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故乡路·心情好沉重

无语

<p class="ql-block">  我手握着一枝带着白色花朵的小树枝,仿佛握住了往昔的记忆。这枝花就像是故乡的信使,带着故乡的气息,在我即将踏上重走故乡(因修建皂市水库全村整体搬迁)路的旅程时,它出现在我的眼前,让我心中泛起一阵复杂的情绪,有对故乡的思念,也有即将面对故乡变化的沉重。</p> <p class="ql-block">  在2025年2月5日这天上午,农历蛇年正月初八,寒风夹杂着细雨,我和父亲、大弟、小弟等一行五人从石门县城出发,驱车前往仙阳湖大桥底下的老沿市渡口(高洞村九道拐)。那里是我们乘船前往老家原鸡公滩(公平)村祭祖的起点,也是我们心中那份沉甸甸情感的归宿。一路上,车窗外的景色在雨雾中若隐若现,就像记忆中的故乡,变得有些模糊,但心中的那份情感却愈发浓烈。</p> <p class="ql-block">  记忆中的老渡口,在岁月的洗礼下已变得模糊不清。而此刻,小雨淅沥,河风轻拂,我们一行人虽心情沉重,却仍然忍不住不时向铁驳船两边和前方望去。沿湖两岸,往日的农户村庄、山地田野早已被长达17年的湖水淹没,只留下一片残垣断壁和光秃秃的树桩,以及那清晰可见的洪水泥浆留下的两条平行线,仿佛在无声的诉说着那段被遗忘的近代史。往昔的热闹与生机已不复存在,只剩下一片寂静与荒凉,这让我心中不禁泛起一阵阵悲凉。</p> <p class="ql-block">  坐在小船上,他们在观赏着湖面上的风景,可此时的我却无心欣赏。湖水依旧清澈,倒映着周围的山峰和树木,可这湖水之下却掩埋着我曾经熟悉的故乡。每一片波光粼粼的水面下,都可能藏着我儿时的记忆,那些在田间玩耍、在山间放牛、在老屋做事、在河边嬉戏的画面,如今都被这湖水所掩盖。船在隆隆的机声中缓缓前行,我望着这熟悉而又陌生的景色,心中满是惆帐。</p> <p class="ql-block">  一个半小时后,驳船缓缓驶入熟悉但已久违的观音坐殿,我们的心情也稍许躁动振奋起来。终于,我们回到了离别17年之久的鸡公滩。尔后不到一刻钟的前行,停止了轰鸣声的小船,宁静的停靠在一个平静的水面上,这里是河儿沟(原村加工厂),前面是湖水,背后是山崖。此时的我们,心中怀着对故乡的思念与敬畏,起身离开驳船,仿佛在与故乡进行一场无声的对话。面对故乡的荒凉蜕变,无不让我们感到陌生,可这陌生之中又有着熟悉的情感,那是对故乡深深的眷恋。</p> <p class="ql-block">  此刻,我们终于踏上了归乡的路,由于坡陡坎滑,考虑到老父亲已年迈体弱,便决定让他留在船上,而我们兄弟几个则弯腰伏坎,几乎是爬行着才到了坎上的地面,由于雨后的泥泞让我们步履维艰。虽然我和老二、老三都先后在不同的地方摔倒,但我们依然坚持着前行。这崎岖的小路就像我们回乡之路一样,充满了坎坷与艰辛,但为了心中的那份思念,我们绝不放弃。</p> <p class="ql-block">  终于,我们来到了大田边上面的远昌爷爷的屋场后面,找到了吴母王氏二房世系历代祖先的坟地。我们默默地念着他们的名字,心中充满了无尽的怀念与哀思。同时,我们也想起了因病不幸往生的贤玉胞妹,她遭如此噩运让我们心中更添一份沉痛。我们在每个墓地处垒上三个石头做为标记,然后开始了烧纸祭坟、持香拜祖的仪式。我们拱手作揖、叩首祈福,希望祖先们能够保佑我们家族平安、幸福。这祭拜仪式,不仅是对祖先的缅怀,更是我们对故乡的敬意,希望故乡能够在这片土地上永远安宁。</p> <p class="ql-block">  在这片草地上,我们留下一堆堆烧过的纸钱残骸,这残骸仿佛是故乡对我们的回应。它告诉我们,虽然故乡已经变成了荒无人烟,满是青山,但故乡的记忆永远不会消失,它会永远留在我们的记忆深处。我们站在那里,默默地祈祷,祈望先祖们能永远与故乡融合、沉睡与长眠。</p> <p class="ql-block">  祭祀完毕后,我们又开始寻找早已面目全非的自家老宅遗址。经过一番波折,我们终于找到了一条通往老宅的小路。沿途杂草丛生,比人还高的蕀莿让我们行走异常艰难。但我们不顾一切地拨开草丛前行,终于来到了桥儿坵。那里依稀可见几个烂石阶,那是我女儿北辉不满周岁时蹒跚学步,不让我抱也要艰难爬行的地方。回想起她那时的坚毅与要强,使我不禁感慨万干。这老宅遗址虽然已经破败不堪,但它承载着我们家族的记忆,这里是我们心中永远的家。</p> <p class="ql-block">  站在老宅的遗址上,我环顾四周,只见一颗柚子树孤独地矗立着,老父牵牛喝水的石碓、老妈洗衣用的水泥水池、碾塌的石磙以及堂屋大门门坎两边用石头垒砌的墙脚还依稀可见。然而,除了这些残存的痕迹外,老宅的其他部分早已不复存在。遍地是树木杂草和后面的楠竹,它们似乎在诉说着老宅的沧桑与变迁。这老宅的变化,就像我们家族的命运一样,充满了波折与无奈。但无论怎样,它永远是我们心中最珍贵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目睹此情此景,我的心情无比沉重。鸡公滩曾是列祖列宗、父母和我们繁衍生息、辛苦劳作、成家立业、追求梦想的地方。然而,为了顾全大局、配合政府修建水库,我们不得不离开这片生养我们的热土。正如大弟贤均感言:“鸡公滩曾是年轻时千方百计极力逃避的地方,而今却成了总是在梦里也想回去的地方。”这离开故乡的决定虽然无奈,但也体现了我们对大局的服从与对未来的期望。故乡虽然已经发生了不可想象的变化,但它永远是我们心中最柔软的地方,承载着我们家族的记忆与情感。</p> <p class="ql-block">  在此,我谨以此拙文祭奠吴府殿下的列祖列宗及天国里的所有亲人。愿祖国长安宁、生者长安康、逝者长安息!