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i> ~《晋察冀画报》∽影像史料展。</i></b></p> <p class="ql-block"><b> 今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暨抗日战争胜利八十周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无论是东、西方,很多国家都被迫卷入到了这场残酷的人类之间你死我活、生死存亡的战争。八十年,整整一代人的时光,当年经历过这一历史时刻的人们大部分已离开了这个世界,但当年曾留下宝贵记忆的照片、影像记录下了当年的这段历史。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于2024年12月31日展出的:“烽火记忆一一《晋察冀画报》影像史料展”,通过留存下来的珍贵照片,把我们的带回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东方主战场~中国抗日战争之一的“晋察冀边区~抗日革命根据地”的战场,开创了纪念二战胜利八十周年活动之首例,让我们回顾一下这段难以忘怀的历史吧。</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37, 35, 8);"><i>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b></p><p class="ql-block"><b> 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始于1931年9月18日。这一天,日本关东军在中国东北炸毁了南满铁路(今京沈铁路)柳条湖段的路轨,并嫁祸于中国军队,以此为借口进攻中国东北军部队驻地沈阳北大营和沈阳全城,从而引发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而东北军则奉命撤入关内。</b></p><p class="ql-block"><b> “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开端,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战场的起始日。事变后,日军迅速占领了中国东北三省,建立了伪满洲国傀儡政权,对东北人民进行了长达14年的奴役和殖民统治。这一事件激发了全国范围内的抗日救亡运动,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自此开始。</b></p><p class="ql-block"><b> 1935年,中国共产党发布《八一宣言》,提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全国人民的抗日运动进入新的高潮,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更加不得人心。在西北担负剿共任务的东北军与西北军厌恶内战,力主抗敌,在全国抗日运动高潮的推动下和中国共产党抗日统一战线政策的影响下,两军领导人张学良、杨虎城等开始与中国共产党及红军发生联系,初步奠定了三方团结抗日的政治基础。1936年12月4日,蒋介石飞抵西安,要挟张、杨如不加紧“剿共”,就将两部分别调往安徽、福建,由中央军进驻西北。张、杨力劝蒋介石联共抗日,蒋加以拒绝。</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俩位爱国将领,为迫使蒋介石停止内战、联共抗日,发动的“兵谏”,于是西安事变爆发。(史称“双十二事变”)</b><b>12月12日,东北军和第十七路军协同行动,在陕西临潼华清池扣留蒋介石,同时在西安囚禁陈诚、卫立煌等多人,要求蒋介石答应“停止内战,一致抗日”。12月13日,张、杨通电全国,提出改组南京政府、停止一切内战等八项抗日主张。12月24日,在中共中央和周恩来等人的努力下,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等六项主张。12月25日,张学良陪同蒋介石离开西安,西安事变获得和平解决。</b></p><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18px;">1937年7月7日,日军在北平(今北京)附近卢沟桥挑起“七七事变”,大肆进攻驻守在宛平城的中国军队,标志着中国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b><b>七七事变后,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爆发。日军迅速占领华北、华东等地,并向华南、西南等地进攻。同时,日军还积极向华北、华东等地增兵,加强了对这些地区的占领和控制。面对日本侵略军的全面进攻,华北危机!华东危机!中华民族全面危机!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1941年12月7日,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后,12月9日,重庆国民政府正式对日宣战。</b></p><p class="ql-block"><b> 1942-1945年:随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爆发和日军在亚洲战场的节节败退,日军对中国的进攻逐渐减弱。但在战争末期,日军仍然在中国进行了大规模的扫荡和清乡行动,试图消灭中国的抗日武装。最终,在中国人民的英勇抵抗和国际社会的广泛支援下,日军在中国战场上的侵略行动宣告失败。</b></p><p class="ql-block"><b>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佈向反法西斯同盟国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组成部分,取得了完全胜利。</b></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晋察冀边区~敌后抗日根据地的由来与建立。</b></p><p class="ql-block"><b>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于敌后开创的第一个抗日根据地,是华北抗日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1937年9月平型关大捷后,八路军第一一五师主力由五台山南下晋西南,开始创建晋西南根据地。