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原唱:费玉清</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编辑制作:剑青</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翻唱:剑青</b></p> <p class="ql-block"><b> 《南屏晚钟》这首经典歌曲创作于十九世纪五六十年代,其歌词是由我国著名词作家上海鸳鸯蝴蝶派词人陈蝶衣所作,旋律为香港的著名作曲家王福龄所谱写,因为其曲调悠扬婉转,所以这首歌曲一产生就表现出动人心弦的艺术魅力,随之被广大群众所传唱,历久不衰。直到现在仍会有很多优秀的歌手在自己的音乐会上来演唱这首作品,像费玉清、徐小凤、凤飞飞都曾在演唱会上演唱过。这一歌曲还被改编成了各种不同的合唱版本。</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2px;">《南屏晚钟》</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我匆匆地走入森林中</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森林它一丛丛</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我找不到他的行踪</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只看到那树摇风</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我匆匆地走入森林中</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森林它一丛丛</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我看不到他的行踪</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只听到那南屏钟</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南屏晚钟随风飘送</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它好象是敲呀敲在我心坎中</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南屏晚钟随风飘送</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它好像是催呀催醒我相思梦</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span class="ql-cursor"></span></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它催醒了我的相思梦</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相思有什么用</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我走出了丛丛森林</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又看到了夕阳红</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词作者陈蝶衣(著名指挥家陈燮阳之父),是上海老一代的著名词人、词作家、电影剧作家,是中国的一代流行歌曲之王。他一生中创作了3000多首歌词以及多部剧本,成就了几代歌手。他的歌词,注重文雅优美,暗喻性强,哀怨处能深入听者肺腑,潇洒时又教人荡气回肠。他的代表作品除《南屏晚钟》以外,其它的像《我的心里只有你没有他》、《情人的眼泪》等也一直为世人所传唱。</b></p> <p class="ql-block"><b> 作曲者是香港著名作曲家王福龄先生(1925年一1989年)。王先生出生于上海,前期主要从事流行曲与电影音乐的创作,曾为其供职的邵氏电影公司创作大量歌曲并做配乐,他的一系列作品如《我的中国心》、《今宵多珍重》、《不了情》等都脍炙人口。</b></p> <p class="ql-block"><b> 在陈蝶衣的歌词中,洋溢着宋词雅韵。歌词的大概意思是写一位年轻少女于森林游玩时,相遇到了自己很欣赏的对象,那一瞬间顿时情窦初开,心中满溢着爱的情意,但等到她刚鼓足勇气准备上前搭话时,天公就偏偏有意刁难下起一阵无情大雨,所以还没来得及说话,那个他便失去了踪影。而相思的种子已由此深深植入了少女心田。因为这相思之情总是萦绕于心头而挥之不去,最后只能像歌词中“匆匆地走入森林中”又来到第一次相遇的地方等待相思对象的再次出现,然而原地等待的结果是“看不到他的行踪”,由此十分失望伤心,进而萌生出“相思有什么用”的念头。</b></p> <p class="ql-block"><b> 一直到听到那儿敲响了南屏晚钟,才“催醒了相思梦”感受到晚风的轻送,“看到了夕阳红”。歌词中寥寥几句,就点破了那种少女初恋情愫的朦胧及美好。尤其歌词末尾那一句“我走出了丛丛森林,又看到了夕阳红”很有点睛之妙。他的歌词依然暗含深意。《南屏晚钟》表面写杭州西湖净慈寺的浑厚钟声,但背后却是绵绵的情感,和对故乡的期盼,诉说思归而不能归的游子心声。</b></p> <p class="ql-block"><b> 这一歌词在最终成曲时词作者作了一点点改动,就是把词中的“相思”改成了“思乡”,这样使得歌词意境由个人的儿女相思升华为对故园以及故国的眷恋与怀念。文以曲为贵,这首歌词短短几句,却道尽了少女情怀,初恋的美好。故事情节曲折跌宕,用词含蓄精辟,实属经典难得之作。这首歌曲一面世就表现出动人心弦的艺术魅力,随之被广大群众所传唱,历久不衰。</b></p> <p class="ql-block"><b> 《南屏晚钟》全曲的调式调性一致为五声 B 宫调式。其曲式结构可以看成流行歌曲中经常采用的三段式,即带有再现的三段式,其中 A 段与 A 段、 B 段与 B ’段都为复乐段结构,最后的 A 段为再现段。全曲开头引子部分的旋律实际是采用了 A 段中第一二小节的曲调,然后向下进行两次非严格的三度模进后而组成,引子主要起着烘托作用,为全曲轻快悠扬的基本情绪作了铺垫。</b></p> <p class="ql-block"><b> 歌曲的 A 段旋律是由二个方整的句子组成,乐句比较长每句都有8小节。第一句旋律音是直接从小节第二拍的徴音开始,并且是弱起进入,曲调从音高组成来看三音组的特点十分明显(三音组即小三度加大二度的组合),所以从旋法来看旋律属于较明显的民族调式风格,调式是 B 宫调式,第一句落音落在在中音区的徴上,节奏较简单明了,综合歌词与句法来看,这一乐句可继续细分为两第二句旋律是第一句的平行句子,同样可以划分为2个乐节。</b></p> <p class="ql-block"><b> A 段的两个大乐句中,每个乐句的后三个乐节每乐节之间首尾音相同,这属于旋律发展中典型的“鱼咬尾”式进行,这样旋律进行更为连贯流畅。 A 段最后一个乐节的落音为商,而没有停留在宫音,是因为歌词的第一段与第二段是并列关系,所以作曲家就采用了复乐段的结构方式来谱写第二段歌词。</b></p> <p class="ql-block"><b> A 段与 A 段为平行复乐段关系, A 段停留于商,而 A 段则呼应地落到宫音上,这样的终止安排属于非常典型的复乐段终止方式。 B 段是整首曲子的对比段落,也是整个歌曲的高潮所在,旋律直接从全曲的最高音b2进入,这一个乐句长度有9小节,它又可以细分为两个乐节,两个乐节的落音都时值较长, B 段第二句的旋律又以“鱼咬尾”方式开始,这样两个乐句就有很自然的联系,第二句的旋律节奏紧凑,与第一句在节奏与句式上都形成对照,最后以商音作为结束,整个 B 段两句的旋律为9+8不等长的句式结构。</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