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1936年秋,红四方面军第三十军、第九军和第五军共计21800余人,在甘肃省西北部组成西路军,西渡黄河,准备执行由</span>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制定的,以消灭马鸿逵地方势力,占领整个宁夏,巩固扩大根据地,打通链接苏联的国际通道,促进西北抗日局面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宁夏战役计划。</span></p> <p class="ql-block"> 西路军的主要对手是国民党军马步芳、马步青等部。虽取得歼敌55000余人的战绩,但由于兵力悬殊、<span style="font-size:18px;">弹尽</span>粮绝,西路军在河西走廊孤军奋战半年,最终于1937年3月,以几乎全军覆没的悲惨结局宣告失败。战死者约7000人,被俘后惨遭杀害者约5600人,成功营救并返回延安者约4700人。</p> <p class="ql-block"> 西路军的失败深深震撼了中国革命史,许多将领在无后勤、无弹药补助,无任何救援的情况下,伏尸盈雪,视死如归,或在战斗中牺牲,或被俘后惨遭了杀害,在中国革命战争史上写下了悲壮的篇章。建国后,西路军中走出了113位开国将帅,其中包括徐向前、王树声等重要人物。小编收集编撰了西路军师级以上主要将领,与各位美友分享。</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盘点西路军师级以上</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主要将领(一):</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西路军总指挥部将领</p> <p class="ql-block"> 1.徐向前:西路军总指挥,西路军军政委员会副主席,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总指挥</p><p class="ql-block"> 作为红四方面军和西路军的总指挥,徐向前一生都对西路军的失败深感自责和痛苦。他晚年回忆录中用大量篇幅详述了西路军惨败的原因,并数次哽咽泪下。</p><p class="ql-block"> 徐向前在晚年时曾表示,西路军的惨败是他一生中最大的遗憾之一。他认为,如果当时能够一直往西打,结局可能会大不一样。然而,历史无法改写,徐向前只能默默承受这份痛苦和自责。</p><p class="ql-block"> 尽管西路军惨败,但毛主席并没有因此责怪徐向前。相反,他握紧徐向前的手安慰道:“向前同志,不要太过自责。你能够回延安,这就是好事。这个世上,本没有常胜将军,不是吗?人回来了,就不怕没柴烧。”毛主席的宽容与理解让徐向前感动落泪。</p><p class="ql-block"> 此后,毛主席仍然一如既往地重用徐向前。在抗战全面爆发后,徐向前被任命为八路军129师副师长,<span style="font-size:18px;">解放战争中任晋冀鲁豫军区副司令员等职,新中国成立后担任解放军总参谋长、国防部长等职务,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span></p> <p class="ql-block"> 2.陈昌浩: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总政委,<span style="font-size:18px;">西路军总政委,西路军军政委员会主席</span></p><p class="ql-block"> 陈昌浩作为红四方面军总政委,西<span style="font-size:18px;">路军军政委员会主席及总政委,在西路军失败后,也</span>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和责任,经历了深刻的反思和内心的挣扎。他主动承担了西路军失败的全部责任。</p><p class="ql-block"> 他曾多次向党中央汇报情况,写出了关于西路军失败的报告。他的这种勇于承担责任的精神和品格,得到了人们的称道。尽管西路军的失败给陈昌浩带来了深重的打击,但他并没有因此沉沦。</p><p class="ql-block"> 在随后的岁月里,他继续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span style="font-size:18px;">抗日战争时期在中央宣传部工作,后赴苏联治病,直到1967年</span>病逝。他的经历和故事,成为了中国革命历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激励着后人不断前行。</p> <p class="ql-block"> 3.王树声:西路军副总指挥,西路军军政委员会委员,红四方面军副总指挥兼红31军军长</p><p class="ql-block"> 王树声不仅是西路军的副总指挥,还亲自率领部队经历了许多艰难险阻。在历经多次战斗后,西路军残部分三路突围,王树声率领第一支队突围,在祁连山中苦战三个多月。最终凭借坚定的信念和出色的领导能力,孤身一人返回延安。</p><p class="ql-block"> 王树声在西路军的经历,充分展现了他的英勇和坚韧。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军事指挥家,更是一位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革命战士。<span style="font-size:18px;">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太行军区副司令员等职,新中国成立后担任国防部副部长等职务,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span></p> <p class="ql-block"> 4.李卓然:西路军政治部主任,西路军军政委员会委员</p><p class="ql-block"> 李卓然在西路军中担任了政治部主任这一重要职务,负责军队的政治工作。西路军战败后,李卓然率领残部成功突围,展现出了出色的领导能力和顽强的意志。</p><p class="ql-block"> 西路军战败给李卓然带去了沉重打击,他深刻反思并自责未能带领西路军获得胜利。回到延安后,他继续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包括担任毛主席办公室主任等职务,与毛主席建立了良好的工作默契和私人情谊。建国后,曾任中央宣传部副部长等职务。</p> <p class="ql-block"> 5.李特:西路军总指挥部参谋长,西路军军政委员会委员,红军大学教育长</p><p class="ql-block"> 1936年11月,李特被任命为西路军军政委员会委员及西路军参谋长。西路军面临数倍于己的敌军围剿,以及恶劣的自然环境和薄弱的群众基础,战斗异常惨烈。李特与李先念等一起指挥西路军余部转入祁连山打游击,后在中央代表的接应下进入新疆。</p><p class="ql-block"> 不幸的是,1938年春天,李特在新疆迪化<span style="font-size:18px;">被诬为“托派分子”而惨遭杀害,1996年平反。</span>他是红军西路军牺牲的最高将领。李特不仅军事理论深厚,更在实战中展现出卓越的指挥才能,为红军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他的革命精神和牺牲精神将永载史册。</p> <p class="ql-block"> 6.熊国炳:西路军军政委员会委员</p><p class="ql-block"> 1899年生于四川通江,参加过川陕苏区建设,曾任红军通江竹峪乡苏维埃政府主席、川陕省苏维埃政府主席和红四方面军西北联邦政府副主席等职。</p><p class="ql-block"> 熊国炳是在红四方面军入川时参加革命的,在此之后,他长期主抓川陕苏区的后勤工作和群众工作,并为红四方面军的扩大做出了重要的贡献。</p><p class="ql-block"> 1936年,西路军西征河西,熊国炳作为军政委员为全军筹备粮饷,次年3月,西路军遭遇失败,熊国炳一路乞讨,辗转在酒泉屯升乡落家。1960年10月,其因病在酒泉离世,享年61岁。</p> <p class="ql-block"> 7.黄火青:西路军政治部军人工作部部长</p><p class="ql-block"> 黄火青,原名黄民孚,1901年5月生,湖北省枣阳市人。1926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一年后被党选派到苏联学习军事技术。回国后,他积极参与土地革命,并在1934年春任红军一方面军第九军团政治部主任。</p><p class="ql-block"> 1936年10月,黄火青被任命为西路军政治部军人工作部部长,参与了西路军的西征行动。在西征过程中,他发挥了重要作用,不仅参与了与马步青的谈判,达成了口头停战协议,还为西路军的统战工作做出了贡献。</p><p class="ql-block"> 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天津市委第一书记、市长,中共东北局书记,辽宁省委第一书记,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党组书记,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常务委员。他于1999年11月9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9岁。</p> <p class="ql-block"> 8.吴先恩:西路军兵站部部长</p><p class="ql-block"> 吴先恩出生于1907年,河南省新县人,1926年投身革命,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他身经百战,历任多个重要职务,包括红四方面军总经理部军需处处长、总兵站部部长、抗日军政大学二分校供给主任等。</p><p class="ql-block"> 在西路军中,他担任兵站部部长,为西路军的后勤保障做出了重要贡献。他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中将、北京军区原副司令员兼后勤部部长。