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四川报业博物馆

玛瑙

<p class="ql-block">四川报业博物馆,坐落于成都历史悠久的锦江文化街区,由一座建于上世纪60年代的老红砖楼“焕新”而来。这栋楼原是四川日报社的印刷车间,90年代又成为员工宿舍和食堂,改造后的报业博物馆总建筑面积1896.54平方米,2024年2月20日正式开馆。馆内设置常设展览和临时展览,向公众展示四川报业从“铅与火”到“光与电”,“数与网”到“智与云”的发展变迁路径。</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四川报业博物馆认为建于六十年代的砖混建筑,红砖外墙、红瓦斜坡房顶、铁艺窗户、整体艺术文化价值较高,因而采用恢复原貌的修缮方案,这不仅恢复传统历史文化记忆,也十分契合博物馆的定义,真是存古续新、新古共生。</p> <p class="ql-block">馆内分为四川报业发展主题展、四川日报报业集团主题展两大展厅和《烟火巴蜀》主题影像展区,首批展示了四川报业发展的相关文献资料、影像资料、采编用具、印刷设施设备等360多件。</p> <p class="ql-block">四川报业博物馆二层楼《四川报业发展主题展》,通过“溯本求源"浴火重生“两个单元,追溯中国、四川报业的历史起源,展示各市州党委机关报,改革开放后都市报、行业报等百花齐放的盛况,观众可以从中了解四川报业发展的种种历程,看到当年报纸纪录的件件变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报纸的诞生至今已经千载绵延,从手抄到印刷,从不定期出版到日报,从小众传播到大众传播,从手抄到印刷,从粗陋到精致,从单一到多样……不同时代有不同的烙印,都是弥足珍贵的记忆。</p> <p class="ql-block">《四川报业发展主题展》以古代、近代、现代各时期行业内的代表性主题为轴,追述了四川报纸行业的历史起源、发展概况和至今状况。让观众随着时间轴线慢慢走去,从馆中无数张布满岁月痕迹的、在四川这片土地上所诞生的报纸中,管窥报业的嬗变。</p> <p class="ql-block">敦煌进奏院状</p><p class="ql-block">1900年在敦煌莫高窟出土了两张唐僖宗时“进奏院状”残页,被称为世界仅存的最古老的原始状态的报纸,被命名为“敦煌进奏院状”,现存伦敦大英图书馆和法国巴黎国立图书馆。</p> <p class="ql-block">宋代的小报始于北宋,盛于南宋。主要在首都汴梁(开封)和临安(杭州)发行,刊期不定。到宋英宗时期,一些朝廷官员开始私下购买小报阅读,但也有人趁机通过小报发布一些不实言论,于是遭到朝廷打压,屡禁不止。</p> <p class="ql-block">明朝天启七年六月二十五日(公元1627年)的邸报</p><p class="ql-block">这是首次发现的明代“邸报”,是目前能够看到的出版时间最早的中国古代“邸报”。</p> <p class="ql-block">清代黄皮《京报》</p><p class="ql-block">清代朝廷官报延续明代模式,分为邸报、塘报等形式。</p><p class="ql-block">清初,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种拥有专名、以“报”相称、连续发行,并产生巨大影响的报纸——《京报》,达到了中国古代传统民间报纸发展的顶峰。</p> <p class="ql-block">19 世纪初,在西学东渐的背景下,西方报纸形态开始传入中国。民国时期,官报民报众多,报业得到发展。</p> <p class="ql-block">中国人自己创办的第一份报纸</p> <p class="ql-block">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第一报</p> <p class="ql-block">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份中文报纸</p> <p class="ql-block">我国第一批国人自办报纸中影响最大</p> <p class="ql-block">中国近代最早的外文报</p> <p class="ql-block">近代最早在中国大陆创办的中文报</p> <p class="ql-block">四川近代第一报——《渝报》,于1897年11月在重庆创办。创办人是维新知识分子、四川富顺人宋育仁。《渝报》宣传维新思想、以救亡图强为己任。</p><p class="ql-block">成都近代第一报—《蜀学报》,于1898年5月在成都创办。创办人是维新知识分子、四川富顺人宋育仁。《蜀学报》是四川维新派的主要宣传阵地。</p><p class="ql-block">四川近代第一家日报——《渝州新闻》,于1898年5月在重庆创办。创办人为原《渝报》主笔潘清荫等。该报以宣传变法维新为宗旨,日出一小张。</p> <p class="ql-block">渝报第一册</p> <p class="ql-block">渝报第一册</p> <p class="ql-block">蜀学报</p> <p class="ql-block">成都第一张科学性报纸—〈算学报》,于1900年12月在成都创办,由傅樵村创办,是专门宣传自然科学的报纸。