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春节纪事

廖晓玲

<p class="ql-block">  2025年春节,由于暖冬,导致甲流感染率上升。为了避免交叉感染,我们不得不取消给东边纵老战士常规的拜年活动。</p><p class="ql-block"> 2月2日,年初五。冾逢新的一轮冷空气到达,广州即开启了冬季模式。</p><p class="ql-block"> 在征得本人和子女的同意后,我们前往广东省委党校,探望廖冰叔叔。</p> <p class="ql-block">  廖冰叔叔今年91岁,是东纵边纵队伍中比较年青的老前辈。</p> <p class="ql-block">  系上平安结。</p> <p class="ql-block">  送上贺年红包。</p> <p class="ql-block">  1951年8月,中央人民政府南方老根据地访问团访问亚婆石革命老区,赠予该村廖碧波、廖宣和朱观兴亲属三面锦旗。锦旗上绣有毛泽东亲笔书写“發揚革命傳统,爭取更大光榮”的题词。(参看网页链接)</p><p class="ql-block"> 廖冰叔叔已将原件捐赠给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这是复制品。</p> <p class="ql-block">  廖冰叔叔和女儿廖志群、儿子廖志钢。</p> <p class="ql-block">  廖冰叔叔自述:</p><p class="ql-block"> 1933年出生。1937年入读亚婆石红色小学,1943年就读英德新兴乡中心小学。校长陈仁机、教导主任许足成对我进行党的教育,让我参加抗日宣传队,写标语出墙报,每逢街日游行示威举红旗喊口号。秘密组织了三人小组(廖冰、丘振东、丘远兴)监视敌特活动。</p><p class="ql-block"> 1944年抗日高潮,父亲廖碧波全力组织抗日救亡。领我到各乡村联络地下党员进步人士,并要我油印毛泽东《论持久战》一文,发送各学校。</p><p class="ql-block"> 1945年廖宣(北江特派员)指示我去翁城接送黄洁琳来亚婆石开会,组建新的党支部。让我放哨,保证会议安全。</p><p class="ql-block"> 1946年东江纵队北撤后,留下汤山手枪队秘密活动,牵制打击敌人,驻在亚婆石、河唇廖、桥头石角等地山头。我负责买米买菜。汤山经常教育我要提高警惕,识别敌伪,还教我打枪。手枪队员李汉军则负责培养我入团。</p><p class="ql-block"> 1947年我就读英东中学。校长老师都是党员,是培养青年干部的基地。十月一天早上敌人要来包围,杨军校长率全校师生参加粤赣先遣支队,正式入伍。</p><p class="ql-block"> 历任抗日宣传队员、地下交通员、北一支游击队员、北江公学学员、中国人民解放军132师395团剿匪政工队干部、土改队调研组长、镇团委书记、中共粤北区党委党校、干部学校秘书、区党委统战部研究员、工商界讲習班主任、仁化县文教科长、韶关专署科委专职秘书(处级)、英德县供销社主任、县医院院长、卫生局长、科委主任、科协主席、县政协委员、机关党委委员、广东省科技干部局科长(省人才学会理事)、省委党校科长处长。1994年离休。</p> <p class="ql-block">  廖冰叔叔的青年时代。</p> <p class="ql-block">  廖冰叔叔虽然文化程度不高,却<span style="font-size:18px;">喜欢写日记,还</span>写了一手漂亮的毛笔字。</p><p class="ql-block"> 这是廖冰叔叔保存了半个多世纪的日记本。</p> <p class="ql-block">  全家福</p> <p class="ql-block">  廖冰叔叔和朱嫦妹阿姨都是13岁(甚至更小)就参加了革命。</p> <p class="ql-block">  朱嫦妹阿姨的青年时代。</p> <p class="ql-block">  朱嫦妹阿姨:</p><p class="ql-block"> 1934年出生于广东省翁源县坝仔镇一个农民家庭,就读牛头山朱屋小学。受革命思想影响,追求真理,背着父母上山找游击队,踏上革命征途。1947年,参加粤赣先遣支队翁虔大队,1949年,改为粤赣湘边纵队北江第一支队。历任游击队五团卫生员、北江军分区卫生班长、粤北党校护士、粤北门诊部护士、韶关市人民医院护士、韶关市东河坝卫生所所长、英德市医院总护士长、广州市正骨医院护士长。长期战斗在医疗行业第一线,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劳动模范。1989年离休。