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寿禅寺—花千谷景区

南风

<p class="ql-block"> 时间:2021年1月31日</p><p class="ql-block"> 地点:江西省景德镇市浮梁县蛟潭镇外蒋村万寿禅寺</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万寿禅寺是徒步的起点,一株千年罗汉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抖掉脖子里带回来的枯叶,洗去这一身湿了又干干了又湿的臭汗,再给自己煮一份热汤面。当我坐下来,身处暖暖的灯光下,吃着一碗热腾腾的面条时,在这安静的夜里真是幸福感满溢啊。这碗面,极其朴素,可简直又是人间极致的美味,因为我的上一顿热食,还是十二个小时以前的清晨。和往日不同,吃完了,我却不想洗碗,不洗就不洗吧,反正我一个人在家,不洗碗并不会妨碍到其他人。然后,我就一直呆坐着,手脚都懒得动弹,只是茫然地在时间的分秒流逝中,静静地体会着身体松懈下来后的瘫软和疲惫。</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是的,我又去山里徒步了,回家时累成了狗。我的疲惫很大程度上和缺乏经验有关。活动强度算是中等吧,可我在山里行走的感觉还是很生涩的,精神上总有一股紧绷着的感觉,山路不好时,身体和精神双重被虐。身体在受累之后,一旦停下来,精神却竟又迸发出快乐的感觉,这就是此时的感受。此刻,我丢下一堆沾有新鲜泥土的衣裳,推开眼面前的碗,关掉灯,歪在沙发里,把刚刚过去的一切又在脑海里回顾了一遍。这是我第一次背上了自己的登山包,虽然关于登山包在使用中的很多奥妙我并不懂,但我打算先拥有之后再来慢慢学习。</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其实,我很少参加人数众多的户外活动,这一次是例外。感谢朋友(瑾色)极力鼓动我参加,感谢组织者的实力能成为保障。人多不好吗?不好,战线拉得太长了,削弱了集体的凝聚力,个体的表现被淹没了,哈哈哈。我渴望与有趣的人交流,却也总是在逃避着人群。我并不迷信很多人的集体温暖就是我想要的那一种,我并不认为所有的喧哗都有着饱满不俗的内容。这一次51个人的大型活动,从浮梁县的万寿禅寺沿溪流全程穿越去往花千谷景区,我们的小团队也有9人之多,算是最大的国中之国了。这些曾经的同事或邻居,在经历了原江维厂的曲折命运之后,我们之间早就变成了难得见面的老熟人。</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我算是有备而来的吧,报名时所看到的图片已经让我对这次穿越略知轻重了,该带的装备都带上了,但在冬天突然脱去厚重的衣服来应对白天气温19°C时的运动,我的准备还是不够的(那时候的我,还不懂户外的穿衣法则,更不知道速干衣服这一概念)。穿多了,汗湿了一身,湿了又干,干了又湿,幸好并没有演变成一场感冒。当我隐隐在为自己是否可以顺利完成徒步任务而不是成为别人的负担时,得知后上车的两位老者将是这次出行的向导,呵呵,我还能矫情于自己已经老了腿脚不利索了吗?不能。</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再来看我们的向导,70岁,头发虽已变白,但精神矍铄,一身的行头专业且有范。听说他曾经是个猎手(他的微信名就叫老猎手),爱好着各式猎枪和满山乱跑,在枪支严格管理之后改行爱好了户外驴行。嗯,很不错,在那个很早的年代,他就喜欢着 “左牵黄,右擎苍” 这么酷的一种爱好,当爱好因客观原因再不能维持时,转而又能找到替代的新项目。我不想说玩户外就有什么高大上的,但眼前这个老人,他一定比很多同样70岁的老人要机灵和快乐。你看,他不仅仅是身体很棒,行走于没有路的山林间轻便敏捷,他还能拍出不错的照片和视频。想想很多这个岁数的老人还在战战兢兢不敢胡乱使用智能手机时,他那又是聊天问候的各式表情包,又是告别微信群时给我们发的红包,真是让人不得不感叹,他并没有因为年龄的缘故而被时代落下,这一点值得我们每一个晚辈学习。</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对于资深的户外驴友来说,此次活动的难度不值得一提,时间在四到五个小时之间,也并不算太久,路线也是有人带队的轻车熟路。