</p> <p class="ql-block">《川报》,1918年7月创刊,李劼人任社长兼总编辑,该报以反对军阀专制统治,传播和倡导新文化、新思想为宗旨。</p> <p class="ql-block">重庆地区重要报纸—《新蜀报》,于1921年2月在重庆创办,由“少年中国学会”发起人之一的陈愚生担任首任社长,以“输入新文化,交流新知识”为办报宗旨。</p> <p class="ql-block">《成都四川日报》,1923年8月在重庆创刊,国民党左派和共产党合作的机关报,后搬迁至成都,1927年三.三一惨案后被迫停刊。</p> <p class="ql-block">《世界日报》</p><p class="ql-block">1925年2月10日在北京创刊,1945年5月1日在重庆复刊,号数另起。</p> <p class="ql-block">《北碚日报》1928年2月于重庆北碚创刊,原名《嘉陵江日报》,1948年9月1日改名为《北碚日报》,1949年12月15日终刊。</p> <p class="ql-block">《嘉陵江日报》1928年2月于重庆北碚创刊,初名《嘉陵江报》,三日刊,1930年1月1日改名为《嘉陵江日报》。</p> <p class="ql-block">《新新新闻》</p><p class="ql-block">1929年9月1日在成都创干,1950年1月停刊。</p> <p class="ql-block">《新民报》由四川人陈铭德1929年在南京创办,抗战爆发后内迁四川重庆,于1943年6月18日增出成都版日刊。</p> <p class="ql-block">《新民报晚刊》</p><p class="ql-block">《新民报》由四川人陈铭德1929年在南京创办,抗战爆发后内迁四川重庆,于1943年6月18日增出成都版晚刊。</p> <p class="ql-block">《社会日报》1933年1月12日创刊,成都社会日报社出版</p> <p class="ql-block">《华西日报》,1934年3月15日由刘湘在成都创办,抗战时期号召全民抗战,1949年8月停刊。</p> <p class="ql-block">《新四川日报》,1935年在成都创刊,社址位于成都春熙路东段。</p> <p class="ql-block">《成都快报》创刊时间不详。1937年10月5日更名为《快报晨刊》、《快报晚刊》,毎天各出一张,《快报晨刊》号数续前,《快报晚刊》号数另起,同年12月1日《快报晨刊》停刊,复名为《成都快报》,《快报晚刊》至12月30日停刊。</p> <p class="ql-block">《快报晨刊》,创刊时间不详。1937年10月5日更名为《快报晨刊》、《快报晚刊》每天各出一张,《快报晨刊》号数续前,《快报晚刊》号数另起,同年12月1日《快报晨刊》停刊,复名 《成都快报》,《快报晚刊》至12月30日停刊。</p> <p class="ql-block">《快报晚刊》,创刊时间不详。1937年10月5日更名为《快报晨刊》、《快报晚刊》每天各出一张,《快报晨刊》号数续前,《快报晚刊》号数另起,同年12月1日《快报晨刊》停刊,复名为《成都快报》,《快报晚刊》至12月30日停刊。</p> <p class="ql-block">《内江日报》1937年12月5日创刊,由内江县政府旬刊及内江县政府收音日报改组而成。</p> <p class="ql-block">《华西晚报》,1941年4月20日在成都创刊,社址位于梓潼桥正街22号。发行人为罗忠信,总经理由共产党员、民盟成员田一平担任,主笔黎澍和总编辑唐征久均为共产党员。</p> <p class="ql-block">《川报晚刊》,创刊时间不详,社址位于春熙路北段。</p> <p class="ql-block">1947年3月在西安创刊,1949年10月于成都复刊,成都解放时被当地军管会接收。</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民主日报》报道解放军进驻成都</p> <p class="ql-block">红军长征和红色根据地宣传的革命理想,使四川成为红色报业的沃土。</p><p class="ql-block">长征红报指红军长征途中在四川境内坚持出版,以及在四川境内创刊的报纸,包括中央红军和其他方面军主办的报纸。</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賞行政治</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來起合动族民迫壓被和級階產無界世全</p><p class="ql-block">◎見面話</p><p class="ql-block">可以在包上風意對前养整。</p><p class="ql-block">才键覽國位任 !</p><p class="ql-block">A 坊打明了</p><p class="ql-block">滑息</p><p class="ql-block">二會品瑞全期旺屬一片</p><p class="ql-block">馬孩石死期不遠</p><p class="ql-block">一財暖 數</p><p class="ql-block">二上质天天吃 業</p><p class="ql-block">C 萬安白軍殺官長</p><p class="ql-block">EREOIOHCSaEEU-EEEs</p><p class="ql-block">◎石城南牛縣完全赤化</p><p class="ql-block">4土分会一可■</p><p class="ql-block">二 區皮文丁感感域</p><p class="ql-block">燙刊们</p><p class="ql-block">A.