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职场称谓的变化》</p><p class="ql-block"> 前几天,走进一座加油站,在聊天的过程中,听说这座站的负责人叫“巴长”,还听说,管理一座站的叫“单巴”,管理多座站的叫“多巴”。这称呼,听起来怪怪的,总觉得不是个滋味。</p><p class="ql-block"> 巴长是阿米巴经营模式中的一个重要角色,负责领导和管理阿米巴团队。阿米巴经营模式是一种将企业划分为多个小团队,每个阿米巴有自主经营权,巴长作为这些小团队的领导者,负责制定计划、管理团队并确保团队目标的实现。</p><p class="ql-block"> “阿米巴经营”是日本稻盛和夫创立的经营模式。这种模式的核心在于将组织划分为多个小的独立核算单元,通过独立核算培养具有经营者意识的人才,最终实现全员参与经营。稻盛和夫在长期经营京瓷公司的过程中总结出了这一套具有系统知识的经营模式,并将其命名为“阿米巴经营”。</p><p class="ql-block"> 加油站负责人的称谓这几十年来经历了站长、经理。取消站长称谓据说是去行政化;称经理,是明确加油站的企业属性。现在改称巴长就不知道为何了,难道是与世界接轨,加油站这个小团队就赋予了经营自主权?</p><p class="ql-block"> 半个多世纪以来,职场称谓发生了很大变化。</p><p class="ql-block"> 在我们小时候,社会上不管是党政机关还是厂矿企业,负责人常见的称谓是“书记”、“主任”。可能有人要问,省市县不是叫“省长、市长、县长”吗?在“文革”时期,都是革命委员会,最高称谓就是主任。厂矿企业亦是如此。</p><p class="ql-block"> 改革开放以后,社会称谓返璞归真。党政机关、社会团体和厂矿企业负责人恢复了本身的称谓。</p><p class="ql-block"> 企业公司制改革后,“经理”成为了企业管理者最普遍的称呼。</p><p class="ql-block"> 然而,我国三千二百多万家大小企业,还不包括所属的分支机构,就不仅仅是董事长、经理这样的称谓了。大型企业、有限责任公司就有了总裁、总经理这样的职位。</p><p class="ql-block"> 不知道从何时起,企业内部机构负责人的称谓也从局处科长改为了总经理、主任。现在不管你从影视作品还是现实生活中,看到和听到的称谓好像都与世界接轨了。“营销总监”、“安全总监”、“人力资源总监”、“财务总监”、“行政总监”等等,其实这就是企业内部机构负责人的称谓而已。</p><p class="ql-block"> 曾经一度,社会上对企业一把手称之“老板”,这是不成文的称谓,据说这一称谓有封建旧思想,媒介曾予以批评。</p><p class="ql-block"> 原来想,石油销售企业仅存叫经理的职位就只有加油站了,因为其他层级的负责人都称之为“总经理”。现在加油站经理改名“巴长”,看来“经理”这一称谓也快在石油销售企业“消失”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