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岭有个老公园,称它老,是因为它已经有了百年的历史,又因它靠近老火车站,也有人称它:“站前公园”,实际上它从小就叫“铁岭公园”。<br> 1905年日俄战争结束后,老火车站站前一带成了日本的铁路附属地,成了日本人说了算的“国中之国”。这片地区地势低洼,在火车站东南不远处还有一个水泡子,1912年时日本人将水泡子改造,栽上满池荷花,成了“莲花池”,周边摆上了长条椅,搭建了两个小亭子,种上了杨、柳、松、杏等树,以它为中心建了一个公园,起名“铁岭公园”。 到了1926年,铁岭公园已初具规模,建有花坛、假山、喷泉、凉亭和小卖店、公共厕所等,公园还附带建有运动场供日本人运动和竞赛,莲花池冬天池水结冰后还可以滑冰。据“满铁”《地方经营统计年报》记载:当时的铁岭公园不小,敷地面积为37054平方米。公园由“满铁”铁岭地方事务所负责经营,平日里公园的管理人员就两名,一名日本人,一名中国人,临时有活儿时就雇中国劳力来干。 公园地址为花园町(今天的工人街)2丁目,它的东面是日本军队的官舍,西面是满铁社员住宅,南面是日本军队的军营,北面是日本宪兵队,公园里很少见到中国人的身影,只有日本人在里面寻欢作乐。公园除了供游客游玩外,日本人又于1915年在铁岭公园内建了日本神社,供奉了日本的“天照大神、大国主命、明治天皇和靖国神”。1920年日本人在公园里给1917年死了的、曾在铁岭当过军政官和日军旅团长的桥口勇马少将竖立了纪念碑。1931年又为侵略东北死在铁岭的日本鬼子建了忠魂碑,为其亡灵招魂,为日军的侵略罪行歌功颂德。<br> 据“满铁”《地方经营统计年报》记载:1943年时,铁岭公园面积26316平方米,管理公园的是一名日本人,手下管着4名“满洲国人”。 黑夜终于过去,1948年10月铁岭人民迎来了解放的黎明,当时满目疮痍的铁岭城百废待举、百业待兴,铁岭公园内虽推倒了忠魂碑,将日本神社改做其他用途,但整个公园却还顾不上进行管理。<br> 1956年铁岭公园交付银州镇人民政府,镇里将现有的南北长200米、东西宽100米的铁岭公园围上了铁丝网。公园内新铺了沙石路,补栽了花草树木。第二年县委书记丁肇界还为公园从西丰县振兴鹿场要来两只梅花鹿,以实际行动支持了公园的建设,经过了一番整顿,公园焕发了新的气象。<br> 1958年建国十周年时,县里对铁岭公园进行了大规模重建,成立了隶属银州镇城建科领导的管理机构,安排公园职工7人。1960年以后,铁岭公园拆除了铁丝网,修起了一米多高的公园围墙并开始售门票,票价不高,2分钱。公园里假山、凉亭、石桥、林间小路、池中荷花让其有了公园的样子。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我来到铁岭生活工作,星期天偶尔会去铁岭公园放松身心,那时候街上的机动车还不多,公园显得十分幽静,随身携带一本喜欢的书,坐在公园的靠背椅上,在温暖的阳光下读书是一件快乐的事,看书累了,抬起头来眺望蓝天白云映衬的假山凉亭,白石栏杆的罗锅桥和桥下的清水荷花。 女儿出生三、四岁后,星期天会带她到公园去玩。这里是孩子们的乐园,在公园内的西侧有一个高大的鸟笼子,里面有小鸟在歌唱,它的旁边就是儿童游乐场,有爬梯、秋千和跷跷板。 公园的东南角是个小型的动物园,有猴、有狼、有开屏的孔雀、懒洋洋的熊瞎子,温顺的梅花鹿在木栏里游逛,把游人当作朋友的骆驼伸过头来让人抚摸。 1980年后,铁岭公园移交给了市园林管理处,公园年年举办各种活动吸引游人。1981年元宵佳节,铁岭公园举办了迎春灯展,夜幕降临,数百盏花灯齐放,让人留连忘返;1982年初,公园将东侧的办公室改建成了面积180平方米、有300个座席的小剧场,多次接待省内外地方戏剧团和民间艺人演出地方戏,活跃了我市群众文化生活;1984年“五四”青年节,共青团地、市、县委联合在公园举行了青年联欢会,万余青年参会,地委书记曹明远和行署的领导同志应邀参加了此次活动。文艺表演结束后,青年们手挽手、肩并肩跳起了集体舞,这应该是铁岭第一次公开的集体舞会吧,围观的群众人山人海,从此,铁岭的跳舞风在全市迅速蔓延开来;1985年5月,山东德州的马戏杂技团受邀来铁岭公园演出;1986年4月,在蔡少武先生的率领下,沈阳杂技团首次来铁岭演出,在铁岭公园表演飞车走壁;1986年5月,空军某部赠送我市少年儿童两架退役的喷汽式飞机,其中一架就摆放在铁岭公园,很多人登上飞机摄影留念、体验了一把当飞行员的感觉。 那时候的铁岭公园充满了活力,人们都喜欢去铁岭公园玩,就连从广西引进的猴子也在1988年产下了两只活泼的“猴崽子”,为游人增添了乐趣,这在铁岭公园是历史上的第一次,《铁岭日报》还对此事发了消息;1993年的春节,公园还举办了冰灯展,让铁岭人在自己的家乡亲眼看到了冰灯。早在1930年时,公园曾请大连的三田工务所在东北角建过温室,栽培菊花盆花出售。如今公园在旧址上,重建了温室花窖、栽植花卉一百多种供人们欣赏。还不时培育一些受市民喜爱的盆花出售,也为公园增加了收入。 那时候的铁岭公园虽然不大,但却是铁岭人的最爱,每年的春节、五一、国庆节,铁岭公园都会装扮一新,迎接八方来客。游兴之后许多人还不忘拍一张照片留下自己美好的纪念。 上世纪九十年代,为了建设新火车站,打通银州路,铁岭公园面积被压缩,围墙被拆除。2002年8月,为了创建历史文化名城,迎接艺术节,市里决定在铁岭公园修建铁岭名人雕像园。把赵本山、阎红、吕刚、陈跃玲、孙福明这些令家乡人骄傲的喜剧明星和体育冠军的雕像(后来搬到了岭东的体育公园)立在那儿,为此,假山平了,荷花池填了,亭、桥没了,只是在公园的南端立起了一长条巨石,上写“文化公园|”。 名谓“文化”,却为休闲娱乐的地方,在这里,引吭高歌,唱二人转的、敲锣打鼓,扭大秧歌的、围桌而坐,扑克“升级”的成了主旋律,虽仍称“公园”,但却与“公园”的传统元素无缘,多了些嘈杂,少了些幽静,再也看不到老公园的一丝影子了,虽然还有人叫它“老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