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老太娘”的宝座

吴星银

<p class="ql-block">  在岁月的长河中,有一个称谓,承载着无尽的荣耀与牵挂,那便是“双老太娘”。而我的母亲,一位旧社会成长起来的小脚农村妇女,以她柔弱却坚韧的身躯,稳稳地坐上了这“双老太娘”的宝座。</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母亲生于旧时代,缠过的小脚限制了她的步伐,却从未束缚住她的心胸。在新中国成立前,她就已经孕育了大哥、二哥、三哥和大姐。那些艰难的岁月里,母亲操持着家中的大小事务,在贫瘠的土地上,用她勤劳的双手,努力为家人撑起一片天。</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大哥的启蒙教育在吴家桥的祠堂,后来到金马的学校读初中。那是一个风云激荡的年代,“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如同一把火炬,点燃了无数热血青年的报国之心。读到初二的大哥,毅然决定投身军旅,报效国家。他报名参加志愿军时,心中满是对父母可能反对的担忧,然而,当他忐忑地将这个决定告知父母时,得到的却是赞扬与鼓励。父母告诉他,男儿就该有担当,保家卫国、志在四方,大哥那年才十六岁。那一刻,母亲眼中闪烁着骄傲的光芒,虽然心中满是对儿子远行的不舍,但她更明白,国家大义在前,个人的牵挂只能深埋心底。</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从那以后,母亲便成了邻里口中的“老太娘”。这个称谓,不仅是对她身份的认可,更是对她深明大义的敬重。母亲默默地操持着家里,等待着大哥的消息。每一次信件的到来,都能让她脸上绽放出久违的笑容;每一次听说前线的胜利,她都由衷地感到自豪。</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时光匆匆,如白驹过隙。在我三岁那年,我第一次见到了从战场归来的大哥。他高大挺拔,眼神中透着坚毅,那是经历过战火洗礼后的成熟与稳重。在大哥的讲述中,我懵懂地知道了外面的世界,也对那片充满未知的远方充满了向往。</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后来,我高中毕业,回乡当了农民。在广阔的农村土地上,我挥洒着汗水,感受着生活的质朴与艰辛。然而,命运的齿轮再次转动,征兵动员的消息传来,心中那股潜藏已久的热血瞬间被点燃,我毅然决然地报名参军。当我将这个决定告诉母亲时,她眼中既有欣慰,也有不舍。但她没有丝毫犹豫,就像当年支持大哥一样,支持着我的选择。</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就这样,母亲成了名副其实的“双老太娘”。她的两个儿子,都奔赴军营,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在那些日子里,母亲总是在村口张望,期盼着我们的消息。她会在夜晚,对着灯光,为我们缝补衣物,嘴里念叨着我们的名字,仿佛这样就能拉近我们之间的距离。</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大哥回国后安排了工作,我也经历兵转工脱下军装投身国家建设。如今,回首往事,我深深理解了母亲的不易。她以柔弱之躯,承担起家庭的重担,又以宽广的胸怀,送儿子们奔赴疆场。那“双老太娘”的宝座,是她用爱与奉献铸就的荣耀,也是我们心中永远的骄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