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祁连山打猎 一鸣惊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特等射手”拯救银河系!祁连山打鹿是我人生的一次关键性转折。</p><p class="ql-block"> 自那次一鸣惊人,成为大家公认的好猎手,之后便在全区部队中名声大震,再次证明了我“特等射手”的光荣称号并不是虚名。</p><p class="ql-block"> 一九七八年六月,我们要抽调部队到山丹军马场,协助“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电影《蒙根花》。安排让一连去,但一连的一个排要留守营房,管理菜地。就从我们三连补充了一个排去,正好把我们排派去充实一连。</p><p class="ql-block"> 到了山丹拍电影时,发现供需根本跟不上,缺少肉食和蔬菜,带队的副营长决定抽几个人去打猎,好改善一下大家的伙食,同时也考验考验我们的枪法。排长指定我去,于是我和一连的两个老兵在一连连长冯振鲁的带领下直奔祁连山下。</p><p class="ql-block"> 时值初秋季节,林深草茂,山高水远。我们两人一组分头朝两条沟行动,我和郭刚分在一组。由于是第一次打猎,没经验,穿行在深山老林里东瞅西瞄,忙乎了半天,也没见到猎物的踪影。</p><p class="ql-block"> 刚蹲在一块大石头上想休息会儿,屁股还没坐稳,就听“哗”地一声,前面冲出一只动物,我仓惶举枪,一枪就给撂倒了。到跟前一看,才知道是一只草鹿,又大又肥。我们抬到山下,剥了皮,驮了肉回去,全连美美地吃了一顿饺子。</p><p class="ql-block"> 后来,我才知道,草鹿当时已经是国家的保护动物,为这事,永昌县林业局还派人来部队调查过三四次,部队回营后营长也过问了。我当时是连队培养的干部苗子,这事差点影响了我的提干。</p> <p class="ql-block"> 以后打猎次数多了,我便摸索出了一些打猎的经验和方法。</p><p class="ql-block"> 在打猎的过程中,我逐渐积累了许多经验。麝鹿在二三百米外就能听见动静,它们边吃草边四周张望,警觉性很高,但有基本的固定行迹,可以依据麝的粪便、脚印和被蹭挂在行走两侧的灌木、岩石上的脱毛确定它的位置。</p><p class="ql-block"> 要善于观察和发现猎物活动踪迹,并能辨别出是什么动物以及出没的时间和规律。一般常识是“早鸡晚兔”,也就是说清早天刚亮山鸡就会下山,七八点钟太阳光普大地,成群结队的野鸡走出树林,在开阔的地里觅食,这时猎射最佳。兔子经常是晚间出没,黄昏时猎杀又是最佳时机。记得在放马点打柴的一天早上,路过一个山梁时,就发现有十多只兔子在阳光下嬉戏。四周旷野,没有遮蔽,我顺手举枪瞄准,一口气打了九只。草原上的兔子不像内地的兔子看见人就飞跑,可能是这里的兔子出生就不曾受过惊吓。我射击时,它们原地不动,只在60米以内转圈,我打得很精彩,站在一旁的战士们看得好兴致。</p><p class="ql-block"> 还有“阳山吃草、阴山拉屎”的流行语。这不仅是人们平素相互开玩笑折损对方的一种幽默戏言,更是动物们切切实实生活的习性和规律。一般来讲,动物醒来会先去附近的溪边饮水,这是最好的射杀机会。然后会回到山上阳面(南麓)开始吃草,中午就会回到山的阴面(北麓)休息拉屎,下午四五点钟又返回阳面继续吃草。所以要遵循动物的这些生活规律去狩猎。</p><p class="ql-block"> 另外,要具备“千里眼”和“火眼金睛”的功力。这些是常常练出来的,有些猎物和树、草、植被、岩石是一个颜色,有的猎物站在很高很高的山顶上边吃草边放哨,有的动物很隐蔽,你走到它的跟前也发现不了。比如草原上的狼趴在低凹处,嘴巴紧贴着地面,两眼窥视着猎人,一动也不动地瞅着你,就在20米的距离,只要你没发现它,它是不会跑的。只要在300米以外,它发现你也不会跑的,慢悠悠地低着头寻找食物。</p><p class="ql-block"> 打猎和打仗是一样,发现猎物不要慌忙,不能打草惊蛇,很快选好位置,迅速瞄准击发。而且必须十分把握首发命中。第二枪的命中率只有10%。遇到大型兽类动物,如果第一枪不能射中,那就十分危险了。