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泉州,一座小众又有趣的城市。总要去一次泉州吧!泉州,枕山面海,四季如春,闽南文化的主要发源地,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泉州穿越了千年的繁华,早在唐朝就是世界四大口岸之一,宋元时期达到鼎盛,成为东方第一大港,海上丝绸之路主要出发地之一。民间素有“地下看长安,地上看泉州”之说。</p> <p class="ql-block"> 2024年12月12日上午,我随团搭乘动车从温岭出发到福建泉州,开启泉州三日游之旅。近4个小时的车程,让我赶上了在泉州旧厝埕城市小排挡品尝到泉州中餐美食,品尝了泉州的有名如面线糊、炸醋肉等的小吃美食,就马不停蹄走起西街。西街是泉州最古老的街道,唐宋时期就很繁荣,距今一干三百余年。历史上西街是泉州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城区的发展都是以此为中轴逐渐向外拓展。西街周围充满闽南风味的红砖古厝绚丽多彩,保存完好,史上众多文物胜迹,名贤逸事,民间传说都集中于此, 并延续流传,古街商铺满地,热闹非凡, 吸引回四面八方人士络绎不绝纷至沓来。</p> <p class="ql-block"> 在西街最值得一看的是开元寺。这是泉州最著名的佛教寺院之一, 始建于唐代,是福建省内规模最大的佛教寺院。寺内古木参天,建筑宏伟,东西双塔更是泉州的标志性建筑。这里不仅展示了丰富的佛教文化,还能感受到古建筑的魅力。泉州开元寺是干年古刹的魅力。这座拥有1300多年历史的古寺,总能吸引大批游客前来探访。本寺院两侧,屹立着两座著名的古石塔--镇国塔与仁寿塔,它们高达40多米,是我国现存最高的宋代石塔,展现了13世纪中国石构建筑的高超技艺。历经明万历年间泉州八级地震和多次台风的洗礼,它们依然屹立不倒,塔身上的雕刻人像精美绝伦,令人叹为观止。在西门处,一面墙壁上的麒麟浮雕和两侧的花鸟兽更是引人入胜。中轴线上大雄宝殿是这里的主体建筑, 宏伟壮观。值得一提的是,这里还保留着印度教的建筑构件,是全国唯一留有印度教遗迹的寺庙。无论是历史爱好者还是建筑迷,泉州开元寺都是一个不可错过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当漫步到西街的中山路与东、西街交叉路口时,发现一座高13.8米底架斗拱造型,上部为西式的钟楼。此钟楼始建于1934年,由英国爱丁堡大学留学生雷文铨设计。这座钟楼不仅是福建省首屈一指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也是泉州近代城市发展的重要象征。钟楼的建造与1934年的新生活运动有关,该运动包括守时运动、节约运动等,可能是建造钟楼的原因之一。钟楼造型简约大方,每当整点钟声响起,仿佛在诉说着泉州的历史。登上钟楼可以俯瞰整个西街的美景,感受这座古街的繁华与热闹。</p> <p class="ql-block"> 在古城泉州的西街上,有一处网红打卡圣地--小西埕,因白岩松的一句话,“泉州,是你这一生至少要去一次的城市”,古城泉州再次红遍了大江南北,小西埕应运而生,一堵网红“破墙”,引得无数人蜂拥而至,我也凑热闹过去打卡一下。饮茶、闲聊、小聚,生活就该如此!泉州小西埕是位于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 境内的历史文化村落。其得名于当地的一口古井“小西井”,又称“泉州水文化之乡”。小西埕建于明朝中期,是一处以水文化为主题的古村落。这里保留着众多的古建筑、小桥流水、千年古井等文化遗产,被誉为“中国最佳古民居村落”。小西埕的建筑风格为闽南木结构,以牌楼、水井、庭院、半截楼等为代表,体现了南方传统建筑的气息和特点。在这里我也感受到了浓郁的南方生活气息,品尝了地道的福建美食,以及体验传统的手工艺制作技艺。此外,小西埕还举办各种民俗文化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小西埕作为福建省文化遗产保护单位,是继福建土楼、福州三坊七巷之后福建省内又一重要的历史文化景区。</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离开泉州西街驱车前往10公里外的泉州海边的蟳埔渔村。福建有三大闻名的渔女,惠安女、 湄州女和蟳埔女。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赵丽颖,身着花衣、 头戴鲜花的蟳埔女的装饰突然火了。