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橘园美术馆

东耳大羊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橘园美术馆位于杜乐丽花园一侧,朝阳下的喷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橘园旁的林荫道一直通向卢浮宫</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橘园最早是在16世纪后期修建起来的,原来的位置是法国的第一个堡垒。1668年,路易十四时期的著名皇家园林建筑大师勒诺特(Andre Le Notre)将这个堡垒和杜乐丽花园融为一体。1918年莫奈决定捐赠他的两幅作品给法国政府,这使得橘园美术馆在1921年成为高雅艺术殿堂。1958年开始,由于法国时任总理克利蒙梭(Georges Clémenceau)的影响力,安德烈·纪德(André Paul Guillaume Gide)和他的妻子Jean Walter陆续捐赠了一大批著名的19和20世纪绘画给美术馆。2000年,橘园美术馆开始整修,经过六年的改造,2006年5月,橘园美术馆重新向公众开放。</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橘园美术馆一共有两层,第一层有两个展厅用来展示莫奈的作品。展厅是圆形的,每个展厅放置了三幅巨幅睡莲画作。</span></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睡莲》1918年11月11日,一战(1914-1918)停战日次日,画家克劳德·莫奈将象征和平的作品《睡莲》捐赠给法国政府,希望为巴黎人带来一处宁静的港湾。1927年,在他去世几个月后,依照其方案陈列于橘园美术馆内。这处独一无二的场所——1952年安德烈·马松誉之为“印象派的西斯廷教堂”——给莫奈的作品提供了一个最适合的展示环境,环抱着他30多年前开始创作的《睡莲》组画。这批画作是20世纪上半叶画坛最大型的组画之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馆内整个空间和墙面被画作覆盖,把观者围在其中,近百米长的路线展开的是一幅睡莲、柳枝、树影、云影交映的水景,就像莫奈自己说的那样,“一片波光粼粼的水面,没有地平线,也没有堤岸,犹如没有尽头的幻影”。这组杰作意境独特,举世无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橘园美术馆的地下层收藏了印象派和后印象派画家的作品,包括塞尚、雷诺阿、马蒂斯、毕加索等大师的经典之作。</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我梦见的战争》,亨利·卢梭(Henri Rousseau)的作品。亨利·卢梭是一位自学成才的艺术家,以其独特的原始主义风格而闻名。这幅画作展现了一个家庭乘坐马车的场景,画面中的细节和色彩都具有卢梭标志性的梦幻和神秘的氛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婚礼》著名画家亨利·卢梭(Henri Rousseau)的作品。这幅画作展现了一个婚礼场景风格而闻名。这幅画作展现了一个婚礼场景,画面中的人物和环境都具有卢梭标志性的梦幻和神秘的氛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我的孩子》亨利·卢梭(Henri Rousseau)。亨利·卢梭是一位自学成才的艺术家,以其独特的原始主义风格而闻名。这幅画作展现了一个孩子手持玩偶的场景,画面中的孩子表情严肃,背景是一片草地和蓝天,体现了卢梭对自然和童年的描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这幅画是文森特·梵高(Vincent van Gogh)的作品,画名是《自画像》(Self-Portrait)。梵高是后印象派的代表画家之一,以其独特的笔触和色彩运用而闻名。这幅自画像展现了梵高典型的画风,包括粗犷的笔触和鲜明的色彩对比。</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带狗的女人》,作者莫里斯·德·弗拉米克(Maurice de Vlaminck)。莫里斯·德·弗拉米克是法国著名的画家,是野兽派(Fauvism)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以其鲜艳的色彩和大胆的笔触而闻名。这幅画作展示了一位女性和一只狗,体现了弗拉米克独特的艺术风格。</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穿天鹅绒衣服的自画像》,作者是弗里达·卡洛(Frida Kahlo)。弗里达·卡洛是墨西哥著名的女画家,以其自画像和对个人经历的描绘而闻名。这幅自画像创作于1943年,是卡洛艺术生涯中的一个重要作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三位女性》是亨利·马蒂斯(Henri Matisse)的作品。亨利·马蒂斯是20世纪初法国著名的画家和雕塑家,是野兽派的创始人之一,以其大胆的色彩和简化的形式而闻名。这幅画作展现了三位女性坐在一起的场景,体现了马蒂斯对色彩和线条的独特运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戴帽子的女人》是阿梅代奥·莫迪利亚尼(Amedeo Modigliani)的作品。莫迪利亚尼是20世纪初的意大利画家和雕塑家,以其独特的风格和对人物形象的简化处理而闻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戴帽子的女人》,毕加索(Pablo Picasso)的作品,创作于1905年,属于毕加索的“玫瑰时期”(Rose Period),这一时期的作品以柔和的色彩和主题为特点,经常描绘马戏团人物、杂技演员和女性肖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戴帽子的女人》是毕加索为他的情人费尔南德·奥利维尔(Fernande Olivier)所作的肖像画之一,画中她戴着一顶装饰繁复的帽子,展现了毕加索在这一时期对形式和色彩的独特处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拿着罐子的意大利人》,作者毕加索,素描,作于1919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这幅看上去正常一点。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穿红衣的男子》,巴勃罗·毕加索,创作于20世纪初。</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戴帽子的女人》,毕加索(Pablo Picasso)创作的油画,完成于1905年,是毕加索“玫瑰时期”(Rose Period)的代表作之一。在这一时期,毕加索的作品常常以柔和的玫瑰色和粉色为主,描绘了马戏团艺人、杂技演员和女性肖像等主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黄色毛衣》,毕加索创作于1939年,展现了画家对超现实主义和立体主义风格的运用,以及他对人物形象的抽象化处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打电话的女人》),毕加索创作于1969年。这幅画展示了毕加索晚期的立体主义风格,画中的女性形象特征被简化和抽象化,体现了毕加索对形式和空间的独特处理方式。这幅作品是毕加索对女性形象的持续探索的一部分,也是他艺术生涯晚期的重要作品之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花瓶中的玫瑰》作者安德烈·德兰(André Derain)1934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圣艾蒂安山教堂》,作者Maurice Utrillo 是法国后印象派画家,以其描绘巴黎城市风景的画作而闻名。他的作品常常展现出巴黎的街道、建筑和日常生活场景,具有一种独特的怀旧和浪漫气息。创作于大约1925年左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参观橘园颇费了些周折。做路书时就选择了在巴黎要参观的博物馆、美术馆,橘园是其中必看之一。在巴黎参观博物馆还挺麻烦,入场券也不便宜后来决定买一种通票,几乎包含了所有的巴黎场馆。我们到达巴黎戴高乐机场后,就在机场旅游信息中心买到了通票,4天的,每人95欧。这样,每天只要参观两个馆,就收回成本。但是巴黎的几个最热门的博物馆、美术馆除了门票,还要预约。鼓捣了好久,终于预约到了大部分博物馆,如卢浮宫、凡尔赛宫,只有橘园美术馆总是预约不上。无奈中求助旅居巴黎的老同学Y,他请小孩帮忙,很快帮我们预约好了,这是出发的前一天。非常感谢老同学的帮助,总算不虚此行,完成心愿,看到了莫奈的画。</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