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如镜~贞观鉴展览观后感

大队长

<p class="ql-block">贞观鉴—大唐历史文化主题展正在闵行博物馆举行,离家不远,春节期间观展如潮,今天大年初八乘上班第一天人少,所以一大早就去泡馆了。</p><p class="ql-block">这次展览以唐太宗李世民和他创造的贞观盛世为引,带着我们走近大唐,体会贞观年间大唐的开放包容、自强不息。</p><p class="ql-block">我们早就知道贞观之治,但不知道怎么来的,看了展览才知道贞观二字是来源于易传~文王演易中的一句:天地之道贞观者也,贞是中正的意思,观是显示的意思,正如李世民与魏征的一段对话:魏征说:政者正也,为政者行为正不令而行,行为不正虽令不从,这就是李世民贞观二字的用意。</p><p class="ql-block">展厅前面,有一块红色的立板,就是我身后的这幅三阙楼,这个图案是唐代东都洛阳紫阳宫的正南门,也叫应天门,原先叫则天门,到了武则天时期为了避讳,改成了应天门,由此可见举办方在布展上用足了心思。</p> <p class="ql-block">进入展厅首先看到的是昭陵六骏,也就是李世民在六次重大战役中骑乘的六匹骏马,这六骏虽然都是复制品,但和我在北京历史博物馆里看到的一模一样,(北京的也是复制的)</p><p class="ql-block">第一匹叫白蹄乌,为什么叫白蹄乌,这匹马的身体是黄色的,而四个蹄子是白的所以叫白蹄乌,这匹马是李世民征战薛举时候的战马。</p> <p class="ql-block">第二匹叫什伐赤,什伐赤是波斯语,是波斯进贡的马匹,是李世民征战王世充,刘黑闼,窦建德在虎牢关大战中的战马,李世民身先士卒马身上连中四箭的情况下任然一马当先。</p> <p class="ql-block">这一匹叫青骓,也是在虎牢关战役中继什伐赤之后的战马,这匹战马中箭更多,由此可以想像李世民也是战伤无数,所以他在以后的主政中不用去证明自己多么的有能力多么的有权威,他更关心的是怎样把这个国家治理好。</p> <p class="ql-block">这一匹叫拳毛騧,前面说到的三匹的原件可以在西安的碑林博物馆中可以看到,而这匹拳毛騧的原物在1914年的时候被盗运到了美国,现在在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博物馆里,那里有二匹,还有一匹我等一下会介绍的,这一匹是在平定刘黑闼的时候的战马,同样身中数箭。</p> <p class="ql-block">这一匹叫飒露紫,这匹马旁边还有一个个,这人叫丘行恭,也是和李世民一起冲锋陷阵,李世民的飒露紫中箭以后,丘行恭把自己的战马给了李世民,丘行恭留下来照顾这匹战马。这匹战马的原件也被盗运在了宾夕法尼亚大学。</p> <p class="ql-block">这一匹叫特勒骠,是李世民平定刘五周宋金刚时候的战马,这匹马是突厥国进贡的。</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张李世民的血统图,由此可以看出李世民出身是名门贵族,同时也有着鲜卑血统。</p> <p class="ql-block">这张图是北周是皇帝,有一电视剧叫独孤天下,讲的就是他,他也是李世民母亲的爷爷。</p> <p class="ql-block">这二尊是初唐时期的彩塑像,右边的是文官俑,左边的是武官俑,像唐三彩,可不是唐三彩,比唐三彩更精细,塑形和彩绘更精致,武官身穿的叫明光铠,胸前二块是明晃晃的铜镜状,战斗时可以闪瞎对方眼睛,脚下穿着虎头靴。右边的是文官俑,他头上带的帽子叫进贤冠,在唐代只有正三品以上才可以带这样的帽子,他的眼睛眉毛胡子都是一笔画上去的很精致,耳朵里还有耳洞很细致,脚上穿的是高头履,可以钩住自己的裙裤,走路时不会踩住。</p> <p class="ql-block">这个展柜中展示的是唐代官员是如何选拔的,唐代官员选拔主要有三个途径,第一个是门荫制度,就是家里本身就是当官的,那么他家里的一个男丁可以不用科举,直接当官,第二个是通过科举选拔,这些考生来源于二个方面,第一是官学,官办学堂,官办学堂出来的叫生徒,现在的日本还有这样的称谓,是他们在前唐时期带过去的。第二是私学培养经选拔出来的叫乡贡。第三个途径叫流外,就是不是仕序列,是差吏,如衙差,由于干的比较出色,给予奖励就可以进入仕的序列。</p> <p class="ql-block">这就是鎏金三梁进德冠,这是一个复制品。原件非常珍贵。</p> <p class="ql-block">这个官俑的表情很有意思,是个斗鸡眼。</p> <p class="ql-block">他头上戴的这个帽子叫鹖冠,据说以前吕布戴的就是这样的帽子,鹖是一种鸟,是一种打架的野鸡,据说二只鹖打架必须死一只。