可人数51,总有那良莠不齐的体能差别,相比那全程需要保护的女主,我算是能够及格的分数。我说我刚刚及格,可有人并不这么想,我们的组织者——户外江湖大名鼎鼎的 “快乐” ——他就不这么想。一地惊险之处,他在搀扶了我前面的一个女主之后,不扶我也就算了,居然说我不需要这样的保护。不——我需要的,可是,说什么都没有用了,他头也不回就转身离开了,哈哈哈!为什么呢??我女汉子的名声是何时泄漏出去的?我明明一直也是很弱小的嘛!其实,我也是知道原因的,每一次的户外徒步,我总是那个能独自背包且默默跟随着,还是个从不叫苦也不喊累的人。</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浮梁多山,随便哪一处山里行走,都能走出狂野的感觉。开场我们就遇见了超过人头高度的茅草,虽然经历冬天,它们已经枯黄,可依然倔强地掩盖了脚下的路,我们也不得不戴上帽子护着脸不让其划伤。路线基本是沿山间溪流上下,时而在溪流退去后的石头上行走,时而又上到岸边踏过泥土和枯叶。我知道自己的体能弱,早早为自己拖住一个跑半马的选手(轶风),因为我不想成为一个掉队的角色,我只有在强大的保障下,才能有信心发挥出自己的潜能。</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其实,人在山里行走时,心里是装不下太多的东西的,既不能去想那未知的目的地,也不能计较走过了多少路,又还剩多少,甚至不需要太多地东张西望。我就是这样安心于脚下,不大声喧哗(为了保存体能),不去对比这路况是否喜爱,山路就在眼前,由不得我是爱或是嫌弃,既然来了,就要把它一步一步地走完。我知道这次路线的艰难,全程手机都安置在背包里,不是我没有看见路边的红果实娇艳欲滴,也不是我没有察觉出枯叶满地的美感,但为了跟上大家的节奏,我没有更多的能力三心二意。我闻见了被一只又一只鞋底翻动过的泥土的味道正在升腾而起,我看着前面队员留给我的鲜艳背包的背影勇敢地追随而去,我接受着资深驴友的好建议,或转身倒退攀援着枝条而下,或蹲下身体依靠双手和屁股平衡着自己在湿滑石头上地下行,多数情况下,我只依靠着自己,在找寻着身体和仅有的附作物之间的某种平衡。</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在长长的队伍中间,我不怕,我还有自己相熟的朋友可以呼唤。我虽然是个疏于运动的宅女,但我想,我也一样是大自然的孩子,我的基因里一定还留有山林穿行经验的某种密码,只是现代文明的快速发展掩盖了它。我要迅速找回自己的本能,适应在这山里的行走。</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在这段并不轻松的行程里,我并没有失足踏入溪流弄湿鞋子,也没有完全失去平衡地摔倒过,但我的裤子上有泥,白色袜子脏了,一直洗,怎么都洗不干净。在我努力清洗着大自然带回来的印记时,我不禁想,我这是何苦呢!社会的发展是想要把人带入到一个更加整洁更加有规律且更加卫生的环境里,楼一座比一座高,霓虹灯一处比一处亮,这是城里住着不香了吗?我们才要这样跑到山里来受苦,还弄得一身脏,是现代文明出现了返祖现象了吗??哈哈哈。</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在我的身体里,有着对自然山水的期待和渴望,当我第一次睁开眼睛看见世界时,世界就是如此这般的青山上乔木灌木各种蕨类苔藓无穷无尽的东西充满其间。在自己熟悉的环境里,我原本不该绷得那么紧的,我是对自己身体的掌控没有把握,腿脚手臂都没有力量(那时候的我并不懂得核心力量是什么,那时候我所理解的弱就是手脚无力)。若是我昨日失足踏入水洼湿了鞋呢,我也不会有怨言的,只要安全,一切的经历只会丰富活动的内容,成为我此刻用文字来描述的活动细节。山间溪流,本就是最好的水,这水原本就是山的灵魂,这水滋润着万物却又从不争高下,它既能清澈见底,又能汩汩前行,即便是在这样的冬天里,依然如故。</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徒步的终点是景德镇的花千谷景区,景区内设有一些游玩项目,我们先后到达,散落于偌大的景区内,不再像山路上那般拥堵了。我也因自己安全完成了徒步而内心欢喜。我算是一个户外新人,但此次活动,我却又是在旧日同事的簇拥下并没有感觉到孤单。感恩大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