1987年11月1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0岁。</p> <p class="ql-block"> 9.张琴秋:西路军组织部长</p><p class="ql-block"> 张琴秋1904年生于浙江省崇德县石湾镇一个殷实的家庭,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1924年入党,1932年到鄂豫皖苏区,曾担任过红四方面军政治部主任、红四方面军妇女独立团团长等职,身经百战,多次与死神擦肩而过。</p><p class="ql-block"> 在西路军中,张琴秋担任了组织部部长的职务,成为西路军中职位最高的女干部。然而,西路军兵败祁连山后,她历经艰险,最终幸运地回到了延安。</p><p class="ql-block"> 张琴秋曾是我军中的第一位女营长,曾带领部队英勇奋战。建国后,历任纺织工业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等职务。1968年在北京逝世,享年64岁。她是红军中唯一的方面军女政治部主任、唯一的女师长,解放后又是第一代女部长。</p> <p class="ql-block"> 10.郑义斋:西路军总供给部长,西路军军政委员会委员</p><p class="ql-block"> 郑义斋,1901年出生于河南许昌,参加过京汉铁路大罢工运动,曾任鄂豫皖工农民主政府财政委员会主席、红四方面军总经理处处长等职。郑义斋是红四方面军中的后勤专家。</p><p class="ql-block"> 1936年10月,红四方面军组建西路军,他被任命为西路军总供给部长。<span style="font-size:18px;">在西路军作战期间,郑义斋负责管理部队的经费和物资,为部队的后勤保障做出了巨大贡献。</span></p><p class="ql-block"> 1937年3月,西路军进至甘肃临泽地区,为了将西路军全部的经费送到总部去,郑义斋带领警卫员主动断后指挥。14日,马家军骑兵发动进攻,<span style="font-size:18px;">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他命令警卫员开枪打死自己,以确保经费的安全,牺牲时年仅36岁。</span></p> <p class="ql-block"> 11.苏井观:西路军卫生部长</p><p class="ql-block"> 苏井观,原名苏炳达,字静观,1905年出生于河南潢川。他早年考入天津海军军医学校,毕业后返回潢川从事秘密革命活动。1930年初,转入鄂豫皖革命根据地从事医务工作。曾任红四方面军总医院院长、川陕苏区总医院院长和中共中央军委总卫生部部长等职。是我军内部有名的军医专家。</p><p class="ql-block"> 1936年秋,苏井观第三次走出草地后参加西征,任红军西路军卫生部部长兼总部医院院长。苏井观在西路军中,为部队的医疗卫生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西路军西征过程中遭遇了马家军的残酷围堵,最终几乎全军覆没,苏井观也经历了艰难的跋涉才到达陕北。</p><p class="ql-block"> 全国抗战时期,苏井观先后任陕甘宁边区医院院长、八路军总医院院长、军委总后勤部卫生部部长等职务。新中国成立后,他更是扛起了卫生部的大旗,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部长一职。1964年5月26日,苏井观在北京逝世,享年59岁。</p> <p class="ql-block"> 12.刘瑞龙:西路军宣传部长</p><p class="ql-block"> 刘瑞龙,江苏南通人,生于1910年。他1926年加入中国共青团,1927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红四方面军政治部宣传部部长、苏皖军政委员会书记、淮北行政公署主任等。</p><p class="ql-block"> 1936年11月,他任红军西路军政治部宣传部部长,肩负起了在河西走廊进行革命宣传的重任。在西路军期间,刘瑞龙不仅积极宣传党的政策和革命思想,还努力鼓舞士气,为战士们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持。</p><p class="ql-block"> 尽管西路军面临了极大的困难和挑战,但他始终坚守岗位,以坚定的信念和出色的工作能力,为红军的革命事业奋斗。建国后,历任上海市委秘书长、华东局农委书记、华东土改委员会副主任、农业部常务副部长、党组副书记等职。<span style="font-size:18px;">1988年在北京逝世,享年78岁。</span></p> <p class="ql-block"> 13.曾传六:西路军政治保卫局局长,西路军军政委员会委员,红四方面军政治保卫局局长</p><p class="ql-block"> 曾传六,湖北黄安人,是黄麻起义的重要领导人。他早年在家乡领导农民运动,并加入了组织。1935年5月,曾传六跟随红四方面军参加了长征,并在红一方面军与红四方面军会师后改任红四方面军政治保卫局局长。</p><p class="ql-block"> 在张国焘率领红四方面军南下时,曾传六坚定地与张国焘的南下行动作斗争,最终促使红四方面军北上。长征胜利后,红军成立了西路军,曾传六进入西路军并担任政治保卫局局长,在陈昌浩等人的指挥下渡过黄河,进入河西走廊作战。</p><p class="ql-block"> 1937年春,他任中共西路军军政委员会委员,与李卓然、李先念一起参加了转移至新疆的艰苦行军作战。他是西路军战败后突围成功的高级干部之一,为红军和西路军做出了重要贡献。新中国成立后,历<span style="font-size:18px;">任商业部副部长、</span>中央编译局副局长等职务。<span style="font-size:18px;">1983年10月20日,因病在北京逝世。</span></p> <p class="ql-block"> 14.吴永康:西路军地方工作部部长</p><p class="ql-block"> 吴永康原名庞大恩,字泽普,1900年2月出生于广西兴业(今玉林)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吴永康在留日期间逐渐成长为无产阶级先锋战士。1925年冬,在日本东京加入中国共产党。1932年从上海前往鄂豫皖根据地。</p><p class="ql-block"> 吴永康在西路军中担任地方工作部部长,负责开展地方工作。他选派富有地方工作经验的干部战士,挨家挨户开展群众工作,宣传红军的抗日主张,用缴获的物资赈济当地的穷苦百姓,赢得了当地群众的支持和拥护。</p><p class="ql-block"> 为配合西路军的军事行动,吴永康在永昌、山丹、临泽等地建立了一批县、乡、村苏维埃政府,这些政权的建立,不仅巩固了西路军的革命成果,也为后来的革命斗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p><p class="ql-block"> 1937年3月,西路军在甘肃张掖县祁连山中被国民党马步芳匪兵包围。在激烈的战斗中,吴永康为掩护同志们转移,留在后边阻击敌人,最终壮烈牺牲,年仅37岁。他的英勇牺牲,彰显了革命者的崇高精神和坚定信念。</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盘点西路军师级</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以上将领(二):</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红五军将领</p><p class="ql-block">西路军红5军是原属红一方面军的主力之一,前身是宁都起义改编成的中国工农红军红五军团。该军团在季振同、赵博生、董振堂等人的领导下,从中央苏区到长征路上,参加了多次重要战役,成长为一支英勇善战的红军劲旅。</p> <p class="ql-block"> 1936年,为了打通中苏通道和建立新的根据地,中共中央军委决定组建西路军。红5军被编入其中,与其他部队共同承担了这一艰巨任务。红五军共二个师四个团,三千余人,枪一千余支,平均每枪子弹五发。</p> <p class="ql-block"> 在西路军的战斗历程中,红五军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在高台一战中,红五军面对数倍于己的敌人,英勇抵抗,最终全军覆没。军长董振堂、政治部主任杨克明等高级干部壮烈牺牲,他们的英勇事迹永载史册。</p> <p class="ql-block"> 1.董振堂:西路军红五军军长</p><p class="ql-block"> 董振堂,字绍仲,1895年出生于河北省新河县李家庄。他出身贫寒,14岁时才开始读书,1917年考入清河陆军预备军官学校,1923年毕业后加入冯玉祥的西北军,参与了多次重要战役,展现了出色的军事才能。</p><p class="ql-block"> 1931年,董振堂与赵博生、季振同等人率领第二十六路军起义,加入红军,并被编为红五军团。董振堂担任副总指挥兼第十三军军长,此后几年一直是红五军团的核心领导。在长征中,红五军团担任后卫任务,多次成功阻击国民党军,赢得了“铁流后卫”的称号。</p><p class="ql-block">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陕北会师后,红五军被编入西路军参加西征。1937年1月12日,董振堂在甘肃高台县城与数倍于己的敌人浴血奋战,战至最后一人一弹,壮烈牺牲,时年42岁。<span style="font-size:18px;">他坚定的革命信念和英勇的牺牲精神,为红军西路军的征程增添了浓重的一笔。</span></p> <p class="ql-block"> 2.黄超:西路军红五军政治委员,西路军工作委员会委员</p><p class="ql-block"> 黄超(1906-1938),贵州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红四方面军政治部秘书长、第31军政治部主任等职,是张国焘的左膀右臂。1935年9月调任由红五军团改成的红五军政委。</p><p class="ql-block"> 长征途中,他积极执行张国焘命令南下川康边作战,任金川军区政委。1936年11月编入西路军,仍任红五军政委。