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千里跃进沂蒙山 》 </p><p class="ql-block"> ——忆“七五.六”部队换防</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受命“七五.六”任务</p><p class="ql-block"> 步兵第xx6师,自1955年10月撤离朝鲜回国后,就一直驻防在吉林市蛟河县、敦化县。其部署为:师部代号3180部队,驻蛟河县城。步兵第x06团代号3181部队,驻蛟河县新站镇。步兵第x07团代号3182部队,驻敦化县。步兵第x08团代号3183部队,驻蛟河县杨木林子镇。师P兵团代号3184部队,驻蛟河县东崴子镇。 </p><p class="ql-block"> 吉林市蛟河县位于吉林省东部,长白山西麓,东与敦化市相邻,南与桦甸市接壤,西隔松花湖与吉林市丰满区、龙潭区相望,北与舒兰市、五常市毗连,总面积6千多平方干米。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这里是连接东北的交通要道。在当时中苏关系紧张的情况下,陆军第x6军的防务是:北援中苏边境,南控朝鲜半岛。</p><p class="ql-block"> 蛟河,明代称秃都河,为松花江一级支流。传说,很久以前,有一条大河横贯此地,河中曾出现过一条蛟龙,于是人们将这条河命名为蛟河,县名也因此而得名。蛟河距今约有3千多年的历史,这里物华天宝,资源丰富。蛟河素有“长白山立体资源宝库”之称。 </p><p class="ql-block"> 1975年上半年全师部队正在掀起学习贯彻毛泽东主席关于“军队要整顿”“要准备打仗”指示的教育活动,部队“要准备打仗”的思想进一步得到各级的重视。我们喷火连担任全训任务,部队练兵热情高涨,练兵为打仗的思想进一步增强。官兵们都憋着一股劲,努力把军事训练搞上去,练就过硬的军事本领,时刻听从祖国的召唤。</p><p class="ql-block"> 6月中旬的一天,连长隋海、指导员雷成龙突然接到师司令部的电话通知,立即到师部作战室开会。会上师参谋长刘合传达了中央军委“75.6”命令。命令的主要内容:中央軍委根据战略部署调整、“部队要整顿”的需要和避免军队干部参与地方派性斗争,决定调整部分部队的防务。其中驻防吉林市的沈阳軍区陆军第X6军与驻防徐州市的济南军区陆军第X8军对调,驻吉林蛟河县的步兵第XX6师与驻山东临沂县的步兵第XX3师对调。 </p><p class="ql-block"> 接到命令后,军师两级对部队移防工作非常重视,师长刘连福,军副政委兼师政委吴剑亲自动员、部暑、检查,并深入到营连督导落实。在严格对外保密的前提下,换防的准备工作紧张有序地进行着。师直属党委根据军、师党委会的要求,对排以上干部进行了动员教育,提出要求,并下达了部队行动计划指示。指示要求:坚决执行各级关于部队换防的重要指示,保证完成任务;重点做好干部和随军家属工作,保证官兵服从命令、听指挥;各级细化行动计划方案,保证部队随时拉得动;做好部队装备物资的装运准备工作,携行的武器装备、专业装备器材、军需物资必须保持完好状态带走。指示强调:营产营具等物品不准带走,必须保持完好能够使用,如水电线路,营房门窗、灯泡、开关,连队锅灶等;连队养的生猪不准杀,必须留给友军。地里的菜不能拔,保证友军来了有新鲜的疏菜。指示还要求:换防行动要达到上级满意、友军满意、自已满意的“三满意”要求。好在那个年代连队和单兵除部队配发的物资以外没有其他的东西。连队主要是携带喷火器和轻武器以及调油设备、喷火装药、武器配件、训练靶具和生活器材等。个人主要是携带三包,即背包、战备包和挎包等,连队干部准许带一个木箱子。