</p> <p class="ql-block">  2月7日(年初十)</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今天是黄稻阿姨99岁生日。</span>在征得子女同意后,我们前去给黄稻阿姨庆生。</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献上寓意深长的鲜花。</p><p class="ql-block"> 红百合的花语: 被视为吉祥之花,代表着生活的红红火火与顺順利利。</p><p class="ql-block"> 红玫瑰的花语: 表达热情、感激、尊重与敬意。</p><p class="ql-block"> 康乃馨的花语:代表着尊敬与崇拜,祝福与关怀。</p><p class="ql-block"> 我们衷心祝愿黄稻阿姨健康長寿!</p> <p class="ql-block">  黄稻(陈秋瑜)阿姨:</p><p class="ql-block"> 1926年出生于越南西贡堤岸区,广州市番禺区石楼镇大岭村人。1942年从香港赴东江地区参加抗日游击队。先后任文化人大营救接待组干事、东江纵队司令部机要秘书、东纵《抗敌报》、《前进报》编辑、记者、出版部主任,江北前进报河西特派记者。1946年2月经组织同意,进入中共领导的香港中国新闻学院学习。结业后随东纵北撤山东,先后参加华东军政大学学习及淮海战役等。1949年1月淮海、平津战役结束后,被派往天津参加接管工作,任天津市总工会政治部宣传股长、《天津工人报》编委、记者。1949年参加南下工作团接管广州工作。</p><p class="ql-block"> 建国后,先后任军管会广东省邮电工会接管小组副组长兼副主席、广州市劳动局政策研究室主任、广州日用工业品公司经理、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专职党总支书记、中共广州市委理论宣传处处长、中共海口市委工交部长、广东省文化厅政治部宣传处长等职。1986年离休。</p> <p class="ql-block">  黄稻阿姨和女儿史丹旗、儿子史長缨。</p> <p class="ql-block">  母慈子孝。</p> <p class="ql-block">  生日蛋糕。黄稻阿姨生日快乐!</p> <p class="ql-block">  据史長缨介绍:</p><p class="ql-block"> 1942年母亲16岁,担任鳌溪洞民运组长兼支部书记。在区委组织部长刘清带领下,发动群众开展艰苦对敌斗争,在日伪“万人大扫荡”期间,母亲曾经历了三次遇险。</p><p class="ql-block"> 一次是在从事民运工作出村的一段山路上被几名日军发现,疑为女共党,狂喊“八路慢慢的!”一路狂追。谙熟地形的母亲离开小路猛跑,一双光脚被荆棘刺得鲜血淋漓而浑不觉痛,终于机智逃脱。</p><p class="ql-block"> 一次是在村里发动组织群众,遇日军“清乡”。母亲在乡亲掩护下躲进稻垛,稻垛里老鼠乱窜爬虫“骚扰”。好在藏身垛芯位置较深,日军用刺刀乱捅一气没插到她,幸免于难。</p><p class="ql-block"> 还有一次是在村里活动,被当地一叛变投敌的村民汉奸报信,带日军进村抓人。抗日乡民急忙用竹梯让母亲爬上一个大草房顶,用禾片覆盖隐藏。日军四处抓不到人,便迁怒汉奸,指其欺骗皇军,将汉奸五花大绑押进母亲藏身的大草屋审讯,用烟头烫,辣椒水灌。母亲在屋项听得一清二楚,蚊叮虫咬只能屏息忍耐。最终汉奸被押出去枪毙,日军撤回了炮楼,母亲方得脱险。</p><p class="ql-block"> 1942年底至1943年12月,母亲因在粉碎日伪顽军“万人大扫荡”斗争,坚守岗位,顽强斗争,取得成绩,获第三大队政委卢伟如、政训室主任张英签发传令嘉奖,表彰她“在敌伪顽扫荡的艰苦斗争中依靠群众坚持斗争取得成绩”。</p> <p class="ql-block">  黄稻阿姨的青年时代。</p> <p class="ql-block">  风华正茂。</p> <p class="ql-block">  全家福</p> <p class="ql-block">  我们衷心祝愿廖冰叔叔、黄稻阿姨以及所有的东纵边纵前辈们健康平安!快乐永驻!</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2h7qzn3?first_share_to=copy_link&share_depth=1&first_share_uid=520015" target="_blank">网页链接</a> 清明英德行 2024.3.30</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