来了泉州,听说许多游客都要来这里体验一下。</p><p class="ql-block"> 蟳埔村位于泉州晋江入海口,其背倚鹧鸪山,三面临海。泉州湾晋江出海口北岸,面积约2.3平方干米,岸线总长3干米。2019年蟳埔村居民1970户,户籍人口7000人左右。蟳埔村为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雨量充足,四季常青。 蟳埔村早在唐宋时已开始开发。明代曾设鹧鸪巡检司,保郡城之安全,因盛产红蟳于泉州地区故称蟳埔。</p><p class="ql-block"> 蟳埔村坐落于海上丝绸之路起点泉州港北岸,曾是远洋商船的出发地。据说啊,这里的人是古代阿拉伯人的后裔,这点无从考证,不过蟳埔村至今还保留着两道独特的人文风景,一个是蚝壳建的“蚵壳厝”。它是用牡蛎壳砌成的独特建筑"蛔壳厝",也成为了蟳埔渔村另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吸引了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们前来观赏,拍照留念。这些房屋不仅坚固美观还带有如鱼鳞般的美感,仿佛岁月留下的斑驳痕迹。另一个是"簪花围”。2008年,以“簪花围"为代表的泉州辱埔女习俗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种独特的装饰艺术不仅体现了浓厚的地域风情,还蕴含着丰富的人情味。 如今,越来越多的游客来到这里都会借机体验一下簪花文化,感受“簪花围"的魅力,村里的女性,不论年纪多大,人人头上都戴着花。如今游客多了,除了当地人,满街都是带花的姑娘。使得蟳埔村成为了一个热门的旅泉州蟳埔渔村是一个充满历史底蕴和独特文化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我喜爱怀旧和古建筑,喜欢游览古城,品味那岁月苍桑的味道。这次旅游至福建在泉州小居三日,今天我随团前往远离泉州32.8公里的惠安县崇武古城访古览胜,据说那是一座原汁原味的石头城,很有看头:崇武古城位于在惠安县东南24公里的崇武半岛南端,濒临台湾海峡。崇武古城始建于明洪武二十年(1387 年)。</p><p class="ql-block">惠安崇武古城风景区有“天然影棚”“南方北戴河”之称,是一处集滨海风光、历史文物、民俗风情、雕刻艺术于一体的特色旅游风景区。 景区内的崇武古城是一座为抵抗倭寇而建的滨海石头城,是中国明初沿海60多座卫城中唯一完整保存下来的石城。古城南侧有“中华石雕工艺博览园”,共收藏有不同艺术风格的石雕艺术精品500余件。2003年,惠安崇武古城风景区被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评为国家AAAA级景区。</p> <p class="ql-block"> 当我们的旅游大巴停在崇武古城墙下的一瞬间,我即被花岗石垒成的雄伟的城墙所震撼。城墙的城围2467米,城墙高7米高,不是用红砖而是整块花岗岩方石砌成。 好大的工程。哦,是一座巍峨的石头城。坚固无比,固若金汤的城墙,白色花岗石让岁月给蒙一层灰色,墙壁上的青苔、藤蔓、杂草,显示了岁月苍桑的痕迹。</p> <p class="ql-block"> 当我踏入崇武古城的那一刻,仿佛穿越回了明清时期的抗倭岁月。古老的城墙、 城门,历经岁月的洗礼和战火的硝烟,依然屹立不倒,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漫步在城墙之上,抚摸着那一块块巨大的花岗岩石头,能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和坚韧。看着城墙下的古民居,那些石头房屋错落有致,古色古香,让人不禁想象当年抗倭军民在此生活的场景,心中涌起对历史的敬畏之情。崇武古城的石雕无处不在, 无论是城墙边、街道旁,还是寺庙里,都能看到精美的石雕作品。这些石雕技艺精湛,造型各异,有的展现了历史人物的英勇形象,有的刻画了民间传说的故事场景,有的则体现了惠安人民的生活百态。欣赏着这些石雕,仿佛在阅读一部生动的艺术史书,让人对惠安的石雕文化赞叹不已。 崇武古城濒临台湾海峡,海边的景色美不胜收。站在海边,听着海浪拍打礁石的声音,看着一望无际的大海,心情格外舒畅。远处的妈祖像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为这片海域增添了一份神圣的气息。