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约长沙(二)

兵戈闲话

<p class="ql-block">  昨晚睡迟了,加上高铁上喝的自备清茶的影响,硬是有种“人间清醒”的感觉,为了第二天能精力充沛地游走长沙,还是强迫自己入睡。可能是强迫力度很大,一觉醒来就九点有余,却仍然慢节奏地完成起床的各路动作。接下来,在朋友的帮助下,去完成住地转移。我俩乘坐高贵的地铁和11路车,来到新的住地(五一广场附近),办理好入住手续我俩就开始了今天的自由行。</p><p class="ql-block"> 第一站就是旁边的坡子街,走进这街,商业的气息扑鼻而来,各种吃的招牌让人应接不暇。小刘一面完成拍照打卡任务,一面迅速锁定我们的味之所需。一个小吃广场成功吸引了小刘注意,简单沟通速得共识,走进这小吃广场,却犯了选择困难症。各种烧烤,各种冰粉,各种果汁柠檬茶,各种长沙小吃……全部集中在一个美食小广场,对“吃货”的杀伤力完全满格。而我坚定地选择了“长沙臭豆腐”,关于其他的小吃就交给小刘了。小刘在小广场走走看看,回来神神秘秘地说:“那边有各种虫子,蜈蚣、蜘蛛、笋子虫……我们要不要试一试?”我应声摇头拒绝,不过她还是去烤了四串蚕蛹和一些常规的烧烤。可能是节约了昨晚的晚餐和今日的早餐,这些小吃对我们来说简直是小菜一碟,即便是有果汁的助力,我俩也照单全收。想到一会儿要去岳麓山景区,可能还有各类小吃,我们就给自己留下了一点空隙,以备爬山之需。</p><p class="ql-block"> 走路来到五一广场地铁站,顺着2号线来到了溁湾镇,步行至岳麓山角下,一家“米鲜剁椒米线”成功挡住了我前行的双腿,味蕾的触动让我选择了“招牌剁椒米线”,我留下的那点胃的缝隙毫无意外的填满了,爬山的蓄能工作已完成,接下来就是正式进入岳麓山了。</p><p class="ql-block"> 中午十二点多一点,我们进入了景区大门,可能是我们来得比较早,没有想象中那种拥挤的场面,只不过许多带着老人或者小孩的,都选择去坐观光车上山顶,而我俩决定步行上山,也可以感受一路的风景。按照小刘的说法,其实和江安的南屏山差不多,就是山上有许多的树而已,当然上山的公路要比我们县城上山的公路宽了许多。走着走着才,上山的人越来越多,在多次的相互询问和招呼中,才发现外地的游客更多,不同的口音,都说着统一的普通话,大家奔着岳麓而来,只为感受属于长沙快乐。尽管阳光去别的地方工作了,留下了阴天做伴,不曾想居然还有小雨不期而遇,而那些还带着寒意的春风则会抓住每一次出场的机会,在所有的观景台,它都和游客们打起了“热烈”的招呼,让游客们在观景台观看朦胧的远景时节约了不少的时间,拍照打卡也顾不得取景与技术是否匹配,赶紧奔赴下一个场地。只有那些山中的树不一样,没有游客那种“急匆匆”,反而在小雨和寒冷春风中有了表现强烈欲望。经历了多年风雨的香樟树倒是老练,对这样的天气应对自如,依然按照自己的节奏舒展着自己的枝条,能撑多宽就撑多宽,想在初春的时光里占得先机。有的树尽管掉了叶子,但是伸展自己的枝条那是必须的,只是在那片有叶的树林中晓得格外突出,似乎在说:“不要慌,我正为春天蓄势待发呢!”有的树无法撑开自己的巨伞,就用长直长高长粗的方式让自己与众不同,原来自己也有帅气的一面。有的树颜值与实力不足,于是就借助人类的力量,在自己的腰上别上几个大型“射灯”,在晚上为岳麓山带去现代的灯光秀。当然,一路上桃树都是人气最高的,别看它个子很矮小,枝条上粉红色的花(骨朵)成了它炫耀的资本,游客与手机的驻足更让它有种躲不掉的得意。一路上,小刘的时而打伞,时而不打伞,最终变成了必须打伞的节奏,可无论怎样她都没有忘记来到岳麓山一定要去“爱晚亭”,我也想看看这“爱晚亭”究竟长啥样?顺着山路步行下山,走走停停,顺着新奇的人声,我们也来到了爱晚亭,它占据着极好位置却并不雄伟,或许有着诗人杜牧“停车坐爱枫林晚”的光艳,一大群游客在亭里歇息,更多的游客则在周围拍亭子,也拍自己和亭子,当然我也加入这样的打卡序列。</p><p class="ql-block"> 正要离开时,发现传说中的“岳麓书院”就在旁边,尽管离闭馆还有四十分钟时间,我和小刘还是购票进入一探究竟。进入书院,第一感觉这就是一个读书的地方,房屋建筑十分有特色,独特的连廊设计将建筑连起来,即使是下雨也不会影响读书的学子。走在这样的院子里,走走看看和打卡,关于书院的故事则算空白。阴差阳错之下,一个“编外解说”的小哥给我弥补了这个空白,让我框架和脉络式地了解了岳麓书院的前世今生以及书院中的一些人物故事。原来岳麓之山顶是一道观,岳麓之山腰是一寺庙,岳麓之山脚是书院,起初是寺庙的两个和尚在山脚盖了些茅草房,供各路人交流探讨佛法与道,当时的官员朱洞见此情况,就动用官方资金兴建了岳麓书院,但是还是保留着私塾的性质,按现在的理解算是民办公助的一种方式。此后在各位山长的带领下,岳麓书院抓住时机发展,影响力大增,最后成为了四大书院之一,时至今日岳麓书院也是湖南大学的一个二级学院。历史上的许多人物都和岳麓书院有着密切的关系,如程灏、程颐、张栻、朱熹、曾国藩、左宗棠……听了解说,才明白原来江安的南屏山哪能跟岳麓山相比啊,至少文化的底气就少了许多。从岳麓书院出来,解说用一个故事解开了大家对“爱晚亭”的误会,它跟杜牧的“停车坐爱枫林晚”没有关系,杜牧在唐朝,而岳麓书院修建于明朝。这个解说还真不错,顺道还让我了解了湖南大学,东方红广场,行政办公楼,国家超算中心………唉,已经六点过了,该返回住地了。</p><p class="ql-block"> 晚上,和小刘在商城里的“味上湘菜馆”品尝了湘菜,重点是那个多“剁椒鱼头”,虽然和四川的“剁椒鱼头”有着相似味道,那点“不一样”或许就是长沙的味道吧!回来的路上,1.7公里的步行路上全是和吃的有关,我心里想着:每一个地方吃一次,我得吃多少顿呢?尤其是那些“长沙臭豆腐”门口还排起了长队,真是无臭豆腐不长沙。还有一样门店特别多,那就是卖酱板鸭的,看来没有一只鸭子能活着离开长沙,就像没有一只兔子能活着离开自贡一样。回到住地,好好休息,期待明天更精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