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在浙江省金华市兰溪市永昌街道的千年古街上,蕴含一条地方特色鲜明的文化底蕴深厚的“李渔风情街”,李渔风情街上商铺林立,各家商铺门前都悬挂了各式各样的灯笼,把整条街点缀得幻如人间仙境,吸引着八方来客慕名而来。</p> <p class="ql-block"> 相传,乾隆十五六年间,乾隆帝母后钮钴禄氏曾到金华府兰溪县的樟林观灯,乾隆因母后对当时兰溪樟林灯会感观极佳赞不绝口,乾隆因而也赞誉连连,由此留下“苏州园林甲天下,杭州风景冠全国,兰溪灯会负盛名”的佳话。当时樟林灯会上以无骨花灯为主,经过岁月的沉淀,如今浙江省兰溪市永昌街道的樟林无骨花灯正以新的面貌出现在李渔风情街上。</p> <p class="ql-block"> 当你知道了李渔风情街灯笼背后的故事后,你是否想知道古时“负盛名”的兰溪樟林灯会今天的状况呢?你是否想知道中国灯笼文化的一些奥秘吗?那你可得认识一下“无骨花灯”非遗技艺传人胡子湘先生,他是兰溪樟林灯会无骨花灯家族非遗技艺的第十代传人,是金华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无骨花灯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他的“无骨花灯作品展示馆”就在这条李渔风情街上。</p> <p class="ql-block"> 胡子湘,今年47岁,出生于制作无骨花灯的世家,家族所传承的永昌胡氏无骨花灯制作技艺,在兰溪久负盛名。自清代康熙年间起,这份手艺就像生生不息的文化血脉,在家族中代代延续,历经岁月打磨,愈发散发出独特魅力。他的花灯“针功夫”得自祖传,技艺精湛,与时俱进,他的花灯制造已具功力,构思巧妙,独具匠心,所产作品既显传统精髓,更具新时代的文化气息。</p> <p class="ql-block"> 走进工作室,这里有很多针刺作品,有构思品、半成品,成品。胡子湘先生介绍说:无骨花灯最初是道教“灯仪”的一部分,在历史流转中逐渐演变成渲染节日氛围的工具。它的独特之处在于全身无骨架,由若干纸片折拼粘贴而成,灯面图案由针刺成孔,透光留影,因此又被称为“无骨针刺花灯”。</p> <p class="ql-block"> 无骨花灯的“针功夫”,需要“真功夫”,具超乎常人的细腻和耐力。它的制作工序繁杂,从选材、制图、调浆、烫纸、剪样、刺孔、粘合到装订,每一道工序都是细工慢活。所以,不要小看一盏花灯,凝聚着艺人沉甸甸的心血、智慧和挚爱,是传承与创新的“结晶”,是一代代中国艺人心中有梦、与时俱进、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缩影。</p> <p class="ql-block"> 通常定制一盏无骨花灯,大概需要一周到半个月时间才能完成。胡子湘先生的记忆1989年建国四十周年他的伯父胡宝铨为供销社等部门制作一批庆祝国庆花灯,整个家族二十几口人齐上阵。创作无骨花灯没有现成模板,每一盏都由匠人构思创作,这就要求匠人具备一定的绘画和书法功底。目前,他正在设计为正月十三永昌街道李渔风情街“舞龙灯”的龙头等创作花灯,现在已可在李渔风情街非遗展示馆一睹风采。</p> <p class="ql-block"> 可见,花灯传承难度大,实非人人可传承。有幸成为“有缘人”的胡子湘先生,你迎难而上不退缩,吃尽苦中苦,已修得“正果”,成为永昌街道李渔风情街上一颗璀璨的“明珠”,成为金华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无骨花灯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p> <p class="ql-block"> 诚挚祝福祖国繁荣昌盛,非遗事业发扬光大,非遗传人为国争光;衷心祝愿胡子湘先生不懈努力、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生意越来越红火,家业越来越兴旺,事业越来越发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