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常有人说同学情是一辈子的情,我很赞同这一说法。因为我和那些五十多年没见面没联系的中小学同学(甚至有的都忘记了名字忘记了容貌)重新有了联系见面之后热情的不得了,而且这种热情一直持续着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弱。</p><p class="ql-block"> 三哥与同学之间的情谊也又一次验证了“同学情是一辈子的情”这一说法。三哥1959年从哈尔滨铁路中学考入北京大学化学系,1965年毕业被分配到化工部所属的锦西化工研究院,后调入黑龙江省科学院石油化学研究所。退休后有了闲暇时间就经常和同学们聚一聚,就是在移居海外后每次回国都要挤时间和高中的大学的同学们见见面喝喝酒聊聊天拍拍照,度过了一次次重逢后幸福、喜悦、快乐的时刻,留下了一段段的美好回忆。</p><p class="ql-block"> 三年疫情过后的2024年九月十五号三哥再一次回到国内,免不了又和他的同学见面聚一聚。这次我有幸陪他一起见到了他在北京居住的高中和大学的一部分同学,这些人都已经是八十五六岁的耄耋老人了。虽然现在他(她)们没有了当年的容颜,没有了当年挺直的腰板,没有了当年活泼灵动的身躯,但他(她)们却都有着无悔的人生,都有着为国家奉献了一切的骄傲。国家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都有他(她)们很多的贡献!今年是他们在北大毕业六十周年的时间点,期待着他们还能借此机会再好好的聚一回。</p><p class="ql-block"> 这个美篇中有这次我给他们拍的照片和视频,也有三哥提供给我的他们以前聚会拍的一些照片,放在一起留个纪念吧。</p> <p class="ql-block">三哥九月十五号和外孙一起回到北京,带着外孙和家里的其他亲人紧锣密鼓的打卡北京几个必须去的景点之后,就拉开了和同学聚会的大幕,首先于十一之前约罗传秋、赵振香、项敏等同学去怀柔看望了唐宏青同学。</p> <p class="ql-block">过了十一,10月4日三哥就又和其他几位北大同学到北京百望山老年公寓来看望在这里养老的同学马金石夫妇和刘淑琪</p> <p class="ql-block">前排右起张广玲、郭老师、陈月华、马金石、任永昌</p><p class="ql-block">后排右起罗传秋、吴念祖、刘淑琪</p><p class="ql-block">其中郭老师(郭老师比其他人早两年在北大毕业留校任教,所以既是其他人的校友又是其他人的老师)、陈月华、罗传秋、吴念祖、刘淑琪都是毕业留校任教,教授职称退休。</p> <p class="ql-block">后排右一是我,与北大学子合影就是想沾沾他(她)们的灵气。</p> <p class="ql-block">退休教授喜相逢</p><p class="ql-block">交谈甚欢情谊浓</p><p class="ql-block">轮椅柺棍无所谓</p><p class="ql-block">心中温暖同学情</p> <p class="ql-block">热烈交谈</p> <p class="ql-block">恩爱的夫妻俩</p> <p class="ql-block">教授夫妻</p> <p class="ql-block">深情朗诵自己创作的充满对家庭对生活无比热爱的诗歌</p> <p class="ql-block">刘淑琪请大家在老年公寓的食堂里吃午餐</p> <p class="ql-block">下面这些照片都是不同时期北大老同学见面时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2019年夏天我和三哥在其同学罗大姐的陪同下再一次游览了北大校园,罗教授请我们在北大学生食堂吃饭,感受一下上世纪六十年代北大学生食堂和现在学生食堂的巨大变化。1962年一月我曾经到北大和三哥共度寒假。当时四千多人就餐的一个学生食堂里面没有一张桌子,学生自己拿餐具排队打饭,有端回寝室吃的,也有在食堂里面三五成群站着边吃边聊的,这却也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p> <p class="ql-block">这就是1962年一月我来北京大学和三哥共度寒假的时候在天安门前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2024年11月2日三哥和在北京的几位高中同学聚会。这几位同学中有和他同时考入北京大学经济系的,还有考入北京师范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石油学院、齐齐哈尔化工学院的。他们都成为自己行业内的精英和栋梁之材,都在自己的岗位上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很大的贡献!甚至有八十三岁才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高端技术人才。</p> <p class="ql-block">我三嫂也是这些人初中高中的同学,这两位女同学和三嫂当年的关系特别好,用现在的时髦话说就是闺蜜。</p> <p class="ql-block">和高中同学见过面之后于第二天又忙不迭的和罗传秋一起去看望了乔映斌和张璐意同学。</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和我的同学分别半个世纪后第一次重逢时候的留影,前排左五就是我。同学情真是一辈子的情呀!要不然怎么会聚了这次还要聚下一次,甚至到只剩下能走出来的九十多岁的两个人也要聚一聚。这是为什么?就因为同学之间不讲利益只存情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