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字如其人”

闲愚

<p class="ql-block">  “字如其人”的说法,最早出自于西汉文学家扬雄的一句名言:“书,心画也。”意思是书法是人的心理描绘。清代书法家周星莲在他的著作《临池管见》中说:“余谓笔、墨之间,本足觇人气象,书法亦然。”这句话的大概意思是书法不仅仅是技巧的展现,更是书写者内在气质和修养的体现,是书写者内心世界和情感状态的外在反映。可见“字如其人”的说法由来已久,现实生活中因人废字的现象屡见不鲜。</p> <p class="ql-block">  历史上楷书四大家之一的赵孟頫,曾因降元而备受诟病,有人说他的字有一副“媚骨”,但是丝毫没有影响他在书坛的地位。他的字圆润遒丽,舒张有度,备受后世习字者推崇。明朝董其昌的人品也颇有争议,但是人们评价他的字“清新脱俗,淡雅如菊”。与赵、董两位相比较,北宋末期的蔡京就没那么幸运了,曾被称为“六贼之首”而流放岭南,他的书法也受到连累,后人以练“蔡字”为耻,以至于世面上蔡体字帖甚少。客观地品读蔡京书法,蔡字从晋唐入手,直溯“二王”,笔法姿媚、豪健,开合自如,痛快沉着,别具风格。其作品布局精巧,上下呼应,结构严谨,气韵灵动。与蔡京同朝为官,一向心高气傲自恃不凡的米芾曾言,当朝书法蔡第一,他第二,当世“无人出其右”。北宋书坛当时有“苏黄米蔡”之说,其中的“蔡”就是指蔡京,后来人们为了回避蔡京,就用他的堂兄蔡襄代替了其中的“蔡”。尽管蔡襄的书法也很有成就,但是还达不到与“苏黄米”并列的高度。可以这样说,后世的书家能够望其项背者寥若星辰。如果说“字如其人”是一条定律的话,那打破这一定律的人,首推蔡京。</p> <p class="ql-block">  随着时代的变迁,“人”、“字”已经遂渐分离,特别是电脑的普及,现在的年轻人处理文字基本上不用动笔了,以至于一起共事几年都没看过对方拿笔写字,领导没看过部下写的字也基本上属于常态。我曾有一部下因能力强素质高被提拔为科长,当了科长,是要在相关文电上签字以示负责的。有一次,我打开机关送来的一份文稿,看到该科长在文稿首页上签的“呈首长批示!”和署名,差点被这几个字惊掉了下巴!顾不上看文稿的正文,便打电话把这科长叫到我办公室,我用怀疑的语气问他:“这几个字是你本人签的?”他答“是的!”我顿时苦笑。由于平时关系融洽,我调侃他说:“你这字怎么跟狗爬的一样,连个小学生也不如。”他颇感委屈地回答说:“首长,现在练字的人已经是小众了,能写成您那样的就更少了,现在的学生要不是为了写作业、考试,也不会写字的。”他在替自己叫屈的同时轻轻“拍”了我一下。我想想也是,或许再过些年,手写作业、考试真的会被键盘替代,当年我曾经在“参训队”教大家写等线体、宋体、仿宋体等各种标图字体,现在已经被电脑完全取代,便释然了。</p> <p class="ql-block">  时代在变,观念也在变。要是放在过去,如果写不出一笔象样的字,别说在机关当科长了,恐怕连机关的门槛都摸不到。字与人在当今社会已经分离了,只有一部分爱好书法的人才会练字,写字成了一部分人修身养性和专业人士的事,书法家成了职业。一些所谓的“丑书”大师当然也不能说他们是人品出了问题,只能说人家的“认知”跟常人有别而已。如果再说“字如其人”,则谬之大矣!</p> <p class="ql-block">“丑书”大师们的代表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