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玻璃,这一古老而神秘的材料,承载着人类五千年的文明历程。人类对玻璃的探索从未停歇,不仅追求其实用性,更持续发掘其艺术之美。 </p> <p class="ql-block">由广州孙中山天元帅府纪念馆&天津博物馆合办的“琉光溢彩——西洋玻璃器展”带领我们参与了一场19-20世纪玻璃艺术的盛宴。</p> <p class="ql-block">本次展览共展出60件西洋玻璃器,一共分为五个篇章: "金碧辉煌"、"银华映彩"、"方诸流映"、"彩焕璇杓"、"琪花吐艳",详细的介绍了近代西洋玻璃器的工艺特点、艺术风格以及制作工艺,呈现了玻璃与珐琅彩的文化交融。</p> <p class="ql-block">在19世纪至20世纪,玻璃艺术迎来了手工与工业化并行的辉煌时期,风格多变,引领风尚。这个时期大胆融合了不同历史时期的造型、装饰和技术,创造出装饰性极强的玻璃艺术品。</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透明蓝色镀金玻璃酒杯&透明烟灰色镀金玻璃酒杯</b></p><p class="ql-block">意大利19世纪末20世纪初(天津博物馆藏)</p><p class="ql-block">尺寸(蓝):高12.5cm 宽11.5cm 口径7.4cm 底径7.4cm</p><p class="ql-block">尺寸(灰):高12.5cm 宽11.5cm 口径7.4cm 底径7cm</p> <p class="ql-block">许多玻璃产品尽管实用性有限,但其装饰性与艺术性令人惊叹。在制作工艺上,手工吹制尽管依旧占据主导,但机械化生产的介入,使欧洲的玻璃工厂能够不断更新产品,以满足人们对奢华色彩、造型和质感的追求。手工吹制、模具吹制和模具压制,成为主流成型技术。在装饰工艺上,车刻、镀金、描金及釉彩等技艺被广泛使用,多种工艺的融合更是创造出绚烂夺目的视觉效果。</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玻璃画珐琅仿陶瓷花卉纹蒜头瓶</b></p><p class="ql-block">美国(20世纪早期)</p><p class="ql-block">尺寸:高25cm 口径3.7cm腹径10.5cm</p><p class="ql-block">底径6.7cm</p> <p class="ql-block"><b>镀金银玻璃</b></p><p class="ql-block">以金粉金箔点缀玻璃的镀金(银)技法,历史悠久。早在罗马帝国时期,就有了金箔夹层玻璃。16世纪的威尼斯,独以镀金之法装饰玻璃。17世纪的荷兰,常用于装点车刻玻璃器边缘,德国则偏爱浮雕玻璃器镀金。19世纪的英国,乳白玻璃上镀金装饰成为风尚。由此可见,不同时代欧洲人对玻璃有着不同的审美追求。</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透明天蓝色镀金玻璃画珐琅花卉纹碗碟</b></p><p class="ql-block">波西米亚摩瑟工 L ( Moser )19世纪90年代</p><p class="ql-block">尺寸(碗):高6.4cm 口径10.5cm 底径6.9cm</p><p class="ql-block">尺寸(盘):高1.8cm 口径14.5cm 底径8cm</p> <p class="ql-block"><b>画珐琅玻璃</b></p><p class="ql-block">玻璃画珐琅,又称釉彩工艺,是一种将细碎玻璃粉末与助熔剂及媒介(如油、蜂蜜或树胶等)混合后,用画笔在室温下的玻璃表面绘制图案和色彩装饰的技术。经过加热,助熔剂流动,釉彩与主体玻璃永久融合。这项技术虽起源于罗马帝国时期,但直至14世纪伊斯兰文明制作的华丽清真寺釉彩玻璃灯,才标志其技术的成熟。</p> <p class="ql-block">清代中国玻璃厂烧造的画珐琅玻璃器物,同样展现了这一工艺的卓越。在玻璃器表面烧制釉彩是一项挑战,关键在于控制烧制过程,防止主体玻璃变形。19世纪,釉彩装饰成为流行,常与镀金、车刻等技艺结合,提升玻璃器物的视觉魅力和艺术价值。</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摩洛哥风格玻璃画珐琅儿何锦纹瓶</b></p><p class="ql-block">尺寸:高26cm 口径9.5cm 底径9cm</p><p class="ql-block">英国托马斯韦们父子玻璃公司是由托马斯.