这些物资平时都保持战备状态,只要一声令下,连队随时打起背包就可出发。我们喷火连的主要任务是师军需、武器弹药物资打包装;帮助随军家属物资打包装;协助师机关物资打包装;以及这些物资的铁路装载,车站勤务警戒等工作。还有新沂站师北安农场10多列车的粮食物资卸载任务。</p><p class="ql-block"> 在任务重、时间紧的情况下,连队干部坚持以大局为重,舍小家为大家,严密组织各项工作的落实。党员班长积极带头,我记得我一夜站两班岗,白天照样工作。给随军干部打包装,由于家具、生活用品和贵重物品怕碰易损坏,往往家属们要求很高。为此连队规定的很具体,要求3至4人一组 ,不准动包装里的东西,不准收拿家属赠送的物品,不准随意提出改变包装的要求。有时加班到晚上10点多,没有一户提出不满意的。据不完全统计,全连共打包物资 2800余件,装卸各类军用物资 1万余吨。6月下旬,副指导员朱松川带领由刘福善、潘泰富、李延生、马茂才等人组成的先遣组随师先遣队先期到达临沂xx3师驻地,接收营房营具,了解驻地民风民俗,采购生活物资为部队进驻做好准备。</p><p class="ql-block"> 蛟河,像长白山脉的一颗明珠,镶嵌在吉林松花湖畔。马上就要离开这美丽、熟悉、热情的第二故乡了,官兵们除了依依不舍之外,还有一份眷恋。眷恋这片白山黑土和宛如蛟龙奔流不息的蛟河,眷恋那云卷云舒、资源丰富的长白山,眷恋那热情、朴实、勤劳、智慧的蛟河人民,眷恋那庄严神圣的三一八0营盘和营区内的一草一木……!</p><p class="ql-block"> 对即将进驻的新防地——临沂,只知道是《沂蒙颂》里红嫂的故乡,是革命老区,其他则知之甚少,但是还是十分向往的,尤其是士兵,当兵期间能多走些地方也是开眼界、长见识。</p> <p class="ql-block"> 千里挺进鲁东南</p><p class="ql-block"> 按照师换防行军计划指示,我连于1975年7月9日05时,从蛟河营房出发,摩托化开进至新站火车站。06时连队到达新站火车站装载站台,8时许全连装载完毕,全连共6节闷罐车,每排一节,连部后勤一节,装备物资两节,编入师机关专列。连长隋海为军列分队长,副连长康有臣、司务长李玉发和三位排长为车箱长。出发前连长下达了行军命令,明确了行军纪律,规定了上下车信号和联络方式,以及意外情况处置方案。09时军列编队完毕,军列号:9751367。09时30分专列从新站站出发,大家挤在车厢门口面向新站向蛟河告别致敬!列车风驰电掣般地向西北方向驶去,中午到达吉林市,午饭是连队自备在车上吃。下午16时到达长春站,在兵站吃的晚饭。大约21时左右军列驶入沈阳站,沈阳军区首长到沈阳站军代处接见了本列带队的师首长,并到站台送别了軍列。军列从沈阳站继续前行,凌晨04时经新民站时发现装载物资的一节车箱起火,列车紧急靠停。一班长田忠明带领全班,在车站人员的配合下,摘下失火车箱,迅速将火扑灭。二班长赵永志带领二班清理火场。经查,列车失火原因是列车底盘松动摩擦所至。此次火警有惊无险,损失不大,既检验了连队快速反应的能力,也给行军增添了几分神秘惊险的色彩。第二天08时列车在山海关站换车头,连队在兵站吃早饭,至此列车开始转向南下。中午经抵天津,23时左右到济南站,此时济南站打出欢迎标语,并有济南军区的首长接见了本列的带队师首长。第三天早晨列车经达兖州站,并在兖州兵站吃早饭,这顿早餐很丰盛,主食有油条、包子、馒头、煎饼、豆浆和小米粥,副食有鸡蛋、芹菜炒肉、辣椒炒鸡、豆腐油菜和两盘小咸菜。列车下午经徐州站进入陇海线。于11日 24时军列抵达本次铁路输送的终点站——江苏东海站。连队卸载后,改为摩托化行军,共10台解放车,随师机关编队开进,途经山东省郯城县、临沭县,全程约130公里。于12日05时30分到达临沂营区。从蛟河到临沂整个行军约3千多公里,历时72小时。