</p><p class="ql-block">日-一</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線不水泊改的軍紅高提</p><p class="ql-block">入队任</p><p class="ql-block">度</p><p class="ql-block">红军第一报《红星》报</p><p class="ql-block">《红星》报被称为红军第一报,它是中国工农红军军事委员会最早的机关报,由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出版。《红星》报1931年12月11日创刊于江西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在红军长征中,《红星》报是党中央、中革军委出版的唯一报纸。遵义会议前,由邓小平同志负责编辑,遵义会议后,由陆定一同志负责编辑,蜡版油印。《红星》报从</p><p class="ql-block">1934年10月至1935年8月,出版长征专号28期,从时间上推断约有一半的期数是在四川</p><p class="ql-block">境内出版。</p><p class="ql-block">awamcEn'c</p><p class="ql-block">國鱸.</p><p class="ql-block">沁最質返收•司</p><p class="ql-block">PESSHITEC</p> <p class="ql-block">红四方面军《红军》报</p><p class="ql-block">《红军》报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西北军政治部(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机关报。它的前身是《战场日报》,随着川陕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报纸在川陕革命根据地出版。</p><p class="ql-block">1933年8月更名为《红军》报。</p><p class="ql-block">图片来源:四川博物院。</p> <p class="ql-block">红一军团《战士》报</p><p class="ql-block">《战士》报由毛泽东、朱德亲自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红一军团,于1930年在江西中央革命根据地创办,是红四军的机关报。该报长征时在四川境内坚持出报,每周出两期。</p> <p class="ql-block">公开发行,隐蔽传递,中国共产党在四川一直顽强地发出主流之声。</p> <p class="ql-block">四川第一份公开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报纸——《人声》</p><p class="ql-block">1922年2月7日,《人声》报在成都诞生。该报由四川党、团组织早期重要创建人及领导人王右木创办,是四川第一份以宣传马克思主义为首要任务的革命刊物。</p> <p class="ql-block">中共四川省委机关报——《四川晓报》</p><p class="ql-block">《四川晓报》于1931年7月在成都创刊,是中共四川省委机关报,由罗世文任主编,共发行了64期。</p> <p class="ql-block">车耀先创办的《大声》周刊</p><p class="ql-block">《大声》于1937年1月17日在成都由车耀先创办,创刊后4次遭国民党当局查禁,3次变易刊名,总计出版了61期。这是1938年3月26日车耀先创办的一份《大声》(复十六号)周刊。</p> <p class="ql-block">铿锵《新华日报》</p><p class="ql-block">《新华日报》1938年1月11日在武汉创刊,同年10月25日迁至重庆继续出版。1947年2月28日出版第3234号后终刊。它是中共在国统区公开出版的唯一大型机关报,也是中共在民主革命时期创办的历史最长、发行最广、经验最丰富的一张报纸。</p> <p class="ql-block">《新华日报》社论:感谢四川人民</p> <p class="ql-block">《四川日报》 </p><p class="ql-block">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大举入侵中国。中国共产党发表宣言,号召全国人民起来抗日。当时在重庆工作的毛畅熙、陈远光等人决定办一张报纸。1936年,《四川日报》在重庆创刊,1937年3月迁至成都华兴正街49号。中共党组织派党员到该报成立了党的秘密支部。</p><p class="ql-block">《四川日报》发表大量赞扬中共抗日主张、揭发日寇侵华罪行、宣传我军民英勇抗战以及后方的救亡活动的文章。同时报道中共领导人的抗日救亡言论和边区军民的救亡活动,积极反映各界同胞共赴国难的行动。