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成见成为我们心中不可搬动的大山

子衿

<br><br> 成见,指对人或事物所抱的固定不变的看法。成见反映的是对一个或一件事过去的一种认识,而人或事是变化发展的,如果拿老眼光看问题,认识始终跟不上形势,就会成为僵化思想,被世界所淘汰、被社会所遗弃。成见本身不具有贬义,可怕的是成见会不知不觉演变为偏见,让人们带着主观意识情感论人就事,就会造成严重的后果。<br>  <b>对人不可以有成见。</b>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时候并没有印记,是聪慧是愚笨?是忠诚是狡猾?是正义是奸诈?是平凡是伟大?谁都没有权利给别人打上印记。韩信为平民的时候,性格放纵而不拘礼节,未被推选为官吏,又无经商谋生之道,一贫如洗,常常依靠别人糊口度日,许多人都讨厌他。 当时一位亭长认为韩信非凡夫俗子,对他没有成见,韩信曾经多次前往下乡南昌亭亭长处吃闲饭,接连数月,亭长的妻子嫌恶他,一早把饭煮好。开饭的时候,韩信去了,饭也吃完了。韩信明白他们的用意,一怒之下,最终离去不再回来。然而,有一位漂母,却没有拿老眼光看人,每次在河边洗衣服遇见韩信,都拿饭食给韩信吃。最终,韩信成为了“初汉三杰”之一,辅佐刘邦打败项羽,统一了天下。正是由于漂母没有成见,才令韩信知耻而后勇。而另一个例子却正相反。汪精卫在年轻的时候,一腔热血、投身革命,立志推翻腐朽的清政府,暗中策划刺杀摄政王载沣,事后被捕,决意以身成仁,在狱中写下了“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的豪言壮语。如果大家也拿成见评判他,就不会有后来的投敌叛变,卖国求荣。汪精卫死里逃生,幸获自由,却让他走向了另一个方向,对中国的革命失去信心,对强大的敌人顶礼膜拜,从流芳百世堕落为遗臭万年。这正说明,要用发展的眼光看一个人,成见既能向好的方向转变,也能向坏的方向转变。<br> <b> 对事不可以有成见。</b>对于天文学,西方也经历了一个从地心说,到日心说,到现代天文学说的演变过程。地心说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一切天体都围绕着地球转动,甚至著名的亚里士多德也是地心说的支持者;而日心说则前进了一步,认为太阳才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和其他行星都围绕着太阳转动,这是哥白尼提出的,已经是一大进步。直到现代天文学的发展,以及更加先进的观测仪器、设备的出现,才让人类更加深入的了解到宇宙的真相。如果一开始就人云亦云,不敢坚持真理,那么人类还处在愚钝之中。就好比西方的书籍都是横排本,从左向右读,就像在摇头一样,对前人的学说表示怀疑和挑战;像古代中国的书籍却是竖排本,从上往下读,就像在点头一样,不敢怀疑、不敢挑战,只能唯唯诺诺,不能突破自我。突破成见,才能走向光明、走向成功。<br> <b>对规律不可以有成见。</b>从人类出现最原始的部落开始,已经经历和跨越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现在是资本主义社会与社会主义社会并存、共生。西方的理论敌视、攻击社会主义,认为没有经历资本主义阶段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本身就不符合发展规律。可是我们中国已经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在西方的巨舰大炮之下,屈辱地经历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样一个畸形过程,中国人民已经意识到,君主独裁制、君主立宪制、资本主义“三权分立”制等,都救不了中国,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70年过去了,中国用事实给西方的成见上了一课,现在我们中国是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已经是一头醒狮,傲立于世界的东方。<br> 申公豹说:“人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任你再怎样努力也无法搬动。”但我觉得,虽然成见是人们心中的一座大山,但是并不是不可搬动的,而是必须搬动的,哪怕做愚公,要经历世世代代,也必须搬动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走向辉煌,创造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