第一一五师一部及军政干部共约3000人,在聂荣臻付师长率领下留驻五台山地区,建立战地动员委员会和抗日救国会等半政权性质的组织,广泛发动群众,武装群众,扩大队伍,开展游击战争,收复敌占城镇,很快在同蒲路以东,正太、德石路以北,东临渤海,北抵长城,面积约20万平方公里的地域</b><b style="font-size:18px;">形成了敌后抗日根据地。随后</b><b>聂荣臻率师独立团、骑兵营等以五台山为中心,先后开辟了察南、冀西地区。11月7日,晋察冀军区成立,聂荣臻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同月中共晋察冀省委成立,黄敬任书记。</b></p><p class="ql-block"><b> 1938年1月,边区行政委员会在河北阜平成立。这是敌后由共产党领导建立的第一个统一战线性质的抗日民主政权,它的成立标志着八路军首创的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基本形成。其后吕正操、邓华、宋时轮、李运昌等率部初步开辟了冀中、平西、冀东等地区的抗日武装和政权。</b><b style="font-size:18px;">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在敌后不但站稳了脚跟,而且在强敌围攻中不断发展壮大。</b></p><p class="ql-block"><b> 1939年1月,中共中央晋察冀分局成立,彭真任书记。1939年1月,八路军第一二〇师在师长贺龙、政委关向应的率领下转战冀中,2月成立了以贺龙为首的冀中军政委员会和区作战指挥部。冀热察在成立区委时,建立了以萧克为司令员的挺进军。各区在分局统一领导下,实行以军事斗争为中心,全面建设根据地的各项方针政策。根据地军民在对敌斗争和根据地的各项建设中,创造了极为丰富和宝贵的经验。中共中央和毛泽东誉之为“敌后模范的抗日根据地及统一战线的模范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37, 35, 8);"><i> 晋察冀边区~抗日革命根据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和广大爱国军民的艰苦奋斗,浴血奋战努力下,不断打击日本侵略者,根据地不断发展壮大,此为1944年12月行政区域图。</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37, 35, 8);"><i>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毛泽东主席</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5px;"><i> 毛泽东主席为晋察冀边区∽抗日革命根据地题词。</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37, 35, 8);"><i> 中国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后改编为笫十八集团军(简称八路军)~朱德总司令</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37, 35, 8);"><i> 晋察冀边区~抗日根据地主要创建领导人~聂荣臻司令员</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5px;"><i> 中共中央晋察冀分局~彭真书记</i></b></p> <p class="ql-block"><b> 2024年12月31日,“烽火记忆一一《晋察冀画报》影像史料展”开幕式暨捐赠仪式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举行。八路军研究会、新华社中国照片档案馆、解放军画报、北京电影学院、中国摄影家协会、晋察冀日报研究会、晋察冀画报研究会等单位来宾,军事博物馆领导、工作人员及部分原晋察冀画报社成员后代和曾经在晋察冀边区抗日根据地工作,战斗过的八路军后代们共同出席了开幕仪式。</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37, 35, 8);"><i> 八路军研究会王晓建副会长致辞</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5px;"><i> 八路军研究会合唱团和中国人民军事博物馆讲解员合唱团共同唱起了当年由画报社成员:章文龙作词、赵烈谱曲;李建毅改编的∽“晋察冀画报社一周年纪念歌〞。</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i> 尤其使人感动的是:歌曲背后的故事。</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37, 35, 8);"><i>《晋察冀画报社成立一周年纪念歌》是1943年创作,因为当年雷烨的牺牲未能在81年前被唱响,也因为作曲人赵烈半年后的牺牲而被尘封了81年。而在军博烽火记忆《晋察冀画报》影像史料展开幕式上的合唱,竟成了此歌的首唱。</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37, 35, 8);"><i> 当我们产生了在开幕式重新唱响一周年纪念歌的想法时,立即得到了军博阎欣副馆长的支持,并提出了让军博讲解员在开幕式进行演唱的创意。于是,周邓燕请了电影学院的专业人士李建毅将只有五线谱的《纪念歌》写成带简谱和歌词的歌篇,并创作出有纯伴奏的和有伴奏及范唱的歌曲。在此基础上,我们又请北京电视台的张墨一做了一个类似于MV的视频。王毅强主动联系了八路军研究会合唱团,请他们与军博讲解员一起在军博展览开幕式上唱响了这首被尘封了81年的纪念歌。这次的视频是我将周邓燕拍摄的现场视频,剪辑到其中的。这次的视频的完成,是晋察冀画报研究会团队集体合作的成果,也是晋察冀画报团队的后代们对前辈的一次由衷致敬。</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37, 35, 8);"><i> 《晋察冀画报》研究会 石志民 解说</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5px;"><i> 已近百岁的原“晋察冀画报”社八路军老战士顾棣老前辈(照片)和石丙立老前辈,由于身体原因,无法到现场来亲自参加开幕式并参观展览,特录制了视频委托子女到现场参会。老人们思维清晰,表达流畅,我们特向老前辈们表示崇高敬意,祝愿顾老和石老俩位老前辈身体健康长寿。</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5px;"><i> “晋察冀画报〞社研究会成员~原画报社著名战地摄影家沙飞前辈之子王毅强先生向军博捐赠了父辈在抗日战争时期拍摄的珍藏作品并代表研究会感谢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举办这一展览。