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在恭王府,聆听历史的回响》</p><p class="ql-block">南竹林</p><p class="ql-block">今天是立春的第三天,我与孩子们又一次踏入了恭王府。</p><p class="ql-block">北京的初春,阳光透过稀疏的树枝洒下斑驳的光影,微风带着一丝凉意,却也吹不散我内心的热忱。怀着对历史的敬畏,我又一次踏入了恭王府。这座承载着无数故事的古老府邸,仿佛在静静地等待着我,诉说着过往的辉煌与沧桑。</p><p class="ql-block"> 刚进府门,一宫门的庄严肃穆便扑面而来。门上的金色门钉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在诉说着曾经的威严与荣耀。穿过门洞,银安殿便映入眼帘。这座大殿是恭王府的中心建筑,庄严肃穆,气势恢宏。殿内雕梁画栋,彩绘精美,让人不禁肃然起敬。我站在大殿前,似乎看到当年王爷们在这里举行盛大仪式的场景,耳边回荡着当年的喧嚣与热闹。</p><p class="ql-block">从银安殿出来,沿着中轴线一路向北,便是后罩楼。</p><p class="ql-block"> 后罩楼是一座长达180多米的建筑,横贯东西,共有99间半房子。每一扇窗户都独具匠心,形状各异,这是古代工匠们智慧的结晶。</p> <p class="ql-block">我沿着走廊漫步,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地上,形成一片片光影。我想象着当年这里住着王爷的家眷,她们在长长的走廊里穿梭,诉说着家长里短。而如今,这里只剩下宁静与祥和。穿过后罩楼,便是花园的入口。</p><p class="ql-block">西洋门是恭王府花园的正门,仿照圆明园大水法而建,中西合璧的风格令人惊叹。门上的雕花精美绝伦,阳光洒在上面,熠熠生辉。穿过西洋门,便来到了花园。独乐峰的太湖石堆叠而成的假山,形态各异,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而蝠池的水清澈见底,几尾锦鲤在水中的冰层下游弋,为这古朴的府邸增添了几分灵动。沿着花园漫步,我来到了大戏楼。这座全封闭式的戏楼,有着先进的音响设计,让人不禁想象当年在这里上演的精彩戏曲。戏楼的内部装饰精美,雕花木栏、彩绘顶棚,每一处都透露出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艺。</p><p class="ql-block"> 转经筒是恭王府一种具有特殊意义的宗教文化符号。又称“嘛呢”经筒或转经桶。是藏传佛教的特殊法器。在恭王府的雅园,即西路第二进院落。这里人山人海,我也在这摸经筒的行列里。怀着一份虔诚,顾不得被拥挤的人群前面踩住脚趾后面踢疼了脚跟。用自己冻红了的手轻轻扶动着转经筒。心中不免溢出一种喜悦,随着漫转的经筒感觉自己的手已沾到了福气。</p><p class="ql-block"> 最让人神迷的还是摸福字碑。记的十多年前我与耕子来这里游览,那时恭王府很清静,没有多少游人。偌大的院落里有两个没几个人的旅游团在园里游玩。讲解员解说着重要的景点。摸福是其中一项。我与耕子一起跟着游人走,进洞摸福。记的那时是可以摸到福字的,而现在却让玻璃罩起来了。我来到了福字碑前停留了一分钟,为的是给这个福字拍个照。</p><p class="ql-block"> 这块康熙御笔的“福”字,笔力遒劲,气势磅礴,被誉为“天下第一福”。站在碑前,我用手轻轻抚摸着碑面,仿佛能感受到康熙皇帝当年书写时的豪迈与坚定。这一刻,我感觉到自己与历史产生了共鸣,感受到了一种跨越时空的连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漫步在恭王府,每一步都像是在聆听历史的回响。这里的每一砖一瓦,每一扇门窗,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在这里,我不仅看到了建筑的美,更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这是一次短暂而难忘的旅行,让我对北京的历史有了更深的了解和感悟。</p><p class="ql-block"> 离开恭王府时,夕阳已经西斜,金色的阳光洒在古老的建筑上,显得格外宁静与祥和。我带着满满的收获和感动,踏上了归途。</p><p class="ql-block"> 恭王府,这座古老而神秘的府邸,将永远留在我的记忆中,成为我心中的一片历史圣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