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河边的女人

晴儿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胶河边的女人》</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杜瑞红</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初识任大姐</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8px;">“这不,就是这样的,没有撸好边、套筒有跳线、各处没缝合好的,都是残次品,得挑出来放一边重新修整。点好数,不能多了也不能少了,不能马虎,弄不好就会打回来重新翻工。那样可就真麻烦了!”大姐拿着一只残次手套,走到我面前教我如何辨别残次品。</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8px;">“好的”,我答应着,开始了手套厂的工作。</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8px;">捋直、对齐、点好数,烘毛、装袋、贴标签,一丝不苟。每天重复一样的工作流程。从笨拙到熟练用了一个星期的时间。这期间,任大姐不时的教我,细致入微,和蔼可亲。</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8px;">两个星期后,老板给我调新的工种,第一天接触新机器,老板在前面引导,和我说了操作步骤,让我看看别人是怎么操作的。我大胆尝试。任大姐看我笨拙的样子,转身离开她的工作区,来到我的新岗位,坐在机器面前给我示范。先、再、其次、完成。由慢到快,手套在她手里就像被施了魔法,乖乖听话,流水般丝滑。每一步都显出她的聪慧与灵巧。</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四个月之后,我的工作也由生涩到熟练,成功入职。期间,我和任大姐也由陌生到熟悉再到了解。彼此成了好姐妹。</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从以上我对任大姐的描述中,大家猜猜任大姐的年龄,五十八九,最多六十。就像我当时初见任大姐一样,也觉得她比我大不了几岁。中等身材,衣着得体,红光满面,干事利落,精气神十足。一包手套在她手里丝毫看不出她搬动吃力。</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其实,任大姐新年七十三岁了。是手套厂最高年龄的员工了。这个年龄,一般都是在家安享晚年了。可是任大姐却闲不住,接送孙女上学的空间,依然来手套厂工作。她的家庭幸福美满,儿女双全。孙子读大学了,现在她接送上学的孙女,是她儿子响应国家放开生育二胎的号召生的,上一年级了。大姐的老伴身体很好,能帮她做饭、收拾家务。家里赶上旧城改造有钱又有房。她常说的那句话:人闲着没意思,不如干点活好。我很感激任大姐,她乐于助人和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时时影响着我。</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勤快是种“传染病”</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李姐的勤快大家有目共睹。晨曦还没有醒来,她就在机器上忙开了,她是为数不多的早到厂者之一。每次我到车间,都会看到李姐早已开干,按照成品用时计算,至少她比我早到一个小时。她和我一样,也是位奶奶辈的人,六十多岁了,上有老,下有小,在城里与老家来回奔波,城里接送孙子,周末回老家帮老公赡养老人,空间来厂里工作。她的持之以恒让我们十分钦佩。榜样的力量带动我们也开启了早起模式。</p><p class="ql-block"> 王妹妹比我小三个月,她是我们奶奶辈里最小的人,别看她年龄小,可在我们这些人心中却很有威望,急活、细活、难干的活她分配的合情合理,干起活来手脚特别麻利。她和李姐都是厂里的老员工,我们自觉遵从她的分工。她的安排也总是均衡细腻,不偏不倚。她和李姐一样,家里厂里都是好样的。</p><p class="ql-block"> 解姐(我平时喊她解大美女)比我大四个月,人长得好看还能干。也是两个孩子的奶奶了。她负责接送着两个孩子的上学放学,中间在厂里工作。计件成品数量里,没人能比得了她,干起活来手脚快到让人怀疑人生。我们常拿她做榜样,以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p><p class="ql-block"> 焦姐姐是我的老乡,我俩紧挨着工作,她是我们姐妹里唯一一个不用接送孩子的人。孙辈分别读高中初中了。