1937年3月任中共西路军工作委员会委员。西路军失败后,随左支队艰苦转战至新疆。</p><p class="ql-block"> 1937年冬被从苏联回国途经新疆迪化的陈绍禹(王明)等以 “托派分子”罪名逮捕,1938年初与李特一起被杀害,年仅32岁。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被平反昭雪,追认为革命烈士。</p> <p class="ql-block"> 3.李屏仁:西路军红五军参谋长</p><p class="ql-block"> 李屏仁(1908~1937):江西武宁人。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2月参加宁都起义。后任红五军团三十七团团长。1935年10月,调任军团作战科科长。不久,又调任军团参谋长。</p><p class="ql-block"> 李屏仁与董振堂烈士是至交好友,宁都起义后,他们长期领导红5军团作战。1936年11月,任西路军第五军参谋长。在指挥永昌战斗时身负重伤,后在西路军野战医院治疗。西路军失败后,同一些战友被困于祁连山密林中,1937年3月因伤口严重溃烂,不幸以身殉职,年仅29岁。</p> <p class="ql-block"> 4.毕占云:西路军红五军参谋长</p><p class="ql-block"> 毕占云(1903年10月~1977年2月27日),原名毕瑞祥。四川省广安县人(今华蓥市永兴镇乐山寨)。1927年在湘军任营长。1928年率部参加红军,同年由朱德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曾任红八军团参谋长。</p><p class="ql-block"> 1936年随部西渡黄河,任红五军参谋长。1937年在西路军分散突围阶段,毕占云是三个负责人之一,在队伍被打散后,独自一人沿路乞讨回到延安,其坚韧不拔的精神令人动容。他晚年回忆起这段经历时,仍激动不已,可见这段历史对他影响之深。</p><p class="ql-block"> 建国后,因其卓越的贡献和坚定的信念,被授予中将军衔,并担任了武汉军区副司令员等职务。他的传奇人生,是从贫苦农家少年一路走到中将军衔的奋斗史,是中国革命历程中的一段佳话。</p> <p class="ql-block"> 5.杨克明:西路军红五军政治部主任,西路军军政委员会委员</p><p class="ql-block"> 杨克明(1905年2月-1937年1月23日),男,原名陶正,曾用名陶树臣、洪陶尔、洪涛,1905年出生于四川省涪陵县(今属重庆市涪陵区),1924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红四方面军第三十三军政委、川陕省工农民主政府内务部干事、红五军政治部主任等职。</p><p class="ql-block"> 1936年11月任西路军军政委员会委员、红五军政治部主任。1937年1月23日,在甘肃高台战斗中率领部队浴血奋战,坚守高台,终因寡不敌众,壮烈牺牲。</p> <p class="ql-block"> 6.李连祥:西路军红五军第十三师师长</p><p class="ql-block"> 在1936年11月下旬,西路军占领山丹县城后,马步芳纠集多个骑兵旅和步兵营围攻山丹城。面对强敌,红五军军长董振堂命令第十三师三十七团和三十九团出城迎敌。</p><p class="ql-block"> 战斗中,十三师师长兼三十七团团长李连祥率部与敌骑拼杀,面对敌人的围攻,他沉着指挥,命令部队出城迎敌。在战斗中,他大声地发布命令,组织火力向敌人射击,不幸被敌骑一刀砍中头部,当场牺牲。</p><p class="ql-block"> 这场战役的背景是红西路军在河西走廊的西征行动,由于马家军的残酷围堵,西路军几乎全军覆没。李连祥的牺牲是西路军在河西走廊战斗中的一次重大损失。</p> <p class="ql-block"> 7.叶崇本:西路军红五军第十三师师长</p><p class="ql-block"> 叶崇本(?—1937),又称叶从本,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人。中国共产党党员。曾任红四方面军连长、营长,以及第十五师第四十五团团长。参加了鄂豫皖苏区、川陕苏区反“围剿”斗争和长征。</p><p class="ql-block"> 1936年,任红五军第十三师师长,并参加了西路军的西征。1937年1月,在甘肃高台战斗中英勇牺牲。叶崇本是一位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他的一生都在为中国的革命事业奋斗。他的英勇事迹和牺牲精神,将永远被铭记在中国革命的历史长河中。</p> <p class="ql-block"> 8.朱金畅:西路军红五军十三师政治委员</p><p class="ql-block"> 朱金畅,河南光山人,参加过黄麻起义,他17岁就参加了红军,曾经担任红31军第91师273团政委,参加了鄂豫皖苏区的历次反围剿作战和川陕苏区的反围攻作战。</p><p class="ql-block"> 在长征时,他曾经三过雪山和草地。红军在陕北会师后,朱金畅参加了西路军西征,担任红13师政委。1937年高台血战时,朱金畅壮烈牺牲,年仅24岁。</p> <p class="ql-block"> 9.刘培基:西路军红五军第十三师参谋长</p><p class="ql-block"> 刘培基,又名刘基,陕西人。1911年生于陕西,曾任红军红5军团36团团长,第九军参谋处一科科长等职。1936年11月随西路军西征时,任第五军第十三师参谋长。1937年1月,高台战役中,刘培基协助军长董振堂指挥战斗,城破前,他中弹牺牲,时年26岁。</p> <p class="ql-block"> 10.郭锡山:西路军红五军第十四师师长</p><p class="ql-block"> 郭锡山是西路军红五军第十五师的师长,在高台战役期间,他与谢良少将搭档。可惜,此人却没有气节,在1937年的西路军战斗中,面对敌人的重重围剿和日益严峻的战况,郭锡山产生了恐惧,怀疑继续战斗是否能保证自己的生存。最终,他选择了背叛革命,投降敌人,向国民党军阀马步青投降。</p><p class="ql-block"> 他是西路军中唯一叛变的高级将领。他的背叛不仅给西路军带来了巨大的政治与军事影响,也使整个西路军的士气受到了打击。投降后的郭锡山并未获得尊重,反而因其背叛行为而备受冷淡,后因偷马步青姘头财宝,被马步青当场击毙。</p> <p class="ql-block"> 11.谢良:西路军红五军第十四师政治委员</p><p class="ql-block"> 谢良是西路军红14师的政治委员。他在15岁就参加了红军,曾在红一军团和红七军团工作过。西征路上,在甘肃山丹战斗中负伤,失去了左腿。1937年4月因西路军西征失败被俘,后来被救,先后在八路军115师、冀鲁豫军区担任过不同的职务。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p> <p class="ql-block"> 12.年鸿才:西路军红五军第十四师参谋长</p><p class="ql-block"> 年鸿才历任红五军第十四师参谋长、第四十三团参谋长等职,1937年1月1日,红五军在军长董振堂的率领下攻占高台县城后,遭到六倍之敌的包围。经过九天八夜的殊死搏斗,弹尽援绝,年鸿才在血战中不幸被俘,后被敌杀害。与其他近3000名红西路军指战员一同壮烈牺牲。</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盘点西路军师级</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以上将领(三):</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红9军将领</p> <p class="ql-block"> 西路军红9军是由原红四方面军第9军的部队整编而成的,辖二十五师、二十七师。共六个团,六千五百人,枪二千五百支,每枪平均子弹十五发。</p> <p class="ql-block"> 红9军在军长孙玉清、政委陈海松的指挥下,曾占领甘肃省东部的古浪县城,并在此与国民党马家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然而,由于马家军的人数及装备优于红军,又有炮兵和空军的协助,红9军在古浪血战中伤亡惨重,最终被迫撤离县城。</p> <p class="ql-block"> 此后,西路军整体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机,接连打败仗,红9军也未能幸免。孙玉清的军长职务被撤销,后在祁连山打游击过程中不幸被敌人俘虏,因叛徒出卖而壮烈牺牲。整个西路军几乎全军覆没,红9军也未能幸免于难。</p> <p class="ql-block"> 1.孙玉清:西路军红九军军长</p><p class="ql-block"> 孙玉清(1909年3月-1937年5月),又名宝善,出生于湖北黄安县(今红安县),1927年11月参加黄麻起义,1929年参加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红九军军长,红五军军长等职。参加了鄂豫皖根据地历次反“会剿”“围剿”的战争,红四方面军创建川陕根据地的斗争,以及红四方面军长征。</p><p class="ql-block"> 1936年10月,孙玉清作为红九军军长,随西路军向甘肃河西挺进,历时五个月的浴血奋战,终因敌我力量悬殊,弹尽粮绝,作战失利。1937年3月初,西路军在倪家营子一战失利后,被迫分路突围。</p><p class="ql-block"> 孙玉清和王树声、李聚奎等领导人率领右支队沿祁连山向西北方向游击,但在分散游击中因身上有伤走不动,与王树声等人失散,<span style="font-size:18px;">孤身一人,</span>不幸被马家军俘获。</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在被俘期间,他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始终坚守革命信念,义正辞严地拒绝了敌人的劝降,展现出革命军人的威武气魄。最终,他因“危害民国罪”被敌人残忍杀害,牺牲时年仅28岁。</span></p> <p class="ql-block"> 2.陈海松:红九军政委,西路军军政委员会委员</p><p class="ql-block"> 1936年10月,陈海松任西路军军政委员会委员、第九军政治委员。