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稷山高台花鼓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内涵的中国民间舞蹈,起源于中国山西省稷山县。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朝(1644-1911年)时期。<br>稷山高台花鼓的起源与当地的历史、地理、民俗及宗教信仰密切相关。在清朝时期,稷山县的居民们开始在庆祝节日、庙会和重要庆典时表演这种舞蹈。随着时间的推移,稷山高台花鼓逐渐成为当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br>稷山高台花鼓的特点是表演时舞者站在一个较高的平台上,这使得观众能够清晰地看到舞者的动作和表情。舞蹈融合了舞蹈、歌唱、戏剧和杂技等多种表演艺术形式。<br>稷山高台花鼓在20世纪中叶开始逐渐走向全国,其独特的表演风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喜爱。至今,该舞蹈已经成为中国民间舞蹈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全国范围内得到普及。<br>稷山高台花鼓的传承和发展离不开当地政府和民间组织的支持。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一优秀的民间艺术形式,政府和民间组织积极组织各种演出、培训和交流活动,使稷山高台花鼓在当代得以传承和发展。</h3> <h3>稷山高台花鼓是一种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表演艺术,主要流行于中国山西省稷山县。这一表演艺术形式融合了舞蹈、音乐、戏曲等多种艺术元素,富有浓厚的地方民俗气息。以下是稷山高台花鼓的一些特色:<br>1. 高台表演:稷山高台花鼓最显著的特点是在高台上表演。表演者们站在约2-4米高的台子上,通过技巧和力量展示各种舞蹈动作。这种表演形式具有很高的观赏性和视觉冲击力。<br>2. 舞蹈动作丰富:稷山高台花鼓的舞蹈动作丰富多样,包括走、跳、翻、转等技巧,以及表现各种生活场景和人物形象的舞蹈动作。表演者们通过高超的技艺和独特的舞蹈语言,展现了当地民俗风情和历史文化。<br>3. 音乐伴奏:稷山高台花鼓的表演离不开音乐伴奏,主要以锣鼓、笛子、唢呐等民间乐器为主。音乐节奏明快,气氛热烈,与舞蹈表演相互映衬,为观众带来视听盛宴。<br>4. 服装道具:稷山高台花鼓的表演者通常穿着具有地方特色的民族服饰,如红色的戏服、白色的头巾等。这些服装色彩鲜艳,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同时,表演者们还会使用各种道具,如扇子、花环等,为表演增色添彩。<br>5. 表演形式多样:稷山高台花鼓的表演形式丰富多样,既有单人表演,也有双人、多人表演。这些表演形式既可以单独欣赏,也可以组合在一起,形成更为完整的艺术呈现。<br>6. 深厚的历史文化:稷山高台花鼓起源于明末清初,至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它既保留了古老的传统技艺,又不断创新发展,成为了中国民间文化的一部分。<br>总之,稷山高台花鼓是一种具有丰富地方特色的民间表演艺术,既展示了当地民俗风情,又传承了悠久的历史文化。</h3> <h3>稷山高台花鼓表演特点:<br>1. 高台表演:稷山高台花鼓表演的主要特点是在高台上进行,表演者需要沿着楼梯或台阶逐层爬升至高空。这种表演形式要求演员具备高超的技艺和良好的身体协调性,同时也为观众带来了独特的视觉体验。<br>2. 花鼓道具:花鼓是稷山高台花鼓的主要道具,一般由竹子、木棍、彩带等制成,外形美观,色彩艳丽。表演者在表演过程中,将花鼓挥舞、抛掷,创造出丰富多样的舞姿和动作。<br>3. 舞蹈动作:稷山高台花鼓的舞蹈动作富有节奏感,以“抖”、“抛”、“打”、“滚”等基本动作为基础,通过表演者的高超技艺和精湛舞蹈,展现出各种优美、生动的动作和姿态。<br>4. 音乐伴奏:稷山高台花鼓表演通常伴随着锣鼓、唢呐等传统民间乐器,音乐节奏鲜明,气氛热烈。表演者在舞蹈中,根据音乐节奏,与音乐相互配合,使整个表演更具感染力。<br>5. 表演形式:稷山高台花鼓表演形式多样,有独舞、双人舞、群舞等,既可以表现个人技艺,也可以展现集体力量。表演时,演员们相互配合,相互呼应,使整个舞台充满活力。<br>总之,稷山高台花鼓是一种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和高度艺术价值的民间舞蹈。表演者通过在高台上进行花鼓表演,展现了他们独特的技艺和风采,为观众带来了一场视觉与听觉的盛宴。</h3> <h3>稷山高台花鼓参与的国内各种表演大赛以及所获殊荣<br>2003年9月,获山西省第二届广场文化艺术节最高奖<br>2004年5月获云南昆明国际民族民间鼓舞大赛金奖<br>2004年9月,获第七届中国艺术节“群星奖”金奖<br>2005年9月,参加“中华一绝”全国民间艺术大赛获得银奖<br>2006年被列入山西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br>2006年参加了中央新闻频道春节大联欢<br>2008年参加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仪式前表演<br>2009年参加中央电视台春晚表演<br>2011年参加央视3台《欢乐中国行》魅力运城的开场表演</h3> <h3>传承价值<br>鼓舞(稷山高台花鼓)植根于黄河流域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充分反映了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蕴藉了中华民族丰富的文化内涵,表达了黄河儿女敢为人先的豪迈气魄,其队形多变、构思新颖、表演精彩、引人入胜,具有强烈的艺术震撼力和感染力。鼓舞(稷山高台花鼓)是中华民族农耕文明的远古烙印,又是后稷百姓五谷丰登的精神图腾,是河东文化历史和现实的一种完美结合,是兴盛和强大的一种具体体现,是河东民俗活动中最具民族性与地域性的文化品牌。它一方面体现出一种全民参与、崇尚竞争、强健筋骨、积极向上的体育精神,一方面又表达了人们身心共愉、人乐和谐、天人合一的美好愿望、追求,以及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体现了历代河东劳动人民自然纯朴、英勇顽强的气概。<br>保护措施<br>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稷山县安福高台花鼓演艺中心获得“稷山高台花鼓”项目保护单位资格。<br>2023年10月31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鼓舞(稷山高台花鼓)项目保护单位稷山县安福高台花鼓演艺中心评估合格。 <br>2025年2月1日,在播出的《2025年非遗晚会》<br>中,呈现鼓舞(稷山高台花鼓)表演。</h3> <h3>东康中学618班孙心颜</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