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5年1月31日,大年初三。一早起来,看到下雨了。就想着去古镇逛逛,搜了一下,苏州黎里古镇距离嘉兴车程40多分钟,午饭后,立即出发。</p> <p class="ql-block">一路雨一直在下,到黎里古镇停车场,人不是很多,直接进去停车。</p> <p class="ql-block">走了一段,来到游船码头,对面有个教堂。看着坐船人不多,就想着坐船游玩一下。一看价格,一条船可以坐6个人,价格120,单程,售票人员说你们可以拼船,旁边一个女的说她们已经有4个人了,我们就和他们一起拼了一条船。</p> <p class="ql-block">雨还在下,雨中坐在船上游,很惬意。</p> <p class="ql-block">小船咿咿呀呀的前行</p> <p class="ql-block">小桥流水</p> <p class="ql-block">路边的建筑。坐到码头下来往回走。</p> <p class="ql-block">看到一个文具店,以为就是怀旧的小店。结果是以前淞沪地委在吴江的秘密联络点。</p> <p class="ql-block">顺着河边走走逛逛</p> <p class="ql-block">顺手拍拍</p> <p class="ql-block">柳亚子先生故居,进去看看。</p> <p class="ql-block">柳亚子,中国近现代政治家、民主人士、诗人。</p> <p class="ql-block">柳亚子1903年参加中国教育会,后入同盟会和光复会。1905年创办《复报》,1909年创办南社,1914年—1918年任南社主任,曾与宋庆龄、何香凝等从事抗日民主活动,他还曾任孙中山总统府秘书,中国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上海通志馆馆长,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常务委员兼监察委员会主席、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中央常务理事,中国民主同盟中央执行委员。</p> <p class="ql-block">1949年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此后任政务院文教委员、华东行政委员会副主席、中央文史馆副馆长。</p> <p class="ql-block">在这首诗的诗末,柳亚子自注“两列宁”为:“孙中山,毛润之。”他把毛泽东和孙中山并称为中国的列宁式的领袖。这是柳亚子第一次把毛泽东写入诗中,而当时的毛泽东年仅36岁。</p> <p class="ql-block">院子里节日气氛浓浓</p> <p class="ql-block">栓船石,类似北方常见的拴马桩。感觉更大一些。</p> <p class="ql-block">墙上的水墨画与花窗相互辉映。</p> <p class="ql-block">白墙点缀红色很喜庆</p> <p class="ql-block">水边长廊很有江南特色</p> <p class="ql-block">水边建筑</p> <p class="ql-block">逛完回去,时间刚刚好,今天游人不多,不错不错。明天继续。</p> <p class="ql-block">2月1日,大年初四,今天逛甪直古镇。甪,发音lu,这个字不常见,主要是用于地名,感觉是江浙多用。</p> <p class="ql-block">甪端,传说中的一种神异之兽,吉祥之兽,日行一万八千里,懂得四方语言,知道远方之事,形如狻(suan)猊,专蹲风水宝地。传说甪端来到了甪直镇郊的澄湖上空,它见这里湖水清澈、水波浩渺、丛泽流芳、奇丽秀绝、灵气郁盘,无长江之激浪,少太湖之广寒,特别是当地人热情、淳朴、善良、厚道、勤劳,让它驻足不前,便主动留下来保佑这方水土。</p> <p class="ql-block">江南小镇必有的小桥流水。</p> <p class="ql-block">保圣寺,建于梁天监二年 (503),,一千五百年的历史,积淀了丰富的文化遗存。寺内有六朝造像石、唐代经幢、北宋幡杆夹石、明代建筑天王殿、清初铸铁大钟,而唐代塑圣杨惠之所作的罗汉塑像为镇寺之宝,</p> <p class="ql-block">87版《红楼梦》取景地</p> <p class="ql-block">一进大门,迎面是一棵百年枸杞树。作为爬藤植物,百岁有余,为寺内古木 “三绝”之一的稀奇之物。老本枸杞,穿云裂石,垂持于湖石峰顶。