</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5px;"><i> “晋察冀画报”社研究会成员~原画报社著名战地摄影家石少华前辈之子石志民先生接受新闻机构和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的工作人员采访并讲解父辈当年拍照作品的一些鲜为人知的拍摄过程。</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5px;"><i> 曾经当年在“晋察冀画报”社和在晋察冀边区~抗日革命根据地工作,战斗过的八路军后代们也纷纷向中国人民军事博物馆捐赠了保存的珍藏照片并拍照留念。</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37, 35, 8);"><i> 参加开幕式的原“晋察冀画报”社成员亲属,后代,研究会领导,曾经在晋察冀边区∽抗日根据地工作,战斗过的八路军后代,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领导及各单位领导,工作人员,共同出席开幕式。</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37, 35, 8);"><i> “《晋察冀画报》影像史料展”前言。</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5px;"><i> “晋察冀画报”第一期~创刊号。</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5px;"><i> “晋察冀画报”第二、三、四期。</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37, 35, 8);"><i> “晋察冀画报”第五期。</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37, 35, 8);"><i> “晋察冀画报”第六、七、八期。</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37, 35, 8);"><i> “晋察冀画报”第九、十期合刊。</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37, 35, 8);"><i> “晋察冀画报”第十一、十二、十三期。</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37, 35, 8);"><i> “晋察冀画报〞社迁徙路线图。</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5px;"><i> 聂荣臻司令员为 “晋察冀画报”创刊号题词。</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37, 35, 8);"><i> 晋察冀军区政治部付主任朱良才为“晋察冀画报”创刊号题词。</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5px;"><i> “ 晋察冀画报〞社成员名单。</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5px;"><i> 日本侵略者侵犯我领土,烧杀抢掠,杀害我国人民,犯下涛天罪行,激起全中国人民的愤怒。</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5px;"><i> 日本侵略军侵犯我晋察冀地区,杀害人民群众,使孩子们失去父母,失去亲人,丧尽天良。</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37, 35, 8);"><i> 1943年,日本侵略者对我华北地区进行残酷的扫荡,烧毁村庄,使人民群众,母亲儿童无家可归。</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5px;"><i> 日本侵略者扫荡我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奸淫烧杀,对中国人民犯下涛天罪行。</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5px;"><i> 日军在我华北地区实行残酷的“三光政策”,使老百姓无处存身。</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5px;"><i> 这是在冀东地区,日军制造了惨绝人寰的潘家峪大屠杀,照片为惨案现场。日军对我手无寸铁的老百姓进行了疯狂的杀戮,烧毁房屋,几乎将潘家峪村全村村民杀绝,罪行罄竹难书。</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37, 35, 8);"><i> 日本侵略军的侵略暴行,激起中国军民的愤慨,我根据地人民拿起武器,与日本侵略军进行诛死的战斗。</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37, 35, 8);"><i> 1938年秋季,我八路军120师战士在〝反扫荡”战斗中与日军进行白刃格斗。~沙飞 拍摄</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5px;"><i> 1940年,面对日本侵略者的进攻,我晋察冀抗日军民奋起反抗,八路军哨兵警惕监视敌情。~沙飞 拍摄</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5px;"><i> 1940年8月,我八路军总部发动“百团大战”,我晋察冀所属部队向被日军占领的河北井陉矿区进行攻击。~沙飞 拍摄</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37, 35, 8);"><i> 我八路军部队在进攻被日军占领的井陉矿山时,在战火中救出的日本孤女,聂荣臻司令员与该小姑娘在一起。 ~沙飞 拍摄</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5px;"><i> 聂荣臻司令员认为在战争中儿童是无辜的,要求当地群众将小女孩送返有日本人居住的地区。 ~沙飞 拍摄</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5px;"><i> 1942年,我冀东抗日军民开展地道战,从地道中出来又上房,上天入地利用一切手段,打击日本侵略者。~石少华 拍摄</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5px;"><i> 1943年,我八路军部队在狼牙山地区反扫荡战斗中设立的前线指挥所。 ∽刘峰 拍摄</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37, 35, 8);"><i> 1943年,我冀中抗日军民创造“开门战术”,消灭日本侵略者。 ∽流萤 拍摄</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5px;"><i> 1944年,晋察冀军民打击日军侵略军,分别缴获的日军武器弹药和汽车。 ~照片分别由胡冰、吴强、宋克章拍摄。</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5px;"><i> 1945年,抗战胜利前夕,我晋察冀边区第二军分区抗日军民破坏敌人铁路,使日军铁路运输线造成瘫痪。 ~李峰 拍摄</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37, 35, 8);"><i> 我晋察冀根据地抗日军民克服一切困难,筹办土兵工厂,自制手榴弹。</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37, 35, 8);"><i> 1945年,抗战胜利前夕,我晋察冀~冀热辽部队打击日本侵略者,占领山海关,这是我八路军部队进行入城式。 ~张进学 拍摄</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37, 35, 8);"><i> 1945年,抗战胜利前夕,我晋察冀~冀热辽部队打击日本侵略军,攻占远东地区最大的铁路桥梁厂~山海关铁路桥梁厂。 ~张进学 拍摄</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37, 35, 8);"><i> 战斗在敌后的我晋察冀边区~晋察冀画报的八路军指战员们,一手拿枪,一手以摄影器材为武器,克服一切困难,用手中的相机拍照、记录、印制画报,用图片这一有利证据,反映我敌后抗日军民克服一切困难,利用各种方法,揭露日军侵犯我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犯下的罪行,打击侵略者,激励我广大抗日军民拿起武器,反抗日本侵略者。</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5px;"><i> 在敌后由于敌人的封锁,我晋察冀边区~“晋察冀画报”社及后来的“华北画报社”的我军指战员们克服文化水平低等困难,努力学习摄影知识,提高摄影水平。同时要想获得一点摄影器材也是非常困难的,为此他们克服一切困难,因陋就简,把墙洞作暗房,土法上马,千方百计冲洗出合格的胶片。 ~林杨 拍摄</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5px;"><i> 自己动手制作小型拍照箱,使用井水冲洗出合格的胶片。~林杨 拍摄</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37, 35, 8);"><i> 1944年,晋察冀边区政府领导宋邵文、胡仁奎签发的给“画报社”技师何重生的奖状。</i></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37, 35, 8);"><i> 1944年7月,被晋察冀边区军民解救的美国飞行员白格里欧(左三)与晋察冀边区领导朱良才(左一)、程子华(左二)合影。</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37, 35, 8);"><i> 1944年,被我八路军迎救的美军飞行员白格里欧到“晋察冀画报〞社参观我社土造制版机和轻便印刷机并和员工们合影。 ~白连生 拍摄</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37, 35, 8);"><i> 1944年,美军飞行员白格里欧到“晋察冀画报〞社参观。 ~白连生 拍摄</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37, 35, 8);"><i> 1944年,英籍国际友人林迈可、李效黎夫妇回国前与我晋察冀领导人程子华、肖克、朱良才、唐延杰、刘澜涛等同志合影。</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37, 35, 8);"><i>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抗日战争,敌后的环境非常残酷和艰苦,晋察冀边区随时都面临着日军的“扫荡〞和“围剿”,晋察冀画报”社所在的我八路军抗日根据地尤为突出,有很多我们优秀的八路军指战员,画报社工作人员,反对日本法西斯侵略者,对中国人民友好,支持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国际友人也为抗战献出了宝贵的生命。</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37, 35, 8);"><i> 当年“晋察冀画报〞社著名的摄影师沙飞(左)、石少华(右)俩位战友,即是技术上的骨干,又是生死的兄弟,他们相约:如果有任何一位在战场上遇到不幸,另一位也要千方百计的把画报社办下去。充分体现了中国军人为反对日本侵略者的献身精神。</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5px;"><i> 画报人 雷烨牺牲时才29岁。他在晋察冀边区~冀东抗日根据地拍摄了大量的实况资料照片。</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5px;"><i> 上图为雷烨(左一)等与聂荣臻司令员(右三)的合影。</i></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5px;"><i> 下图为雷烨(右)与晋察冀边区抗敌剧社小演员田华的合影。</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5px;"><i> 雷烨生前拍摄的我冀东抗日军民的照片。</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37, 35, 8);"><i> 雷烨生前拍摄的我冀东抗日军民的照片。</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37, 35, 8);"><i> 雷烨生前拍摄的我冀东抗日军民的照片。</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5px;"><i> 画报人 赵烈牺牲时才23岁。