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时光随拍

咫尺天涯

<p class="ql-block">周末休闲散步,先到北运河公园。里面有几个大小不一的亭子,外观精美,里面都是榫卯结构,有的还有长廊。公园冬日略显萧条,走一段就原路返回了。</p> <p class="ql-block">有人在此跳舞。都是退休族。</p> <p class="ql-block">铜雕人物造型都是码头劳动场景。</p> <p class="ql-block">运河面已冰封,有人带孩子在冰上戏耍,远处冰面上坐着几个垂钓的,他们把冰凿个洞,坐上面钓鱼。</p> <p class="ql-block">走出公园,去天津之眼。</p> <p class="ql-block">北营门桥。</p> <p class="ql-block">北运河进入海河的交汇处。</p> <p class="ql-block">走过很窄的双向铁桥,对面就是海河上1919年新建的耳闸。</p> <p class="ql-block">耳闸有着悠久的历史,清光绪7年,由李鸿章提出在新开河、子牙河两河交界处建一坝一闸,即耳闸。1919年耳闸重修,老耳闸枢纽工程至今已有了100多年的历史,分洪闸共18孔,是本市第一座水利工程。耳闸建成后对天津的水利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天石舫位于新开河耳闸与永乐桥之间的海河东侧,是海河最后一个渡口遗址——北开渡口所在地,这里上游连接北运河,正是当年朱棣“津渡”的必经之地,在此建石舫的寓意就在于此。天石舫再现了天津城市名称的由来。天石舫长约五十米、高约二十米、宽约十六米,据说比北京颐和园石舫规模还要大,全部由汉白玉石材精雕细刻而成,远远望去,就像一艘即将起航的巨大轮船。</p> <p class="ql-block">天石舫是一艘不能航行的船,宏伟,壮观,大气,是明朝燕王朱隶登船去南京,大战之后,做了皇帝的地方。1404年明朝在天津设立卫,从此天津城有了生日。</p> <p class="ql-block">《天石舫》造型美观精致。三面环水,一面在岸上。</p><p class="ql-block">石舫由汉白石精雕而成,虽是近代建造而成,但这个地方却是明朱棣,津渡时海河最后一个渡口遗址﹣﹣北开渡口所在地。天石舫于08年建成,纪念天津建城600周年。</p> <p class="ql-block">船头是虎头造型。两边是观景平台。</p> <p class="ql-block">这伙人在拍视频,女人抱着一束花转身离去,男人在后边追边喊……</p> <p class="ql-block">远处天津之眼跃入眼帘,倒影清晰可见。</p> <p class="ql-block">天津之眼,位于天津市河北区李公祠大街与五马路交口处的永乐桥上,是一座跨河建设、桥轮合一的摩天轮,兼具观光和交通功用。天津之眼已成为天津的一大标志性景观。</p><p class="ql-block">1️⃣ 天津之眼于2009年4月16日建成并开放。其总高度为120米,轮外装挂64个360度透明座舱,每个座舱可乘坐8个人,可同时供512个人观光。</p><p class="ql-block">2️⃣ 天津之眼是亚洲唯一建在桥上的摩天轮,兼具观光和交通功用。自开放以来,天津之眼已成为天津的一大标志性景观,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观。</p><p class="ql-block">3️⃣ 天津之眼见证着天津这座城市的繁荣与发展,它不仅为游客提供了俯瞰天津美景的绝佳视角,同时也成为了天津文化交流和传承的重要载体。</p><p class="ql-block">4️⃣ 天津之眼在夜晚时分更是美不胜收,华灯初上时,摩天轮亮起灯光,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为城市夜景增添了一抹亮色。</p><p class="ql-block">5️⃣ 如今,天津之眼已经成为了天津的一张名片,代表着城市的形象和魅力。无论是当地居民还是外来游客,都对这座独特的摩天轮充满了好奇和向往。</p><p class="ql-block"> (文字来源于网络)</p> <p class="ql-block">从这里进去,再往里走就是大悲院。</p> <p class="ql-block">钟楼鼓楼相对。</p> <p class="ql-block">可爱的儿童石雕造型。</p> <p class="ql-block">走出大悲院。返回途中,在耳闸公园醒目的建筑地理学会成立纪念碑,成立于1909年9月28日,到2009年成立100周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909 年9月28日,中国地理学会的前身中国地学会在津成立,学会还创办了我国近代史上第一部学术性刊物《地学杂志》。 作为全国第一个地学团体,中国地学会在天津成立的事件本身,就足以说明天津在中国近现代科学史、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为 “ 百年风云看天津 ” 提供了又一佐证。 中国地学会成立百年纪念碑坐落于学会创会地原址附近的耳闸公园地学文化广场。</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有时间还是要出去走走,有行动就有收获。对天津有一点点新的了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