</p> <p class="ql-block">一侧的旗杆石,为宋代遗物,十分罕见。夹石高2.81米,厚0.37米,宽0.64米。顶部刻复莲纹,上下设穿孔,作固定旗杆用,旧时夹石之间高竖10余米幡杆,悬挂旌旗灯笼,迎风招展。</p> <p class="ql-block">明朝时期的天王殿</p> <p class="ql-block">古物馆,这里的塑壁罗汉相传是唐代塑圣杨惠之的作品。9尊罗汉神情各异,栩栩如生。可惜里边不让拍照。</p> <p class="ql-block">唐经幡,古代宗教石刻的一种,始创于唐。高4,8米,计17层。上刻经文和莲瓣、卷云、蟠龙、菩萨、飞天等图案,造型优美,雕刻细腻,显示了盛唐的艺术风格。</p> <p class="ql-block">这些柱础都是寺里出土的</p> <p class="ql-block">古紫藤,藤蔓弯曲回绕,似灵蛇相戏,如蛟龙飞舞。老藤新枝,年复百载。为寺内古木“三绝”之一。</p> <p class="ql-block">叶圣陶纪念馆,是叶圣陶当年任教的“吴县第五高等小学”旧址。</p> <p class="ql-block">叶圣陶,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p> <p class="ql-block">叶老和夫人一看还挺相像的,一样的大眼睛双眼皮。夫人是女子学校的老师。</p> <p class="ql-block">过去语文课本里的课文《多收了三五斗》。</p> <p class="ql-block">《小说月报》的主编,过去常看的期刊。</p> <p class="ql-block">一直致力于教育,编写教材。</p> <p class="ql-block">也写小说</p> <p class="ql-block">叶圣陶先生平易谦和,诚朴敦厚,谨言慎行,表里一致,坚持真理,一丝不苟。</p> <p class="ql-block">他的品德、文章、事业、言行,培养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作家、读者、教师、学生、编辑和出版工作者。他是一代乃至几代人的师表。</p> <p class="ql-block">院子里的亭子里有许多书籍供游人阅读,</p> <p class="ql-block">沈宅,是甪直古镇保存完好的豪华宅第,同盟会会员、甪直教育家沈柏寒先生的故居。</p> <p class="ql-block">乐善堂,原来叫 “居易堂”,引用“乐善”两字这里还有一段故事。沈国琛捐款一百万,资助修</p><p class="ql-block">金鸡湖长堤,连同他建置义庄,捐款帮助顺直豫东等省灾民,出资创设南里书院等多项义举,沈国琛因而获赏戴花翎候选同知,钦旌 “乐善好施” 匾额。该匾额一直挂在 “居易堂”上方。大炼钢铁时,匾额被取下当作柴烧了。今人取“乐善好施”的 “乐善〞两字,把“居易堂”改成了“乐善堂”。</p> <p class="ql-block">出门继续沿着河边走</p> <p class="ql-block">王韬纪念馆,为一座具有清代建筑风格的住宅,坐东朝西。</p> <p class="ql-block">王韬,清代文言小说家、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诗人、学者、报人、报刊政论家,中国近代早期维新派的代表人物。</p> <p class="ql-block">被孙中山尊称为“老师”。</p> <p class="ql-block">萧宅,建于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是古镇现存最完好的清代民宅。它原为镇上杨姓武举人所建,后来售给甪直望族萧家的萧冰黎,故称萧宅。</p> <p class="ql-block">萧家后人萧芳芳是香港著名演员。</p> <p class="ql-block">很窄的水道,刚好够一条船通过,</p> <p class="ql-block">万盛米行,是一家老字号店铺,始建于民国初年,由镇上沈、范两家富商合伙经营。该行规模宏大,有存放粮食的房间近百,是当时吴东地区首屈一指的大米行。</p> <p class="ql-block">著名文学家、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于1917年到甪直执教五年,他的名作 《多收了三五斗》就是以万盛米行为背景的,该文后被选进中学教课书,万盛米行也随之名闻海内外。</p> <p class="ql-block">两个古镇逛完,个人感觉甪直古镇更有意思一些。</p>