她也是有退休金的人,按说也可以在家享清福了,可她勤快,闲不住,继续来厂里工作。她淳朴善良,待人温和,吃苦耐劳,基本不休班,我们都喜欢她。</p><p class="ql-block"> 要说能吃苦耐劳还得是张姐,她从事着两份工作,早上五点准时到手套厂干活,两个小时后回家吃早饭,然后去物业上班。十点半重回手套厂干,下午一点半再去物业上班,下了班还是回手套厂,一直干到厂里没人才回家。不会因为她在物业上班而耽误手套厂里的活。因为她在手套厂里干的是一对一的工种,停干就会货物积攒。张姐天天如此,从不间断。我们都感叹她的精力充沛,随即也不自觉的跟随她勤快起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在厂里工作我们是兼职</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b></p><p class="ql-block"> 当儿媳说需要我去城里接送孙子上学的时候,我就没想在家里待着。因为,儿子、儿媳、孙子中午都不回家吃饭,我的空余时间大。于是,孩子还没开学,我就带他到处打听哪儿有招工的。在我小区北,胶河边找到了这家手套厂。一到厂门口,首先吸引我的是那招工启事上的字:计件工资,男女不限,随到随走,接送孩子方便。离家五分钟车程,于是,我毫不犹豫就报名了。毕竟,接送好孩子是主题,不可怠慢。</p><p class="ql-block"> 手套厂老板是三个孩子的妈妈,大约三十七八岁的年龄,最小的孩子还不到两岁。她高挑的身材,大大的眼睛,不但人长得好看,还有管理才能。说着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好几十人的厂子被她管理的井井有条。出货进货亲力亲为,一有空闲就上机器干活。我们作为她的员工,都特别佩服她的勤勉和韧劲。不说别的,就养育三个孩子能轻松的了吗?</p><p class="ql-block"> 撸边车间的美女们基本是年轻人,也是因为各种原因父母不方便帮助带孩子的人。她们是起早贪黑的工作者,也是赶时间接送孩子上学放学的好妈妈。她们在家与工厂来回忙碌,不骄不躁,不卑不亢,踏实肯干,健康向上,她们是厂里新鲜的血液,是美好生活的标志,那欢快的笑声时时萦绕在耳边,就像美丽的天使。</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发挥余热是我们的强项</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自从星宇手套有限公司在高密胶河边上安家落户,周边甚至整个高密市,给星宇加工手套的小厂像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具体有多少家谁也不知道,他们在带动高密这一片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给我们这些特殊群体——奶奶辈的人提供了工作岗位,让我们能为社会、为家庭充分发挥余热。</p><p class="ql-block"> 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些来自不同地方远近不等的半老太太,聚集到胶河岸边,她们和全国各地的奶奶辈的人一样,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帮助儿女们带孩子。让他们安心工作,给他们搭把手,轻松经过人生过渡期。她们离开老家,撇下老伴,来到陌生的城市,由最初的不习惯到后来的习惯,她们经历了几年甚至十几年的漫长岁月。她们的工作看起来不起眼,工资也没有正常上班人挣得多,却能够增加家庭收入,提高生活质量,促进家庭发展,增进社会和谐。对整个家庭和社会的贡献没法用金钱来衡量。</p><p class="ql-block"> 胶河岸边的女人,也是一群普普通通的女人,她们让“中华民族是一个勤劳、智慧的民族。”得到诠释。如今,她们正以崭新的面貌与时俱进,乐此不疲。</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作者简介:</b>杜瑞红,山东省高密市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山东诗词学会会员,山东省、潍坊市楹联艺术家协会会员,潍坊市诗词学会会员,潍坊诗词学会理事,潍坊诗词学会散曲专委副秘书长,《潍州散曲》编辑部副主任兼责任编辑,高密市诗词楹联艺术家协会会员、理事、副秘书长。第一届潍坊市优秀诗人。潍坊市作家协会会员,峡山区作家协会会员。个性文语:以一颗虔诚的心,记录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诗词曲注重现实书写,力求出古生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