1937年3月,西路军陷入极其艰难的境地,部队只剩下5000余人,衣食无着,弹药缺乏,且随时可能遭到马家军的追杀。</p><p class="ql-block"> 在掩护西路军总部撤退和红三十军展开的行动中,陈海松亲率交通队在梨园口进行阻击。当时红九军兵力已不足千人,且战斗部队大多数只有保枪的几发子弹,情况十分危急。</p><p class="ql-block"> 陈海松命令保卫部长陈宜贵带领红九军军部机关先向梨园口撤离,自己则带领部队狙击敌人。他采取灵活机动的战术,利用地形优势,多次成功突破敌军的包围圈,但终因寡不敌众,在战斗中身上多处中弹,壮烈牺牲,年仅23岁。</p> <p class="ql-block"> 3.曾日三:西路军红九军政治部主任</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曾日三,1904年生于湖南宜章,毕业于衡阳省立第三师范,早命参加湘南起义,曾任工农革命军第3师师部秘书、红4军29团团部秘书和福建省军区政委等职。参加了中央苏区反“围剿”战斗和红军长征。1935年,随从董振堂转入红5军任职,成为红四方面军的重要骨干。</span></p><p class="ql-block">曾日三于1936年10月到1937年3月,担任西路军第九军政治部主任、代理政委。<span style="font-size:18px;">率部血战古浪、倪家营子。</span>1937年3月,西路军失败后,他任西路军第三支队政委,率部突围,继续艰苦转战祁连山区。在古浪战斗中,<span style="font-size:18px;">为了掩护主力转转,英勇献身,</span>年仅33岁。</p> <p class="ql-block"> 4.徐太先:西路军红九军政治部主任</p><p class="ql-block"> 徐太先,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红军第四方面军第30军政务科科长、第30军第88师政治部主任,以及西路军第9军政治部主任等。他参与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多次反“围剿”战斗,以及川陕革命根据地的反“三路围攻”和反“六路围攻”,红军第四方面军的长征。</p><p class="ql-block"> 在西路军时,他从红30军第88师政治部主任调任红9军,接任曾日三的职务。1937年4月在撤退中被俘,“西安事变”后国共第二次合作,徐太先等被俘将领先后获释,返回延安。建国后,徐太先曾任湖北省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后转入地方工作,未参加授衔。</p> <p class="ql-block"> 5.陈伯稚:西路军红9军参谋长</p><p class="ql-block"> 陈伯稚,1928年加入红军,参加过鄂豫皖苏区建设和川陕苏区建设,任红军红四方面军第4军32团政委。1935年5月参加了长征,并在红四方面军长征转战川康边时,被任命为红九军的参谋长。</p><p class="ql-block"> 1936年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后,红九军被编入西路军,陈伯稚继续担任红九军的参谋长,并随军西渡黄河作战。在西路军作战期间,陈伯稚曾率部攻占了一处兵家必争之地,给敌人以沉重打击。</p><p class="ql-block"> 1936年11月16日,红9军与马家军激战古浪城,为了掩护大部队突围,陈伯稚在战斗中不幸被包围,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时年仅22岁。他的英勇事迹和牺牲精神,将永远被铭记在革命的历史长河中。</p> <p class="ql-block"> 6.李聚奎:西路军红九军参谋长</p><p class="ql-block"> 李聚奎在西路军担任红9军参谋长,与军长王树声共同指挥部队,在土城、永昌、梨园口一带与“马家军”展开激战。然而,由于敌我兵力悬殊,加上恶劣的自然环境,西路军最终全军覆没。</p><p class="ql-block"> 在这一过程中,李聚奎与部队失散,孤身一人,在近两个月的逃亡中,他带着一只干粮袋、一根讨饭棍、一个指北针,行乞千里。回到延安见到毛泽东,他欲哭无泪,毛泽东大手一摆:“你是虽败犹荣!”建国后曾任石油工业部部长,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中央军委顾问。1958年被授予上将军衔。</p> <p class="ql-block"> 7.王海清:西路军红9军第25师师长</p><p class="ql-block"> 王海清(1911年—1936年),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人,他16岁时参加了红军,参与了鄂豫皖苏区的第四次反围剿作战和川陕苏区的反围攻作战。1935年参加长征和南下川康边作战。</p><p class="ql-block"> 1936年3月,王海清任红9军25师师长,并率部北上到达甘肃会宁会师。同年11月,他奉命编入西路军,率部参加西征作战,最终在1936年11月的甘肃古浪城战斗中牺牲,年仅25岁。</p> <p class="ql-block"> 8.杨朝礼:西路军红九军25师政治委员</p><p class="ql-block"> 杨朝礼(?~1937)河南商城人。中国共产党党员。1930年8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出身贫苦农民家庭。在红一军、红四方面军任指挥员。参加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各次反“围剿”作战及西征入川。</p><p class="ql-block"> 1933年7月部队扩编后,任红31军92师政治委员。率部参加川陕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和各次反“围攻”作战及进攻战役。1935年夏率部参加长征。6月任红九军25师政治委员。同年冬奉命南下川康边作战。</p><p class="ql-block"> 1936年4月改任红二十六师政治委员,同年秋率部到达甘肃会师。10月复任红九军25师政治委员,11月编入西路军,参加西征作战。1937年3月12日在甘肃临泽梨园口战斗中牺牲,为革命事业献出了自己的生命。</p> <p class="ql-block"> 9.刘理运:西路军红九军27师师长</p><p class="ql-block"> 刘理运(1906-1936),湖北黄安(今红安)人。1930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红军。瓦工出身,曾在鄂豫皖边红一军任班长、排长等职。1931年在红四军任连长。1932年在红四方面军任营长,参加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各次反“围剿”作战及西征入川。</p><p class="ql-block"> 1933年7月部队扩编后,历任红九军25师73团团长,25师副师长,26师师长,率部参加创建川陕革命根据地和各次反“围攻”作战及进攻战役。1935年5月率部参加长征。同年冬任红九军27师师长,率部南下转战川康边。</p><p class="ql-block"> 1936年7月任红九军26师师长。10月随方面军北上到达甘肃会师。11月奉命编入红军西路军,改任红九军第27师师长,参加西征作战。同年12月在甘肃永昌二十里铺战斗时亲自持刀与敌肉搏,身负重伤,不久牺牲,年仅30岁。</p> <p class="ql-block"> 10.陈家柱:西路军红九军27师师长</p><p class="ql-block"> 陈家柱(1911-1937),河南省光山县人。1926年参加革命,1928年加入共青团,后转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参加红军。先后在红一军、红四军任排长、连长、营长,红四方面军特务团团长、红九军第27师80团团长,第76团团长,红三十军第90师262团团长。</p><p class="ql-block"> 参加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第一至第四次反“围剿”斗争、西征转战和川陕革命根据地反三路围攻、反六路围攻。1935年参加红四方面军长征。1936年11月,刘理运牺牲后,任西路军第9军27师师长,参加了干柴洼、古浪等战斗。1937年2月,在甘肃临泽县南流沟战斗中牺牲。时年23岁。</p> <p class="ql-block"> 11.易汉文:西路军红9军27师政治委员</p><p class="ql-block"> 易汉文(1907-1936) 工农红军指挥员。礼山(今大悟)人。参加过宣化店农民起义,1929年参加红军。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班、排、连长,营政治委员,团政治委员,红九军教导师政治委员,二十七师政治委员等职。</p><p class="ql-block"> 易汉文是红四方面军中一员文武兼备的名将,红四方面军转战河西时,易汉文长期坚守在古浪城,1936年11月,为了掩护主力突围,在甘肃古浪战斗中牺牲,年仅29岁。</p> <p class="ql-block"> 12.潘友清:西路军红九军27师副师长</p><p class="ql-block"> 潘友清(?—1936),湖北麻城县人。中国共产党员。他参加过鄂豫皖苏区反“围剿”和川陕苏区建设,曾任红9军73团团长,第25师73团团长等职。</p><p class="ql-block"> 他率部参加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第1至第4次反围剿斗争,川陕革命根据地反三路围攻、反六路围攻,红四方面军长征。潘友清是西路军红九军27师的副师长兼81团团长。1936年冬,红9军转战至古浪,潘友清于甘肃河西走廊作战时牺牲。</p> <p class="ql-block"> 13.姜振海:西路军红九军27师参谋长</p><p class="ql-block"> 姜振海(1900~1936)湖北省黄冈县人。1927年8月参加南昌起义。1928年参加湘南起义,后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红四军参谋处处长,第十二师第三十六团团长等职。</p><p class="ql-block"> 1933年后,任红九军团第三师营长、团参谋长、团长。