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修行 在龙🐉年

江南侯爵

<p class="ql-block">"Practicing and Refining Reading and Writing in the Year of the Dragon"</p> <p class="ql-block"> 修行一词很难翻译的,Practicing and Refining含有“持续练习和不断提升的精髓”。</p> <p class="ql-block">  2025年1月22日,农历甲辰年十二月二十三日,《温州日报》刊发了我的《读写修行在龙年》,作为年终总结式随笔散文,时间选择恰得其时。</p> <p class="ql-block"> 读写修行在龙年</p><p class="ql-block"> 我把读书写作当做修行,自我砥砺,修养德行。之所以如是,多半还因两者皆以内心孤苦坚守自持、乐也只有清欢、关键都在于所悟。</p> <p class="ql-block">  岁末回望龙年,首推我的廿四节气诗见刊有感。《我想点亮周天24个穴道》组诗计二十四首,这于惜墨如金的鄙人而言,算是“大作”了。毕竟诗是文学皇冠上的明珠。可现如今很多人写歪了而不自知。我虽知发了,也不过赢得人说一句“诗也如此了得”而已。但其背后实是集腋成裘不寻常。诗如酒,在时光的玉壶里酿就圆满。而我以诗心为原点,挥一柄日月间的倚天长剑,刺遍空天24大穴,绽放寰宇星辉。</p> <p class="ql-block">  次为万三字的长文《游目骋怀于非常之道》,惭愧双投。自以为这种诘屈聱牙的论道文章应无人欣赏,大多刊物不会用。遂在投了一家杂志许久不得回信之后,便投给了另一家。不料两家季刊都发了,错爱当前,甚是惭愧和歉意。幸其中一家说是内部刊物,遂转歉为惬。</p> <p class="ql-block">  其三是省文联征文录用与刊登,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大凡公职人员有个通病,有红头文件的任务,总觉得需重视完成。至于过程,不妨敷衍塞责,结果也可以不作强求。遂将几年前给一小地方什么30年活动投的《祗园图谶化吾城》(结果石沉大海),略作修改为《祗园图谶终为证》投给省文联70周年庆的征文活动。大半年过去后,某一日忽接一外地陌生电话,说是省文联的,通知:文章已入选了,刊登在《山海经》杂志“妙笔传情”栏目里。欣喜之余,不免联想,得失惟心知。</p> <p class="ql-block">  第四是阳历12月中旬,看到《东瓯》杂志发表了我的小说《信息不对称》。到此,今年的诗歌、散文、小说、杂文皆已脱手,真乃龙年之欣慰。诗言志,言之不足,歌以咏之;文叙真情实感,理性表达。唯小说于我,是写想说而不能说的,欲言又罢,不吐不快之语。是换一种说法,是王顾左右而言他之“荒唐言”。事虽虚构胜似真,明白如画皆虚化,一地鸡毛的背后却是深深的喟叹。悟得故事里的事,是也不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大千世界,名利场里遗笑谈。</p> <p class="ql-block">  末五是出书的遗憾。辛苦遭逢终完成诗经研究,成60万字的《诗经公案说》,手稿请教于知名专家学者教授,得序、跋等,皆鼓励出版。因不想销售赢利,却欲得相关部门经济赞助而不能。遂将稿子付予北京中诚公司,签约由线装书局出版。岂知到期,公司食言,转托国外书号。吾不允,最终退款了事。上半年,转而寻求省文化艺术基金,温、乐两市宣传部门力荐,到省后杳无音讯。问同道者,言:做自己的孙悟空,舞自己的金箍棒。</p> <p class="ql-block">  作家刘震云说:文学的底色是哲学,认为阅读是创作的延伸。那么,再说说年来的读书,又是怎样的修行。</p> <p class="ql-block">  我读书一般所指精读,非同别人的涉猎新奇怪异与心灵鸡汤之类,更无红袖添香、青梅煮酒的雅趣。承接虎年读友人厄而作的《易理解》(《周易》解读)和程俊英的《诗经译注》,龙年专啃帛书版《道德经》。这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史称最真最早版,与现今五千字通行本的《道德经》竟有700多处不同,且德经置于道经之前,读时需与通行本逐字逐句对照,焉得不似读梵经?然辛苦掩卷之余,思维却高一维度。</p> <p class="ql-block">  重读红楼。年轻时喜欢直来直去,很讨厌正文旁边的大段注解,有也不看。现在却专注于脂砚斋点评的80回本《石头记》,醉心于脂砚斋的灵魂点评,并和畸笏叟评点相较,捕捉点点滴滴的草蛇灰线。梦里不知身是客,常常恍如置身于破案现场。悟得重读如游旧径如见故人,痴人之前不得说梦矣。</p> <p class="ql-block">  明代第一小品文圣手张岱的《陶庵梦忆》,以前我有过两种版本,一种是带有齐白石插图的古吴轩版,另一种是书前集有多幅彩图的北方文艺版。此两种皆无译文,且注解不全。古文功底如我者尚读之费劲。遂网购一中华书局版的全本全注全译本。期望邂逅一本好书,但通读下来,译文略胜于无,而信雅达仍不尽如人意。悟得万事只求半称心。</p> <p class="ql-block">  很喜欢百家讲坛里鲍鹏山讲水浒的那种儒生式的谦和笑谈,特赏读其译注的羊皮卷珍藏版的《论语》。相较于以前各类版本的《论语》,该精装书中仍不免有印刷缺字。但鲍先生那种治学严谨而不失书生意气的腔调,更兼那睿智的见解,填补了原书的逻辑空白,读后还是觉得物有所值,值得推荐。——悟得:这世界,正如该书中所言,有足够的奥妙让我们学,有足够的丰富让我们乐。</p> <p class="ql-block">  天地悠悠,红尘滚滚。甲辰岁月终将不居,翘望乙巳逶迤蠢动。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人生苦短,相较于金钱的贫穷能摧毁你一生的尊严,精神的贫乏能耗尽你几世的轮回。当信息爆炸、信仰迷失、生活焦虑时,我们更需要一场沉浸心灵的修行。如何修炼好“读写”这一场人生的修行?一个人选择读多少书、读哪些书,写什么样的文章?能不能疏通灵魂的经络,打开精神的窗扉?也就是在选择不同层次的修行。“杂书万卷,不如经典一部。”读一流的书,写一流的文章(对人对己负责),是一种感悟人生的修行。如鲁迅的文章使人认清社会现实,巴金的文章使人对未来充满希望,罗素说自律就是修行,叔本华告诫幸福不过是欲望的暂时停止,维特根斯坦认为语言即世界,等等。所有经典都在教会人们如何去唤醒内在的智慧,当下的觉醒,生命的重建。没感悟的人生,最长的生活,也是日子的重复;没感悟的旅行,走最多的路,也不过是个邮差。你读过的那些个文字,会在不知不觉中帮你认识这繁杂喧嚣的人世间,会悄悄地帮你擦去脸上的肤浅和无知。“得好友来如对月,有奇书读胜观花”。而写作即思考,写成书,则“百世劝人以书”,“书籍是在时代的波涛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贵的货物运送给一代又一代。”</p> <p class="ql-block">  新年的钟声终将敲响,当今AI时代潮涌奋进。相对AI而言,人为血肉之躯,反因情感温暖、身心嬗变以至于诸多的优缺点和不完美而价值凸显、弥足珍贵。故眼下乃至未来,原创之写作连同阅读,吾当众善奉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