年伯于1837年创立。托马斯韦伯是一位世袭的英国玻璃制造商,他与父亲约翰.韦伯 一起做生意,并于1829年成为韦伯.理青森玻璃厂的合伙人后进入玻璃行业。家族企业由托马斯的儿子托马斯.威尔克斯.韦伯继承。到19世纪末,该公司因生产华丽的玻璃而闻名。</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描金玻璃画珐琅花卉纹胆瓶</b></p><p class="ql-block">美国杜兰金球(20世纪早期)</p><p class="ql-block">尺寸:高31.5cm 口径3.7cm 底径8.5cm 腹宽12cm</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透明黄色镀金刻面玻璃画珐琅花卉纹瓶</b></p><p class="ql-block">尺寸:高22.5cm口径12.5cm0底径 8cm</p><p class="ql-block">19世纪,波西米亚(位于今捷克共和国境内)玻璃以其辉煌华丽的镀金装饰、绚丽繁复的釉彩绘画和车刻工艺而闻名。透明黄玻璃上镀金与黄色釉彩的巧妙结合,展现了一种大胆而和谐的的艺术尝试。无论是从内部或外部观赏,这些装饰既华丽和谐,又不显突兀。这件作品是波西米亚地区专为中东市场设计制作的,体现了当时的工艺精髓。</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透明镀金玻璃画珐琅花卉纹酒器</b></p><p class="ql-block">俄罗斯(19世纪后期)</p><p class="ql-block">尺寸:高25cm 口径6cm 底径7.7cm</p><p class="ql-block">这件玻璃艺术品融合了镀金、描金和珐琅彩绘等多种精湛工艺,整体呈现出一种奢华而精致的美感。其最引人瞩目的地方在于底部的刻面设计,巧妙地利用玻璃的光学特征,创造出万花筒般令人目眩神迷的视觉效果。</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镀金玻璃画珐琅玫瑰纹瓶</b></p><p class="ql-block">19世纪末20世纪初</p><p class="ql-block">高:高13cm 口径5.3cm 底径8.2cm</p><p class="ql-block">矮:高13.4cm 口径5.5cm 底径8.1cm</p> <p class="ql-block"><b>镀金、描金与画珐琅玻璃</b></p><p class="ql-block">在同一玻璃器表面进行镀金、描金和画珐琅装饰的工艺,其历史可追溯至13、14世纪的伊斯兰清真寺釉彩玻璃灯。这时期,伊斯兰玻璃工匠不仅继承了罗马玻璃装饰艺术,还发展出独特的玻璃器装饰风格。到了19世纪,玻璃制作迎来了空前的繁荣。此阶段的特点在于大胆借鉴、挪用前人的工艺,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这种风尚在欧洲大陆盛行,其影响力波及美国。</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仿陶瓷描金玻璃画珐琅花卉纹对瓶</b></p><p class="ql-block">自15世纪起,中国的陶瓷便逐步风靡欧洲,至18世纪更成为尊贵的象征。这一时期,欧洲不仅热衷于中国陶瓷的收藏,也出现仿制中国陶瓷的白色不透明玻璃器,这些玻璃器上通常带有釉彩装饰,成为当时欧洲的流行风尚。20世纪初,美国玻璃工业受到中国陶瓷风格的影响,生产乳白色玻璃瓶身,并施以深褐色釉彩,以此作为背景来映衬描金的花卉图案。</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仿陶瓷镀金玻璃花卉纹瓶</b></p><p class="ql-block">英国托马斯韦伯父子玻璃公司(19世纪80年代)</p><p class="ql-block">尺寸:高29.5cm宽22.5cm口径9.2cm</p><p class="ql-block">底径10cm</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仿陶瓷玻璃画珐琅麻雀图花口对瓶</b></p><p class="ql-block">19世纪末20世纪初</p><p class="ql-block">左:高22.2cm 口径8cm 底径5.8cm</p><p class="ql-block">右:高22.7cm 口径8.2cm 底径6cm</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不透明咖啡色镀金玻璃画珐琅花卉纹瓶</b></p><p class="ql-block">19世纪末20世纪初</p><p class="ql-block">尺寸:高23.7cm口径7.7cm底径7.4cm</p> <p class="ql-block"><b>特殊工艺玻璃</b></p><p class="ql-block">19世纪后期,玻璃艺术迎来了创新的重要时期,其最显著的特征在于对不同历史时期的造型、装饰和工艺技术的巧妙融合与借鉴。