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小年过后,年味越来越浓,不论是小区的树上,还是街道两旁的树上,都挂满了彩灯,到了晚上霓虹闪烁,甚是好看。空气中处处弥漫着年的味道,几声鞭炮过后,跟着是孩子的欢呼声,已经把春节喜庆的气氛拉开了。 </p><p class="ql-block"> 对新年的庆祝,各行业都不甘落后,积极采取各种活动来祝贺,仿佛不光是为了新年,更像是向世人表达一种态度,一种决心。</p><p class="ql-block"> 这不,元旦刚过,庆祝活动就来了。我所在的合唱团体就搞了一个“庆新年音乐会”。那天,学员们把自己精心编排的歌曲、小品、舞蹈、乐器一一搬上舞台,在变换的灯光下,在震撼的节奏中,表达着心中的喜悦,迎接着新年的钟声。</p><p class="ql-block"> 两天后,作协搞的年会又顺利召开。线上是文友,线下是朋友,大家欢聚一堂,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并献上了精彩的节目。过年的气氛,年味的升级,通过各种活动被彻底点燃了。</p><p class="ql-block"> 说起家乡的虎头鸡,好像跟这些活动不沾边际,但在这两次活动中,却不可避免地与它产生了交集。一次是在音乐会结束后的午餐上,我们选择的饭店是县里很有名气的一家,饭菜也很不错。一大盆虎头鸡上桌后,我就迫不及待地夹了一块。它原本完好的样子开始松散,当入口的那一刻,外皮全然脱落,虽然味道还行,但比起家乡的虎头鸡来还差点意思。</p><p class="ql-block"> 一次是在孙武湖畔六周年的庆典上。有位朋友为活动提供了赞助,每人两份“码头虎头鸡”。这次是老家的虎头鸡,所以特别在意。 </p><p class="ql-block"> 当天晚上,我就是用它做的晚餐。撕开两层包装,那熟悉的身影,熟悉的味道又重现于脑海,刺激着各个感觉器官。它触动了我对年的那些期盼,唤起了我对那些好时光的回忆。</p><p class="ql-block"> 记得父亲在的时候,每到腊月二十八,小院里就会充满过年的气氛,还有这种熟悉的味道。这一天,父亲忙活着在院子里支锅炸鸡了。每次都会炸上满满的一乌盆。不论供养祖先还是待客,都是一道拿的出手的硬菜。</p><p class="ql-block"> 虎头鸡的做法也是有讲究的,首先在食材的挑选上就有讲究。年轻人喜欢挑选一年以上的“笨鸡”,这种鸡一般是自家养的,公鸡的话一年以上的就很不错了。当然,两三年的更好,但这种鸡很难买到,因为费粮食,农户不会养这么久。母鸡却不同,因为能产蛋,会养很多年,直到不产蛋了才舍得卖。自家养的这种土鸡做出来的“虎头鸡”劲道,有嚼劲,越嚼越香。年龄大的人牙口不好,喜欢用那种出栏快的菜鸡做食材,喜欢的是它的嫩劲,但口味会逊色很多。</p><p class="ql-block"> 记得我们家用的食材是父亲从农户手里买来的。父亲能够根据鸡爪子上面的鸡蹬子的长短来辨别是几年的鸡。有时候买不到这种鸡的时候也会用自家养的鸡。</p><p class="ql-block"> 鸡拾掇干净后,切成小块,用料酒、酱油、姜汁和花椒水腌制半小时,腌制好后,裹上一层面粉,然后在打好的蛋液里打个滚,让蛋液完全裹住那层面粉后才能下锅炸。其实也有裹上面糊再裹蛋液的,这种做法产量高,可是它面皮厚,总感觉口感上会差一点,但在那些困难的岁月里,这种做法是相当普遍的,如今还有很多人家这么做,可能吃的是一种情怀吧!</p><p class="ql-block"> 在制作的过程中,火候的掌握也是很重要的。火太大了油温会很高,不等炸透就糊了;火太小了油温低,虎头鸡吃油多,腥气还油腻。所以烧火的活计大人是不允许我们插手的。我们所能做的就是盼着吃午饭。这顿饭是用鸡的内脏加上鸡头、鸡爪、鸡血做的。因为这些东西不能用来做虎头鸡,所以就被提前享用了。</p><p class="ql-block"> 曾经听城里的朋友讲过,他们过年做虎头鸡时,喜欢把鸡蛋和面糊搅在一起,还有的只裹面糊,不裹鸡蛋,这样做确实省事不少,但炸出的虎头鸡不抗炖,容易解体,而且吃起来也没有那种循序渐进的层次感。我们家乡人做虎头鸡时都会遵循老一辈人的传统方法,即便改进也是面粉和油的改进,制作方法是不变的。</p><p class="ql-block"> 虎头鸡炸完后,先是晾凉,然后盖上盖子,放到冰冷的闲屋里,等到大年初一或初二待客的时候再吃。</p><p class="ql-block"> 虎头鸡的吃法也有讲究,在炖的时候不用再过油,直接放到水里加上大料炖就可以。几个小时过后,虎头鸡便膨胀起来,这时候就可以关火了,临出锅时再撒上点蒜末、香菜。一锅香气扑鼻的大餐就做好了。当然味道的不同与加的佐料是有关系的。我喜欢加一些料酒、八角、花椒、生姜、大葱等佐料。假如和配菜一起炖的话就更好了,配菜可以释放清香,还可以吸收虎头鸡的油脂,是不错的搭配。配菜的话,我们喜欢放入土豆或山药。其实白菜也很搭,但大家总觉得它配不上虎头鸡这么好贵的身份。所以不论是待客还是就餐,都不会看到这种搭配方式,但我这么搭配过,感觉很不错,因为白菜能够更多的吸收虎头鸡的油脂,变得更加清香可口。</p><p class="ql-block"> 前几天,母亲跟哥哥嫂子回了趟老家,在院子里打灶支锅,制作了过年用的虎头鸡。可惜我因为上班没能参与,但可以想象到当时的场景,那是年的味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