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石板路上的情

期盼

<p class="ql-block">  农历正月初六,丈夫姑老婊的儿子结婚,几家亲戚相约,一同前往素有“小汉口”之称的千年古镇——蜀河。</p><p class="ql-block"> 蜀河位于旬阳东部,汉江和蜀河在这里交汇。</p><p class="ql-block"> 初五下午,一行十余人驱车前往,吃罢晚饭,丈夫建议去我们三十九年前,刚参加工作时的蜀河中学看看。虽在县内,却因各种原因,一直未曾去过,由于天色已晚,只好作罢。</p><p class="ql-block"> 初六早晨八点多,婚礼还有几个小时举行,我们就从住的酒店前去。宽阔的街道,鳞次栉比,高低不一的楼房,替代了昔日荒芜的山坡。</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边走边看,街道左边一栋破旧的三层青砖瓦房吸引了我,记忆中,这应该是非常红火的罐罐厂,问了一位当地居民,的确是。</p><p class="ql-block"> 罐罐厂的瓦盆,瓦罐用泥坯作器型,然后烧制,使用的是传统工艺。</p><p class="ql-block"> 我参加工作那一年,工资八十六元,一元五角在这里买了2个瓦盆,大一点的,送给孩子他伯父他们了,小一点的,使用至今,成了我参加工作后的唯一念记。每次看见瓦盆,就想起在蜀河中学的那些岁月。</p><p class="ql-block"> 罐罐厂离学校很近,有一条不太宽阔的土路,闲暇之余,常和同事去看工匠们做泥坯,烧制陶器。</p><p class="ql-block"> 如今,房子周围,杂草丛生,凌乱不堪,房子前面的院子,堆积了不知哪位拾荒者捡的废弃纸壳,以及有些居民见缝插针,种的蔬菜。</p><p class="ql-block"> 房子还在,但已不见当年的辉煌,昔日忙忙碌碌制作陶器的那些工匠,最年轻的,也应该年过花甲了。</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沿着宽阔的街道继续前行,两旁的高楼大厦不断地映入眼帘,我努力的回想记忆中它们的模样。</p> <p class="ql-block">  街道左边的台阶之上,是一栋砖木结构,摇摇欲坠的民房,姓什么,已不记得,后面那红砖房,当时是教工的宿舍。</p> <p class="ql-block">  围墙里面的黄墙房,是教室。</p> <p class="ql-block">  再往前走一点,右边是一些水泥台阶,沿台阶下,走完青石板路,是去镇上的一个小码头。</p><p class="ql-block"> 冬季的时候,在蜀河上搭一座临时木板独木桥,其它季节,淌水过河。雨季涨水,有一个小木船渡河,摆渡的是一个三十出头的小伙子,大家都叫他明娃子,至于大名,就不知道了。昔日风华正茂的小伙子,现在也到了古稀之年。</p><p class="ql-block"> 拴小船的那个水泥墩还在,静听蜀河潺潺的流水声,叙说着那些陈年往事。</p><p class="ql-block"> 自从一桥飞架南北,蜀河两岸的交通方便多了,小木船,小码头,淌水过河,独木桥,已淡出蜀河人的生活视野,遗忘在蜀河人的心里,尘封在那些年代人的记忆里,成了人们茶余饭后的一个遥远故事。</p> <p class="ql-block">  青石板路的左边,有一排平房,是转运站,替而代之的,是一栋五层楼房。</p> <p class="ql-block">  这是后来修的水泥台阶,覆盖了原来的青石板路。</p> <p class="ql-block">  站在街道,眺望蜀河和古镇,蓝天白云,晴空万里,连绵起伏的山脉,高楼林立,湖光山色,水中倒影,如诗如画。</p><p class="ql-block"> 蜿蜒曲折的蜀河涓涓地流淌,娓娓叙说着古镇故事,见证着古镇的变化。</p> <p class="ql-block">  古镇左边,蜿蜒流淌的是汉江,转弯处,曾有一个码头。每次回去,从那里坐轮船到沙沟火车站,再坐绿皮火车回县城。</p><p class="ql-block"> 在学校,常常听到轮船离开,到达的汽笛声。</p> <p class="ql-block">  汉江,在太阳的照耀下,朦朦胧胧。</p> <p class="ql-block">  街道的左边是一个小巷子,还是当年的模样,只是物事人非。拾阶而上,狭窄的青石板路两侧是石墙建筑,青石板路在脚下延伸,仿佛带着我们穿越回了过去。</p><p class="ql-block"> 丈夫一边走,一边说,这原来是谁家,那原来是谁家,在谁家压面,在谁家买鸡蛋,又在谁家买麻花……</p> <p class="ql-block">  这应该是柯家,木板门早已没了踪影,巷子左边的石缝里,顽强地生长着一些植物,给沉寂的巷子,增添了一抹生机。</p> <p class="ql-block">  这是唐家,常常看见婆媳俩在家,家里有一个压面机,附近的居民都在他们家压面,还居住在这里,红红的对联,虚掩的门,屋里不时传来电视的声音。