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婚礼上的青春之歌</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二)新娘子坐福</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图文/幸福</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美篇号/320737207</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81年元旦那天,时年21岁的我手挽漂亮媳妇儿走红毯;上午十点,婚礼庆典的序幕在鞭炮齐鸣中徐徐拉开,按当地婚俗习惯,媒人引领新郎新娘向男女双方父母、亲戚朋友敬茶、点烟,男方父母按之前的约定向女方父母付清彩礼钱,紧接着,就该是婚礼主持人登场了,媒人则退居“二线”;随着主持人闪亮登场,婚礼庆典进入高潮阶段,首先,主持人当众宣读法律文件——结婚证书;然后是拜堂开始,即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最后,送新娘子入婚房,坐福。</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记得我和妻子拜堂时,由于距离太近,行夫妻对拜礼差点撞到一起,获得满堂彩,招惹哄堂大笑,还有更搞笑的事儿,那就是送新娘子去婚房“坐福”时,主持人问我要斧子,我竟然跑去柴房拿来劈柴的斧头交给了主持人。</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坐福”是一种传统的汉族婚俗,主要流行于东北地区。在新娘被迎娶到新郎家后,她会踏着红毡进入房间,坐在炕上,这个仪式被称为“坐福”或“坐富贵”</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坐福的象征意义是新娘婚后福气满满:新娘将福气带入新的家庭,家庭和睦:也代表着新娘在新家庭中的地位和责任。通过这个仪式,寓意着新娘未来的生活中,充满幸福。</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和妻子都是汉族人,老家地处东北辽西,男女结婚仪式上新娘子坐福是必不可少的程序,不仅如此,其他地方新娘子坐福只是坐一个绣着福字的坐垫,而我老家新娘子坐福,不仅坐福字坐垫,且坐垫下边还要放一把斧头,即“斧”子、“福”字,双福临门的意思。</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当我和妻子拜堂仪式完成后,就听主持人高喊“下面有请新娘子入婚房坐福啦!”母亲立刻上前手挽我媳妇向婚房走去,可刚到床边好像想起了什么,又急急忙忙的转身离去,主持人小声问我“有斧子吗?”我先是一怔,但马上明白,立刻飞身跑向柴房,拿来劈柴的板斧交给主持人,主持人一看,不禁大吃一惊,身边的人也都吃惊不小,禁不住哈哈大笑。正当我不知所以时,母亲回来了,只见母亲挤过人群将一个红布包交给主持人,主持人高举红布包第二次高喊“有请新娘子上炕坐福!”随后将红布包重新交给母亲手上,母亲手持红布包二次走向床边,将手上的红布包放到绣着福字的坐垫下面,又扶着我媳妇儿上炕,稳稳当当的坐在那坐垫上,婆媳二人满脸都是笑。</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后来我们知道,那红布包,包裹的是一把斧子,那斧子是母亲求人精心打造、专门为儿媳妇坐福做的准备;</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后来我知道,那是母亲对儿女的一片情,是母亲那善良的心,对美好生活的希翼与向往;</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还知道,那红布包裹的是福气,是母爱,是母亲的情深似海!</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晃40多年过去,我和妻子结婚40多年里,每当说起此事,妻子都热泪盈眶的说“你母亲对我真好,能遇到这么好的婆婆是我的福气,只是老人家走的太早,我这个儿媳妇还没好好孝敬老人家就……”</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是啊!我和妻子结婚10年不到,51岁的母亲就因病去世了,直把那满满的福气留给了她心爱的儿媳妇,把那无私的母爱留给了人间,把那颗善良的爱心留给了我们!坐福的传统婚俗在我们家也得以延续,且发扬光大;婆婆对儿媳的爱心被后人效仿、学习。2003年,我21岁的儿子结婚时,我妻子用红布包裹自己当年结婚时坐福的那个斧子和两千元人民币,放到带有福字的坐垫下,搀扶儿媳坐上坐垫,坐福,心里美美哒!幸福满满的,婆媳二人也都满脸都是笑,和当年母亲与我媳妇,婆媳二人一模一样!</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两年后的2005年,福气再次光临,幸福再次敲响我家的门,我可爱的孙儿来到这个世界,孙儿的到来就是幸福临门,福气东来,天降祥瑞,故,我给孙儿取名——X福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