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鲁迅故居

荷風蓮開

<p class="ql-block">绍兴鲁迅步行街</p> <p class="ql-block">绍兴鲁迅故居</p> <p class="ql-block">三味书屋</p> <p class="ql-block">人物生平:</p><p class="ql-block">鲁迅,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p><p class="ql-block">童年与少年时期:1881年出生于绍兴一个传统士大夫家庭,祖父周介孚在京中做官,父亲周伯宜是秀才。13岁时,祖父因科场作弊案下狱,父亲身患重病,家境由小康坠入困顿。</p><p class="ql-block">- 求学之路:1898年到南京投考无需学费的学校,进入江南水师学堂,后改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矿务铁路学堂。1902年被派赴日本留学,先入弘文学院,后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期间决定弃医从文。1909年因家境困难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等地任教。</p> <p class="ql-block">文坛生涯:1918年5月在《新青年》上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现代白话小说《狂人日记》。1923年第一部短篇小说集《呐喊》出版。1926年因支持北京学生爱国运动,被北洋军阀政府通缉,南下到厦门大学任中文系主任,后到广州中山大学任教。1927年10月到达上海,与许广平定居,此后成为左翼文学的领袖人物。</p><p class="ql-block"> 文学成就</p><p class="ql-block"> 小说创作:著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等,《呐喊》中的《孔乙己》《药》等作品,深刻反映了社会现实和人民的苦难;《彷徨》展现了知识分子在革命中的迷茫与挣扎;《故事新编》以独特的视角重新演绎历史故事。</p><p class="ql-block">散文创作:散文集《朝花夕拾》以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展现了鲁迅的成长历程和人生思考;散文诗集《野草》则充满了深邃的哲理和独特的艺术风格。</p><p class="ql-block">杂文创作: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等,以犀利的笔触、深刻的洞察力,对封建礼教、旧文化、社会弊病等进行了无情的批判和讽刺。</p> <p class="ql-block">思想贡献</p><p class="ql-block"> 批判封建礼教:鲁迅以笔为武器,对封建礼教、旧道德进行了深刻的批判,揭露了封建制度“吃人”的本质,如《狂人日记》《祝福》等作品,唤起了人们对封建礼教的反思。</p><p class="ql-block">倡导新文化运动:积极参与新文化运动,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推动了中国文化的现代化进程,为新思想的传播开辟了道路。</p><p class="ql-block"> 翻译与学术成就</p><p class="ql-block"> 翻译工作:翻译了大量外国文学作品,如俄国作家果戈理的《死魂灵》等,为中国读者引进了国外的先进思想和文学成果,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p><p class="ql-block">学术研究:编著《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整理《嵇康集》,辑录《会稽郡故书杂录》《古小说钩沈》等,为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p> <p class="ql-block">社会影响</p><p class="ql-block"> 推动中国现代文学发展:鲁迅的作品在形式和内容上都具有开创性,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树立了典范,培养和影响了一大批优秀的作家,如茅盾、巴金、老舍等,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p><p class="ql-block">唤起民族觉醒:他的作品深刻反映了社会现实和人民的苦难,唤起了人们的民族觉醒和社会责任感,激发了广大民众的爱国热情和革命精神,为中国的社会变革和民族解放事业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p> <p class="ql-block">大师对话:鲁迅与世界文豪</p> <p class="ql-block">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p> <p class="ql-block">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苏维埃人民政府致许广平的唁电</p> <p class="ql-block">国民政府任命书</p> <p class="ql-block">辛亥革命的洗礼</p> <p class="ql-block">日本友人藤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