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之旅

风游清山

<p class="ql-block">安庆,又称“宜城”简称“皖”,历史上曾有“皖城、皖江、怀宁”等名称。现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素有“文化之邦”、“戏剧之乡”、“禅宗圣地”、“千年古城、百年省会”之美誉,被世人称为“安徽之源、禅宗之地、京剧之祖、黄梅之乡”。与安庆有缘,二个月不到去了二趟,第一次是出差至此只停留未赏风景,为补遗憾专门趁着周末又去了,这次是好好领略安庆的风光。</p> <p class="ql-block">安庆最美书店打卡。在安庆最为繁华的人民路上坐落着一幢与周围看似格格不入的青砖建筑,其前身是民国时期的“劝业场”。现如今的“劝业场”又名前言后记,藏书丰富,而且内设有咖啡馆、休息室,来往的人络绎不绝。</p> <p class="ql-block">倒扒狮街得名源于街中“黄门司谏”,又名“黄门坊”,安庆俗称“倒扒狮牌坊”。系明隆庆五年(1571)进士刘尚志所建。当街而立,面向东西,四柱三门,坊额两面题刻,一为“黄门司谏”,一为“青琐纳言”。两侧柱上各雕两只圆头长尾、卷发巨眼、张吻施爪的倒扒狮子。现仅存南侧门两根石柱和横坊,坊上镂雕的窗棱纹和云龙纹饰可见明代石坊建筑雕刻风貌。</p> <p class="ql-block">倒扒狮步行街夜景</p> <p class="ql-block">晚上去再芬黄梅公馆看场黄梅戏,精彩纷呈。</p> <p class="ql-block">迎江寺,大门上方书有“迎江寺”三字匾额(光绪捌年榖旦),门两边各置铁锚一个,重约3吨,这是该寺有别于其他寺庙的独特之处。因为这是十二月初,恰是银杏树黄时。</p> <p class="ql-block">迎江寺由天王殿、大雄宝殿、振风塔、毗庐殿、藏经楼、大士阁、法堂、广嗣殿等建筑组成。古称护国永昌禅寺,又名万佛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北宋开宝七年(974年),殿宇华丽,气势恢宏,为沿江名刹。</p> <p class="ql-block">振风塔矗立寺中,始建于宋,重建于明隆庆四年(1570年),原名“万佛塔”,是长江流域少见的迎江七级浮图。远看如同一直立的圆锥体,挺拔秀丽,气势雄伟;近看由砖石砌成的楼阁式建筑,嵌空玲珑,庄重华美。该塔七层八角,内共有168级台阶,每层有石栏环卫。塔中心为八角瓜皮顶空厅。</p> <p class="ql-block">浑厚的塔身衬着造型优美的塔刹,巍然高耸,直入云霄。“塔影横江”是一幅晴空月夜美丽奇异的图画,被誉为安庆胜景之一。“过了安庆不说塔”、“万里长江第一塔”和“宝塔王”的美称,引得历史上许多文人墨客慕名而来,留下美好诗篇。</p> <p class="ql-block">网红店,排队老长。</p> <p class="ql-block">修建中的南门城楼</p> <p class="ql-block">登云坡,安庆老城过去多山,依山而建,所以街巷多坡,坊间统计有“九头十三坡”,此为老城街巷最大特色,覆盖古城安庆东西南北中,其中高井头、上营盘头、下营盘头,登云坡、任家坡、宣家坡、凤凰坡都在大南门附近。随着城市的推进,九头里也就高井头、卫山头、拐角头还在提及,十三坡大多数还在沿用,名字最有气势,最有意境的便是登云坡。据史载,登云坡之上便是盛唐山巅。当年在兴建南水关城墙时,为取土和搬运砖石方便,所以修了一条高达60多米的大坡,坡又高又长刚开始是土坡,1909年才用大麻石条铺就72层台阶。</p> <p class="ql-block">太平天国英王府坐落于任家坡街,原为清廷官员宅地,太平军占据安庆时,为太平军的府邸,故又称王府。王府坐北面南,系砖木结构,抬梁式建筑,占地14000多平方米,现存建筑面积3636平方米。甃建四组建筑,前构“正殿”,后筑“后殿”,两侧设“偏殿”,周环住宅、花园,组成一座格局堂皇、气势宏伟的府邸建筑群。</p> <p class="ql-block">谯楼‌是安庆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谯楼最早可以追溯到元朝至正十一年(1351年),在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重建,并作为知府衙署的望楼。经过多次修葺和扩建,谯楼在清朝同治年间(1867年)由安徽布政使吴坤修重修,并在其上题写了“白日青天”四个大字,以此昭示为官清正廉洁的风范。‌</p> <p class="ql-block">这座历史悠久的文物古迹,门口威武的石狮子仿佛时光的守护者,诉说着过往的辉煌。楼内保存完好,每一处都承载着深厚的历史背景,让人仿佛穿越时空,亲身感受历史的韵味。</p> <p class="ql-block">世太史第,又名赵朴初故居,位于安庆市迎江区天台里街,因赵氏族中自赵文楷始,赵畇、赵继元、赵曾重四代翰林,故旧称“世太史第”、“四代翰林宅”。</p> <p class="ql-block">世太史第七进五院一园一场,布局规整,结构合理,气势恢宏。</p> <p class="ql-block">陈乔年、陈延年读书处,不仅复原了中国共产党两位中央委员陈延年与陈乔年少年时期在此读书的场景,还通过丰富的图片和视频资料,生动展现了他们辉煌的革命历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