</p><p class="ql-block">《四川日报》内容丰富、观点新颖、思想开放、反映面宽,特别是突出宣传抗日,呼吁团结抗战,起到了地下党喉舌的作用,受到社会各界人士欢迎。《四川日报》发行了两年多,共出710期,1939年4月30日停刊。</p> <p class="ql-block">《四川日报》发行人陈远光填报的出版发行登记申请书(成都市档案馆馆藏)</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地下《挺进报》</p><p class="ql-block">《挺进报》是中共重庆地下党创办的报纸,1947年7月创办于重庆。《新华日报》被国民党勒令停刊后,地下党的同志和进步群众渴望了解人民解放战争的进展,《挺进报》应运而生。</p> <p class="ql-block">《西川人民日报》</p><p class="ql-block">1949年12月25日在成都创刊,由中共地下党员田一平等主持创办,起到了唤醒民众、揭露敌人、稳定人心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抗战开始,四川的报纸数量极大增长。报道主题集中为抗战呐喊。</p> <p class="ql-block">《川报晚刊》</p><p class="ql-block">民国二十年十月出版,四川最早的反日报刊之一。</p> <p class="ql-block">卢沟桥事变后,四川的抗战报刊纷纷创刊—</p><p class="ql-block">1937年7月31日,《抗敌要闻》创刊;</p><p class="ql-block">8月20日,《南充民众日报》创刊;</p><p class="ql-block">8月29日,《国难三日刊》在成都创刊;</p><p class="ql-block">9月18日,《星芒周报》创刊,同日,《救亡周刊》创刊;</p><p class="ql-block">10月10日,《抗战星期刊》创刊⋯••</p> <p class="ql-block">1937年8月26日《华西日报》第7版</p><p class="ql-block">1937年8月26日,中共党员张秀熟代出川将士起草的《告四川各界人士书》经中共组织同意后,交予刘湘认可,以《告川康军民书》为名在《华西日报》发表,成为川军出川抗战的宣言书。</p> <p class="ql-block">当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重庆、成都之时,党报在川诞生。1949年12月10日,中共中央西南局的机关报《新华日报》在重庆创刊。随后,川西、川南、川北、川东四行署党报相继面世,各专区党报竞相亮相。</p> <p class="ql-block">1949年12月10日,西南局机关报《新华日报》在重庆创刊,毛泽东同志题写报名。</p><p class="ql-block">西南局下属川东区、川西区、川南区、川北区、西康省5个省级行政区域</p> <p class="ql-block">1950年,中共西康省委机关报《西康日报》创刊。</p> <p class="ql-block">1950年1月1日,中共川西区委机关报《川西日报》在成都创刊。</p> <p class="ql-block">1950年1月1日,中共川南区委机关报《川南日报》在泸州创刊。</p> <p class="ql-block">1950年3月22日,中共川北区委机关报《川西日报》在成都创刊。</p> <p class="ql-block">1951年5月1日,中共川东区委机关报《川东报》在重庆创刊。</p> <p class="ql-block">1952年,中央人民政府决定撤销川东人民行政公署、川南人民行政公署、川西人民行政公署、川北人民行政公署,恢复四川省建制。当年9月1日,四川省人民政府正式行使职权。同一天,由《川西日报》《川东报》《川南日报》《川北日报》合而为一的中共四川省委机关报《四川日报》在成都创刊,毛泽东同志题写报名。</p> <p class="ql-block">1952年9月1日,在四川省人民政府成立的同一天,八万多份散发着油墨清香的《四川日报》创刊号飞向巴蜀城乡,开启了四川日报报业集团的历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952年10月1日,《四川农民》报(四川日报农村版)在成都创刊。</p> <p class="ql-block">1955年10月,成都军区《建军报》创刊,1965年10月更名为《战旗报》。</p> <p class="ql-block">展厅中全面集合了四川21个市(州)的市(州)委机关报创刊号。在整整一面墙壁上,从创刊于1951年3月的中共自贡市委机关报《新自贡报》(后更名《自贡日报》),到创刊于1999年1月的《资阳时报》(后更名《资阳日报》),这些曾记录过四川21个市州的发展、生产、生活的泛黄报纸,都被留存了下来,充满了年代感,仿佛让人穿越回了那个时代,成为了解四川历史的珍贵材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自贡日报》是中共自贡市委机关报,1951年3月创刊,原名《新自贡报》,报头由邓小平同志题写,是新中国成立后西南地区创刊最早的一家城市党委机关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达州日报》是中共达州市委机关报,1951年7月创刊,原名《通川报》。