副指导员朱松川率先先遣组人员提前将营房打扫干净,将营具布置好,将饭菜做好,迎接连队官兵到新家。</p><p class="ql-block"> 连队进入新营区后,休整一天,第二天就恢复了正常秩序,连长带队出操跑步到沂河大挢(往返约10公里),沿途是大片的麦地,还跑过一个隘口(后来知道是银雀山),看到广袤无垠、波光粼粼的沂河,就想起了电影《南征北战》中的大沙河,大家兴奋不已!</p> <p class="ql-block"> 驻守沂蒙担使命</p><p class="ql-block"> 陆军第X6军及所属部队转隶济南军区后,其配置及代号为:军部代号为54573部队,驻徐州市。步兵第xx6师代号为54582 部队,驻临沂县(步兵第X06团代号54583部队,驻莒南县板泉镇。步兵第X07团代号54584部队,驻临沂大岭镇。步兵第X08团代号54585部队,驻临沂册山镇、师P团代号54586,驻临沂罗庄镇)。步兵第XX7师驻徐州市。步兵第XX8师驻新沂县。师喷火连代号为45分队。其主要防务是:担负日照至连云港南黄海东部海岸抗登陆防御作战;支援青岛威海方向抗登陆作战;支援北京方向机动作战。</p><p class="ql-block"> 我师师部营区位于临沂县西南,解放路中段,东至沂河约4公里,西到长途车站约2公里,北临王羲之故居,东南为临沂地委、临沂军分区,地理位置很好。该营区比较规整,分南北院。北院为师机关、家属院和师医院。南院为师直属队、师后勤分队。南营区有南北两个大门,北门过解放路就到师家属院,向西是师机关所在地,再向西是师医院。南门主要供车辆装备通行。临沂的营房的样式与蛟河营房差不多,都是苏式设计,只是外部颜色略有差别,蛟河是青石基墙红砖红瓦,临沂是青石基墙灰砖灰瓦。连队新家在南院路东靠南,南邻后勤分队,北依通信营。连部在营房的西头共有10个单间,依次从西至东为三个排三个大屋。洗漱室在路西侧。连队进驻后自修了房前的路面和晒衣架,门窗统一刷了绿色油漆,修建了单双杠、沙坑等军体器械场。设施齐全,生活方便。</p><p class="ql-block"> 到了临沂才识临沂真面目。临沂位于山东省东南部,与江苏省连云港市交界,因临沂河而得名,古称琅琊、沂州,是东夷文化的核心发祥地,有3千多年的建城史;50年前的临沂就是山东省最大的地级市,辖12个县,面积达1.7万平方公里,人口约9百万;临沂历史文化悠久,有银雀山汉墓竹简博物馆、王羲之故居,有荀子、曾子、诸葛亮、王羲之、颜真卿、刘洪等历史名人;临沂是革命老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先后在沂蒙老区建立了滨海、鲁中、鲁南革命根据地,有20多万人参军入伍,120多万人拥军支前,10万英烈血洒疆场,为抗击外来侵略和中国革命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和牺牲,华东烈士陵园就座落在临沂城东南;临沂是鲁东南战略要地,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有“齐鲁襟喉、徐淮锁钥”之称。历史上,尤其是革命战争时期,发生了许多著名战役、战斗,如马陵之战、孙祖大捷、鲁南战役、临沂保卫战、大青山突围战,以及著名的孟良崮战役。七十年代,当时的临沂还是贫穷的老区,经济比较落后,没有铁路,没有大的企业,主要靠商业和农业生产。当地老百姓的主要运揄工具是木制地排车,也叫“排子车”,空车时人蹬车滑行是一景。人民穿着很朴素,就连县级领导都穿着用手推车外胎作的沂蒙凉鞋,当地土话叫“呱嗒子”。满街的人都戴着六角草帽,叫“沂蒙席夹子”,既能档雨又能蔽阳。老百姓的主食是地瓜煎饼和咸菜。夏天许多老百姓,就一张席子睡在大街上。