沙滩上的贝壳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偶尔还能看到一些小螃蟹在沙滩上横行霸道,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这里的居民大多是当年抗倭军队的后裔,他们保留着独特的民俗风情。在古城里,能看妇女们穿着传统的服饰,辛勤地劳作着;老人们则在门口悠闲地晒着太阳,孩子们在小巷里嬉戏玩耍。这种宁静而淳朴的生活氛围,让人感受到了岁月的静好。</p> <p class="ql-block"> 崇武古城, 一个抗日标志性建筑,我国海防史上的一个比较完整的史迹。崇武,一座光辉灿烂的古城,一座巍峨雄浑的古城,它耸立在祖国的沿海,耸立在人民的心中。崇武尚义精神永存!</p> <p class="ql-block"> 崇武古城游览结束后我们坐车前往车程约15分左右的大岞村,参观“惠女风情园”。惠女风情园位于惠安崇武古镇大岞村, 是国内外游客体验惠女文化,拍摄惠女题材的网红景点。风情园里有惠女民俗馆、茶室、有沙滩,渔船、有依山傍海的海景摄影场地,这里是了解惠安女文化,休闲旅游的好地方。惠女风情园所在的大岞村,是著名的“惠安女民俗村”,是惠安女原始发源地和聚居地,在此可以领略惠安女下海、种地、抬石、织网等淳朴奇异的民俗风情,还可以体验到惠安女的奇特服饰。</p><p class="ql-block"> 惠女风情以独特服饰最突出,她们头上戴着花色头巾和黄色的斗笠,上身穿着紧窄短小的衣服,下身则穿着特别宽松肥大的裤子。惠安女美丽、勤劳、贤惠,善于在简朴素淡粗犷中勾画出婉丽柔和细腻,展现独有的美感。惠女民俗风情休闲渔业基地位于素有“南方北戴河”、“渔业强镇”、“石雕之乡”称誉的著名旅游胜地。走进惠女风情园,仿佛穿越到了另一个时空。 园内设有惠女民俗馆,展示了惠安女使用过的工具、神台摆设以及传统服饰,让人深刻感受到这一群体的独特文化。园内的海边,游客可以悠闲地坐着,品一杯柠檬汁,欣赏无边无际的东海,感受大自然的宁静与美丽。此外,园内还有惠女庙会、闽南古建筑等景点,每一处都充满了生活的气息和文化的韵味。 </p><p class="ql-block"> 惠女风情园不仅是一个旅游景点,更是一个文化传承的载体。这里汇聚了惠安女的智慧和勤劳,展示了她们在海边劳作、生活的场景,生动自然,令人赞叹。游客在这里不仅可以欣赏到原汁原味的惠女民俗活动,还能感受到惠安女的坚韧与美丽。无论是 摄影爱好者还是文化探索者,这里都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好去处。</p> <p class="ql-block">惜别了惠女风情园,我们走进隐藏在泉州周边的小众旅游地崇武海滨的西沙湾,这里拥有2000多米长的优质沙滩及有“天下第一奇庙”之称的解放军烈士庙。西沙湾位于泉州市惠安县崇武镇,以其优质的沙质和美丽的滨海景观而闻名,被誉为福建的“马尔代夫”,景色可媲美三亚亚龙湾西沙湾的沙滩,沙质细腻柔软,没有杂质,踏上去如同走在柔软的绒毯上。海水清澈见底,碧水蓝天,海天一色,让人心旷神怡。西沙湾提供了多种娱乐项目,包括露营、户外烧烤、沙滩排球、沙滩蹦迪等,适合各种户外活动。此外,还可以尝试各种水上运动,如划皮艇、帆板和游泳等。 </p><p class="ql-block"> 当你脱鞋,走在沙滩上,柔水细沙,放眼望去蓝天,碧水,白云,海面波光粼粼,五光十色,微风一拂,海面微微荡漾,过后依然平静如镜,偶有海鸥时高时低,远处海面上的船来回徘徊,惠安女身穿传统服饰,披巾戴帽在海边辛勤劳作,彷佛罩在一种轻快的氛围中。</p> <p class="ql-block"> 当天,我们在一家叫《美味局》的饭店用过午餐后,驱车前往洛阳桥。在泉州有句俗语“站着像东西塔, 躺着像洛阳桥”,可见除了开元寺,洛阳桥也是最令泉州人自豪的地方。对于我来说,自然是泉州之行必打卡的目的地。</p><p class="ql-block"> 洛阳桥,又称“万安桥”,位于泉州洛江区桥南村与惠安县洛阳镇交界的洛阳江入海口处。是古代中国桥梁建筑的杰作之一,也是泉州地区一处著名的历史文化遗产。它是中国古代首座海港大石桥,与北京的卢沟桥、河北赵州桥、广东的广济桥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名桥。</p><p class="ql-block"> 它橫跨于碧波荡漾的洛阳江上,宛如一条巨龙卧波,气势恢宏。这座桥始建于北宋年间,历经干年风雨沧桑,依然屹立不倒, 见证了泉州这座古城的兴衰变迁。洛阳桥全长约834米,宽7米,由47孔石拱桥组成,桥墩45座,两端建有石将军造像,桥两侧立有石塔用以镇风。</p><p class="ql-block"> 我从洛阳江南岸来到桥头。此时阳光洒洒,江风习习。