我在迭部达拉林场检查民兵工作中曾见过一个被狗熊抓掉头皮的猎人,那人不但没有头皮,而且没有了半边脸。</p> <p class="ql-block"> 打猎是很辛苦的营生,起早贪黑,跋山涉水,穿林攀崖,眠霜卧雪,甚至会有生命危险。有一年深秋时节,我在卓尼县武装部任职时,木耳乡武装干事段贵才约我去他们最远的一个牧场打岩羊,说是那里的岩羊非常多,狼害也十分猖獗。又听旁人说我枪法很准,约我一块儿狩猎,顺便给牧场出借三支步枪,以帮助当地牧民除害保畜。</p><p class="ql-block"> 我正好也需要岩羊皮和盘羊头,借休假机会,我俩便去了大峪沟方向,靠近迭山主峰的沟口处。这里有高山草场,原始山林,也有低山草甸,海拔高差相对较大,奇特的自然风貌十分诱人,处处可见鱼翔浅底,麝鹿啜饮,真是妙趣横生,自然天成。岩羊成群结队穿梭在悬崖峭壁之间,狼、熊、豺、豹等野生动物以及秃鹫、金雕等大型猛禽随处可见。</p><p class="ql-block"> 那时候,人们对野生动物保护意识还不够强,当地牧民苦于没有大口径武器,只是一些小口径和火药枪,往往对它们是束手无策,可望而不可及。</p><p class="ql-block"> 老武干段贵才是当地人,当过兵,能吃苦,对这里的地形环境是轻车熟路,附近和周边的牧人都认识他,我俩便在一位牧民扎西才让家的旁边扎下一顶帐篷,直接目标就是对面山涧中的岩羊,冒着零下几十度的严寒,在海拔3600米的大山深处住了半个多月。</p><p class="ql-block"> 我们住的对面是迭山,层峦叠嶂,裸岩突兀,赤壁灰石,成群结队的岩羊居然在悬崖峭壁的石峰间栖息攀登。灰色的岩羊与岩石颜色相似,很难分辨,加之距离较远,不在有效射程,很难瞄准。由于悬崖断壁,石峰耸立,击中的猎物又难以取回,好在扎西是山里人,不愧攀崖高手,与段贵才相互协作,奋不顾身将绳索系在腰间,把捡到的猎物捆在背上,一趟又一趟的来回攀援穿梭在峡谷与草地之间。</p><p class="ql-block"> 那一次狩猎收获颇丰,共捕获十四只岩羊,还有几只掉在石峡中无法取回,一只狗熊是在森林中发现的,我只一枪就毙掉了。三条狼是在牧民的指引埋伏下消灭的。还有三条狐狸也是撞在了枪口上。人常说,好猎手不打狐狸,打狐狸是要倒霉的。果然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打中过东西。我们用了两头牦牛将这些“战利品”驮回了村庄。</p><p class="ql-block"> 岩羊也叫石羊、青羊、盘养。肉质营养丰富,脂肪较低,药用价值特高,皮质柔软,耐用性强,做皮夹克是难得的上等料。盘羊头数量很少,只有雄性羊头的弯曲度可以制作造型讲究的工艺品,放在室内具有观赏价值。</p> <p class="ql-block"> 部队平时管理非常严格,根本不会外出,更不允许打猎。我打过的一次大型狩猎活动,收获了十四只岩羊、五只狐狸、六条狼,兔子和山鸡更是不计其数。</p><p class="ql-block"> 打猎是一种兴趣和爱好。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国人开始关心和重视旅游休闲,在休闲时光里把狩猎活动成为愈来愈受欢迎的一种活动方式。许多热爱狩猎的人甚至选择去国外狩猎。</p><p class="ql-block"> 有一年,王震将军的次子王军在军分区政委王欣的陪同下来到我们卓尼县卡车沟打猎,他就是经常去美国、俄罗斯等国外狩猎。那次,我带着一名参谋陪着政委和王军一起露宿野外,住民房。王军特别爱好打猎,带着探照灯,拿着双管猎枪,我们一起围猎。打猎不仅是对枪法的考验,更是一种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热爱。每一次狩猎都是一次难忘的经历,它让我更加珍惜大自然的馈赠,也让我更加懂得生命的可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作者:字.文治 网名、关中游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5年2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