这一时期的玻璃制品不仅延续了车刻、镀金、描金或釉彩装饰等传统工艺,还出现了一些较为特殊的创新技法,如基于釉彩和微珠玻璃烧制的" Coralene "(科洛林)装饰技法,借鉴中世纪教堂彩色玻璃中的银着色技术,以及利用铜板雕刻或腐蚀和水印木刻技术转印图案等。这些创新技法的运用丰富了玻璃的装饰工艺,造就了维多利亚时期玻璃器的繁复风格。</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透明描金玻璃画珐琅菊花纹瓶(左)</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透明描金玻璃画珐琅花卉纹瓶(右)</b></p><p class="ql-block">波西米亚(19世纪90年代至20世纪初)</p><p class="ql-block">菊花纹瓶尺寸:高29.5cm口径8cm底径9cm</p><p class="ql-block">花卉纹瓶尺寸:高30cm口径8cm底径12cm</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透明淡绿色描金玻璃画珐琅花卉纹瓶</b></p><p class="ql-block">波西米亚(19世纪末20世纪初)</p><p class="ql-block">左:高26.5cm 口径94cm 底径10.5cm</p><p class="ql-block">右:高26cm 口径9.6cm 底径10cm</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透明紫色描金玻璃画珐琅洋菊纹瓶</b></p><p class="ql-block">波西米亚(19世纪末20世纪初)</p><p class="ql-block">尺寸:高32cm口径45cm底径14cm</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透明天蓝色镀金玻璃画珐琅花叶纹鱼缸</b></p><p class="ql-block">波西米亚(19世起末20世纪初)</p><p class="ql-block">尺寸:高14cm口径18.5cm底径16cm</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描金玻璃画珐琅菊花纹水具</b></p><p class="ql-block">美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p><p class="ql-block">壶:高29cm口径12cm底径11cm</p><p class="ql-block">杯:高12.5cm口径5.6cm底径6.7cm</p><p class="ql-block">筒杯:高25cm口径12cm底径9.5cm</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红宝石色刻面玻璃对瓶</b></p><p class="ql-block">尺寸:高31.2cm口径45cm底径4.5cm</p><p class="ql-block">1612年,意大利传教士安东尼奥.奈里出版了一部关于玻璃制作的著作,其中最早记载了红宝石玻璃的制作方法。1679年,德国化学冶金家约翰.昆克尔,根据奈里的著作,通过在玻璃中加入少量金子进行着色,成功研制出了红宝石玻璃。这种独特的红色玻璃随后在欧洲盛行。中国清代造办处玻璃厂也采用源自欧洲的红宝石玻璃配方,这一配方是由传教士带入宫廷。红宝石玻璃的制作不仅体现了当时玻璃工艺的精湛,也反映了人们将玻璃作为一种模仿珍贵宝石材料的认知,车刻加工红宝石玻璃的技艺更是揭示了这一点。