</p> <p class="ql-block">《宜宾日报》是中共宜宾市委机关报,1952年10月创刊,原名《宜宾农民报》。</p> <p class="ql-block">1952年8月,《重庆日报》创刊,邓小平同志题写报名。</p> <p class="ql-block">《南充报》是中共南充市委机关报,1952年10月创刊,后改名《南充日报》。</p> <p class="ql-block">《成都日报》是中共成都市委机关报,1956年5月创刊。</p> <p class="ql-block">《火线报》是中共渡口市委机关报,1965年5月创刊,后渡口市改为攀枝花市,《火线报》改名为《攀枝花时报》</p> <p class="ql-block">《雅安报》是中共雅安市委机关报,1959年</p><p class="ql-block">5月创刊,后改名为《雅安日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乐山报》是中共乐山市委机关报,1980年</p><p class="ql-block">3月创刊,后改名《乐山日报》。</p> <p class="ql-block">《泸州日报》是中共泸州市委机关报,1984年7月创刊,原名《改革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德阳报》是中共德阳市委机关报,1984年</p><p class="ql-block">9月创刊,后改名《德阳日报》。</p> <p class="ql-block">《绵阳日报》是中共绵阳市委机关报,1988年2月创刊。</p> <p class="ql-block">《内江日报》是中共内江市委的机关报,1988年5月创刊,原名《内江报》。</p> <p class="ql-block">《广元日报》是中共广元市委机关报,1988年6月创刊,原名《广元时报》。</p> <p class="ql-block">《遂宁日报》是中共遂宁市委机关报,1991年3月创刊,原名《遂宁报》。</p> <p class="ql-block">《巴中日报》是中共巴中市委机关报,1993年10月创刊,原名《巴中时报》。</p> <p class="ql-block">《广安日报》是中共广安市委机关报,1994年1月创刊,原名《广安时报》。</p> <p class="ql-block">《凉山报》,凉山州委机关报。汉文版1958年5月创刊,彝文版1978年1月创刊。后更名为《凉山日报》。</p> <p class="ql-block">《凉山报》彝文版</p> <p class="ql-block">《甘孜报》是中共甘孜州委机关报,1954年8月创刊,用藏、汉两种文字出版,后更名为《甘孜日报》。</p> <p class="ql-block">《甘孜报》(藏文版)</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岷江报》是阿坝州委机关报。汉文版1953年1月创刊,藏文版同年6月创刊。先后更名《岷江日报》《岷山报》《阿坝报》《阿坝日报》等。</p> <p class="ql-block">《阿坝日报》是中共阿坝州委机关报,1953年1月创刊,原名《岷江报》。</p> <p class="ql-block">改革开放以来,各种行业报如雨后春笋,纷纷问世。大型企业主办的内部报纸,一度十分活跃。特点是职工写、写职工、职工读。四川各高等院校主办的报纸,在注重思想性、指导性的同时,不断增强知识性、可读性,在高校师生中有着广泛影响。1995 年1月,面向市民、贴近生活的《华西都市报》诞生,开启中国报业的“都市报时代”。县区报</p><p class="ql-block">四川县(市、区)所办报纸最多时超过百家。2003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通知,要求进一步治理党政部门报刊散滥问题。由此,县区报纷纷关停并转。</p> <p class="ql-block">发端于上世纪90年代的都市报以面向市民、贴近生活的理念办报,在一二十年间形成蓬勃声势。而四川,正是中国第一份都市报的诞生地。1995年1月,《华西都市报》诞生,迅速风靡巴蜀市井,开创中国报业的“都市报时代”,2000年前后,成都报业市场一度有《华西都市报》《成都商报》《天府早报》《成都晚报》等七种定位相似的都市类报纸,丰富了市民读者的精神生活。</p> <p class="ql-block">华西都市报创刊号和报箱</p> <p class="ql-block">展厅中陈列的很多报刊,如今早已没有发行了,彻底退出了历史的舞台。但它们对于四川报业的发展,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所以这同时也是一种缅怀,我们通过这些老报去还原了曾经报业昌盛的年代,也强调这些报纸所作出的贡献。”</p> <p class="ql-block">北人YP4787H卷筒纸轮印刷机</p> <p class="ql-block">《四川报业发展主题展》里,还呈现了那些四川早期报人,虽然历史的尘埃早已湮没了他们鲜活的生命和身影,但岁月并不能带走的他们的英名和光芒。</p> <p class="ql-block">蜀报启蒙者—宋育仁</p><p class="ql-block">宋育仁(1857 年—1931年),中国早期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家,被誉为四川历史上“睁眼看世界”第一人,重庆维新运动倡导者。