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1981年,我们上初二。那时,学校教学楼的右边有一口鱼塘,鱼塘的水面被一层浮萍覆盖,翠绿的叶子像是给鱼塘铺上了一层天然的地毯。塘里养着许多塘虱鱼,它们机灵得很,偶尔探出头来,吐几个泡泡,又迅速躲回水草丛中。而我们这群顽皮的学生,总有办法把它们从藏身之处揪出来。用手轻轻一拨,浮萍分开,几条塘虱鱼便惊慌失措地蹦了出来,它们在水面上翻腾着,像是在抗议这突如其来的打扰,可我们却乐此不疲。</p><p class="ql-block"> 鱼塘周边环绕着几块田,田里种着134甘蔗,一排排甘蔗笔直挺立,青翠欲滴,散发着淡淡的清香。我们常常偷偷溜进甘蔗田,躲藏在甘蔗林中,偷甘蔗吃。校道两边,许多芒果树伸展着粗壮的枝干。伙伴们总是期待着芒果成熟飘香的季节,偶尔也会用石头扔下几颗,偷偷藏进书包里。</p><p class="ql-block"> 那一年的迎元旦晚会上,秀萍的一曲《军港之夜》和学长铁虎的《流浪者之歌》,仿佛成了校园里的流行风潮,那悠扬的旋律在校园上空回荡了好多年,成为我们青春岁月里最动听的乐章。</p><p class="ql-block"> 有一次,下午的课上完,阳光懒懒地洒在校园里,我们几个同学在鱼塘边晃悠。不知是谁起了头,大家一拍即合,决定去抓塘虱鱼。我们挽起裤腿,小心翼翼地靠近鱼塘,生怕惊动了那些小家伙。浮萍被我们拨开,塘虱鱼一条条地被我们抓了出来,它们在手里扭动着,挣扎着,可我们的心里却满是欢喜。嘴馋的我们,决定在君海二哥的宿舍里煮鱼吃。君海二哥是我们的体育老师,他总是笑眯眯的,对我们这群淘气的学生格外宽容。</p><p class="ql-block"> 我们把鱼收拾干净,放在酒精炉上煮。酒精是附近糖厂生产的。火苗在炉子里欢快地跳跃着,鱼在锅里翻滚着,渐渐散发出诱人的香气。我们围坐在炉子旁,眼睛直勾勾地盯着锅里的鱼,口水都要流出来了。鱼煮熟后,我们迫不及待地盛了出来,那鱼肉鲜嫩得很,入口即化,满是自然的鲜美。我们一边吃鱼,一边突发奇想,把酒精兑上水,当酒喝。那酒精兑的“酒”,带着一股刺鼻的味道,可我们却喝得津津有味,仿佛那是世间最美味的佳酿。</p><p class="ql-block"> 那时,学校食堂的饭菜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两分钱,买两勺子清水煮豆角,那豆角清汤寡水的,嚼在嘴里,似乎能品出生活的清苦味。但孩子们的心思总是灵动的,几个同学凑在一起,就像有了无尽的主意。二棋的堂伯在供销社食堂工作,于是,我们便跟着他,花上二角钱,买一大杯的菜汤。那菜汤里有油水,热气腾腾的,散发着诱人的香味。我们小心翼翼地捧着它,一路小跑回学校,几位小伙伴们端着饭盒围在一起,那简单的饭菜瞬间变得丰盛起来,仿佛生活的味道也变得浓郁了。</p><p class="ql-block"> 那些年,我们在校园里的青春故事,充满了欢声笑语,充满了顽皮捣蛋,也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向往。那些简单而纯粹的快乐,成为了我们一生中最珍贵的回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