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鹅之城——三门峡

水穷云起

<p class="ql-block">三门峡,这片充满神秘与魅力的土地,像是一本厚重的历史书,每一页都写满了岁月的痕迹。游三门峡,就像是在历史的长河中漫步,每一步都能感受到自然与人文交织的独特韵味。在这里,山水相依,历史与现代交融,每一处风景都是一幅天然的画卷,等待着游客去细细品味。</p> <p class="ql-block">三门峡大坝</p><p class="ql-block">新中国水利水电事业的摇篮</p><p class="ql-block">1957征服黄河的开端大家都来支援三门峡</p><p class="ql-block">1958.12三门峡大坝截流成功</p><p class="ql-block">1959.12完成100万立方米混凝土浇筑</p><p class="ql-block">1960.09三门峡水库提前蓄水运用</p><p class="ql-block">1961.4三门峡大坝主体工程竣工</p> <p class="ql-block">虢国博物馆</p><p class="ql-block">虢国,一个2800年前的诸侯邦国,曾经是周王室的左膀右臂肱股心腹,在周朝的兴起与发展中立下了汗马功劳。然而,由于文献记载有限,历史上先后出现五个虢国,与之相关的始封、世系、发展演变等问题迷雾重重,给后世造成了诸多困扰。所幸的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三门峡虢国墓地及上阳城遗址的发现和发掘,为揭开虢国的神秘面纱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排列有序的墓地、遗迹丰富的城址、端庄厚重的青铜器、瑰丽璀璨的玉器、震惊天下的铁剑、气势恢宏的车马坑……便得虢国的面貌逐渐清晰起来……</p><p class="ql-block">《周风虢韵一 虢国历史文化陈列》旨在通过对20世纪90年代虢国墓地出土文物的展示,深入发掘文物背后蕴藏的内涵和故事,从而体现虢国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借此陈列展览,让公众在领略虢国风采的同时,感受古代优秀的历史文化,自觉传承中华文明,增强文化自信。</p> <p class="ql-block">六璜连珠组玉佩</p><p class="ql-block">该组玉佩由六件玉璜和玉管、玉佩、玛瑙珠及料珠等联缀而成,分为项饰和胸饰两部分。其中的两件玉璜形状、质地、玉色相同,纹样连接相合成一玉璧,推测是先制成璧形,后施纹样于璧上,最后对剖成两璜,印证了文献记载的“半璧为璜”之说。</p> <p class="ql-block">贴在虢国国君虢仲的面部玉,实物与图片一样。</p> <p class="ql-block">玉凤</p><p class="ql-block">凤鸟的形象早在史前仰韶文化时期就出现了。西周时期,因为周文王“敬德保民”,故“有凤来仪”“凤鸣岐山”,保佑周人兴旺发达起来,成为统领天下的王上。因此周人特别尊崇凤鸟,就像尊崇祖灵一般,在很多器物上都刻绘了凤鸟的图案。</p> <p class="ql-block">双人纹玉兽</p><p class="ql-block">该玉佩饰缠体双人纹,人首蛇身,人首分居两端,人面上仰,细丝长发,蛇身交缠。该图案表现了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人类始祖伏羲和女娲的形象,是考古发现的最早表现此题材的实物资料。</p> <p class="ql-block">玉天鹅</p><p class="ql-block">从这件玉雕天鹅可以看出,三千多年前,三门峡地区就有天鹅生存。如今美丽的白天鹅每年在此落脚,反映了这里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友好的人文气氛。</p> <p class="ql-block">车马坑</p> <p class="ql-block">三门峡天鹅湖</p><p class="ql-block">三门峡市天鹅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成立于2007年2月,规划面积12000余亩,现管理面积8850亩,其中陆地、滩涂面积6150亩,水域面积2700亩,是经国家建设部批准的我省第一家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每年10月底至次年3月,都有成千上万只白天鹅在湿地公园的天鹅湖栖息越冬,洁白美丽的白天鹅、碧波荡漾的黄河水与深沉厚重的黄土高坡融为一体,形成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丽画卷,三门峡由此被誉为“天鹅之城”。2010年3月被国家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授予全国第一家“中国大天鹅之乡”的荣誉称号,2011年1月被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评定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012年12月成功创建河南省文明风景旅游区,2016年荣获国家“旅游先进体”荣誉称号。</p> <p class="ql-block">宝轮寺塔</p><p class="ql-block">中国四大回音壁之一</p><p class="ql-block">宝轮寺塔始建于隋文帝仁寿元年(601年),故称仁寿建塔。为供奉舍利由尼姑道秀主持建筑,塔体为木塔。</p><p class="ql-block">金大定十七年(1177年),僧人智秀重建宝轮寺塔(砖塔)。</p><p class="ql-block">因其塔内回声类似蛤蟆的叫声,俗称“蛤蟆塔”。</p> <p class="ql-block">在此敲石可以听到蛤蟆叫声。呵呵……没听到,当地人说以前能听到,现在听不到了。因为修了塔基。</p> <p class="ql-block">公铁两用大桥</p><p class="ql-block">n形桥墩成了网红打卡地</p> <p class="ql-block">陕州地坑院</p><p class="ql-block">陕州地坑院是一种古老而神奇的民居样式,被誉为“地平线下古村落,民居史上活化石”,是中国特有的四大古民居建筑之一。地坑院也被称为“地下四合院”,具有约4000多年的历史,是全国乃至世界唯一的地下古民居建筑。‌</p> <p class="ql-block">潼关古城</p> <p class="ql-block">落日余晖下的黄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