想想战争年代的奉献,看看现在老区人民的生活,我们还是很受触动的,路上开车遇到排子车尽量让路、不按喇叭。</p><p class="ql-block"> 这里的疏菜、水果种类多、价格便宜,鸡蛋仅5分钱1个,苹果0.2元1斤,桃子、西瓜0.1元左右1斤。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这里的农副产品比东北丰富多了,连队经常改善伙食。刚来时连队的司务长上司到集市上购物都不会讲价,一时把物价給抬高了,对此老百姓还有意见,认为东北来的部队傻。山东军供的粗粮是小米,虽然比东北的高粱米好一些,但因战备粮至少储存三年以上,其实做二米饭也很难吃。还好司务长熟悉情况后,他们就到临近的江苏新沂去采购,江苏军供粗粮是早稻。</p><p class="ql-block"> 对于生长在东北的我来说,还有个气候适应问题,盛夏的临沂,炎热难耐,白天最高气温达40度。尤其是晚上,没有一丝风,闷热的睡不着觉,只能用凉水冲澡。冬天这里也很冷,因无取暖设施,屋内屋外一般冷,最低温达零下10度以上,晚上冻得打哆嗦,就寝号声一响就急忙钻进被窝。起床号一响,穿上冰冷的裤子,也很不舒服。好在那时候都年轻,挺一挺就过来了。</p><p class="ql-block"> 部队换防后,8月至9月连队担任营房维修任务,共维修营房2干多平方米,修路面1.6千平方米,保证了师机关、家属区的正常工作、生活秩序。10月份后连队开始军事训练任务,主要是适应性训练,吉林山地较多,而临沂河流和水网稻田具多。连队开始群众性练兵活动,探讨在水网田地与河滩堤岸的喷火方法和喷火组的战术行动。年底济南军区防化部对连队进行了检查考核,取得了优异成绩,并对适应性训练给予了充分肯定。 </p><p class="ql-block"> 步兵第xx6师自1975年7月进驻临沂始,到1998年9月20日改编为河南陆军预备役步兵第XX6师止(驻开封市),共驻防临沂23年。23年来除完成战备训练任务外,积极参加地方的经济建设和共建活动。共筹建希望小学5所,筑路、修堤2百千米,清淤疏凌5千千米,抗洪抢险共出动兵力1.6万人次,动用装备车辆500台次,架设电路和光纤电缆500余千米。为老区建设发展也做出积极贡献。1996年临沂市在革命老区中首个实现整体脱贫,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等国字号荣誉,被授予中国市场名城、中国物流之都、中国书法名城等称号。当然,这些荣誉的取得也有我们部队的一份贡献。 </p> <p class="ql-block"> 今年是“75.6”换防行动50周年,前日二班长赵永志在微信中提到此事,激起我心中阵阵涟漪……。为了连队的历史,为了战友们共同的经历,我决定把资料整理起来,给大家留个纪念。在此,真诚地感谢二班长赵永志提供的珍贵资料和文书刘福善提出的宝贵意见。</p><p class="ql-block"> 回望岁月,感慨万千,拙笔拼诗一首,与大家共勉!</p><p class="ql-block"> 《雄狮踞滨海》</p><p class="ql-block">冀东抗日军旗展,北战南征卓功建。</p><p class="ql-block">镇守蛟龙护长白,威武北疆敌胆颤。</p><p class="ql-block">奉命挺进鲁东南,积极防御黄海岸。</p><p class="ql-block">水乳交融沂蒙情,文明之师谱新篇。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溪水晨风 </p><p class="ql-block"> 2025年1月30日于济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