参加了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作战和长征。1935年9月随红九军团留在红四方面军,后任红九军参谋处科长、第二十七师参谋长。</p><p class="ql-block"> 1936年11月中旬,红9军被编入西路军序列,转战甘肃省河西地区。他与师长陈家柱、政治部主任夏祖盛等一同指挥战斗。1936年12月在甘肃张掖作战中牺牲。</p> <p class="ql-block"> 14.夏祖盛:红九军27师政治部主任</p><p class="ql-block"> 夏祖盛(又名夏祖威)(1907年-1943年)湖北省麻城县乘马岗跳石河村。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年底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编入红军第十二师,参加过四次反围剿的战斗。</p><p class="ql-block"> 随后跟随四方面军历经千难万险,走完长征路,并在1936年4月升任红四方面军第九军第二十七师政治部主任12。1936年10月,随西路军西征,历尽艰辛,是西路军突围出来的战将之一。</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夏祖盛于1938年随八路军赴冀南地区,开展游击战争,历任冀南军区政治部直属政治处主任、运东地委委员、冀南军区第六军分区副政委、政委以及副司令员等。</p><p class="ql-block"> 在抗日期间,夏祖盛不仅是一位优秀的政治工作者,还具有出色的军事指挥才能。他多次率领部队与日军作战,取得了显著的战绩。1943年5月22日,在河北枣强大马村战斗中牺牲,时年35岁。</p> <p class="ql-block"> 15.陶勇:西路军红9军教导师师长</p><p class="ql-block"> 陶勇(1913年1月21日—1967年1月21日),原名张道庸,安徽省霍邱县(今六安市叶集区)人。陶勇在1936年被任命为西路军红9军教导师师长,当时他年仅24岁。</p><p class="ql-block"> 他带领部队一路往西北前进,参与了西路军艰苦、绝望、悲惨的英雄战斗。在大拉牌阵地战中,陶勇带领27师的5个营激战数小时,最终打垮了比自己兵力多上数倍的敌军,这一战果被上级夸赞为“全军典范”。</p><p class="ql-block"> 然而,西路军的作战环境极为艰难,面临弹尽粮绝的局面,被马家军等部队短短5个月就打得几近覆灭。在这种情况下,陶勇坚持带队断后,即使战至最后只剩一人也绝不放弃,展现出了顽强的战斗精神和革命意志。</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陶勇历任华东军区海军司令员、海军东海舰队司令员、海军副司令员兼东海舰队司令员、南京军区副司令员等。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p> <p class="ql-block"> 16.董俊彦:西路军红九军骑兵师师长</p><p class="ql-block"> 董俊彦(?一1937)河南人。1931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2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曾入冯玉祥部国民军当兵,任军官学校工兵队副队长,后改编为国民党军第26路军,任连长。1931年12月参加宁都起义。成立红五军团后,在红13军中任中级指挥员。</p><p class="ql-block"> 1933年6月任红五军44师40团团长。率部参加中央革命根据地第四、第五次反“围剿”作战。1934年10月参加长征。1935年7月红五军团改称红五军,任第37团团长;9月奉命率部南下川康边。</p><p class="ql-block"> 1936年秋率部北上。同年11月调任红军西路军骑兵师师长,奉命率部参加西征作战。1937年1月中旬奉命驰援坚守高台的红五军。全师在前进途中遭敌重兵阻击,在甘肃临泽高台附近指挥部队与敌激战中牺牲。</p> <p class="ql-block"> 17.秦贤道:西路军红九军骑兵师政治委员</p><p class="ql-block"> 秦贤道(1912年~1937年)曾任西路军红九军骑兵师政治委员。他是湖北黄安人,1931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对党忠诚。秦贤道还曾担任过红四军第十一师三十二团政治处主任、红四军第十师政治部主任等职务,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p><p class="ql-block"> 在1936年11月,他奉命率部编入西路军,继续担任骑兵师政委。然而,在1937年的战斗中,秦贤道不幸牺牲,为革命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的英勇事迹和革命精神将永远被铭记。</p> <p class="ql-block"> 18.杜义德:西路军红9军骑兵师师长</p><p class="ql-block"> 杜义德(1912年5月16日—2009年9月5日),男,汉族,1912年5月16日生,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人,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3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p><p class="ql-block"> 杜义德在1936年2月至11月期间担任红9军骑兵师师长,配合主力部队转战于洮河渭水河间,取得了不少战果。之后,西路军余部决定编为两个支队分散突围,杜义德率部随副总指挥王树声被编入右支队,后进入祁连山进行了艰苦的游击战。</p><p class="ql-block"> 在一次行动中,他们发现了左支队李先念的笔迹,并据此判断左支队在附近活动,于是率部追赶。然而,在遭遇敌人后,经过一番激战,他们与左支队失去了联系,只能率领骑兵师在甘肃南部转战,并继续寻找红军主力部队。</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历任川南军区司令员、第三兵团第10军军长兼政治委员,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三兵团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沈阳军区副政治委员兼旅大警备区政治委员,海军副政治委员、第二政治委员,兰州军区司令员。</p> <p class="ql-block"> 19.刘庆南:西路军红9军骑兵师政治委员</p><p class="ql-block"> 刘庆南(1914年2月16日一1970年4月3日),又名万友林。湖北红安人。1930年参军,1931年由李先念介绍入党。历任班长、排长、连长、团长。西路军河西作战,无兵员、物资的补充,他是在骑兵师长董俊彦,师政委秦彦道牺牲后,由李先念指定的骑兵师政委。</p><p class="ql-block"> 为保存力量,刘庆南率部转入祁连山区打游击。他随左支队转战,历时四十三天,冲破马家军的围追堵截,于4月26日第一批到达星星峡,联合友军,消灭尧乐博斯骑兵。</p><p class="ql-block">刘庆南到迪化后,党代表陈云派他去苏联学习,返新疆后更名为万友林,任新疆边防督办公署边务处哈密办事处主任。1943年被盛世才逮捕入狱。出狱后随妻回到巴里坤,领导先锋社(为进步的革命组织)继续革命。</p><p class="ql-block"> 建国后,万友林任巴里坤县公安局长,1960年重新入党,以后又在公安厅劳改局下巴湖劳改农场任副场长,“文革”前调公安厅政法干校,1970年被“四人帮”迫害致死。1978年后平反昭雪。</p> <p class="ql-block"> 20.李彩云:西路军红九军骑兵师参谋长</p><p class="ql-block"> 李彩云,1908年出生于甘肃临洮县,家境殷实,受到了良好的教育。1926年,他毅然投笔从戎,考入西安国民革命军第二军官学校骑兵队,并参加了北伐战争。</p><p class="ql-block"> 后来,他跟随赵博生、董振堂等人参加了宁都起义,成为了一名红军战士,并在红军第五军团中担任营长、团长,后来又被送到红军大学学习,军事素养大大提高。</p><p class="ql-block"> 在红军长征期间,他担任了红五军团的训练科长,并随军踏上了艰苦的征程。1936年,他被任命为红四方面军独一师师长兼抗日救国军第二路司令,率领所部参加了高台、古浪等战役。1937年,西路军重新组建骑兵师,他任红九军骑兵师参谋长。</p><p class="ql-block"> 1937年3月,西路军遭到失败,为了保存部队骨干,李彩云、王树声、杜义德等人组成右支队返回延安。6月,右支队到达甘肃民乐县的一个石洞里被错杀,年仅29岁。他的死因扑朔迷离,多年后才得以澄清。</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盘点西路军师级</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以上将领(四):</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红三十军将领</p> <p class="ql-block"> 西路军红30军是由原红四方面军主力之一的第30军改编而来的,该军的军长,由程世才担任,政治委员李先念。辖88师、89师。共六个团,7000人,枪3200支,每枪平均子弹25发。</p> <p class="ql-block"> 在西路军西征的过程中,红30军在程世才、李先念等将领的指挥下,与国民党军马步芳、马步青等部进行了英勇的战斗。他们转战甘肃省河西走廊地区,参加了古浪土门、武威达家寨、四十里堡、丰家堡、永昌十里铺、永昌县城、水磨关、张掖西洞堡、临泽倪家营等多场战斗,取得辉煌战果。</p> <p class="ql-block">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西路军最终归于失败。红30军也遭受了严重损失。在失败后,李先念等将领率领少数人员进至新疆,后陆续转回陕北。尽管西路军红30军的战斗历程充满了悲壮,但他们的英勇事迹和牺牲精神将永远铭刻在历史的长河中。