</p> <p class="ql-block">  这里的每一块石头,都像是历史的见证者,仿佛在叙说着岁月的故事,默默地记录着古镇的变迁,承载着往昔的记忆。</p><p class="ql-block"> 这条石板路,曾是学校到街上的唯一通道,我们在这条石板路上,走过了五个春秋。去街上买菜,去街上理发,去街上买日常用品,去粮站(黄州馆)买粮,下河洗衣服,下午,周末到蜀河边,汉江边玩,涨水时,在河边钓鱼……</p><p class="ql-block"> 昔日的青石板台阶,已残破不堪,又十分地光滑,那是岁月留下的沧桑。</p><p class="ql-block"> 走在青石板路上,似乎又回到了三十九年前,熟悉的路,熟悉的房,不一样的感觉,不一样的心情。</p> <p class="ql-block">  上完青石板台阶,就是学校大门,这是当年全校师生走的唯一的一个大门,现在是常年铁将军把守,与新修的气派大门相比,它显得太小气了。</p><p class="ql-block"> 从前,一进这个大门,右边就是一个小卖部,紧挨着的,是教学楼,昔日的教学楼,仍那么熟悉,那么亲切,那时的学生,也到了快退休的年龄。</p><p class="ql-block"> 由于学校合并,撤销,现在这里是蜀河初级中学。</p> <p class="ql-block">  学校大门正对门的朱家,女主人非常贤惠,善良。</p> <p class="ql-block">  紧挨学校大门右侧围墙的王家,一个小院,也已是人去房空,不知搬哪儿去了。</p> <p class="ql-block">  继续往前走,主人废物利用,把盆,桶当花盆,在巷子两侧栽上绿植和蔬菜,寂静的巷子,又增添了些许生机,两边这些砖墙结构的房子,虽有些斑驳,但依然支撑着古镇的岁月。</p> <p class="ql-block">  这家,曾开了一个诊所。</p> <p class="ql-block">  这一排平房,昔日的村小,与蜀河中学一墙之隔,平时能听到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和老师的讲课声,那些懵懂的少年,现在也是五十左右的中年人了。</p> <p class="ql-block">  巷子右边这座木结构房屋,上面还有一个阁楼,红红的对联格外显眼。看来,这家主人搬了新居,还不忘给老房贴上对联。</p> <p class="ql-block">  古色古香的老房子坐落在狭窄的小巷里,青砖砌成的墙壁上装饰着精美的壁画。这些壁画描绘着山水花鸟等自然景色,雕梁画栋,见证了往日的繁华。</p><p class="ql-block"> 站在这座老房子前,感受着它所蕴含的历史与文化。昔日的繁华已随风而去,只留下这些孤零零的房屋,似乎在叙说着岁月的悠长,以及岁月里那些精彩的人生。</p> <p class="ql-block">  渐渐长大的树木和这些孤单的残垣断壁作伴,仰望日月星辰,和白云闲聊,和风儿拥抱,和雨儿嬉戏,聆听汉江的呢喃细语,感叹时代的发展变化。</p> <p class="ql-block">  这是樊家,门前曾是青石板路上最热闹的地方,如今也是残门锈锁久不开,灰砖小径覆干苔,无名枯草侵满院,门前冷落人稀少了。</p> <p class="ql-block">  紧邻的是一个门楼,常常聚集着很多人,做针线的,聊家常的,工作劳动了一天的人们,晚上常常不由自主地汇集在这里,天南海北的闲聊,聊昔日有“小汉口”之称的蜀河是如何的繁华,如何的兴盛,商铺林立,商贾云集,商船绵延数里,街上人头攒动,帮会的会馆又是何等的气派,清真寺、三义庙的钟声又是何等的悠扬,会馆的戏楼锣鼓喧天,又是何等的热闹,吸引人……</p> <p class="ql-block">  古色古香的老房子门上挂着木制牌匾,门前停了几辆摩托车。这些建筑虽然古老,但依然与现代生活紧密相连。</p><p class="ql-block"> 住在这里的人们,骑着摩托车从这条石板路上驶过,留下一阵清脆的铃声。</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走在这条熟悉的青石板路上,记忆的大门被打开了,那些熟悉的面孔,熟悉的场景,一一从记忆的深处浮现出来,又从眼前一一闪过。</p><p class="ql-block"> 走在这条熟悉的青石板路上,古镇的故事如同一幅幅美丽的画卷在眼前徐徐地展开,更像一条时间的长廊,将过去与末来紧紧的相连,每一座房子,每一个角落都承载着往昔的记忆。</p><p class="ql-block"> 走在这条熟悉的青石板路上,每一步都踏在时光的车轮上,感受着岁月的流逝,仿佛也在书写着属于自己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走在这条熟悉的青石板路上,已没有了芳华,逝去了青春,只有岁月留下的回忆。当身边的一道道风景,昔日一个个熟悉的面孔变成了回忆,却只叹,景依在,情依在,而人已非青年。</p> <p class="ql-block">  站在蜀河街,眺望学校和小码头,以及那依稀可见的青石板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