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素来不喜欢电影院“”凑热闹”的我也强烈地萌生要去看《哪吒之魔童闹海》的想法,其中大概有两个原因:5年前的《哪吒之魔童降世》震撼了我。那个阴差阳错来到世间惹尽麻烦的乱世魔童让“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勇敢奋斗精神植入了每个人的心中。5年的沉淀会让《哪吒2》更有“看点”。</p><p class="ql-block">另一个怕是小时候的信仰吧。打我记事起,我家堂屋左手边墙上张贴一幅哪吒画像:圆脸庞,大大的眼睛,头发扎成两个小揪揪,身穿一件红马褂,脖子上挂着乾坤圈,身上披着浑天绫,双脚踏着法宝“风火轮”,右手捏着“紫焰蛇矛火尖枪”。(小时候我叫他红缨枪)枪头从上到下充满整个画面,枪尖顶端有一团燃烧的火焰,好像立马能喷射出三昧真火。可惜那时候没有手机也没有留下这幅画。更神奇的是每当家人出去办事时,祖母就会烙两个小烙馍供享在画下方这张长长的条几上,因为哪吒风火轮日行千里,万事定成!</p> <p class="ql-block">这个“嗑”唠的有点儿远,因为不是八股文,没人限定字数和章法。可以“随机异想”。言归正传,小到4岁的小外甥,大到已过天命之年的我,我们目不转睛全神贯注看完134分钟全剧,这不老少咸宜吗。电影票房今天已达73.99 %,成为中国影史票房第一。足见中国人血液里流淌的是神话故事和传说。他们相信邪不压正,相信年轻就是资本,相信人定胜天。</p><p class="ql-block">因为年轻才不知天高地厚,哪吒是不知天高地厚的代表,这种“天高地厚”是一种勇气,他敢于挑战强大的龙族和命运抗争,相信自己!这种天高地厚,我认为更多的是父母无条件的支持和包容。</p><p class="ql-block">像东海龙王敖光把自己的期望和家族荣耀寄托在儿子身上,为他铺好路,用自己的人生经验为他扫除障碍,希望孩子完成他的使命。然而事与愿违,最后,龙王恍然大悟,对孩子真心吐露心声,放手让孩子去活他自己的人生:“父王只是想用自己的经验为你谋个幸福,但父辈的经验,毕竟是过往,未必全对,你的路还需你去闯。今后,忠于自己内心的选择吧。”</p><p class="ql-block">而哪吒呢?被穿心咒禁锢时,借助母亲的逝去,在肉身四分五裂的再次重塑中,彻底觉醒,走向强大,赢得新生!这或许是一个隐喻:父辈和孩子的隐喻,逝去和重生的隐喻。尤其是母体和人类的隐喻。哪吒已经长大。在注定离别的成长里,父母能给孩子最珍贵的礼物,不是为他铺就一条鲜花路,而是教会他在荆棘丛中走出自己的通天大道。</p> <p class="ql-block">电影中那个神仙老头角色的黑化转变更让人匪夷所思,也打破了我对传统神仙形象的固有认知。印象中这个神仙老头供奉在我家东屋的厅堂中,他鹤发童颜,慈眉善目,身边伴随仙鹤仙鹿,手中拿着寿桃,是吉祥长寿的象征,他叫无量仙翁,他的黑化不仅体现在行动上,更深刻反映在他的内心和动机上,他的“玉虚宫”一片洁白,哪吒不止一次说“好白”,纯洁无瑕的白色玉虚宫却是藏污纳垢之地,与龙宫的黑色形成鲜明的对比。他为扩大自己的阐教而不择手段:指使鹿童嫁祸哪吒,挑起申公豹和陈塘关的血仇;怂恿三大龙王背判东海龙族策划屠城;牺牲申小豹的性命,只为坐实申公豹反叛的罪名。我宁愿相信他本善良,而是对权力的渴望和对自我利益的追求,让他走上背叛之路。“一念成魔,一念成佛”,或许正是这种人性的复杂和善恶的界限之分,让这位普通百姓心中的老寿星成了电影中最大的反叛——炼丹大反派。</p><p class="ql-block">一场电影,有龙王与儿子敖丙,殷夫人与哪吒的亲情,有敖丙与哪吒的友情,有太乙真人对哪吒的师徒情……不管哪个看点,《哪吒2》已是一骑绝尘的存在,给我们带来的不仅是豪华的视觉盛宴,更有深沉的心灵思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