</p> <p class="ql-block"> 1.程世才:西路军红30军军长</p><p class="ql-block"> 程世才,1912年8月8日出生于湖北省大悟县。1930年参加红军,同年加入共青团。1931年转入共产党。历任红四方面军连政治指导员、师党委书记、团政治委员、红30军第88师师长兼政治委员,红30军副军长、军长。参加了长征。</p><p class="ql-block"> 1936年10月底,程世才任西路军红30军军长。西路军最初进展顺利,但后续遭遇了重重困难。红9军兵败古浪,红5军在高台遭遇重创后,西路军的主要作战任务几乎全部压在了红30军身上。</p><p class="ql-block"> 1937年4月,程世才和李先念带着西路军左支队拼死战斗,冲出了包围圈,打算前往新疆与陈云、滕代远会合。此时,部队已被马家匪军围追堵截,损失惨重,仅剩下900多名战士。他们翻过海拔4000多米高的祁连山,在安西境内的蘑菇台,得到当地道长的帮助,前往新疆。</p><p class="ql-block"> 程世才作为西路军中唯一幸存的军长,1955年9月,被授予中将军衔。历任公安军第一副司令员、阳军区副司令员兼沈阳卫戍区司令员、军委装甲兵副司令员、中顾委委员等职务。1990年11月15日,因肺癌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78岁。</p> <p class="ql-block"> 2.李先念:西路军红30军政治委员,西路军军政委员会委员</p><p class="ql-block"> 李先念(1909年6月23日—1992年6月21日),生于湖北黄安(今红安)李家大屋。9岁读私塾,12岁起先后在家乡和汉口学木工;1926年10月参加农民运动,任乡农民协会执行委员。1927年11月率领家乡农民参加黄(安)麻(城)起义,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红四方面军30军政治委员。</p><p class="ql-block"> 1936年10月,李先念在西路军中任30军政治委员,在西征途中,他身先士卒,经历了数次惨烈的激战,在敌军的重重包围和猛烈攻击下,西路军损失惨重,被迫分散突围。李先念和程世才率领三十军残部,历经千辛万苦成功摆脱敌人的纠缠,走出了祁连山,到达新疆。</p><p class="ql-block"> 然而,回到延安后,却因西路军的失利被连降六级,从军政委降到了营长。尽管如此,他并未因此抱怨或放弃,而是继续为革命事业默默奉献。1983年6月,他在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p> <p class="ql-block"> 3.陈增连:西路军红30军参谋长</p><p class="ql-block"> 陈增连,1908年出生于河南省光山县。1929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红四方面军团长、师长等职。1936年任红30军司令部科长,后升任参谋长,在平(番)大(靖)古(浪)凉(州)战役中,协助军首长与马家军进行多次艰苦鏖战,给予马家军沉重打击。1936年12月,在甘肃张掖战斗中壮烈牺牲,年仅28岁。</p> <p class="ql-block"> 4.黄鹄显:西路军红30军参谋长</p><p class="ql-block"> 黄鹄显(1914年2月3日—1986年4月18日),福建省上杭县人。1931年3月参加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班长、连政治指导员、师特务连连长、红一方面军总司令部一局作战科参谋,红四方面军总司令部作战科科长,红30军参谋长等职务。</p><p class="ql-block"> 在西路军作战期间,他担任红30军参谋长,是西路军的高级干部。不幸的是,西路军因对敌情预估不足等原因战败,黄鹄显在突围过程中被俘。然而,他后来成功获救,并继续为革命事业贡献力量。</p><p class="ql-block"> 建国后,历任靖西地委书记,华北军区战车师第一师师长,志愿军装甲兵坦克师师长、装甲兵指挥部党委书记,中国人民解放军坦克一师师长,军委装甲兵副参谋长,装甲兵学院副院长、院长兼党委书记,湖南省国防工办副主任,军委装甲兵顾问、顾问组组长等职。1956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86年4月18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72岁。</p> <p class="ql-block"> 5.李天焕:西路军红30军政治部主任</p><p class="ql-block"> 李天焕(1912年10月24日—1986年5月19日),1912年出生在湖北省红安县。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9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调入中国工农红军。历任团政治处主任,师政治部主任,军政治部主任。</p><p class="ql-block"> 1936年10月,红军组建了西路军,李天焕担任红30军政治部主任。在此期间,展现了出色的政治工作才能,西路军血战河西走廊时,李天焕与战友们共同面对了极大的困难和挑战,但他始终坚守岗位,为部队提供了坚实的政治保障。</p><p class="ql-block"> 建国后,他历任第二十兵团政治委员,公安部队、公安军副政治委员,总参警备部部长,公安部副部长,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第二政治委员、公安部队政治委员等职。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p> <p class="ql-block"> 6.熊厚发:西路军红30军副军长兼第88师师长</p><p class="ql-block"> 熊厚发(1914年3月5日-1937年3月22日),男,汉族,湖北省大悟县宣化店镇甘家湾(原属河南省罗山县)人,红四方面军著名青年将领之一。</p><p class="ql-block"> 1914年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1929年加入青年团,1930年参加红军,后入团,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排长、连指导员、连长、营长、团长,1933年任红30军88师师长。</p><p class="ql-block"> 1936年10月西征河西走廊,1937年任30军副军长兼88师师长。在西路军作战期间,他率领第88师英勇战斗,创造了光辉的战绩36。然而,1937年3月22日,在祁连山草岭大阪战斗中,他英勇牺牲,年仅23岁。</p> <p class="ql-block"> 7.郑维山:西路军红30军第88师政治委员</p><p class="ql-block"> 郑维山,出生于1915年,河南省新县人,受父亲的影响,13岁参加少年先锋队,15岁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带着70余名赤卫队员参加了红军。1934年,刚满19岁的郑维山升任红30军88师政委,他带领的88师由全军的3个有荣誉称号的老团组成,是红四方面军的拳头部队。参与了多次重要战役,如陕南战役等,郑维山也因此名声大震。</p><p class="ql-block"> 1936年底,他率88师参加了西路军的西征,并指挥四十里铺、永昌等战斗。但非常可惜的是西路军最终遭遇失败,几乎全军覆没,损失极其惨重。尽管最终因寡不敌众部队被打散,但他和副师长历经艰辛回到了延安。</p><p class="ql-block"> 建国后,1950年作为兵团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率部参加了抗美援朝。回国后历任北京军区副司令员、司令员,兰州军区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2000年5月9日在北京逝世,终年85岁。</p> <p class="ql-block"> 8.熊德臣:西路军红30军第88师副师长兼参谋长</p><p class="ql-block"> 熊德臣,又名熊立臣,1907年出生于河南光山,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他历任红30军营长、团长等职,率部参与创建川陕革命根据地,并在各次反“围攻”作战中表现出色。</p><p class="ql-block"> 1935年5月,任红30军第88师的副师长兼参谋长,率部参加长征。后编入西路军,在1936年至1937年的西征过程中,遭遇了马家军的残酷围堵,几乎全军覆没,其中红30军88师也损失惨重,最终只有包括熊德臣在内的极少数人幸存下来。</p><p class="ql-block"> 然而,尽管熊德臣在西路军西征中幸存,但他后来在抗日战争中不幸牺牲,担任的是晋察冀军区第二军分区第二支队支队长,1942年在一次突围战斗中壮烈牺牲,时年35岁。后被列入我国民政部揭晓的抗日英烈名单中。</p> <p class="ql-block"> 9.饶子健:西路军红30军第88师参谋长</p><p class="ql-block"> 饶子健,出生于1909年,湖南省浏阳县人。1925投身革命。1927年加入了共青团,次年他参加红军,成为红四军的一员,跟随红四军转战闽西与赣南,参加了中央根据地的创建,曾担任红5军第13师第37团团长、红30军第88师参谋长等职务。</p><p class="ql-block"> 西路军在河西走廊遭遇战败后,饶子健作为红30军第88师参谋长,跟随左路支队成功突围,历经艰难险阻,最终抵达新疆。在新疆,他与中央代表陈云、腾代远会师,并参与了新兵营的组建和训练工作。</p><p class="ql-block"> 新中国成立后,饶子健历任第30军军长、苏北军区司令员、第60军军长、上海警备区司令员、南京军区副司令员等职务。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晚年的饶子健主要生活在南京,于2000年因病去世,享年91岁。</p> <p class="ql-block"> 10.张子英:西路军红30军第88师政治部主任</p><p class="ql-block"> 张子英,1901年生,山东临清人,1931年参加革命,历任红军第30军作战科科长、西路军红30军88师政治部主任等职。