只见眼前斑驳的青石桥面横跨江面,有石质围栏,迎向上游的桥基处是尖尖的鱼嘴样, 据说有分流和降低流水速度的作用。原来洛阳桥建于北宋皇佑五年至嘉佑四(1053-1059年),因为地形复杂,工程浩大,足足用了六年时间方建成。 共有桥墩四十五座,全部都用巨大的石块组成。这座干年古桥迄今屹立不倒,跟当时北宋匠人独创的建桥理念是分不开的。像“筏形基础”、“浮梁架运”、“养砺围基”等都是当时最先进的造 桥技术。“筏形基础”就是沿着桥梁中线抛投了大量石块。以形成一条横跨江底的矮石堤,这样便于在上面建桥墩;“浮梁架运”是指利用潮汐带来的水位落差,用船将石桥梁板运至桥墩上方,待退潮时梁板降落在桥墩;“养砺围基”则是在桥下大量种植牡蛎。利用这种海生物附着力强,将桥基和桥墩石胶结成牢固的整体。使之成为经得起山洪和海水冲击的人工磐石。事实也证明效果非常好。</p><p class="ql-block"> 我徜徉在洛阳桥上,总会发现一些令人惊喜的古韵。例如建于北宋时期的六座石塔、四尊石将军,以及历代所立的二十六方石碑石刻。在洛阳桥中亭旁边还能见到“万古安澜”宋代摩岩石刻。当然最难忘还是位于桥北段两侧的月光菩萨塔,同样建于北宋时期。因为汉传佛教中,月光菩萨被称为月神。据说当年的月光菩萨眉心曾镶有一枚夜明珠,夜晚能照亮江面。 一路走走看看,我穿过洛阳桥来到北岸。回望中的洛阳桥,历史悠久,依旧气势雄伟。在我看来它不仅给泉州增添了绮丽的光彩, 更是我们中国人在创新之路上永远的榜样,因为发展的道路需要智慧和创新精神,两者缺一不可。</p><p class="ql-block"> 洛阳桥是中国古代桥梁中少有的大型石桥。桥身由一块块巨大的青石砌成,每一块石头都承载着历史的厚重与工匠的智慧。桥上雕刻精美,石狮、石象等雕刻作品栩栩如生,既展现了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也寓意着吉祥与平安。每当夕阳西下,余晖洒在桥上,那些雕刻作品仿佛被赋予了生命,讲述着一个个古老而神秘的故事。 </p><p class="ql-block"> 洛阳桥不仅是交通要道,更是泉州人民心中的精神象征。它见证了泉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的辉煌历史,也承载着无数泉州人的乡愁与记忆。如今,洛阳桥已成为泉州的一大旅游景点,吸引着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前来观赏。它不仅是 一座桥,更是一部活生生的历史教科书,让人们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深刻感受到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p> <p class="ql-block"> 在泉州的最后一天,我们先去游览清源山。清源山是泉州十八景之一,也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由清源山、九日山、灵山圣墓三大片区组成,总面积六十二平方公里。清源山景区方圆有四十华里,主峰海拔498米,与泉州市山城相依,吸引了众多的海外游客。自古以来,清源山就以36洞天,18胜景闻名于世,其中尤以老君岩、干手岩、弥陀岩、碧霄岩、瑞象岩、虎乳泉、南台岩、清源洞、赐恩岩等为胜。清源山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中国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地、国家5A级旅游景区。</p><p class="ql-block"> 当我走近清源山时,那古老的气息便扑面而来。而清源山,宛如一位沉睡的巨人,静静地守护着这片土地。沿着蜿蜒的山路拾级而上,两旁的树木郁郁葱葱,仿佛是大自然精心编织的绿色地毯。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形成一片片光斑,像是在为我们指引着前行的方向终于,登上了山顶,眼前的景色令人心旷神怡。远处的山连绵起伏,与蓝天白云相映成趣,仿佛一幅绚丽的画卷。而清源山的标志性景点--老君岩,更是让人惊叹不已。那尊高达数米的老君石像,神态安详,目光深邃,仿佛在诉说着千年的故事。 在欣赏美景的同时,我也深刻地感受到了泉州对重点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视。每一处古迹都被精心呵护着,无论是古老的石像还是残破的城墙,都能看到工作人员的辛勤付出。