</p><p class="ql-block"> 吴府子嗣三十三世:贤钦(无语)/【原创】 </p><p class="ql-block"> 二〇二五年二月五日(于石门)</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石门县皂市水库简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 25, 25);">‌ 石门县皂市水库‌位于湖南省石门县境内,是澧水流域的重要水利工程。水库主要由碾压混凝土重力坝、泄水消能建筑物、坝后式电站厂房、灌溉渠首和斜面升船机(预留)等组成。坝顶高程为148米,最大坝高88米,总库容为14.39亿立方米,防洪库容为7.83亿立方米。‌正常蓄水位140m。能够有效拦截超过1000立方米每秒的洪水61次,防洪减灾效益达50多亿元。电站装机容量120MW,灌溉农田5.4万亩。 皂市水库为大型I等工程,主要建筑物设计洪水标校核洪水标准为5000年一遇。工程批复投资为37.97亿元,此外,皂市水库枢纽工程的总投资为32.52亿元。</span></p> <p class="ql-block">  皂市水库的建设始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经过多次波折,最终在2004年正式开工,2007年下闸蓄水,2016年正式通过竣工验收。在湖南省占第7位,也是全国的第14大水库。</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 25, 25);"> 皂市水库最高水位104米,共涉及9个乡镇,移民人口约为4万人,具体涉及的乡镇包括石门县9个乡镇的97个村(其中鸡公滩村近200余人整体搬迁)。</span></p> <p class="ql-block">  移民的安置包括种植业安置、赡养安置和自谋职业安置等。截至2013年9月,共安置移民38175人,其中种植业安置34312人,赡养安置2326人,自谋职业安置1537人。移民地点主要涉及石门县、澧县、临澧县、鼎城区、武陵区、柳叶湖、经开区、津市市等8个县(市、区)的105个乡镇。</p> <p class="ql-block">  皂市水库的形成使得仙阳湖(又名皂角湖)成为湘西北最大的人工湖泊,拥有100多个岛屿和半岛,属国家级湿地公园,景点有峡峪河,热水溪,仙人洞,万仞洞,是山水相映、百岛竞秀的绝美风景胜地,更是旅游和生态保护的重要场所。</p> <p class="ql-block">  皂市水库是一座以防洪为主,兼顾发电、航运、供水、灌溉、旅游等功能的水利工程,其管理和保护范围包括大坝下游及运行区、库区等,具体边界线向外延伸至一定距离以确保安全和环境保护。</p> <p class="ql-block">小资料:<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磨市镇鸡公滩村将整体移民搬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2008年9月14日至15日,市移民安置领导小组就皂市水库140米以上部分移民后靠安置土地容量不足、土地质量问题现场办公,会议决定磨市镇鸡公滩村整体移民搬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市移民领导小组副组长吴生元在市移民局、澧水公司、移民综合监理、长江委、设计院、库区处、县移民拆迁安置指挥部负责人的陪同下,走访了磨市镇鸡公滩、宜九渡村和维新镇贾家村140米以上的移民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磨市镇鸡公滩村全村200多人居住在渫水南北两岸,因山高坡陡,人平 均只有三分水田,近60度斜坡的桐林山地已经退耕还林,自然条件差、资源贫乏,200多人的小村,竟然有一百多人外出打工求生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 25, 25);"> 现场办公会决定将鸡公滩村整体移民搬迁安置,并于当年9月底正式启动搬迁,形成了联席会议纪要,为皂市水库下半年移民大搬迁奠定了坚实基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永难忘却的记忆——</span></p> <p class="ql-block">原沿市公社政府所在地周围全貌</p> <p class="ql-block">—九七八年十二月,沿市公社政府全体工作人员与各大队党支部书记合影,欢送公社党委书记曾庆宣同志荣调。</p> <p class="ql-block">沿市公社磺沿大桥全景</p> <p class="ql-block">原沿市公社磺沿大桥连接桥两头的商贸集镇</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沿市公社(袁公渡乡)在被皂市水库淹没前的原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八十年代的袁公渡(沿市)老渡口</span></p> <p class="ql-block">渡口北岸</p> <p class="ql-block">渡口南岸</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1, 100, 250);">皂市水库畜水前的沿市(袁公渡)渡口</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1, 100, 250);">回不去的老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说明:少部分图片和视频源于网络。</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