1937年1月,西路军进行高台战役,在增援高台的小海子滩战斗中,张子英英勇牺牲,年仅36岁。</p> <p class="ql-block"> 11.张卿云:西路军红30军第88师政治部主任</p><p class="ql-block"> 张卿云,1906年出生于河北曲周,参加过五卅运动和宁都起义,曾任中共曲周县特别支部书记等职。张卿云是曲周县第一个共产党员,曲周县中共地方党组织,就是由其创建的。</p><p class="ql-block"> 张卿云是西路军红30军第88师政治部主任。他是一位坚强的红军战士,走过二万五千里长征,身经百战。1937年3月14日,他在甘肃祁连山下石窝附近的一次战斗中牺牲,时任红军西路军30军组织部长兼88师政治部主任,年仅31岁。</p> <p class="ql-block"> 12.邵烈坤:西路军红30军第89师师长</p><p class="ql-block"> 邵烈坤(1910-1937),安徽六安市裕安区独山镇人。1930年参加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3年7月任红三十军八十八师二六三团副团长,同年冬任团长。</p><p class="ql-block"> 1934年9月任八十八师副师长,11月任三十军八十九师师长。期间曾参加了独山暴动和鄂豫皖根据地三次反“围剿”时期的双桥镇战役、黄安战役、商潢战役、苏家埠战役和潢光战役。</p><p class="ql-block"> 邵烈坤作战勇敢,在万源、腊子口等战役中,他曾履立奇功。1935年4月参加长征,曾三过草地。1937年3月12日,马家军对我临泽发动进攻,邵烈坤在梨园口战斗中被俘,牺牲于国民党西安监狱,年仅27岁。</p> <p class="ql-block"> 13.张文德:西路军红30军第89师政治委员</p><p class="ql-block"> 张文德,1901年8月1日出生于湖北省大悟县宣化店孙家小寨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红一,四军排长,连长,营长,团长等职。</p><p class="ql-block"> 参加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第一至第四次反“围剿”及西征入川。1933年7月部队扩编,任红三十军八十九师政治委员,率部参加创建川陕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及历次反“围攻”作战。</p><p class="ql-block"> 1935牢率部参加长征,同年冬奉命南下川康边作战。1936年10月到达甘肃会宁会师,同年11月奉命编入红军西路军,参加西征作战。1937年3月中旬在甘肃临泽梨园口战斗中牺牲。</p> <p class="ql-block"> 14.刘雄武:西路军红30军第89师参谋长</p><p class="ql-block"> 刘雄武,原名刘照魁,生于1904年,是云南宣威板桥龙津人。早年投奔滇军,参加了北伐战争,并在1928年率全排起义,加入了井冈山红军。参与了中央根据地历次反围剿作战、漳州战役等,先后担任红三军九师师长、江西军区第五分区司令员、红一军团三师八团团长等职务。</p><p class="ql-block"> 在长征中,刘雄武协助军团首长指挥红九军团,担负了掩护中央红军主力的侧翼和后卫任务,参加了多次关键战斗。1936年秋,他调任红30军89师参谋长,同年10月到达甘肃,11月编入红军西路军,参加西征作战。然而,不幸的是,他在甘肃的某次战斗中英勇牺牲。</p> <p class="ql-block"> 15.裴寿月。西路军红89师政治部主任</p><p class="ql-block"> 裴寿月,曾任红30军政治部党务委员会书记、第89师265团政治委员、师政治部主任。参加了鄂豫皖、川陕革命根据地反“围剿”、反围攻作战和红四方面军长征。</p><p class="ql-block"> 1936年11月,任西路军第30军第89师政治部主任,参加西路军艰苦作战,在张掖一线掩护部队转移,西路军失败后,其下落不明。他在中国革命历史上留下了重要的足迹,但关于他的更多详细生平事迹,目前公开资料中尚未有详尽记载。</p> <p class="ql-block"> 16.陈智才:西路军红30军第89师政治部主任</p><p class="ql-block"> 陈智才,湖南人,曾任红四方面军89师267团政治委员等职。陈智才是邵烈坤师长在军事方面的得力助手,红30军转移至甘肃武威时,陈智才中弹牺牲。关于陈智才牺牲的确切地点,小编查遍全网,目前无法给出具体答案。</p><p class="ql-block"> 但根据历史资料和搜索结果,陈智才作为西路军红30军第89师政治部主任,他的牺牲与西路军在河西走廊的战斗紧密相关。西路军在1936年至1937年间在河西走廊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战斗,陈智才可能在这一时期的某次战斗中牺牲。</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盘点西路军师级以上将领(五):西路军直属骑兵师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妇女独立团 少年先锋团将领</p> <p class="ql-block"> 西路军骑兵师</p><p class="ql-block"> 西路军在西征时,除了正规的三个军,还另外编有一个骑兵师。该师是1936年4月红四方面军长征到四川西北部后,为了适应快速作战而组建的部队。由许世友任师长,秦贤道任政委。最初组建时,骑兵师有200余人,后来迅速发展到1000人左右。</p> <p class="ql-block"> 骑兵师在红四方面军进入甘肃南部后,配合主力部队转战多地,取得了不少战果。特别是在攻打渭源县城的战斗中,骑兵师长途奔袭,深夜包围县城,掩护其他部队登上城头,成功夺取了该城。</p> <p class="ql-block"> 1936年10月下旬,骑兵师随红四方面军总部西渡黄河,改称西路军骑兵师,师长由董俊彦担任,参谋长彭德轩。并参与了后续的多次战斗。西路军骑兵师的组建与战斗经历,是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途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展现了红军将士的英勇与坚韧。</p> <p class="ql-block"> 1.董俊彦:西路军骑兵师师长</p><p class="ql-block"> 董俊彦(?一1937)河南人。1931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2月参加红军。曾入冯玉祥部国民军当兵,任军官学校工兵队副队长,后改编为国民党军第26路军,任连长。</p><p class="ql-block"> 1931年12月参加宁都起义,1933年6月任红五军44师40团团长。率部参加中央革命根据地第四、第五次反“围剿”作战。1934年10月参加长征。1935年7月任红五军37团团长;9月奉命率部南下川康边。1936年秋率部北上。</p><p class="ql-block"> 1936年11月调任红军西路军骑兵师师长,奉命率部参加西征作战。1937年1月中旬奉命驰援坚守高台的红五军。全师在前进途中遭敌重兵阻击,在甘肃临泽高台附近指挥部队与敌激战中牺牲。</p> <p class="ql-block"> 2.秦贤道:西路军骑兵师政治委员</p><p class="ql-block"> 秦贤道,1912年出生于湖北黄安(今红安),1931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红四军第11师32团政治处主任、第10师政治部主任等。1936年,红四方面军长征到四川西北部后,为了适应快速作战,决定组建骑兵师,秦贤道被任命为骑兵师政委。</p><p class="ql-block"> 西路军骑兵师的前身是红四方面军骑兵师,组建后,秦贤道一直担任政委。1937年元月初,骑兵师随西路军西进至临泽县境内,在支援高台红五军作战时,遭敌拦截,激战中秦贤道与师长董俊彦、政治部主任李庆雍等200余指战员牺牲,壮烈殉国,年仅25岁。</p> <p class="ql-block"> 3.彭德轩:西路军骑兵师参谋长</p><p class="ql-block"> 彭德轩,原名彭清轩,曾用名彭德萱,湖南醴陵人。早年参加国民革命军,1931年由宁都起义参加红军,并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他历任红五军团第13军37师、红11军第31师参谋长,红五军团第13师37团营长等职。</p><p class="ql-block"> 1935年9月,他随红五军团留在红四方面军,后任红五军骑兵营营长、随营学校校长、第十三师参谋长、骑兵师参谋长。1936年10月,彭德轩奉中央军委命令参加西路军,之后血战河西走廊。1937年1月,在零下30摄氏度的冰天雪地里,在高台保卫战中,他和将士们顽强拼搏,坚守阵地,壮烈牺牲!</p> <p class="ql-block"> 4.熊德臣:西路军骑兵师参谋长</p><p class="ql-block"> 熊德臣生于1907年,河南光山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红军。1933年后,历任红30军营长、团长等职,率部参加创建川陕革命根据地和各次反“围攻”作战。</p><p class="ql-block"> 1935年5月,率部参加长征,任红30军88师副师长兼参谋长,同年冬奉命南下川康边作战。1936年秋,长征到达甘肃会师,同年11月奉命编入红军西路军,参加西征作战。</p><p class="ql-block"> 熊德臣在西路军中担任了骑兵师的参谋长,为西路军的战斗作出了贡献。西路军失败后返回甘北,在抗日战争中,担任晋察冀军区相关职务,最终在1941年的抗日反“扫荡”作战中牺牲,年仅34岁。</p> <p class="ql-block"> 5.李庆雍:西路军骑兵师政治部主任</p><p class="ql-block"> 李庆雍(1913—1937),湖北麻城人。1927年参加农民义勇队,同年11月参加黄麻起义,后任工农革命军鄂东军战土。工农革命军第七军战士。1930年3月随部编入红一军第一师,同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任连指导员。</p><p class="ql-block"> 1931年1月随部编人红四军,任红四军第11师31团政治处主任。