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关中西府农村,每年正月初五过后就热闹起来,这热闹的最好形式就是耍社火。最近听说鄠邑区好几个地方有社火,我们在家又坐不住了。于是初八一大早,就从咸阳出发,直奔终南山下的蔡家坡村。</p> <p class="ql-block">我们今天的第一个目的地是鄠邑区的蔡家坡村,途中要经过城区,穿过钟楼盘道。在北大街遇到堵车,街道两侧到处是卖灯笼的摊贩,小车拥挤不堪。古老的钟楼与周围的高楼大厦相比,己经显得矮小老气。这里是当年县城的中心。尽管户县现在改叫鄠邑区了,但在群众眼里“鄠邑”这两个生涩的字眼远没有户县那么亲近和自然,今天路过大王镇时,看到一个路标仍是户县而非鄠邑。</p> <p class="ql-block">蔡家坡这三个字很熟悉,那是岐山县陇海线一个火车站的名字。几年前从南环山路去户县将军山下一个景区游览时,看到了这里也有一个村名叫蔡家坡,觉得重名的地方太多了,感觉新奇。想不到今天到这个村里看社火来了。现在村委会大都管辖好几个自然村,村里举行群众活动时显得很方便也特别热闹。蔡家坡村委会在关中环线南侧,村子是东西两条街,一条在山根下,另一条在南环路边,中间相隔约五百米。一条南北公路把两条街道连通起来,形成一个“工”字形,而且南高北底,街道之间是麦地和果园。路西有一片树林,村里利用地形修了一个 终南剧场,里面有个广场和许多游乐设施。</p> <p class="ql-block">广场里有一个孩子爬在草地上的雕塑,惟妙惟肖,好像正在屏声静气地倾听着大地的声音。有几头毛驴和马停在广场西南角,那是准备出租让半大小孩骑的。像我这样的体重,可能会把马和毛驴一下子压倒,因那几个牲口个头也太小了。这个村早些年就开发旅游了,2021年就办过忙罢会,吸引了很多游客。今天许多外地看热闹的小车,只能停在环山路边划好的停车位里。村里的社火表演是下午两点半开始,我们十一点就到了。身着表演服装的群众已经在排练了。今天来看社火的人特别多,我们到村里时街道上己是人山人海,熙熙攘攘。</p><p class="ql-block">顺着麦地田塄小道,我们一直走到靠山的村里,十字路口东西两侧就是卖东西的摊点,主要的货品都是甘蔗,饮料及爆米花一类,特别是卖甘蔗的就有四五家。农村的大人小孩都爱吃这东西,可今年甘蔗的价钱特别贵,一斤卖到四块钱了。</p><p class="ql-block">抬眼看近在咫尺的终南山,突兀高耸,重峦叠障。背阴处残存的积雪分外耀眼。</p> <p class="ql-block">村委会前的南北十字路口是最热闹的地方,这里荟萃了当地的名特小吃,其中最著名的有鄠邑的摆汤面和其它面食,还有辣子圪塔等美食。而顾客最多的是蓝田的饸饹面和糍粑。我们在一个摊位吃凉拌饸饹和炒凉粉时,对面街边一个摊主正举着木镐打糍粑。加工好的糍粑可以像吃搅团一样,分成“鱼鱼”和“水围城”,我是第一次在蔡家坡村看到这样的吃法。</p> <p class="ql-block">吃完饭看离社火表演还有二个多小时,听人说鄠邑区文义村今天也有社火,于是又开车去文义村。这个村在鄠邑区的东北方向,离大王镇很近,距离蔡家坡村大约有近三十公里路。</p> <p class="ql-block">鄠邑社火种类繁多,形式多样。有芯子社火、牛拉社火、马社火、高跷、竹马、旱船、大头和尚、打钱杆、热蹩等近二十种形式。社火集中展现了当地群众的智慧与才艺,涉及到音乐、舞蹈、曲艺、杂技、武术、戏曲、工艺美术等众多艺术门类,是“非遗”项目,也是民间艺术形式的大荟萃。</p> <p class="ql-block">今天文义村真是万头攒动,热闹非凡。外地来看社火的小车把通向村里的各条道路占去一半,因为村里的街道不准外地车辆进入。见缝插针的电动小车,川流不息的人群,把村道塞得满满当当。有许多小车只有停在附近村子里,然后下车步行到这个村里去看社会。我们 好不容易在文义村西的另一个村子里找到一个停车的地方,然后步行约五六百米,才来到文义村的村口。</p><p class="ql-block">正好社火表演才刚刚开始,走在表演队伍最前面的是锣鼓队,随后是秧歌队,时走时停,鱼贯而行。最后面才是芯子社火。这种社火在武功一带也叫“扭子”,是群众最欢迎、制作难度最大、最具艺术表现形式的一种社火。用两三米高的钢筋,做出各种造型,把年小身轻的小孩装扮成戏剧人物固定在芯子上部,用汽车拉着,虚空高悬,场面惊险刺激。</p> <p class="ql-block">今天社火表演大约历时一个小时,当表演结束时,各条路上和附近麦地里到处是流动的人群。村西就是西汉高铁,飞驰的火车不时穿梭而过,和这稠密的人群交相辉映,形成一种平常难见的景观。</p><p class="ql-block">我们在西村取了车子,经过大王镇回到咸阳,路上用了不到一个小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