</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透明套紫车刻镀金玻璃高脚杯</b></p><p class="ql-block">小杯:高1lcm口径37cm底径4.5cm</p><p class="ql-block">大杯一高18.5cm口经7cm底径6.5cm</p><p class="ql-block">波西米亚玻璃以其精湛的车刻工艺闻名世界。19世纪起,波西米亚玻璃工艺师们开始在透明玻璃表面进行套色,并运用车刻技术,这一技术在当时颇为流行。这种工艺能够在颜色玻璃与透明玻璃之间创造出强烈的视觉对比,再通过镀金和描金图案的装饰,充分展现欧洲玻璃富丽的华丽风格。</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透明套紫色镀金玻璃画珐琅朵花纹高脚杯</b></p><p class="ql-block">波西米亚(19世纪80年代至20世纪初)</p><p class="ql-block">尺寸:高21.5cm口径7.2cm底径7.5cm</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透明琥珀色玻璃画珐琅花卉纹瓶</b></p><p class="ql-block">尺寸:高21.5cm 口径96cm 底径7.3cm</p><p class="ql-block">将玻璃微珠和画珐琅工艺结合进行烧制的工艺,赋予了原本平面图案以立体生动的视觉效果,仿佛是清晨植物表面闪烁的露珠,在光线照射下熠熠生辉。这种在珐琅表面添加玻璃微珠颗粒一同烧制形成肌理的方法,被称为" Coralene "装饰,意为像珊瑚一样崎岖不平的装饰。它在维多利亚时期的欧洲广为流行。</p> <p class="ql-block"><b>银着色技术</b></p><p class="ql-block">银着色( Silver Staining )是一种古老的玻璃着色技术,它通过使用银化合物,尤其是硝酸银,作用在玻璃表面,在烧制过程中呈现黄色、棕黄色、橙色、琥珀色等一系列黄色调。这种颜色的变化主要取决于玻璃加热和冷却的方式。这一工艺在14世纪时才开始出现。在欧洲,银着色技术常常用于教堂彩色玻璃的制作,特别是在手绘的人物形象中,可以找到银着色的痕迹。</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透明琥珀色描金玻璃画珐琅银着色花卉纹瓶</b></p><p class="ql-block">欧洲(19世纪)</p><p class="ql-block">尺寸:高22.5cm 口径6.2cm 底径6cm</p> <p class="ql-block"><b>千工工艺Millefiori (意大利术语,意为千朵花)</b></p><p class="ql-block">千花工艺,起源于公元前1世纪亚历山大玻璃制作中心,是罗马帝国时期玻璃制作的亮点。这种技术通过棒状玻璃切片排列,创造出复杂的马赛克图案,被誉为奢华玻璃的代名词。干花玻璃得名于其绚烂色彩和复杂图案,仿佛万千花卉竞相绽放。制作过程中,首先制作类似花卉图案的小片玻璃部件,然后通过融合软化成型。吹制技术的出现,使得玻璃工匠们在吹制过程中将干花小部件与液体玻璃结合,创造出独特的器型。这项技术至今仍被玻璃艺术家所采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千花玻璃制作工艺</b></p><p class="ql-block">这是一种将对比色玻璃层排列后,包裹在熔融玻璃上以形成旋转图案的技术。这些排列好的玻璃片在小型熔炉中加热至软且具粘性,与主体玻璃融合后可以拉伸、拉长,形成贯穿玻璃棒的微型旋转图案。随后,玻璃棒被切割成小片,成为吹制玻璃时所需要的独立部件。这项技术与糖果业制作夹层糕点的原理相似。</p> <p class="ql-block">展品剪辑视频</p> <p class="ql-block">玻璃艺术的历史可追溯至西周时期,随着玻璃艺术的演化,见证了锻造技艺的世代传承。本次展览,充分展现了19至20世纪西洋玻璃工艺的工艺特色与成就,彰显了西方艺术与技术的交融,同时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p> <p class="ql-block">图片摄影:Dan Tang (2025.2.3广州大元帅府拍摄)</p><p class="ql-block">配乐:《莫扎特k448》</p><p class="ql-block">文字资料参考:场馆资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