参加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第一至第四次反“围剿”战斗。1932年10月随红四方面军主力西征川陕。1933年7月,任红四方面军第30军90师政治部主任。1935年春随红四方面军长征。</p><p class="ql-block"> 1936年11月随红三十军编入西路军,任西路军骑兵师政治部主任。1937年1月,在甘肃高台县对敌作战中,他亲临前沿阵地,给战士们做宣传鼓动工作,后遭敌炮击,虽双腿被炸断仍高呼冲杀,因流血过多而牺牲,年仅24岁。</p> <p class="ql-block"> 西路军妇女独立团</p><p class="ql-block"> 西路军妇女独立团是红军在特定历史时期组建的一支由妇女构成的战斗部队。妇女独立团的前身可追溯到1933年,最初为妇女独立营,由红四方面军总部在四川通江县组建,旨在守护后方安全与稳定。</p><p class="ql-block"> 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妇女独立营经过扩编,于1935年春成立妇女独立师,下辖两个团,共2000余人,成为红四方面军的重要力量。妇女独立团不仅参与日常斗地主、分田地、搞宣传等工作,还积极配合主力部队作战,承担运输粮弹、护送伤员等重任。</p> <p class="ql-block"> 在西路军西征过程中,妇女独立团又名妇女抗日先锋团,轄三营、九连共1300多人,经历了多次恶战,如临泽保卫战、高台血战等,表现出色,但伤亡惨重。在临泽保卫战中,妇女独立团担任守城主力,坚守三天三夜,为大部队安全撤出赢得了时间。</p><p class="ql-block"> 高台城破后,妇女独立团战士与敌人展开巷战,弹药耗尽后与敌人拼刺刀,部分女战士选择撞墙而亡,部分被俘虏,部分流落民间,还有部分选择跳崖牺牲。展现了红军女战士的英勇与坚韧,她们是那段悲壮历史中最悲壮的音符。</p> <p class="ql-block"> 6.王泉媛:西路军妇女独立团团长</p><p class="ql-block"> 王泉媛,妇女独立团团长王泉媛,被俘后被马步芳手下的一个团长马进昌挑到家中当了名义上的小老婆,两年后寻机逃离,找到西安的八路军办事处。但她得到的答复是:离开队伍一年的收,两年的审查,三年的不收。</p><p class="ql-block"> 由于她脱离队伍已经过了三年。王泉媛在“自家门口”大哭一场后,八办给她5块钱路费,让她回老家,成了一个普通农民。特殊年代结束后,王泉媛到北京,请康克清作证,1985年,72岁的她再次加入中国共产党。</p> <p class="ql-block"> 7.吴富莲:西路军妇女独立团政治委员</p><p class="ql-block"> 吴富莲,系福建上杭人,她1929年参加少年先锋队,历任红军官庄区妇女部部长、中共闽粤赣省委妇女部长和红军野战医院政治处干事等职。吴富莲是红一方面军出身的女将,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后,她留在川陕苏区工作,从此便成为了红四方面军妇女先锋团的政委。</p><p class="ql-block"> 吴富莲在红军时期与革命家刘晓结婚,红一方面军北上后,她随从西路军西征河西。1937年3月,马家军集中兵力进攻临泽,在作战中不幸被俘后,受到马家军的残酷折磨,但她坚贞不屈,同年3月,在集中营吞针自杀,年仅25岁。</p> <p class="ql-block"> 8.华全双:西路军妇女独立团政治处主任</p><p class="ql-block"> 华全双是西路军妇女独立团政治处主任。在1936年红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后,随四方面军西渡黄河,并参与了西路军妇女独立团的组建,当时她年仅16岁,是妇女团年龄最小的女干部。</p><p class="ql-block"> 华全双不仅历次战斗勇猛,而且革命经历传奇,她的事迹是独立团全部女战士的缩影。临泽战役后,她不幸被捕。不过,随着敌人放松警惕,她依靠着自己的智慧,果断逃出了魔窟,是妇女独立团的幸存者之一。</p><p class="ql-block"> 华全双在建国后主要在国务院部门任职,曾担任国务院五机部保卫处处长一职。1988年8月,她和王定国等人重到西宁,出席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落成典礼,那些幸存的原西路军女战士闻讯赶来看她。回忆往事,大家涕泪交零。</p> <p class="ql-block"> 三.西路军回民支队</p><p class="ql-block"> 西路军回民支队成立于1936年10月,由马良骏担任司令,徐明山担任参谋长,约200余人。回民支队作为西路军的一部分,参与了西路军的西征战役。然而,由于马家军的残酷围堵,西路军遭遇了严重的挫折,回民支队也未能幸免。</p><p class="ql-block"> 尽管西路军回民支队的具体战绩和详细历程可能因历史资料的限制而无法完全知晓,但他们的存在和奋斗是中国革命历史中不可磨灭的一部分。他们为中国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贡献,值得我们铭记和缅怀。</p> <p class="ql-block"> 9.马良骏:西路军回民支队司令员</p><p class="ql-block"> 马良骏是陕西西安人,他参加过宁都起义,曾任红一方面军连长、团长等职。1937年,西路军发起西征战役,马良骏在祁连山被俘。</p><p class="ql-block"> 1937年9月,经组织营救,马良骏和其他被俘的战士回到了延安,不过,由于随后发生了张国焘出逃事件,再加上马良骏的审查没有过关,被有关审查人员定义为“叛徒”,并秘密处决。</p> <p class="ql-block"> 10.徐明山:西路军回民支队参谋长</p><p class="ql-block"> 徐明山曾任西路军回民支队的参谋长,并与司令员马良骏一同被捕。然而,他却叛变了。但关于他叛变后的具体情况,如是否被追究、是否受到惩罚或是否继续从事其他活动,小编搜索全网并未给出明确的信息。因此,无法确定徐明山何时叛变,以及叛变后的具体结局。</p> <p class="ql-block"> 四.西路军少年先锋团</p><p class="ql-block"> 西路军少年先锋团是西路军中的一支特殊部队,红四方面军撤离川陕革命根据地时组建的,主要由十二、三至十四、五岁的少年学生组成。这些“娃娃兵”都是红军从死亡线上抢救下来的穷孩子,他们作战机智勇敢,不怕艰难困苦和流血牺牲。</p><p class="ql-block"> 少年先锋团共有三个连,总计1000多人(也有说法为500多人),在红西路军西征的过程中,少年先锋团随大部队行动,不仅参与军事行动,还承担宣传抗日革命歌曲等任务,为当地群众传授了许多抗日革命歌曲,极大地鼓舞了士气。</p> <p class="ql-block"> 1937年初,少年先锋团移马主临泽县境,在西路军前锋部队红五军进驻临泽县城时,少年先锋团的军乐队敲鼓吹号,为部队进驻鸣锣开道,展现了他们的英勇与活力。</p><p class="ql-block"> 随着部队的西进、东返等行动,少年先锋团最后转移到威狄堡以东的地方驻扎。在那里,他们坚持军事训练,苦练杀敌本领,并给当地群众教唱传授抗日革命歌曲,鼓舞士气,展现了他们的坚韧与乐观。</p> <p class="ql-block"> 11.叶代贵:西路军少年先锋团团长</p><p class="ql-block"> 叶代贵是西路军少年先锋团的团长,1937年初,叶代贵率队偕同西路军大部队进入临泽县境,最后转移到威狄堡以东的地方驻扎。但叶代贵是否因西路军而牺牲,目前无法找到确切的历史记录。</p><p class="ql-block"> 但根据已知信息,考虑到西路军在与敌人的激战中,许多将士都付出了宝贵的生命,他很可能在西路军的战斗中英勇牺牲。然而,由于缺乏具体的牺牲细节和官方记录,小编无法给出确切的结论。</p> <p class="ql-block"> 12.刘建伦:西路军少年先锋团政治委员</p><p class="ql-block"> 刘建伦是西路军少年先锋团政治委员。1937年春,他在祁连山的突围作战中受伤被俘,但随后机智逃脱,然而不幸的是,他最终还是牺牲了,为革命事业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年仅19岁。</p><p class="ql-block"> 13.贺传吉:西路军少年先锋团政治部主任</p><p class="ql-block"> 贺传吉是西路军少年先锋团政治部主任,负责团内的政治工作。西路军在1936年底至1937年初的作战中遭遇了严重挫折,最终因寡不敌众而失败。许多西路军将士在战斗中牺牲或被俘,贺传吉在西路军失败后失踪,具体结局不明。</p> <p class="ql-block"> 14.余吉会:西路军少年先锋团参谋长(也有说法为余信会)</p><p class="ql-block"> 余吉会,原名余世吉,是四川省苍溪县中土镇人。他出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自幼丧父,由母亲抚养长大。在西路军少年先锋团中担任参谋长一职,与团长、政委等一起领导这支主要由红小鬼”组成的队伍。</p><p class="ql-block"> 在部队西进、东返等军事行动中,余吉会带领少年先锋团约1000多人,转移到威狄堡(今新华乡)以东五里地的康家寨子、白家庄子驻扎。1937年3月西路军失败时,余吉会在战斗中牺牲。</p> <p class="ql-block"> 编后语:西路军距今已88年了。88年前,西路军同盘踞甘肃、青海两省的马步芳、马步青军队及地方民团浴血奋战,是我国军史上最为惨烈的一段历史。</p><p class="ql-block"> 从西渡黄河到全军覆没,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红西路军共与马敌激战80余次,歼敌5.5万余人,但在各个战场上牺牲的西路军将士亦有7000余人,留下姓名的仅有200余位,其余全是无名烈士。</p> <p class="ql-block"> 缅怀先烈,不忘初心,传承精神。英雄,永远是伟大民族发展谱序上,最闪亮的那个坐标。在峥嵘岁月里,他们为了民族复兴事业奋斗不息,拼尽全力,用生命谱写了最壮丽的华章。西路军在极端不利的困难情况下,同敌人展开了殊死的搏斗,这样的革命精神,值得我们颂扬。向所有为了新中国而牺牲的先烈致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