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守护着这些历史的瑰宝,让后人能够领略到古代文明的魅力。 </p><p class="ql-block"> 看着那历经干年风雨依然屹立不倒的老君岩,我不禁感慨万分。这些文物是我们民族的瑰宝,是历史的见证,它们承载着我们的文化和精神。而保护这些文物,就是保护我们的根,就是保护我们的未来。 </p><p class="ql-block"> 在下山的途中,我回头望去,那清源山的身影依然清晰可见。它就像是一位智者, 默默地看着这座城市的变迁,见证着泉州的发展。我相信,在泉州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清源山将会更加美丽,那些重点文物也将永远闪耀着光芒。</p> <p class="ql-block"> 离去清源山后直接前往珞珈寺。我一直听闻珞珈寺是一个特别的地方,今天终于有机会去瞧一瞧。到了珞珈寺附近,那股子海边特有的咸腥味就飘了过来,混着寺庙里若有若无的檀香味,还挺特别。那天天气算不上特别晴朗,但有那种淡淡的阳光酒下来,就像老天爷给大地盖了一层薄纱。</p><p class="ql-block"> 珞珈寺,被誉为“海上佛国”,是一座位于福建省泉州市石狮市闽南黄金海岸东畔宫屿岛上的寺庙。这座寺庙占地面积约二十余亩,面对着台湾海峡,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建筑风格,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观。 </p><p class="ql-block"> 珞珈寺的建筑特色在于其“一岛一寺”的布局, 使得它在涨潮时看起来仿佛漂浮在海上,因此也被称为“蓬岛佛国”。寺庙内部建有“天王殿”、“圆通宝殿”、“念佛堂”、“藏经阁”、“钟鼓楼”和“五观堂”等建筑,整座庙宇雕梁画栋、金碧辉煌,与海天背景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奇绝的风景画。</p><p class="ql-block"> 走进珞珈寺,我马上就被那建筑吸引了。寺庙的墙是那种有些旧旧的黄色,像是披着一件饱经风霜的外衣。屋顶的瓦片一块一块紧密排列着,偶尔还有几处长出了小小的青苔,这青苔就像给瓦片绣上了不规则的小绿花。</p><p class="ql-block"> 我在寺庙里慢悠悠地晃荡着,感受着一种宁静与和谐。珞珈寺,这个名字本身就蕴含着诗意与禅意, 如同一块温润的玉石,镶嵌在翠绿的山峦之间。据说,寺因山得名,山因寺而灵,自古以来便是文人墨客寻幽访古之地,更是修行者心中的一片净土。而洛伽寺,罕见的海上寺庙,三面环海,真正的“回头是岸,海天佛国”。由于远离泉州和石狮市区,这里倒显得一种安静与和谐。</p><p class="ql-block"> 离开珞珈寺时,心中充满了不舍。这里,不仅是一处风景,更是一种心境,一种对生活的态度。它教会了我,在这个纷扰的世界中,保持一颗平和的心,是最宝贵的财富。珞珈寺,用它独有的方式,静静地守护着这片土地,也守护着每一个到访者的心灵。</p> <p class="ql-block"> 随着夕阳的最后一抹余晖温柔地洒在泉州古城的屋檐上,我的三日泉州之旅也缓缓落下了帷幕。回望这短暂而充实的时光,心中满是不舍与感激。泉州,这座历史悠久而又充满活力的城市,用它独有的方式诉说着干年的故事。从开元寺的晨钟暮鼓中感受那份宁静与庄严,到西街小巷里品尝地道小吃时的人间烟火气,再到清源山上俯瞰整座.城市时的壮阔与宁静,每一处都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记忆,在这里,我不仅领略了丰富的文化遗产,更深刻体会到了泉州人民的热情与淳朴。那些不经意间与当地人的交谈,让我对这座城市的文化、生活有了更加鲜活的理解。泉州,不仅是一座城市的名字,它更 像是一本厚重的书,每一次翻阅都能发现新的惊喜与感动。 虽然旅程告一段落,但泉州给予我的,远不止于此。它让我对中华文化有了更 深的敬畏,对生活有了更多的热爱。我相信,无论是泉州的老街巷弄,还是那海天一色的美景,都将成为我心中难以忘怀的风景。 </p><p class="ql-block"> 未来,若有机会,我定会再次踏上这片土地, 继续探索那些未曾触及的角落,感受泉州更多的魅力。同时,我也诚挚地向每一位热爱旅行、渴望 探索的朋友推荐泉州-这是一座值得你 慢下来,细细品味的城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