1897年,创办了重庆历史上第一家爱国报纸《渝报》,树起了维新宣传的旗帜。</p> <p class="ql-block">市长报人—李劼人</p><p class="ql-block">李劼人(1891 年一1962年),中国现代具有世界影响的文学大师之一,也是中国现代重要的法国文学翻译家,知名社会活动家、实业家。原名李家祥,常用笔名有劼人、老懒等。1918年在成都创办《川报》,日出两大张,五四运动中积极支持新文化运动;后又任《四川群报》主编。1926年,被聘为“公立成都大学”教授,兼任成都《民力日报》副刊编辑。新中国成立后曾任成都市副市长、四川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协四川分会副主席等职。</p> <p class="ql-block">新闻烈士第一人—卞小吾</p><p class="ql-block">卡小吾(1872年—1908年),清《重庆日报》创办者。</p><p class="ql-block">1904 年10月在重庆创办了四川最早宣传民主革命思想的报刊之——《重庆日报》。1905年,重庆清吏逮捕卞小吾,查封了《重庆日报》。卞小吾被捕后被送至成都关押3年后被害。中华民国建立,四川稽勋局追认卞小吾为“辛亥革命烈士”。</p> <p class="ql-block">车耀先(1894年—1946年),革命烈士。根据中国共产党的指示,以其在成都经营饭店“努力餐”为掩护,从事革命活动。1937年1月创办《大声周刊》,任社长,负责筹集经费和编辑工作,用多个笔名发表了大量文章,宣传抗日。</p><p class="ql-block">1946年8月18日被杀害于松林坡戴笠停车场。</p> <p class="ql-block">四川早期党团組织创建人,马克思主义研究宣传先驱</p><p class="ql-block">王右木(1887年—1924年),四川江油人,早年留学日本,回国后在成都高等师范学堂(四川大学前身)任教。他创建了成都的党、团组织,是建党初期成都革命活动的倡导者和领导者,为成都革命运动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1922年2月7日,王右木创办的《人声》报问世,这是四川第一份公开系统宣传马克思主义、宣传社会主义运动的革命报纸。创刊号上,他亲自撰写并刊登旗帜鲜明的宣言,明确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革命运动的行动指南。</p><p class="ql-block">1924年他在徒步回川途中失去音讯,年仅37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成都都报界奇人—傅樵村</p><p class="ql-block">傅樵村(1875年—1917年),名崇矩,字樵村。1900年,他在成都开办算学馆,与算学馆总教习苏星舫创办成都第一张科学性报纸《算学报》。1903年,他创办《启蒙报》《通俗报》,并设立两处阅报公所。同年,他在成都创立印刷公社,开展石印、彩印业务,同时增出《通俗画报》。</p> <p class="ql-block">四川党组织革命活动先锋—袁诗荛</p><p class="ql-block">袁诗荛(1897 年—1928年),字守琼,又名首群。1919 年积极参与领导四川五四运动,创办《四川学生潮》半月报》等新文化刊物。1928年2月16日被逮捕,牺牲时年仅30岁。</p> <p class="ql-block">少年中国学会代表人\王光祈</p><p class="ql-block">王光祈(1892年—1936年),音乐学家和社会活动家。1915 年秋天,王光祈考入北京中国大学专门部学习法律,课余兼任成都《群报》(后改名为《川报》)的驻京记者。1920年,赴德国留学,兼任《申报》、《时事新报》和北京《晨报》的驻德特约记者。毛泽东给杨钟健的信中提及,王光祈是其加入少年中国学会的介绍人。</p> <p class="ql-block">新闻巨子—范长江</p><p class="ql-block">范长江(1909 年-1970年),四川内江人,原名希天,中国杰出的新闻记者,新闻家,社会活动家。他写过大量出色的新闻报道,为中国新闻事业作出巨大贡献。</p><p class="ql-block">以他名字命名的“范长江新闻奖”,是中国新闻界的最高奖项之一,后与“韬奋新闻奖”合并成为“长江韬奋奖”。</p> <p class="ql-block">文章挥写千秋事,报纸记载英雄史&lt;img src="//:0"&gt;&lt;img src="//:0"&gt;,</p><p class="ql-block">翻阅一张老报纸,回忆一段旧时光,</p><p class="ql-block">多少年的历史变迁、岁月流转,就承载在这字里行间。</p><p class="ql-block">一张张泛黄的报纸,不仅记录下了富有纪念意义的瞬间,更是一幅幅真实生动的历史画卷。</p><p class="ql-block">成都市中心梓潼桥正街,一栋红砖砌成的隐秘博物馆,正将四川报业的发展缓缓道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