年轻有为,正是大好年华,在对日本侵略军反扫荡战斗中,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在晋察冀边区~冀东抗日根据地拍摄了大量的资料照片。</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5px;"><i> 画报社团队在抗日战争和历次革命战争中牺牲的烈士名单,英雄们的名字永载史册,他们的留存的影像永存人间。</i></b></p> <p class="ql-block"><b> 在晋察冀边区~抗日根据地还有很多国际友人,他们在反对日本侵略者,支援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中做出了正义的选择。</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37, 35, 8);"><i> 抗战时期,广州《救亡日报》记者叶文津先生到晋察冀抗日根据地采访聂荣臻司令员及正在根据地救护伤员的加拿大著名医生白求恩大夫。 ∽沙飞 拍摄。</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5px;"><i> 1939年,在河北唐县,白求恩大夫与八路军战士在晋察冀抗日前线。 ~沙飞 拍摄</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5px;"><i> 1939年11月,加拿大著名医生白求恩大夫在晋察冀边区~河北唐县因抢救伤员,不幸感染去世,(此为去世时遗容)。毛泽东主席特地写了“纪念白求恩”一文,以纪念这位有正义感的伟大国际主义战士。 ~沙飞 拍摄</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37, 35, 8);"><i> 原北平燕京大学英籍教授,国际友人班威廉和林迈可先生,为“晋察冀画报”创刊号题词,同时为我晋察冀边区培训无线电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并组装了十多部无线电发报机,支援我八路军抗日军民。</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37, 35, 8);"><i> 美军驻延安观察组成员观看“晋察冀画报”社赠送的照片。~石少华 拍摄</i></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37, 35, 8);"><i> 美军驻延安观察组成员布鲁克.杜伦写的关于冀中部队的反攻报告。 ~(美国国家档案馆存<美军驻延安观察组文件集> ) 吕彤邻 提供</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5px;"><i> 美军驻延安观察组成员布鲁克.杜伦编写的关于八路军解放肃宁的报告。 ~(美国国家档案馆存<美军驻延安观察组文件集> ) 吕彤邻 提供</i></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5px;"><i></i></b></p> <p class="ql-block"><b>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抗战胜利,“晋察冀画报”社的成员随晋察冀根据地的八路军分成两部分,一部分留在了华北,与晋冀鲁豫八路军部队所办的<人民画报>合并,改称为<华北画报>,他们随华北部队参加了平津战役的拍摄,成为:新中国成立后组建新<人民画报>和<解放军画报>的前身。</b></p><p class="ql-block"><b> 另一部分随我晋察冀~冀东部队组建的<冀东画报>社,该画报社成员根据中共中央的命令挺进东北,随同冀东~冀热辽八路军部队最早进入东北,进驻沈阳,组建成<东北画报>社,该部成员随我“东北民主联军〞后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参加了辽沈战役,平津战役和抗美援朝战争的拍摄。<东北画报>社即是后来<辽宁美术出版社>的前身。</b></p><p class="ql-block"><b> 原画报社在战时均属部队建制。新中国成立后,原</b><b style="font-size:18px;">“晋察冀画报社”的各种专业人员,都分别在国家各宣传部门,新闻机构承担着重要的领导、新闻摄影和报导工作,他们分别成为新华社,人民日报,社科院,中国人民解放军各出版社组建的重要基础专业人材。</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37, 35, 8);"><i> 1946年,“晋察冀画报”社及晋察冀边区工作人员与“延安电影团”部分成员在张家口合影。田华(二排右一),侯波(二排右三),徐肖冰(三排右二),石少华(三排右四)。 ∽宋贝珩 拍摄</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37, 35, 8);"><i> </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37, 35, 8);"><i> 1946年3月,在“晋察冀画报”社门前,石少华(右一),吴印贤(右二),沙飞(右三),叶苍林(右四)合影。 ~顾棣 拍摄</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5px;"><i> 1946年4月,聂荣臻司令员在张家口“晋察冀军区司令部”门前留影。</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5px;"><i> 原“晋察冀画报”社成员在解放战争时期。</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37, 35, 8);"><i> 1948年初,我“华北画报”社领导,为迎接解放战争的胜利,记录珍贵历史资料,不断举办摄影培训班,培训采访、摄影专业人员。这是石少华在给学员们讲课及学习班人员合影。</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37, 35, 8);"><i> 1948年9月,辽沈战役我东北野战军向义县进攻。 ~齐观山拍摄</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5px;"><i> 1948年12月,“华北画报”社选派人员参加“平津战役”的战场采访和拍摄。 ~谷芬 拍摄</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37, 35, 8);"><i> 1948年11月,平津战役期间,我东北野战军和华北野战军部队共同配合,进攻天津,打开突破口。 ~高梁 拍摄</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37, 35, 8);"><i> </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37, 35, 8);"><i> 1949年1月,驻华北地区的国民党部队,在我东北野战军和华北野战军的不断打击、围困之下,被迫投降或宣佈起义。北平和平解放。这是国民党驻北平守军在朝阳门向我东北野战军三纵(七师)移交防务。</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37, 35, 8);"><i> ~高梁 拍摄</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37, 35, 8);"><i> 我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部队接管北平防务。</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5px;"><i> 1949年,我人民解放军部队进驻北平景山地区。 ~ 李祖慧 拍摄</i></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5px;"><i> </i></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5px;"><i> 1949年2月,我解放军部队进驻北平时,根据毛泽东主席的指示,派出一支部队从前门进城后,专门从驻有大量原外国驻北平使馆区的东交民巷经过,充分显示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的信心和气魄。这是美国原驻华使馆人员观看我军入城。</i></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5px;"><i> .~ 高梁 拍摄</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37, 35, 8);"><i> 1949年5月,在北平召开参加世界拥护和平大会中国代表团回归。在天安门广场举行欢迎活动。 ∽ 石少华 拍摄</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37, 35, 8);"><i> 望着当年父辈们留下的珍贵照片,原“晋察冀画报”社成员的后代们都心情激动,以各种方式留下这难以忘怀的记忆。</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5px;"><i> 画报人雷烨烈士的亲属(左一)也特地从外地赶来,参加开幕式并参观这一展览。</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37, 35, 8);"><i> 很多原“晋察冀画报”社成员的后代,在父辈当年拍摄的老照片前拍照留念。</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37, 35, 8);"><i> 原“晋察冀画报”社著名摄影记者石少华的儿子石志民(右一),与沙飞的儿子王毅强(左一)在当年俩位老前辈在一起的照片前留影,使用相同的方式,纪念俩位生死在一起战友及后代之间的友谊。</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37, 35, 8);"><i> 原“晋察冀画报”社成员刘峰的女儿们,把留存并珍藏父辈拍照下来的老照片捐赠给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让后代们永远不能忘记这一段历史。</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37, 35, 8);"><i> 原“晋察冀画报”社成员的后代们,把珍藏的前辈拍照下来的老照片捐赠给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并与之留念,让更多人知道今天的幸福、安定的生活来之不易。</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5px;"><i> 大家共同认识到,宣传,讲解这一历史,是每一位后代们的责任。</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5px;"><i> 望着这些珍贵的老照片,使很多当年在战争年代,尤其是参加~晋察冀边区~抗日根据地工作或战斗的老前辈的后代们都受到了一次深刻的革命传统教育。</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37, 35, 8);"><i> 很多带着自己的孩子来参观的观众都认识到,和平年代接受传统教育要一代代传承下去。</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37, 35, 8);"><i> 对于深入研究,在战争年代,尤其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在晋察冀边区长期在“晋察冀画报”社工作和战斗的老八路军,老摄影家高梁前辈的儿子,“画报社”研究会高红鹰会长对当年父母拍摄的老照片,老物件和历史事件都有着细致的了解,在给参观的后代及观众们讲解时,有生有色,非常感人。</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5px;"><i> “晋察冀画报”研究会,高红鹰会长(左一),杨长河付会长(左二),刘晓丰付会长等后代朋友们为展览付出了辛勤的努力和无私奉献。</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5px;"><i> 感谢为这次展览做出贡献的“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各位领导和为“晋察冀画报”影像史料展,收集各类资料,捐赠各种老照片,研究,拍摄,布置,宣传展览的所有后代和朋友们。</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今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暨抗日战争胜利八十周年。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东方主战场,我们中华民族也有我们的“不朽军团〞,那些为民族独立自由和人民解放,为建设我们强大的国家做出过巨大贡献的英雄和前辈们永远值得我们后人怀念,为中华民族献身的英雄们将永垂不朽!</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