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勒佛石的详细路线

崆峒山人

<p class="ql-block">不知道多少年前,可能是明清时期了吧?也不知道是谁,在这石壁上刻了个大肚弥勒佛。看到驴友发的视频,感觉好可爱呀!驴友说有缘分就能找到。</p> <p class="ql-block">蛤湖岽(郭屋岽)的弥勒佛石经高人指点,今天被我们找到了。详细路线如下。</p> <p class="ql-block">导航到章贡区龙潭口,或者坐105路柳树线快到龙渊石刻站这里,可见到下面这个龙潭桥,过桥进去。</p> <p class="ql-block">沿着这条水泥路走进去。沿着路穿过民屋边的树林、竹林,可走到土路上。</p> <p class="ql-block">不久可走到这条土路。</p> <p class="ql-block">土路上面是个小果园,沿果园左边的路走进去。</p> <p class="ql-block">再进去。</p> <p class="ql-block">可见到两个方向的石阶路。沿右边石阶路向上爬。</p> <p class="ql-block">就是这条右边的石阶路,一直沿着石阶路走。有的地方上升较急,有点累。</p> <p class="ql-block">石阶路上一共有三个亭子。下面这个是第一个亭子。</p> <p class="ql-block">石阶路上经常有树枝遮道。但不影响通行。</p> <p class="ql-block">第一个亭子到第二亭子,用时20多分钟。</p> <p class="ql-block">穿过第二个亭子,观赏一下打鼓石。就是下面一大片的石壁。</p> <p class="ql-block">再继续沿石阶路上升,不久可见到第三个亭子,第三个亭子有点歪斜,不建议进去。</p> <p class="ql-block">到了第三个亭子这里,面前是一座小石山,方向是要往北走的。爬上这座石山,弥勒佛石就快找到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在石头山顶回头望第三个亭子。</p><p class="ql-block">爬上石山顶以后继续往前走几米或者是十几米,山顶上树木很杂乱,注意找到路来。不久可以见到有条隐约的长满草和树的路横在下面。从大概20厘米高的坎,跳下去,这时沿着隐约的路往左走几米或十几米,有点往下走的味道,注意往左边山上观察,佛石就在树林间。佛石远看不是很大,周边也没有其他大石头,他孤零零地藏在树间不太明显,要爬上一个大腿高的坎上去看,才知道。在石头山顶杂乱处记得做好原路返回的标记。</p> <p class="ql-block">当时,我面对佛石用百度地图定位了一下。佛石就在下面蓝点的位置。</p> <p class="ql-block">我们是沿下图蓝线、红线走上来的。红线箭头的位置就是佛石的位置。</p><p class="ql-block">可以沿绿线、黄线返回,但是据说绿线有一段非常陡峭,我们不想尝试,是原路返回的。</p> <p class="ql-block">石壁上的弥勒佛像真是很可爱呀!</p><p class="ql-block">找他我们还是费了一番周折,爬到石头山顶后,沿着那条路往右走了十几分钟后来发现方向不对,才返回往左寻找。本来往左有点一直下坡的味道,爱人忽然说那块石头会不会就是弥勒佛石?爬上去一看果然是,差点就错过了。跟他还是有点缘分。</p> <p class="ql-block">弥勒佛石的背面。</p> <p class="ql-block">要见到弥勒佛石沿着左边走的时候要爬上一个有大腿高的坎,多亏爱人上去拉我一把,否则我很难上去。</p><p class="ql-block">总的来说找弥勒佛石的路还是很好走的,包括我们走错路的半小时,全程3小时。2小时上,1小时下。</p> <p class="ql-block">此行长了点见识。</p><p class="ql-block">高人书面指点我路线时,到第三个亭子这他用“沿着山崖石壁的横排野路子前行”来描述,当时没有图片,只能凭文字想象。于是十分不解横排是什么意思?再问,老先生又解释得更高深了,他说:兴国山歌云“打只山歌过横排,横排路上石皑皑”,横排即横向的一段较长的山排。我还是不懂横排和山排是什么意思?排是啥意思啊?爬完山,找到弥勒佛回来还是没琢磨明白。于是问搞语言学的同事,同事说横排、山排应该就是山坡的意思,排是原住民的语言。这下总算懂了。哈哈哈😁😁😁。兴国十八排应该就是兴国的十八个排成行列的坡或者说是十八个排成行的山头。曾经徒步过的,有切身体会。</p><p class="ql-block">后来生长于兴国的博士补充说横排、山排应该解释为山岗更准确一些。百度了一下,山岗是指不高的山。确实是这么回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