</p> <p class="ql-block">这是非常珍贵的尉迟进德也叫尉迟恭的一块墓志,他在玄武门之变中立下大功,这墓志上的字很重要,这种字体叫飞白体,这种字体非常少见,应用在墓志碑上仅此一个,上面有二十五个字:大唐故司徒并州都督上柱国鄂国忠武公尉迟府君墓志之铭。周围一圈刻有缠枝牡丹纹,重一吨多,据昭陵博物馆人员介绍,这件展品外出展览这次是最后一次了,以后再也不会拿出来展览了。</p> <p class="ql-block">这个展柜里展出的是一些文官和武官的穿着和佩饰。</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矣”;</p><p class="ql-block">一日万机,一人听断,虽复忧劳,安能尽善?;</p><p class="ql-block">选贤之义,无私为本。</p> <p class="ql-block">这是唐三彩的马,这匹马的马尾巴是扎起来的,为什么要扎起来?在当时马不是全部用来打仗的,还有一种是用来跳舞的,据说当时是有一种马只要听到音乐就会翩翩起舞,后来这种马就没有了,都被杀掉了,可惜!</p> <p class="ql-block">这是唐代仕女的发髻,左边这个是双螺髻,也叫丫髻,是没结婚的女了,所以后来叫小丫头,中间的是单刀髻,左边的是高鬓。</p> <p class="ql-block">这是随代时的发髻。</p> <p class="ql-block">就就是骑着跳舞的马。</p> <p class="ql-block">这是辟雍砚,是一和砚台,辟雍是周代的大学机构,很有文化的地方,这是长乐公主墓出土的,是她的磨墨的砚台,唐代时期写字是坐在地上写的,所以磨墨时需要一个高度,所以这个砚台做成高脚砚。</p> <p class="ql-block">这是唐代胡人的模样</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个陶鸱尾,是唐代按装在高规制建筑屋脊二端顶部的二个角上的,这也是一级文物,它有一种避邪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以下二件是彩绘釉陶骆驼。一个是骑行的,一个是驮物的。</p> <p class="ql-block">这是骑马的胡人</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个很精致的唐三彩凤首壶,是一件酒器。</p> <p class="ql-block">这些就是当时和中亚地区交流的一些文化,有物品首饰和拜占庭的金币。</p> <p class="ql-block">这幅图是文成公主入藏图。</p> <p class="ql-block">这些是当时的玻璃制品,当时已经有玻璃了,只不过当时的玻璃是铅钡玻璃,而我们现在是纳钙玻璃。这些也很精致。</p> <p class="ql-block">这是贞观政要,是唐代吴競所书写,这个不是原本,这个是明朝时由日本人抄的贞观政要。</p> <p class="ql-block">大唐毕竟有文采风流,这是纸本妙法莲华经。</p> <p class="ql-block">这是贞观十六年的鎏金菩萨像</p> <p class="ql-block">唐彩天王</p> <p class="ql-block">镇墓兽</p> <p class="ql-block">这个鎏金盒多么的精美。</p> <p class="ql-block">龙纹银盆栩栩如生</p> <p class="ql-block">这是银制的碗罩,在当时鲜卑人是游牧民族,奶制品比较多,把奶制品放入碗中用这样的盖子盖起来。</p> <p class="ql-block">这是镇江博物馆展出的一个龟驮银筒的酒器,还有几根酒签,酒签上写的都是论语。</p> <p class="ql-block">这一个是越窑的青瓷罐,是出土于法门寺地宫。</p> <p class="ql-block">这也是越窑的套盘。</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面葵边鸾兽铜镜</p> <p class="ql-block">这面铜镜展示的另一层意义我认为是点出了展览主题贞观鉴的鉴字,</p> <p class="ql-block">这个展览主要讲述大唐初立时期,李世民承继大统开启贞观之治,朝野上下和风清明,展现出君臣同心、文武并重的景象。</p> <p class="ql-block">走出展厅时,过道上挂满了唐代盛世的红色灯笼,给整个展览增添了一片霓虹。回想那些在展柜中沉睡千年的文物,此刻仿佛获得了新的生命维度。贞观盛世从来不是凝固的标本,而是流动的江河。仿佛让我们看到李世民与魏征对坐论道,我想这就是文明基因中永恒跳动的脉搏,让历史不再是单向维度的瞻仰,而成为照亮未来的铜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