人一直替孩子们做那些他们自己能做的事情,孩子们就学不会责任感!不妨允许孩子做,需要孩子做,让他们感受到被需要,从而获得归属感和价值感!</p><p class="ql-block">对自己要有同情心,爱自己爱生活,用爱的态度来影响孩子</p><p class="ql-block">结合目前我的家庭教育,我想在这方面我和孩子爸爸做的是远远不够,常常以大人的姿态,去要求教育孩子!我相信通过继续学习《正面管教》带来的教育思维,定能让我们学会如何更加和谐融洽地与孩子相处,培养出更具自律意识、责任感的孩子,也能让孩子获得受益终身的人生技能。</p> <p class="ql-block">大家早上好,我是商梓萱的妈妈。在这里祝大家新年快乐、“蛇”来运转!</p><p class="ql-block">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正面管教》291-300页读后感。这部分内容主要讲述了“发起一个正面管教学习小组”,正如我们现在已经建立的班级学习群一样,其目的都是为了让我们更加了解我们孩子自身的问题,让我们家长用更加科学、积极的方式正确教养我们的孩子。学习小组的发起,宛如搭建了一座沟通桥梁。在这里,每个家庭交流经验、分享困惑。大家不再是独自摸索,而是共同成长。每一次的感受分享,都是感受的碰撞,让我们对正面管教有更深刻的理解。</p><p class="ql-block">首先,我们都应该建立一张“解决问题表”,通过问题表让我们更加清晰、更加全面的了解我们的孩子,让我们明白解决问题不能盲目,而是要先精准定位问题,深入剖析事情背后的原因,再找到合适的方案解决。</p><p class="ql-block">其次,参与“正面管教学习小组”的分享,通过学习小组,我领悟到营造积极家庭氛围的重要性。当家庭充满爱与理解,孩子会更有安全感,也更愿意打开心扉。比如有的家长分享,以前总是对孩子的错误疾言厉色,孩子就慢慢变得胆小怯懦,后来尝试用温和的方式沟通,孩子明显开朗自信了许多。所以,我们家长要学会控制情绪,用正面的语言和态度去感染孩子,让孩子在温馨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参与正面管教学习小组,让我们这些家长收获颇丰。我们会把学到的理念和方法运用到日常生活中,持续学习与成长,为孩子的未来奠定坚实基础,与孩子一起携手奔赴更好的自己。</p><p class="ql-block">最后,我想说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长节奏和性格特点,我们只有尊重孩子的这份独一无二,对他们和善而不纵容,坚定而不否定,与孩子们一道共同学习、共同进步,成为孩子最温暖的“避风港”。</p> <p class="ql-block">大家好,我是沈怡爸爸。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正面管教》301-310页读后感。</p><p class="ql-block">1.这部分内容主要讲述了子哭闹,行为背后需要的是一种安全感和归属感,寻找有人爱他的感觉,这时,如果父母不管他,他心里会非常焦虑,直到成年结婚后会爆发出来,就是因为未被满足的价值感和归属感。孩子一直在寻找归属感和价值感,归属感是父母无条件爱我的,价值感是我个人是有价值的。</p><p class="ql-block">2.父母是孩子的导游,来到这个世界的导师,告诉孩子一件事为什么这样做。常见错误教育孩子的情况有,父母对孩子说,每次让我对你翻脸你才听话,这是一种短期有效的.方法,要考虑长期有效的方法。3.不可严厉和放纵孩子,严厉就是骂孩子和打孩子,放纵孩子表现为,随他去吧。在这两者之间,培养孩子自律和自尊。告诉孩子,你不尊重我,虽然我爱你,我也就不尊重你。你尊重我就和你一起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教会孩下一篇子尊重自己,尊重别人,自己是有价值的,父母和孩子是爱的关系,愿意和孩子一起成长,而不是责骂,责备,指责。</p><p class="ql-block">4.不要批评孩子,不要与孩子划清界限,搞对立。而是与孩子共同面对,孩子犯错的过程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增加学习技能的机会。打造与孩子的独特时光。孩子会寻求过度关注,权利争夺,报复行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